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降钙素原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宇锋 钟静敏 +4 位作者 林夏 魏凯 周世峰 杨伟业 李春兰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茂名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收治的185例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85例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感染合并心衰组、单纯感染组、单纯心衰...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茂名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收治的185例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85例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感染合并心衰组、单纯感染组、单纯心衰组,另选择2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感染合并心衰组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单纯感染组、单纯心衰组患者的PC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合并心衰组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且单纯感染组、单纯心衰组患者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单纯感染组、单纯心衰组间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Ⅱ级组、Ⅲ级组组间PCT、CRP水平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组PCT检测敏感性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组,且随着心力衰竭级别增长,PCT检测敏感性呈上升趋势(P<0.05)。PCT检测适用于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但PCT的阳性预测值随心衰程度的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检测PCT可有效诊断感染性疾病,感染合并心力衰竭会导致检测数据偏高,因此在对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监护的过程中应当严密观察其心功能状况及PC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心力衰竭 降钙素原 诊断
下载PDF
贝那普利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方填源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346-1348,共3页
h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于茂名市中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 h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于茂名市中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施以贝那普利单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施以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用药治疗。整个疗程为2个月,期间比较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计算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评价其总体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2.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内均各有2例出现头晕和胃肠道不适现象,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能显著改善血压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那普利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高血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变化及家庭氧疗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剑 何良文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7期887-88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观察家庭氧疗对ADM、UⅡ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8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ADM、UⅡ、内皮素-1(ET-1)水平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观察家庭氧疗对ADM、UⅡ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8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ADM、UⅡ、内皮素-1(ET-1)水平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并与40例当地健康人对照。出院后42例患者接受家庭氧疗(治疗组),34例未氧疗(对照组),随访6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ADM、UⅡ均显著高于健康正常组(P均<0.01),急性发作期均高于缓解期(P均<0.01)。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ADM、UⅡ均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ET-1及mPAP呈显著正相关。6周后,治疗组ADM、UⅡ、mP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ADM、UⅡ可能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氧疗可能通过对ADM、ET-1、UⅡ水平起调节作用进而改善症状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肾上腺髓质素 尾加压素Ⅱ 家庭氧疗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和胱抑素C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静芬 乔菲 方填源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6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D-D)和胱抑素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 4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 45例,同期选...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D-D)和胱抑素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 4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 45例,同期选取冠脉正常者4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三组凝血四项指标、CysC、D-D水平、Gensin得分,并对Gensini评分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分析。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后PT、a PTT、TT指标均明显上升,Fbg指标均下降(P <0.05);(2)对照组CysC、D-D水平、Gensini得分低于UA组与STEMI组(P <0.05);(3) CysC、D-D、年龄进入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ysC、D-D是ACS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对于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和冠脉病变支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D二聚体 胱抑素C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PCI术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国虹 游卫华 +1 位作者 陈艳 倪雪莉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其术后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44例行PCI手术后的患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大小分为正常组(n=80)、轻度增厚组(n=84)和... 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其术后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44例行PCI手术后的患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大小分为正常组(n=80)、轻度增厚组(n=84)和重度增厚组(n=80),分别随访12个月,检测术后6个月、12个月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同时记录两时期的预后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采用药物控制各项指标(血压、血脂、血糖、血清尿酸)。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但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升,三组组内6个月与12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P<0.05,而随着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率也随之上升,正常组与轻度增厚组、轻度增厚组与重度增厚组比较,P<0.05,正常组与重度增厚组比较,P<0.01。提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越大,预后越不良。结论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PCI术后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 厚度 PCI预后 超声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慢性右心衰竭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方填源 《今日药学》 CAS 2015年第10期739-740,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慢性右心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09-2015-03期间于茂名市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右心衰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吸氧、强心利尿和...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慢性右心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09-2015-03期间于茂名市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右心衰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吸氧、强心利尿和扩张气管等常规治疗手段;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施以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整个疗程为2周,期间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动脉收缩压和右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肺动脉收缩压和右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0.6±8.3)mm Hg和(49.2%±5.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2.4±8.6)mm Hg和(40.5%±4.4%),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显著优于对照组(77.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并无明显区别,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慢性右心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优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右心衰竭 前列地尔 肺动脉收缩压 右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NT-pro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春兰 陈哲林 方填源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233-1235,1239,共4页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T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直接PCI治疗的STEAMI患者126例,测定NT-proBNP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记...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T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直接PCI治疗的STEAMI患者126例,测定NT-proBNP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记录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38例)和非事件组(88例)。结果事件组年龄、NT-proBNP、Gensini积分、三支病变构成比、糖尿病构成比明显高于非事件组(P<0.05);入院后48 h内NT-proBNP水平预测心血管事件阈值定为870 pg/ml时,其敏感度为78.9%(30/38),特异度为70.5%(62/88),阳性预测值为53.6%(30/56),阴性预测值为88.6%(62/70),准确率为73.0%(92/126)。以870 pg/ml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高NT-proBNP组(56例)和低NT-proBNP组(70例),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3.6%(30/56)和11.4%(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NT-proBNP组的冠状动脉近段病变、三支病变构成比均较低NT-proBNP组高(46.4%vs.17.2%,32.1%vs.12.9%,P<0.01),Gensini积分亦明显高于低NT-proBNP组[(78.4±13.7)分vs.(45.3±11.3)分,P<0.01]。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年龄、NT-proBNP、糖尿病、Gensini积分是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NT-proBNP对预测STEAMI患者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脑钠肽前体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心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哲林 黄国虹 何良文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87-688,共2页
目的总结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3 5例心功能 ~ 级的 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硝酸甘油组。在 CHF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 40 mg+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 ml,每... 目的总结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3 5例心功能 ~ 级的 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硝酸甘油组。在 CHF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 40 mg+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 ml,每日静脉滴注 ,2~ 10 mg/h,1次 /d,共 2周。硝酸甘油组 :给予硝酸甘油 40 mg+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 ml,每日静脉滴注 ,2~ 10 mg/h,共 2周。两组均观察 1~ 3个月。结果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治疗 1及 3个月 CHF患者心功能改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硝酸甘油组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短轴缩短率 (FS) ,快速充盈期及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 (E/A)均较硝酸甘油组为高。结论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 CHF患者疗效好 ,不良反应轻微 ,可作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滴注 单硝酸异山梨酯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6受体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哲林 许金诚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76-276,281,共2页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6(IL- 6)和白细胞介素 6受体 (IL - 6 R)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检测 42例 CHF患者血清 TNF、IL- 6和 IL- 6R水平 ,以 30例正常人作比较 ...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6(IL- 6)和白细胞介素 6受体 (IL - 6 R)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检测 42例 CHF患者血清 TNF、IL- 6和 IL- 6R水平 ,以 30例正常人作比较 ,分析不同病情的 CHF患者间血清 TNF、IL - 6和 IL- 6 R水平的变化及 CHF患者血清 IL- 6水平与 IL - 6 R之间的关系。结果 :CHF患者血清 TNF、IL - 6和 IL- 6 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 P<0 .0 0 1 ) ,不同心衰程度的 CHF患者间血清 TNF、IL- 6和 IL- 6R水平均差异有显著性 (F分别为2 90 .36、1 34.1 5和 1 0 9.86,均 P<0 .0 1 ) ,并随心衰的加重而增高 (P<0 .0 0 2~ 0 .0 0 1 )。CHF患者血清 TNF水平与 IL- 6成正相关 (相关系数r=0 .786,t=8.0 4 1 ,P<0 .0 0 1 ) ,IL- 6水平与 IL - 6R亦成正相关 (r=0 .744,t=7.0 4 5,P<0 .0 0 1 )。结论 :TNF、IL- 6和 IL- 6 R可能参与 CHF的发病及病理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清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6 受体 测定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10
作者 黄国虹 游卫华 +1 位作者 陈艳 张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价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功施行PCI术的患者202例,术前4h内和术后12h内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根据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61例(中性粒细胞<4.71... 目的评价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功施行PCI术的患者202例,术前4h内和术后12h内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根据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61例(中性粒细胞<4.71×109/L﹚,B组99例[中性粒细胞:(4.71~7.70)×109/L],C组42例(中性粒细胞>7.70×109/L﹚。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记录在随访期间近期(30d)和远期(24个月)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在近期及远期CV发生的关系,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PCI术后不同的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患者在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1)C组术前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30d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术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外,C组其余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升高,患者CV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A组与B组回归分析OR值(远期心血管发生情况)为1.9125,而A组与C组回归分析OR值为3.4680,提示风险上升。(3)A组远期生存率高于B、C组(P<0.05或P<0.01),且B组远期生存率亦高于C组(P<0.05)。提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上升,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PCI术后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 预后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哲林 游卫华 李春兰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18例中医辨证符合心血瘀阻型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两组除应用常规的心绞痛治疗以外,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组合用辛伐他汀和...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18例中医辨证符合心血瘀阻型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两组除应用常规的心绞痛治疗以外,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组合用辛伐他汀和注射用灯盏花素,均连续使用10 d。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6.1%;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1%,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1)。两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时持续时间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但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比对照组减少得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灯盏花素 心绞痛 心血瘀阻 治疗
下载PDF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与6min步行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国虹 陈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6min步行试验(6-MWT)的相关性。方法将CHF患者180例分为A组60例(LVEF值为30%~35%),B组61例(LVEF值为35%~40%),C组59例(LVEF值为40%~45%)。所有患者进行6-MWT的步行距离测... 目的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6min步行试验(6-MWT)的相关性。方法将CHF患者180例分为A组60例(LVEF值为30%~35%),B组61例(LVEF值为35%~40%),C组59例(LVEF值为40%~45%)。所有患者进行6-MWT的步行距离测定并进行对应分析,同时随访并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半年期和1年期的心血管(CV)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对应分析。结果 A、B组6-MWT步行距离均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亦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V事件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患者LVEF值与6-MWT所得的结果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 收缩性 左室射血分数 6min步行试验
下载PDF
小剂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陈哲林 黎遵列 何良文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26-226,227,共2页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小剂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明确诊断的 UAP患者 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2例 ,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 50 mg加入 2 50 m L的液体中静脉滴注 ,2~ 4 mg/ h,每天 1次 ,连用...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小剂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明确诊断的 UAP患者 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2例 ,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 50 mg加入 2 50 m L的液体中静脉滴注 ,2~ 4 mg/ h,每天 1次 ,连用 7d;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0 .4~ 0 .6m L,腹壁皮下注射 ,每天 1次 ,连用 7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每天发作的次数、常规心电图 ST段压低的总和 ( ST) ,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分别为每天 (5.1± 2 .2 )次和 (1 .3± 1 .1 )次 ,对照组为 (5.3± 2 .5)次和 (1 .4± 1 .2 )次 (均 P<0 .0 1 ) ,常规心电图 ST治疗组为 (2 .8± 1 .8) mm和 (1 .2± 1 .1 ) mm,对照组为 (3.0± 1 .9)mm和 (1 .3± 1 .1 ) mm(均 P<0 .0 1 ) ;治疗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AMI) 3例 (9.4% ) ,死亡 4例 (1 2 .5% ) ,对照组发生 AMI2例 (6.2 % ) ,死亡3例 (9.4%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静脉滴注小剂量肝素治疗 UAP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效相当 ,但前者不良反应较轻 ,且价格低廉 ,可作为 UAP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肝素 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氧化损伤和TNF-α、IL-6和IL-10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哲林 李春兰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09-610,620,共3页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肌氧化损伤、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氟伐他汀组3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法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模拟而不...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肌氧化损伤、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氟伐他汀组3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法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模拟而不结扎。手术成功后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8mg/ kg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8周。8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和下降速率(和dp/dt_(max)),心肌组织NO_2^-/NO_3^-、MDA、TNF-α、IL-6和IL-10含量。结果心肌梗死组、氟伐他汀组HR增快,LVSP、dp/dt_(max)和-dp/dt_(max)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伐他汀组HR减慢,LVSP、dp/ dt_(max)和-dp/dt_(max)升高,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氟伐他汀组NO_2^-/NO_3^-、MDA、TNF-α、IL-6和IL-10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氟伐他汀组NO_2^-/NO_3^-、MDA、TNF-α、IL-6和IL-10水平低于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降低心肌过氧化损伤,减少炎症细胞因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心肌梗死 细胞因子 氧化损伤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春兰 陈哲林 游卫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0期7366-7366,共1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Hcy与冠脉急性病变的关系。方法:对9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检测血浆Hcy,比较病变支数、冠心病不同类型的血浆Hcy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Hcy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随着冠脉病...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Hcy与冠脉急性病变的关系。方法:对9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检测血浆Hcy,比较病变支数、冠心病不同类型的血浆Hcy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Hcy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血浆Hcy水平依次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Hcy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结论:Hcy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严重程度相关,与冠脉急性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半胱氨酸/血液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