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矮生嵩草内生细菌溶磷、抑菌和产IAA能力的测定及鉴定 被引量:20
1
作者 姚玉玲 王颖 +1 位作者 王玉琴 杨成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52-1257,共6页
以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内生细菌263AG5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对峙法和Salkowski比色法测定其抑菌和分泌植物生长素(IAA)的能力,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63AG5对马铃薯坏疽病菌(... 以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内生细菌263AG5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对峙法和Salkowski比色法测定其抑菌和分泌植物生长素(IAA)的能力,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63AG5对马铃薯坏疽病菌(Phomafoveata)和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固氮和产IAA的能力,溶磷量为60.52mg·L-1.263AG5菌体杆状,大小为(0.71~1.78)×(0.27~0.48)μm,呈革兰氏阳性,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263AG5为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该菌具有开发为微生物农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生嵩草 生物功能 内生细菌 鉴定
下载PDF
乳白香青内生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解磷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振东 陈秀蓉 +1 位作者 杨成德 李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0-158,共9页
选择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优势植物乳白香青为试验材料,分离和筛选内生解磷细菌,并对筛选的解磷细菌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对玉米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从乳白香青植株中分离到4株内生解磷菌,解磷量(P2O5)为65.24~315.36mg/L,其... 选择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优势植物乳白香青为试验材料,分离和筛选内生解磷细菌,并对筛选的解磷细菌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对玉米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从乳白香青植株中分离到4株内生解磷菌,解磷量(P2O5)为65.24~315.36mg/L,其中菌株RA8的解磷能力最高;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初步鉴定RA8为副球菌属细菌;RA8代谢产酸,但解磷能力与培养液的pH值之间无相关性,产生的非酸类代谢物质是其解磷的主要机制;RA8可以与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互惠协作,增强RA8的解磷能力;经RA8处理的玉米在第70天和第100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第100天株高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即RA8对玉米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内生解磷细菌 生理生化特征 鉴定
下载PDF
珠芽蓼内生菌ZA1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畅涛 杨成德 +5 位作者 薛莉 杨小利 冯中红 郝蓉蓉 张振粉 陈秀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3-91,共9页
利用常规方法对莫海威芽孢杆菌ZA1分泌吲哚乙酸(IAA)、固氮、溶磷和产抑菌酶等能力进行定性测定,并在室内和大田条件下对其防治马铃薯病害及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ZA1在含和不含色氨酸的King培养基中分泌IAA分别为12.17和9.75 mg/L,具有... 利用常规方法对莫海威芽孢杆菌ZA1分泌吲哚乙酸(IAA)、固氮、溶磷和产抑菌酶等能力进行定性测定,并在室内和大田条件下对其防治马铃薯病害及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ZA1在含和不含色氨酸的King培养基中分泌IAA分别为12.17和9.75 mg/L,具有固氮能力并能分泌胞外蛋白酶,但无溶磷能力,且不能产生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10倍液喷雾对贮藏期马铃薯坏疽病的防效达85.9%;20倍液拌种对田间马铃薯晚疫病防效为26.56%,但马铃薯商品薯增产率达36.29%,每hm2增产率达33.88%。采用10倍稀释液对马铃薯块茎拌种后盆栽55 d,根、茎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经10倍ZA1处理后,根长与干、鲜重分别增加8 cm、0.75 g和5.07 g,株高、茎粗及茎干、鲜重分别增加2.74 cm、0.27 cm、0.52 g和5.73 g,干湿根冠比分别增加0.214和0.094,叶绿素含量增加0.54 mg/g;且可诱导马铃薯植株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增加。本研究明确了菌株ZA1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作用及对其防御酶的诱导,为ZA1开发成为微生物农药及菌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海威芽孢杆菌 马铃薯 防病促生 防御酶
下载PDF
高寒草地禾草内生细菌B-401的鉴定及生物防治潜力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畅涛 王涵琦 +5 位作者 杨成德 王颖 杨小利 薛莉 陈秀蓉 徐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2-289,共8页
为了明确高寒草地禾草内生细菌B-401的生物防治潜力,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其抑菌能力。抑菌谱表明,B-401对马铃薯坏疽病菌、马铃薯褐腐病菌、马铃薯炭疽病菌、马铃薯枯萎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孜然根腐病... 为了明确高寒草地禾草内生细菌B-401的生物防治潜力,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其抑菌能力。抑菌谱表明,B-401对马铃薯坏疽病菌、马铃薯褐腐病菌、马铃薯炭疽病菌、马铃薯枯萎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孜然根腐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74.45%,71.57%,70.05%,48.01%,56.01%,60.25%,64.65%,45.01%和31.79%。在贮藏库中进行10倍液喷雾,对马铃薯坏疽病的防效达52.67%。生物学功能测定表明,该菌株在含有色氨酸和不含色氨酸的King培养基中分泌IAA分别为3.42和2.60mg/L,且具有固氮能力,无溶磷能力。对B-401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其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草内生细菌 抑菌谱 生物学功能 鉴定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几株醉马草内生细菌的生物功能评价及鉴定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成德 王颖 +4 位作者 王玉琴 姚玉玲 薛莉 徐长林 陈秀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9-255,共7页
采用表面消毒划线法从醉马草分离获得6株内生细菌,分别命名为261MG1、261MG2、261MG3、261MG4、261MY5和261MY6,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功能测定和鉴定。结果表明,有5株内生细菌对马铃薯炭疽病菌和马铃薯坏疽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有4株对马铃... 采用表面消毒划线法从醉马草分离获得6株内生细菌,分别命名为261MG1、261MG2、261MG3、261MG4、261MY5和261MY6,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功能测定和鉴定。结果表明,有5株内生细菌对马铃薯炭疽病菌和马铃薯坏疽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有4株对马铃薯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且261MG2、261MG3、261MG4和261MY6对3种病原菌均有较好拮抗作用;除261MG4外均有固氮和产吲哚乙酸能力;通过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将261MG1、261MG2、261MG3、261MY6、261MG4和261MY5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axarquiensis、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耐盐短杆菌Brevibacterium halotolerans和棒形杆菌Clavibacter sp.。该研究结果为醉马草内生细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马草 内生细菌 生物功能 鉴定
下载PDF
紫花苜蓿根颈芽越冬期间幼叶细胞超微结构的适应性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方强恩 张勃 +1 位作者 李宇泊 师尚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6-107,共12页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根颈芽越冬抗寒的细胞学机理,本研究以WL168为材料,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跟踪观察了根颈芽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幼叶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在越冬期间,苜蓿根颈芽幼叶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积极适应低温的变化,主...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根颈芽越冬抗寒的细胞学机理,本研究以WL168为材料,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跟踪观察了根颈芽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幼叶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在越冬期间,苜蓿根颈芽幼叶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积极适应低温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质膜内陷,中央大液泡分割成多个小液泡,染色质凝集,质体变为月牙形或马蹄状,淀粉粒减少甚至消失,质壁分离等,细胞超微结构经过适应性调整,逐渐提高了根颈芽的抗寒能力。2)根颈芽在越冬期间同时存在白芽与褐芽两种发育状态,其中白芽幼叶细胞对越冬前的降温反应迟缓,直到土壤封冻后才完全形成抗寒结构,但是到了翌年早春,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快速,很早便解除抗寒状态,恢复生长。在整个越冬过程中白芽的抗寒性表现出4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抗寒性增强期(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抗寒性保持期(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抗寒性减退期(1月下旬至2月下旬)和抗寒性解除期(3月初至3月中旬)。相反,褐芽幼叶细胞在入冬前对气温下降提前作出了反应,但在翌年早春对气温的回升却反应缓慢,到3月中旬,细胞结构依然保持抗寒特性。越冬期两种根颈芽的存在以及细胞超微结构响应低温的不同步性,是苜蓿越冬抗寒的一种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根颈芽 超微结构 抗寒
下载PDF
紫花苜蓿根颈芽发育成枝过程中叶元的发生模式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方强恩 张勃 师尚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6-154,共9页
叶元由节、节间、叶器官以及叶腋下的侧生分生组织组成,是植物茎枝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本研究首次采用扫描电镜技术,通过跟踪观察WL168紫花苜蓿根颈芽从萌发至孕蕾期顶端分生组织的微形态发育过程,初步探讨了苜蓿叶元的发生发育规律.结... 叶元由节、节间、叶器官以及叶腋下的侧生分生组织组成,是植物茎枝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本研究首次采用扫描电镜技术,通过跟踪观察WL168紫花苜蓿根颈芽从萌发至孕蕾期顶端分生组织的微形态发育过程,初步探讨了苜蓿叶元的发生发育规律.结果显示,在苜蓿叶元发生过程中,复叶原基以向顶式的模式形成.腋芽原基和复叶原基均起源于顶端分生组织,但两者并非同步生长,苜蓿叶元的发育过程由此表现出两种模式:模式Ⅰ和模式Ⅱ.模式Ⅰ,复叶原基发育能力强,腋芽原基在侧小叶原基形成后才出现,发育速度缓慢;模式Ⅱ,腋芽原基在托叶原基形成后便开始发生,相对模式Ⅰ发生时间提前,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复叶原基和生长锥.苜蓿根颈芽在返青出土前,其叶元以模式Ⅰ发生,出土后,转变为模式Ⅱ.当地上叶元数增加到16~17 时,腋芽原基发育为花序,小花原基开始出现.分析表明,根颈芽叶元的发生由模式I转向模式Ⅱ是苜蓿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标志,苜蓿根颈芽在返青出土前已完成了其营养器官的发生,出土后即转入成花过渡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根颈芽 叶元 原基
下载PDF
一株抗马铃薯坏疽病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冯中红 畅涛 +3 位作者 杨成德 薛莉 李旭 杨小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6,共10页
为了提高生防菌株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液体发酵的生物量,利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与响应曲面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ZA1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ZA1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氯化铵14.25g、玉米粉19g、马铃薯237g、... 为了提高生防菌株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液体发酵的生物量,利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与响应曲面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ZA1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ZA1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氯化铵14.25g、玉米粉19g、马铃薯237g、水1000m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7、培养温度28℃、转速180r/min及发酵时间36h,ZA1优化后活菌数为4.12×1010 CFU/mL。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确定ZA1在10L发酵罐中的最佳溶氧量为60%和转速为180r/min;最优条件下,发酵ZA1的放罐时间确定为36h,活菌数达到1.59×1011 CFU/mL。该结果为利用ZA1开发生防制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海威芽孢杆菌 发酵工艺 优化
下载PDF
珠芽蓼内生细菌ZA1的抑菌物质产生条件的优化及其稳定性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成德 畅涛 +4 位作者 薛莉 冯中红 姚玉玲 李婷 陈秀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112,共9页
从珠芽蓼中分离的内生细菌ZA1对马铃薯坏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鉴定为莫海威芽孢杆菌。本文通过平板对峙法对ZA1分泌物抑制马铃薯坏疽病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ZA1抑菌粗提物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ZA1的最佳培养基为B... 从珠芽蓼中分离的内生细菌ZA1对马铃薯坏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鉴定为莫海威芽孢杆菌。本文通过平板对峙法对ZA1分泌物抑制马铃薯坏疽病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ZA1抑菌粗提物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ZA1的最佳培养基为B培养液,最佳发酵温度为17.8℃,培养基的最佳pH是6.9,150mL三角瓶的最佳装液量为20mL,最佳培养方式为暗处理振动培养96h,经对ZA1进行优化培养,其对马铃薯坏疽病菌的EC50=0.1228μL/mL,是优化前EC50=4.5888μL/mL的37倍。ZA1的抑菌粗提物90℃下处理2h,其相对活性达到76.62%,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对紫外线照射30min后相对活性差异不明显;pH为3和11时,其相对活性分别为92.87%和85.11%;对蛋白酶和Ag+、Cu2+、Zn2+和Fe3+等金属离子不敏感,经Ag+处理后的相对活性可达到86.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蓼内生菌 莫海威芽孢杆菌 抑菌粗提物 培养条件 稳定性
下载PDF
披碱草属野生种质材料在干旱与半干旱区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祁娟 闫伟红 +1 位作者 徐长林 马玉宝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6,共7页
应用灰色理论系统,以搜集自我国8省区的38份披碱草属植物野生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叶面积生长动态、草产量、茎叶比、鲜干比及种子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从拔节期到抽穗期增幅较大,而叶面积从分蘖期到拔节期... 应用灰色理论系统,以搜集自我国8省区的38份披碱草属植物野生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叶面积生长动态、草产量、茎叶比、鲜干比及种子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从拔节期到抽穗期增幅较大,而叶面积从分蘖期到拔节期增幅较大;38份材料鲜草及干草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9.275%和43.087%;大部分种质材料茎叶比在1.0~2.0之间;不同材料种子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产量与各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鲜干比>种子产量>茎叶比>叶面积>株高。综合分析发现,适应性较好的种质材料有NMC32、BJT37、QHD19、SXD36、XJD11、XJD15、XJS8、XJT2、XJE13和XJD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属 野生种质 生产性能 灰色系统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