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朱传武 《抗感染药学》 2005年第2期68-70,共3页
对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作了简要的概述,并且概括了为提高疗效所采用的一些策略,对治疗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也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未来可能应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困难 前景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肺部X线表现
2
作者 罗健君 曹济生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1996年第12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肾综合症出血热 X线诊断
原文传递
90例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伟 李明 金满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49-451,46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90例PHC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同期住院的45例肝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以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及α...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90例PHC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同期住院的45例肝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以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及α-L-岩藻酸糖苷酸(AFU)],生化指标[HBV标志物、TBil、ALT、Alb、前白蛋白(PAB)、ALP、GGT、HBV DNA]及影像学资料。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90例患者首发症状各异,缺乏特异性,中晚期患者居多。HBV总感染率为88.9%,感染模式以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为主,占55.6%,40~6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76.7%。PHC组与肝硬化组比较两组间HBV DNA定量、TBil、AL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lb与PAB,GGT及ALP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1)。PHC患者AFP和AFU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检测较两者单项检测阳性率高(P<0.05)。结论应通过对高危人群定期随访,及时发现临床症状,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和超声、造影、CT、MRI等检查提高PHC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类 α-L-岩藻酸糖苷酸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干扰素α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传武 王海燕 +6 位作者 钱峰 李明 吴建鸿 童福易 费晓峰 阮翠娟 许克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抗原提呈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集 2 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前和治疗满 4个月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4和...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抗原提呈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集 2 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前和治疗满 4个月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4和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 7d使DC增殖、成熟 ,随后与HBsAg共同孵育 3h ,丝裂霉素C处理后再分别与自体PBMC共同培养 72h ,培养结束前 1 2h加入 7 4× 1 0 4Bq3 H TDR ,收集细胞测定cpm值。实验中以 8名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干扰素α治疗 4个月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的增殖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 ,细胞总量平均增加了 2 .8倍 ;治疗前DC的抗原提呈作用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组 (均为P <0 .0 0 1 ) ,治疗 4个月时DC的抗原提呈作用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进一步分析发现 ,与无应答组比较 ,完全应答组不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 ,DC的抗原提呈作用均显著增强 (P <0 .0 1和P <0 .0 0 1 ) ,而部分应答组与无应答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的抗原提呈能力低下 ,干扰素α治疗可显著提高DC的抗原提呈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作用 外周血 白细胞介素4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表达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明 朱传武 +2 位作者 钱峰 王海燕 诸葛洪祥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29-731,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IFN)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穿孔素表达情况,探讨其对IFN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35例CHB患者IFNα-2b治疗前、后PBMC中穿孔索的表达。结果IFNα~2b治疗前、...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IFN)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穿孔素表达情况,探讨其对IFN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35例CHB患者IFNα-2b治疗前、后PBMC中穿孔索的表达。结果IFNα~2b治疗前、后PBMC穿孔素的表达分别为7.9%±4.6%和15.3%±6.4%,较治疗前明显上升,t=6.5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α-2b治疗后完全应答者有12例、部分应答者14例、无应答者9例。IFN治疗后完全应答组穿孔索的表达为19.2%±5.2%,部分应答组为14.2%±5.5%,无应答组为11.7%±6.7%,完全应答组与部分应答组比较,t=2.33,P<0.05;完全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t=2.8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HB患者IFN治疗可以使PBMC中穿孔素的表达升高,PBMC中穿孔素的表达可能与IFN抗病毒疗效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Α-2B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穿孔素
原文传递
HBsAg、HBeAg滴度与HBV-DNA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邵伟 童福易 阮翠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75-476,共2页
目的 探讨HBsAg、HBeAg滴度与HBV_DNA的关系 ,为临床诊治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采用免疫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了 2 0例血清中的HBsAg、HBeAg和HBV_DNA。结果 HBsAg滴度与HBV_DNA水平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s=0 87,t=8... 目的 探讨HBsAg、HBeAg滴度与HBV_DNA的关系 ,为临床诊治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采用免疫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了 2 0例血清中的HBsAg、HBeAg和HBV_DNA。结果 HBsAg滴度与HBV_DNA水平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s=0 87,t=8 7,P <0 0 0 1) ;HBeAg滴度与HBV_DNA水平呈正的相关关系 (re=0 2 4,t=1 0 9,P >0 0 5) ,而不一定呈直线相关。结论 HBsAg、HBeAg的滴度与HBV_DNA水平相关。通过检测HB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HBEAG HBV-DNA FQ—PCR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复制 诊断
下载PDF
慢性乙肝4项临床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肝硬化快速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朱月萍 朱传武 +1 位作者 钱峰 朱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3-837,共5页
目的:为了快速筛查和发现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方法:以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前白蛋白(PA)为主要乙肝临床检验联合筛查指标。结果:通过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乙肝早期... 目的:为了快速筛查和发现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方法:以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前白蛋白(PA)为主要乙肝临床检验联合筛查指标。结果:通过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的白细胞(3.2×10~9·L^(-1))、血小板(68.3×10~9·L^(-1))和前白蛋白(137.2 mg·L^(-1))等指标值均明显低于该3项指标的正常参考值下限(WBC值=4.0×10~9·L^(-1),PLT值=100.0×10~9·L^(-1),PA值=180.0 mg·L^(-1))和无早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值(WBC值=5.2×10~9·L^(-1),PLT值=136.0×10~9·L^(-1),PA值=196.7 mg·L^(-1))。对于PT,与无早期肝硬化患者PT参考值为12.8 s,而有早期肝硬化风险患者PT为16.4 s,存在3.4 s(>3 s,有意义)显著差异值。结论:通过联合比较WBC、PLT、PT、PA等临床检验指标值可以快速筛查具有早期肝硬化风险的乙肝患者,且当这4个指标值均介于乙肝早期肝硬化风险指标值时,快速筛选才出现仅有的6%的正误筛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临床检验指标 早期肝硬化 快速筛查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及抗原提呈能力与HBV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钱峰 贺永文 +3 位作者 朱传武 王海燕 吴妹英 李明 《肝脏》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s)表型及抗原提呈能力与HBV载量的关系。方法 采集 2 3例CHB患者和 8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 ,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4和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s)表型及抗原提呈能力与HBV载量的关系。方法 采集 2 3例CHB患者和 8例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 ,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4和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使DCs增殖、成熟 ,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DCs表面CD80、CD86、HLA DR及ICAM 1的表达 ;将培养成熟的DCs与HBsAg共同孵育 ,用丝裂霉素C处理后再与自体PBMCs共同培养 ,在培养结束前 12h加入3H TDR ,收集细胞 ,以 β液闪计数仪测定cpm值 ;同期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CHB患者外周血HBV载量。结果 患者DCs表面CD86、HLA DR和ICAM 1的表达水平及DCs的抗原提呈能力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CD80、CD86、HLA DR及ICAM 1的表达与HBV载量呈显著负相关 (分别为P <0 .0 1,P <0 .0 1,P <0 .0 0 1和P <0 .0 0 1) ;DCs的抗原提呈能力也与HBV载量呈显著负相关 (为P <0 .0 0 1)。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DCs的成熟和功能存在障碍 ,DCs的抗原提呈能力与血液中HBV的载量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提呈能力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 树突状细胞表型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载量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 ICAM-1 HLA-DR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3H-TDR 流式细胞技术 间接免疫荧光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穿孔素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海燕 贺永文 +5 位作者 朱传武 钱峰 李明 罗湘蓉 常建国 张雪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07-221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穿孔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肝患者47例,进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的35例患者随后接受了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组织穿孔素的表达,同时检测外周血HBV DNA载量、乙...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穿孔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肝患者47例,进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的35例患者随后接受了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组织穿孔素的表达,同时检测外周血HBV DNA载量、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和肝功能等.结果:慢性乙肝患者中有37例肝组织穿孔素表达阳性,其中强阳性13例.穿孔素表达强度与血清ALT水平、肝组织炎症程度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关系(分别为x2=8.004,P=0.018;x2 =8.532,P=0.014);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无关(x2=0.865,P=0.649);与外周血乙肝病毒载量呈显著的负向关系(x2=7.902,P=0.019),与HBeAg水平也几乎呈显著的负向关系(x2= 5.283,P=0.071).35例接受干扰素抗病毒的患者治疗结束时完全应答为12例,部分应答14例,无应答9例,分析显示治疗前穿孔素表达的强度与干扰素应答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关系(x2 =7.533,P=0.023).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穿孔素的表达介导了肝细胞的损害,有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可能会促进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并具有预测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组织 穿孔素 乙型肝炎 慢性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替诺福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病毒载量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龚婵聪 丁宁玲 +2 位作者 李扬 沙莉 路文明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究替诺福韦(TDF)对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4例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TDF组(90例)和恩替卡韦(ETV)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HBeAg... 目的探究替诺福韦(TDF)对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4例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TDF组(90例)和恩替卡韦(ETV)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HBV DNA水平和转阴情况及ALT水平和复常情况。结果TDF组患者在治疗4、12、24和48周的HBeAg转阴略高于ET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F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ALT水平和ALT复常率与ET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F在抑制HBV活性、HBeAg转阴方面的作用与ETV相似,在治疗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HBV DNA 谷丙转氨酶
原文传递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钱峰 田美娟 +6 位作者 许炜璐 王海燕 黄金龙 陈慧 李明 朱传武 高勇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6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HAART治疗对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AIDS患者90例,分为A、B、C三组,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检测,分析外周血淋... 目的:探讨HAART治疗对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AIDS患者90例,分为A、B、C三组,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检测,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CD4+亚群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A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3个月B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治疗后6个月B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治疗后12个月B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治疗后24个月C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CD4+/CD28+亚群水平显著高于B、C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3、6、12及24个月T淋巴细胞CD4+/CD28+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ART治疗有助于恢复AIDS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这与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 外周血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调节Th1/Th2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传武 杨齐英 +7 位作者 钱峰 王海燕 李明 常建国 王勇平 张雪华 许克玲 马欣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7-339,共3页
关键词 干扰素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 调节 TH1/TH2分化
原文传递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传武 钱峰 +5 位作者 王海燕 许克玲 李明 张雪华 常建国 王勇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4-175,共2页
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其疗效与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状态关系如何现在还不清楚,为此对干扰素治疗前、后24例CHB患者外周血DC的一些重要表面分子进行检测,试图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干扰素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 树突状细胞 细胞表型 检测
原文传递
前列腺素E_1/凯时注射液(Lipo PGE_1)治疗重型肝炎67例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燕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13-314,317,共2页
目的 :比较前列腺素E1 (PGE1 )和凯时注射液 (LipoPGE1 )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 118例重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治疗Ⅰ、Ⅱ组。对照组 5 1例单用综合治疗 ,治疗组Ⅰ 5 6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用LipoPGE1 治疗 ,... 目的 :比较前列腺素E1 (PGE1 )和凯时注射液 (LipoPGE1 )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 118例重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治疗Ⅰ、Ⅱ组。对照组 5 1例单用综合治疗 ,治疗组Ⅰ 5 6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用LipoPGE1 治疗 ,治疗组Ⅱ 1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用PGE1 治疗。结果 :治疗Ⅰ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与治疗组Ⅱ比较 ,治疗组Ⅰ用药时间显著延长 ,副作用显著减少 (均P <0 .0 1)。结论 :PGE1和LipoPGE1 治疗重型肝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LipoPGE1 因其制剂的独特优点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PGE1 凯时 重型肝炎 疗效
下载PDF
SIRT3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燕翔 胥萍 +4 位作者 赵海峰 杜明伟 杜秀銮 孙淑颖 李明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7期1399-1405,共7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学表现,探讨SIRT3与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脂肪变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CHB肝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学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IRT3在肝组织标本上的表达。...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学表现,探讨SIRT3与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脂肪变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CHB肝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学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IRT3在肝组织标本上的表达。结果:78例CHB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生率为33.33%,CHB的炎症程度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合并脂肪变以肝细胞轻度脂肪变为主,脂肪变性的病理类型以大泡性脂肪变性多见。SIRT3在非脂肪变性的肝细胞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在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定位在脂滴周围的细胞质。本研究发现在非脂肪变性的CHB中,轻度CHB的SIRT3表达要高于中度及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及重度组SIR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脂肪变性的CHB,SIRT3的表达与脂肪变性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并不少见,SIRT3在非脂变CHB肝细胞的表达随炎症程度轻度组要高于中度及重度组,而在CHB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组未发现其对脂变程度有何直接联系,但其能很好的勾勒出脂变的大小和形状对我们判断肝细胞脂变的分型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3 脂肪变性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替比夫定联合胸腺素-α1与单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芳 汪茂荣 +5 位作者 张馨 杨志国 耿家宝 储旭东 浦永兰 李明 《东南国防医药》 2015年第4期342-345,352,共5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6例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组(联合用药组)52例和单用替比夫定治疗组(单用药组)54例,观察两组治疗24周、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6例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组(联合用药组)52例和单用替比夫定治疗组(单用药组)54例,观察两组治疗24周、48周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时,联合用药组和单用药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5.0%(39/52)、77.8%(4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HBe Ag转阴率为26.9%(14/52),HBe Ag血清学转换率为25.0%(13/52)与单用药组的18.5%(10/54)、16.7%(9/54)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两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5%(46/52)、79.6%(43/54),P>0.05];联合用药组的HBe Ag转阴率为38.5%(20/52),HBe Ag血清学转换率为36.5%(19/52),与单用药组的20.4%(11/54)和18.5%(10/5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素-α1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替比夫定,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胸腺素-α1 联合治疗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血清学转换
下载PDF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和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雪华 朱传武 +1 位作者 罗湘蓉 柴晓哲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和48周时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 DNA含量、e抗原血清转换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107例CHB患者给予口服LdT 600mg/d治疗48周,观察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和48周时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和48周时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 DNA含量、e抗原血清转换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107例CHB患者给予口服LdT 600mg/d治疗48周,观察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和48周时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清中HBV DNA含量、e抗原滴度(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白蛋白、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移酶、胆碱酯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107例患者经LdT治疗后血清中HBV DNA含量、HBeAg、ALT、AST、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移酶、胆碱酯酶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白蛋白、白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同时,LdT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HBV DNA含量的变化与患者血清中ALT、AST、谷氨酰转移酶、HBeAg呈正相关(P<0.01),与白蛋白、白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LdT治疗CHB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HBV复制和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HBV DNA
原文传递
正常人群、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28分子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钱峰 田美娟 +6 位作者 王海燕 许炜璐 黄金龙 李明 朱传武 高勇 陈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群、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外周血CD28分子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IDS患者、HIV感染患者及正常健康者各50例,分别设为A、B、C三组,比较三组间CD4+CD28+、CD8+CD28+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并分析血浆HIV病毒载量与CD4... 目的探讨正常人群、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外周血CD28分子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IDS患者、HIV感染患者及正常健康者各50例,分别设为A、B、C三组,比较三组间CD4+CD28+、CD8+CD28+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并分析血浆HIV病毒载量与CD4+、CD4+CD28+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 A、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D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D4+CD28+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4+CD28+T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8+CD2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浆HIV病毒载量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和CD4+CD28+T淋巴细胞计数与血浆HI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781,-0.549,P=0.001,0.003)。结论 HIV感染和AIDS患者随病情进展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分子水平下降,可作为预后评价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CD28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419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婵聪 王泽荣 +2 位作者 沙莉 马德明 路文明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6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住院分娩的合并HBV感染孕妇419例临床资料,按HBV-DNA病毒载量的高低将其分成3组,即HBV-DNA≥1×10~6U/m L的165...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住院分娩的合并HBV感染孕妇419例临床资料,按HBV-DNA病毒载量的高低将其分成3组,即HBV-DNA≥1×10~6U/m L的165例为高病毒载量组;HBV-DNA≤5.0×10~2U/m L的119例为低病毒载量组;HBV-DNA介于5.0×10~2U/m L和1×10~6U/m L之间的135例为中病毒载量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孕妇在妊娠并发症(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病、胎膜早破)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缺陷等方面的差异。结果:HBV-DNA≥1×10~6U/m L的高病毒载量组在早产、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病、胎膜早破的发生率高于中、低病毒载量组(P<0.05);胎儿窘迫、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出生缺陷等方面各组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对母-婴结局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高病毒载量对母-婴的危害较大,因此,要重视产前检查和围生期监测,以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载量 母-婴结局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惠芬 张芸 +1 位作者 黄林芳 常建国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4期117-119,共3页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80%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可发展成慢性肝炎,如果不治疗大多数患者在20年后可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成肝癌(HCC),故丙型肝炎病毒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社会和公哭卫生问题,其治疗也...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80%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可发展成慢性肝炎,如果不治疗大多数患者在20年后可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成肝癌(HCC),故丙型肝炎病毒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社会和公哭卫生问题,其治疗也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治疗。常用的干扰素有聚乙二醇(PEG)化干扰素α和普通干扰索(IFN)α。我科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丙肝38例,其中使用PEG-IFNα+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12例,普通IFNα+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2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干扰素 利巴韦林 观察与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