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慕课革命进展如何:慕课的三大变化主题 被引量:28
1
作者 杰里米.诺克斯 肖俊洪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2,80,共10页
2012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慕课",下同)平台机构异军突起抢尽风头。迄今为止,慕课数量已经超过4,500门(Online Course Report,2016)。然而,虽然慕课被称为一项创新、一种破坏、一场革命,而这些所谓的创新性、破坏性和革... 2012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慕课",下同)平台机构异军突起抢尽风头。迄今为止,慕课数量已经超过4,500门(Online Course Report,2016)。然而,虽然慕课被称为一项创新、一种破坏、一场革命,而这些所谓的创新性、破坏性和革命性使慕课的作用继续被夸大其词,但是人们对慕课学习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传统套路上,当然也缺乏应有的理论高度。对慕课学习的认识仍然是建立在区别x型慕课和c型慕课的基础上:前者是集中式平台模式的慕课,后者则是更具分布式特点的网络化慕课。本文拟提出一些批判性观点,从不同视角理解慕课学习(和教学)。文章以现有慕课和(慕课)机构发展的最新情况为例讨论以下问题:迄今慕课侧重某些学科课程的趋势和其一贯的宣传口号,即声称慕课给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带来破坏;从"大规模"招生向"小规模"和"非开放"分组教学的转变和课程教学的更加自动化;慕课与学习分析技术之间的发展关系(这表明具有预测性和干预性的数据科学很快将强势进入教育主流)(Williamson,2015)。本文拟阐述这三个主题,讨论"慕课学习者"的新兴形象、教学和教师的功能和责任,以及技术对这些角色和实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学习 学习分析技术 数据科学
原文传递
后数字转向:哲学、教育、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肖俊洪(译)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2021年第11期9-21,76,共14页
本文从后数字理论的视角提出理解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后(技术)决定论和后工具论观。文章首先追溯后数字研究的知识之根,在相关历史背景下审视当今的后数字研究,并阐述其快速变化的性质。文章随后分析研究现状,归纳了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 本文从后数字理论的视角提出理解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后(技术)决定论和后工具论观。文章首先追溯后数字研究的知识之根,在相关历史背景下审视当今的后数字研究,并阐述其快速变化的性质。文章随后分析研究现状,归纳了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各种较低层次技性科学的大融合,比如模拟和数字、物理和生物以及生物和信息的融合,这种融合产生了新认识论、本体论和实践;第二个主题是上述大融合对教育和技术的影响,由此产生了新的后数字生态教育学;第三个主题是后数字研究,这是受上述大融合影响的"重组",强调传统科学领域和学科的进一步协作。文章还简要概述后数字研究的四种"重组"(多学科性、跨学科性、超学科性和反学科性)以及它们对教育研究的启示。文章最后简要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工具论 后数字 哲学 认识论 本体论 教育学 生态教育学 多学科性 跨学科性 超学科性 反学科性
原文传递
慕课的去殖民化:对全球教育平台模式的批判 被引量:5
3
作者 杰里米.诺克斯 肖俊洪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6,共12页
本文从后人类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批判性视角剖析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慕课)现象。文章首先简要概述慕课运动,然后阐述后人类主义的理论框架以及这个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的交集。文章接着从三个方面对慕课进行剖析,即慕课平台、慕课教学法和... 本文从后人类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批判性视角剖析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慕课)现象。文章首先简要概述慕课运动,然后阐述后人类主义的理论框架以及这个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的交集。文章接着从三个方面对慕课进行剖析,即慕课平台、慕课教学法和数据收集。在慕课平台一节,文章简要陈述围绕慕课的主流话语,即强调慕课是与硅谷科技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特殊教育创新和颠覆。慕课教学法一节则批判性分析了基于平台的慕课教学视频所采用的广播式教学法,指出这种做法进一步巩固了精英大学的主导地位。接下来的一节重点阐述慕课平台机构的数据收集策略,针对围绕这些影响广泛的课程的研究所出现的极不平衡现象,本节还讨论了纠正这种现象的可能途径。文章最后对主要的分析要点进行归纳并提出今后实践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慕课) 后人类主义 后殖民主义 数据殖民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