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灌肠在肠套叠患儿诊断及整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海兵 吴素莺 阮彬林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空气灌肠在肠套叠患儿诊断和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22例小儿肠套叠患儿进行研究,应用空气灌肠机对所有患儿进行空气灌肠,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空气灌肠前12... 目的:探讨分析空气灌肠在肠套叠患儿诊断和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22例小儿肠套叠患儿进行研究,应用空气灌肠机对所有患儿进行空气灌肠,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空气灌肠前122例患儿中64例(52.46%)腹部平片显示肠管生理积气减少,39例(31.97%)显示软组织块影,25例(20.49%)显示小肠局限性扩张,6例(4.92%)腹部液平,9例(7.38%)X线无明显异常表现。空气灌肠后所有病例低压下X线可见马铃薯状、套头部呈杯口状的软组织肿块,诊断率为100%。122例患儿合理应用气压灌肠成功复位者114例,复位成功率为93.44%。结论:空气灌肠用于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复位具有创伤小、疗程短、诊断真实可靠、复位成功率高等优点,可同时发挥诊疗双重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套叠 空气灌肠 诊断 复位
下载PDF
CT与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剑洪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2期2242-224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CT与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肺癌患者,以使用B超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30例为对照组,以使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30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分析CT与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肺癌患者,以使用B超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30例为对照组,以使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30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穿刺效果[一次性定位成功率、引导穿刺成功率]、引导穿刺病理诊断准确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咯血、肺出血、气胸]。结果:研究组一次性定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引导穿刺成功率、引导穿刺病理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咯血、肺出血、气胸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与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诊断肺癌均具有较高穿刺成功率以及引导穿刺病理诊断准确率,且安全性高,其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可提高一次性定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B超 引导经皮肺穿刺 肺癌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双能量CT多参数成像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3
作者 唐平 张宝腾 +2 位作者 吴素莺 黄建芳 卢智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2期199-205,220,共8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双期增强扫描的碘浓度、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率等参数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接受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63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共纳入...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双期增强扫描的碘浓度、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率等参数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接受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63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共纳入194枚淋巴结。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24枚)与非淋巴结转移组(70枚),淋巴结转移组又分为分化良好型胃腺癌组(57枚)与分化不良型胃腺癌组(67枚)。测量并计算淋巴结双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序数(Rho/Z)及不同区间能谱曲线率(K)。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参数的组间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联合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参数及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用Delong检验进行ROC曲线比较。结果:淋巴结转移组的动静脉期IC、NIC、Rho/Z及K均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其中动脉期IC、NIC、Z、K_(40-150KeV)及静脉期Rho、K_(40-140Ke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867、0.923、0.905、0.852、0.775、0.843。由动脉期NIC和静脉期K_(40-140KeV)构建的联合模型显著优于单一参数(P均<0.05),AUC为0.949,阈值为0.588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7%、90.0%、89.2%。分化不良型胃腺癌组的动静脉期IC、Z及K均显著高于分化良好型胃腺癌组(P均<0.05),其中动脉期IC、Z的AUC分别为0.629、0.671,静脉期IC、Z的AUC分别为0.736、0.735,动静脉期K的AUC为0.665-0.746。结论:双能量CT动静脉期IC、NIC、Rho/Z及K有助于术前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联合模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动静脉期IC、Z及K对胃腺癌分化程度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胃腺癌 淋巴结转移 碘浓度 能谱曲线率
下载PDF
多层CT冠脉成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估及诊断价值研究
4
作者 林国麟 吴素莺 黄建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CT冠脉成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估及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13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两组患者使用多层CT冠... 目的:探讨多层CT冠脉成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估及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13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两组患者使用多层CT冠脉成像技术进行扫描,观察组在进行手术前医生需要详细的观察CT图像,之后对其进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出血情况以及MAC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导丝通过率以及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丝进入假腔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丝未通过率、支架未通过率以及球囊未通过率低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加压包扎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的迷走神经反射、肺栓塞、动脉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多层CT冠脉成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CT冠脉成像 老年冠心病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CTP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
5
作者 林天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4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测定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4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CTP检查,诊断金标准为临床确诊结果,分析CTP检查的...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测定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4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CTP检查,诊断金标准为临床确诊结果,分析CTP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另外选择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行CTP检查,比较脑梗死区和正常脑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经临床确诊的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TP检查确诊35例(94.59%)。CTP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1.89%、66.67%、90.00%。CTP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脑区的CBV、CBF均低于正常脑区,TTP、MTT均长于正常脑区(t=7.762,P=0.000;t=17.243,P=0.000;t=6.313,P=0.000;t=10.763,P=0.000)。结论:CTP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准确率高,可准确评估脑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可以清楚获得脑梗死区的病灶分布及脑区血流等,对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P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急性脑梗死 诊断准确性
下载PDF
基于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术前预测进展期胃癌神经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黄钰迅 李瑞 +3 位作者 张宝腾 牛猛 刘钊 郭顺林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48-155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联合模型及其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进展期胃癌(AGC)周围神经侵犯(PN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AGC患者的CT图像和临床资料。将171例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119例(PN...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联合模型及其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进展期胃癌(AGC)周围神经侵犯(PN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AGC患者的CT图像和临床资料。将171例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119例(PNI阳性83例,阴性36例)和验证组52例(PNI阳性37例,阴性15例)。依次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对增强CT静脉期图像上提取的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和筛选,并建立影像组学标签(V-Radscore)。使用单因素分析比较PNI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V-Radscore和术前临床指标值,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PNI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V)、临床模型(C)和组合模型(V+C),并在训练组构建组合模型的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来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使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拟合程度,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来评价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PN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V-Radscore、CT报告的肿瘤部位、T分期和N分期(P均<0.05)。PNI阳性组的V-Radscore高于阴性组(Z=5.536,P<0.001)。在验证组中,列线图模型预测PNI的AUC值为0.865,显著高于临床模型(AUC=0.786,χ^(2)=2.108,P=0.035)和影像组学模型(AUC=0.681,χ^(2)=2.083,P=0.037),其预测PNI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0.838、0.800和0.827。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在训练组(χ^(2)=5.846,P=0.661>0.05)及验证组(χ^(2)=8.170,P=0.417>0.05)中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性良好。DCA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在AGC患者PNI的术前预测方面具有可行性,有望帮助临床医师优化术前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神经侵犯 进展期胃癌 列线图 诊断模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探讨1.5 T MR对不典型子宫肌瘤诊断价值及结合文献误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阮彬林 李梅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7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分析14例不典型子宫肌瘤误诊原因,结合文献探讨1.5 T MR对不典型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由两名有经验医师回顾分析我院影像误诊、病理证实的14例不典型子宫肌瘤(粘膜下肌瘤4例、真性阔韧带肌瘤3例、假性阔韧带肌瘤2例、... 目的:分析14例不典型子宫肌瘤误诊原因,结合文献探讨1.5 T MR对不典型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由两名有经验医师回顾分析我院影像误诊、病理证实的14例不典型子宫肌瘤(粘膜下肌瘤4例、真性阔韧带肌瘤3例、假性阔韧带肌瘤2例、巨大浆膜下肌瘤5例其中1例肉瘤变)的1.5 T MRI表现。结果:1例误诊为宫腔积液、3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病变、5例误诊为附件来源肿瘤、1例误诊为后腹膜肿瘤,3例误诊为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子宫肌瘤肉瘤变却又没发现。结论:MR表现不典型、对子宫肌瘤了解不全面、影像观察不细致是误诊的主要原因,1.5 T MR T2WI及增强序列对不典型子宫肌瘤诊断可以提供重要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 误诊
下载PDF
初探ADC值对前列腺中央腺区良性增生结节与具临床意义癌结节的鉴别
8
作者 林佳君 阮彬林 +1 位作者 林开河 林碧晶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9期1662-1665,共4页
目的:初探鉴别前列腺中央腺区病变结节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具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ADC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MR扫描仪行前列腺扫描所有病例,入选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35个、前列腺癌结节26个,分别归为BPH组、CSPCa组;选... 目的:初探鉴别前列腺中央腺区病变结节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具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ADC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MR扫描仪行前列腺扫描所有病例,入选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35个、前列腺癌结节26个,分别归为BPH组、CSPCa组;选取ADC图上结节内最低信号区测量其ADC值,称为ADCmin值,用ROC曲线分析ADCmin值鉴别诊断BPH与CSPCa的效能,联合约登指数算出区别CSPCa与BPH的最佳阈值及相应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CSPCa组的ADCmin值低于BPH组(744.09±137.77 vs 1023.19±108.87,P=9.05×1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统计分析得ADCmin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62,选取最大约登指数为区别BPH与CSPCa的临界点时,最佳ADCmin值是936.95,相应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88.57%、96.15%、90.32%。结论:CSPCa结节弥散受限程度高于BPH结节,ADCmin值有助于初步鉴别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中央腺区 具临床意义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头颈结合CT血管造影应用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郑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1期50-51,共2页
目的:分析头颈结合CT血管造影应用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5月收诊的65例疑似头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MRI)、头颈结合CT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检查结... 目的:分析头颈结合CT血管造影应用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5月收诊的65例疑似头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MRI)、头颈结合CT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检查结果,对比MRI、头颈结合CT血管造影诊断头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灵敏度、准确度)。结果:本组共65例疑似头颈动脉狭窄患者,DSA检出阳性32例,阴性33例;MRI单独检查检出阳性34例(其中真阳性25例,假阳性9例),阴性31例(其中真阴性24例,假阴性7例);头颈结合CT血管造影检查检出阳性33例(其中真阳性32例,假阳性1例),阴性32例(其中真阴性32例)。头颈结合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头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100.00%、准确度98.46%均显著高于MRI诊断的78.13%、75.38%(P_(2)<0.05);与金标准差异不显著(P_(1)>0.05)。结论:头颈结合C T血管造影应用在头颈动脉狭窄诊疗之中,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有利于减少漏诊情况,为临床诊治头颈动脉狭窄患者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 CT血管造影 头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浅谈多层螺旋CT图象后处理技术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国煌 黄志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6期1148-1149,1179,共3页
目的:浅谈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诊治有完整资料的69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患者的损伤部位,所得原始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 目的:浅谈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诊治有完整资料的69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患者的损伤部位,所得原始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等三维重建技术在工作站中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69例骨折患者均行MSCT横断面扫描,后利用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骨折进行分析。在69例中,其中眼眶骨折5例,鼻骨和上颌骨额突骨折12例,下颌骨骨折4例,枢椎骨折2例,肋骨和肋软骨骨折16例,胸腰椎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髋关节骨折4例,肘关节骨折5例,足部跗骨骨折3例,掌骨基底部骨折6例;其中肋骨和肋软骨骨折5例,胫骨平台后缘骨折3例,鼻骨和上颌骨额突骨折2例,在X线平片及CT横断面平扫中,不能明确显示,而结合三维重建后处理的,观察69例骨折均能作出明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的诊断有其重要应用价值,它不仅提高了诊断率,也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帮助,这种检查技术也在目前被认为是诊断骨折最重要的辅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骨折
下载PDF
肺部恶性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文辉 阮德启 +2 位作者 邓秀云 苏志康 黄余健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肺部恶性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CT影像。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肺部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CT资料,根据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恶性组51例,良性组17例。观察并对比分析其CT征象,研究恶性结节的CT特征。结果圆或椭圆形(82.3... 目的分析肺部恶性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CT影像。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肺部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CT资料,根据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恶性组51例,良性组17例。观察并对比分析其CT征象,研究恶性结节的CT特征。结果圆或椭圆形(82.35%)、界面清楚(100.00%)、空泡征(60.78%)、血管集束征(27.45%)、胸膜凹陷征(72.55%)、边缘分叶或部分光滑(94.12%和9.80%),在恶性结节的CT征象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窝征(7.84%)及边缘毛刺征(21.57%)在良恶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病灶形状、界面清晰度、内部结构、邻近结构和边缘形态等CT征象,有助于恶性结节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为指导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密度 肺结节 良恶性 螺旋CT
下载PDF
CT引导下注入自体血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12
作者 阮彬林 林建生 +2 位作者 施海展 吴素莺 李正启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5期837-840,共4页
目的:分析CT引导下注入自体血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120例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CT引导下医用胶定位,观察组采取CT引导下注入自体血定位。比较两组定位效... 目的:分析CT引导下注入自体血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120例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CT引导下医用胶定位,观察组采取CT引导下注入自体血定位。比较两组定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定位效果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注入自体血的定位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 医用胶 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 术前定位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素莺 林佳君 +1 位作者 卢智华 林建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10X期90-91,12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其扫描情况,观察其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52例患...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其扫描情况,观察其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52例患者,经病理诊断证实转移40例,未转移12例,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敏感率为87.5%(35/40)、特异率为91.67%(11/12),诊断符合率为88.46%(46/52),与多层螺旋CT平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中多实体性,直径偏大者,呈环状或囊状,实体性淋巴结强化与病灶有关。结论:胃癌患者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准确判断了淋巴结转移,保证了术前评估质量,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胃癌 淋巴结 诊断
下载PDF
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建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9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行MRI... 目的 探讨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行MRI检查,对照组行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试验组MRI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91%、94.74%、93.88%,均高于对照组CT检查的57.14%、91.43%、81.63%.试验组MRI检查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及关节间隙变化的检出率分别为81.58%、76.32%、84.21%、86.84%,均高于对照组CT检查的68.57%、62.86%、80.00%、6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能够对病变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便于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与CT检查比较,MRI检查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临床诊断
下载PDF
MRI结合MRCP在胆囊癌与胆囊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建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0期189-190,193,共3页
目的 MRI结合MRCP在胆囊癌与胆囊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4例胆囊癌患者和54例胆囊腺肌症患者,应用MRI进行鉴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MRI扫描过程与对照组相同,额外应用MRCP诊断,采用... 目的 MRI结合MRCP在胆囊癌与胆囊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4例胆囊癌患者和54例胆囊腺肌症患者,应用MRI进行鉴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MRI扫描过程与对照组相同,额外应用MRCP诊断,采用加强序列法,通过静脉通道给予Gd-DTPA滴注,剂量方面控制在0.3~0.4 mL/kg,行T1横断扫描、矢状面扫描,以冠位成像,由医疗人员对影像资料进行重组和分析。对比两组鉴别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性、鉴别时间。结果观察组鉴别准确率95.37%、漏诊率2.78%、误诊率1.85%、准确率95.37%、特异性102、灵敏性104、时间(2.7±0.3)h。对照组鉴别准确率77.78%、漏诊率8.33%、误诊率13.89%、准确率77.78%、特异性87、灵敏性81、时间(1.6±0.2)h。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4、5.987、6.307,P<0.05)。结论在胆囊癌与胆囊腺肌症鉴别诊断中。应用MRI结合MRCP法可提升鉴别准确性,可作为胆囊癌与胆囊腺肌症鉴别诊断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胆囊癌 胆囊腺肌症 鉴别时间
下载PDF
定量CT在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良雨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8期1447-1449,共3页
目的:观察定量CT在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01月-2021年12月时期)中老年人群接受双能X线及定量CT检查的中老年人100例,以前者为金标准,骨质疏松为诊断54例为疏松组,并将46例不符合骨质疏松诊断者根... 目的:观察定量CT在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01月-2021年12月时期)中老年人群接受双能X线及定量CT检查的中老年人100例,以前者为金标准,骨质疏松为诊断54例为疏松组,并将46例不符合骨质疏松诊断者根据其结果分为骨量减少组31例和骨量正常组15例。分析疏松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定量CT结果情况,并比较三组在定量CT椎体骨密度检测值结果,评价定量CT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疏松组不同年龄定量CT,年龄50-64岁高于65-80岁者,不同性别中,男性高于女性(P<0.05)。三组患者中,定量CT椎体骨密度检测值上骨量正常组高于骨量减少组高于疏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金标准相比,定量CT在骨质疏松的诊断准确率为96.30%(52/54),骨量减少诊断准确率96.77%(30/31),骨量正常诊断准确率100.00%(15/15),总诊断准确率为97.00%(97/100),差异与金标准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诊断中,以定量CT检查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定量CT结果不同,女性及高龄结果更低。与双能X线金标准结果相比,定量CT检查诊断率与其相比无差异,同样对临床骨质疏松的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中老年人群 骨质疏松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钼靶X线影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佘少雄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4期162-163,共2页
目的研究在诊断乳腺疾病中采取钼靶X线影像的价值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92例疑似乳腺疾病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例数是46例,采取B超诊断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钼靶X线影像诊... 目的研究在诊断乳腺疾病中采取钼靶X线影像的价值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92例疑似乳腺疾病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例数是46例,采取B超诊断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钼靶X线影像诊断检查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检出率以及准确率。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检出率(97.82)%以及准确率(97.77%)均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钼靶X线影像检查方式应用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可以提高检出率以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X线影像 乳腺疾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评估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素莺 黄志鹏 吴飞剑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6期182-183,195,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2例,均在术前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并在检查完成后结合相应的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观察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判断准确率...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2例,均在术前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并在检查完成后结合相应的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观察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判断准确率、TNM临床分期判断准确率。结果 44例进展期患者中,多层螺旋CT准确判断出39例,准确率为88.6%。T分期判断中,多层螺旋CT准确判断出40例,准确率76.9%;N分期判断中,多层螺旋CT准确判断出39例,准确率为75.0%;M分期判断中,多层螺旋CT检出远处转移50例,准确率96.2%。结论胃癌术前评估中,多层螺旋CT判断进展期胃癌分型、TNM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均比较高,应用价值较大,可广泛的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癌 术前评估 价值
下载PDF
法医学鉴定要求下的肋骨CT扫描和重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松清 吴飞剑 陈国煌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2期348-349,共2页
目的:研究用于法医学鉴定的肋骨CT扫描方法和重建方法。材料与方法:CT扫描前做好患者的屏气,调整合适的扫描参数,用标准算法和高分辨算法分别重建薄层图像,比较患者常规胸部CT扫描和法医学鉴定时肋骨CT扫描的图像优劣。结果:50例患者中... 目的:研究用于法医学鉴定的肋骨CT扫描方法和重建方法。材料与方法:CT扫描前做好患者的屏气,调整合适的扫描参数,用标准算法和高分辨算法分别重建薄层图像,比较患者常规胸部CT扫描和法医学鉴定时肋骨CT扫描的图像优劣。结果:50例患者中,常规CT扫描时发现骨折135处,可疑不确定骨折24例,法医学鉴定要求时肋骨CT扫描发现骨折158处,可疑不确定骨折13处,原CT扫描有10处不确定骨折得到确定,新增可疑不确定骨折4处。结论:严格的屏气训练,精准的扫描参数设定,合适的薄层重建对法医学鉴定肋骨骨折有重要意义,明显优于常规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鉴定 肋骨骨折 CT扫描方法
下载PDF
提高鼻骨CT扫描图像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松清 黄志鹏 +2 位作者 汪敬锋 邓秀云 刘东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6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探讨鼻骨CT扫描技术,提高鼻骨CT扫描图像质量。材料与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多层螺旋CT机,选取100例鼻骨CT扫描的病例进行研究,其中50例用小焦点低剂量扫描,另有5名志愿者同时行大焦点和小焦点扫描进行对比,25例法医学鉴定患者同... 目的:探讨鼻骨CT扫描技术,提高鼻骨CT扫描图像质量。材料与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多层螺旋CT机,选取100例鼻骨CT扫描的病例进行研究,其中50例用小焦点低剂量扫描,另有5名志愿者同时行大焦点和小焦点扫描进行对比,25例法医学鉴定患者同时行常规轴位扫描和冠状位扫描,30例用不同骨算法行薄层重建,所有病例都行MPR和VR后处理技术进行鉴别对比。结果:使用小焦点低剂量扫描的鼻骨图像分辨率更高,鼻骨显示更清晰,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更小。使用骨算法的图像空间分辨率高,且重建层厚越薄,分辨率越高。研究表明Boneplus骨算法重建0.625mm层厚的图像很适合观察鼻区骨折。在扫描体位选择上,轴位扫描应作为常规,在法医学鉴定时,可同时行轴位加冠状位扫描。结论:使用小焦点低剂量扫描,行薄层的骨算法重建能有效提高鼻骨CT扫描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骨 多层螺旋CT 图像质量 CT球管焦点 骨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