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世紀中國宋代手抄和印刷出版之間的連續性——以王明清分期出版筆記爲例
1
作者 常方舟(譯) 《新宋学》 2018年第1期78-96,共19页
在12世紀,印刷剛剛成爲傳播多元知識類型的一種媒介,身處其時的作家們是否會在出版自己的作品或收集和閲讀其他人作品的過程中表現出對手抄或印刷出版方式的偏好?用手抄本或印本形式出版是否承載着相同的意義?
关键词 王明清
原文传递
五四前後正式體的産生及其雙步平衡律構體原子 被引量:1
2
作者 劉麗媛 《汉语史学报》 2022年第1期161-180,共20页
五四前後,在文言與白話的鬥争浪潮中,現代漢語的正式語體也以其獨立身份得到發展并逐漸成熟.本文基於近十餘年提出并不斷發展的語體語法理論,提出:首先,現代漢語的正式語體是語體語法生物交際屬性的必然産物,是用韻律形式的標體功能替换... 五四前後,在文言與白話的鬥争浪潮中,現代漢語的正式語體也以其獨立身份得到發展并逐漸成熟.本文基於近十餘年提出并不斷發展的語體語法理論,提出:首先,現代漢語的正式語體是語體語法生物交際屬性的必然産物,是用韻律形式的標體功能替换了"古今律"下的正式體文言形式;其次,正式語體萌芽於大量的雙音節正式體詞彙進入傳統文言篇章中,使得單音節詞構建的文言體系分崩離析,形成"没有雙步律,不成正式體"的語體結構;第三,正式語體的基本與首要構體單位是"形式—功能對生機制"派生的"平衡律體原子",以音步爲單位組成[(Fσσ)w(Fσσ)s]相對凸顯結構,形成"没有雙步律,不成正式句"的正式體形式;最後,平衡律體原子可以派生一系列的"語體—韻律—句法"現象,據此展現出其在"三維語法"下所發揮的重大體原子效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式語體 文言形式 雙步平衡律 體原子 句法效應
原文传递
獲得空——詮釋龍樹《中論》二十四品十八頌
3
作者 盧盈華(譯) 《佛教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135-173,432,439,440,共42页
龍樹的主要作品《中論》,被它的擁護者當作對形而上學的本質主義的有力拒斥來贊揚,同時被其貶損者看作虚無主義。這部作品在印度、東亞以及現代西方的接受,要求對其争議性章節作出準確詮釋。龍樹中觀佛教學説的中心在於“空”。相應地,... 龍樹的主要作品《中論》,被它的擁護者當作對形而上學的本質主義的有力拒斥來贊揚,同時被其貶損者看作虚無主義。這部作品在印度、東亞以及現代西方的接受,要求對其争議性章節作出準確詮釋。龍樹中觀佛教學説的中心在於“空”。相應地,《中論》的核心偈頌被認爲是二十四品十八頌,此處龍樹將空等同於佛教的經典理論“緣起”。然而,此一偈頌也將空稱爲“假名”。在理解龍樹此一偈頌時,多數現代注解者遵循七世紀中觀注解家月稱的做法,將空的概念理解爲“依賴性名稱”(比如“車”或“人”),即自身没有終極意義的名稱。本文采取不同的立場,立足於對《中論》的其他段落、對龍樹的其他作品、對其他早期印度和中國注解家之注釋的討論,主張在龍樹思想中,正確理解“空”,使我們得以“把握”“領會”或“獲得”佛教對實在之洞見的要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龍樹 真理 《中論》
下载PDF
周公與《金縢》中的儀式實踐:以清華簡、《尚書》及《史記》爲例
4
作者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21年第1期433-449,共17页
《金縢》是《尚書》中的著名篇章,記録周公禱祭祖先代替周武王生病的故事,以此解釋周公雖然没有做王,但可能在祖先那裏取得了合法的允許。除了《尚書》之外,過去我們已知《史記》中也有《金縢》中的故事,與《尚書》大同小異。不過,最近... 《金縢》是《尚書》中的著名篇章,記録周公禱祭祖先代替周武王生病的故事,以此解釋周公雖然没有做王,但可能在祖先那裏取得了合法的允許。除了《尚書》之外,過去我們已知《史記》中也有《金縢》中的故事,與《尚書》大同小異。不過,最近發現的清華大學收藏的竹簡本,給我們機會重新對比《金縢》三個不同的版本。因爲祭祀的實踐在故事中占著關鍵位置,本文特别關注三個版本《金縢》中的儀式實踐和描寫,發現它們代表兩個不同且相反的儀式傳統。清華簡應該代表楚國或别國的看法,即經過儀式和靈界的同意才能得到做王的認可和權力,《尚書》和《史記》應該代表魯國的看法,輕視儀式的重要性,而强調周家族血脈關係和周禮(指魯國),是一種輕“史”重“儒”的新趨勢。從戰國末期或秦漢的這種對立中,西周時代的周公變成兩派中的一位共同偶像,表明兩派把傳説和歷史中的周公,修改爲自己這一派的理想人物。這種情況有助於我們認識到,戰國秦漢時期很可能没有一個關於周公的固定故事,雖然只有一個主題,但分别代表了不同政治觀念的人,把故事修改爲不同的理想故事,以凸顯他們各自的政治觀,卻不一定代表一種歷史事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縢 周公 祭祀 尚書 史記 清華簡
原文传递
吴語人稱代詞考源的原則——兼論吴語的“儂” 被引量:1
5
作者 陶寰 史濛輝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共19页
本文主要討論吴語人稱代詞考源時的三條原則:(1)詞根語素一致性;(2)形態重構;(3)特殊音變.並以這三條原則考定認爲,吴語人稱代詞後綴的“儂”是從“人”義而來,並不是從“我”義而來;吴語第二人稱代詞的詞根是“爾”不是“汝”,其他形... 本文主要討論吴語人稱代詞考源時的三條原則:(1)詞根語素一致性;(2)形態重構;(3)特殊音變.並以這三條原則考定認爲,吴語人稱代詞後綴的“儂”是從“人”義而來,並不是從“我”義而來;吴語第二人稱代詞的詞根是“爾”不是“汝”,其他形式都是以“爾”作爲詞根經歷特殊音變發展出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稱代詞 詞根 構詞形態
原文传递
從“伲我們”[ni31]到“像伲像我們”[zi31ni21]——蘇州方言第一人稱代詞複數的一種新變化
6
作者 史濛輝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共13页
本文主要討論蘇州方言新興的準第一人稱代詞複數標記“像伲”的來源及性質.“像促”首先出現在“像促+NP”的定中領屬結構中,“像”的話題引導義因“促”的强立場義而減弱,導致“像促”發生詞彙化,繼而引起連讀變調的改變.句法上,“像... 本文主要討論蘇州方言新興的準第一人稱代詞複數標記“像伲”的來源及性質.“像促”首先出現在“像促+NP”的定中領屬結構中,“像”的話題引導義因“促”的强立場義而減弱,導致“像促”發生詞彙化,繼而引起連讀變調的改變.句法上,“像伲”的自由度没有“伲”高,只能出現在主語和定語位置.語義上,在“像促+NP”結構中,“像促”一般只能被解讀爲排除式,表示立場關係的對立.這種現象本質上類似於部分吴語地區人稱代詞的强調式,是由語用需求導致的詞彙化現象.這是一個從語用到句法,再到語音的鏈式變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稱複數 像伲 强調式 詞彙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