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EPO对大鼠颅脑损伤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沈合春 钱志远 +1 位作者 黄胜明 马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30-33,36,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颅脑损伤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1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颅脑损伤(TBI)组(n=36)和rhEPO治疗组(n=36)。用Marmarou等人的方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颅脑损伤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1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颅脑损伤(TBI)组(n=36)和rhEPO治疗组(n=36)。用Marmarou等人的方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分光光度仪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伊文氏蓝(EB)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闭合蛋白-5(claudin-5)、咬合蛋白(occludin)和胞质紧密粘连蛋白-1(ZO-1)的表达。结果伤后3h、24h、3d,与假手术组对比,TBI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明显升高(P<0.05),claudin-5、occludin和ZO-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TBI组对比,rhEPO治疗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显著降低(P<0.05),claudin-5、occludin和ZO-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应用rhEPO,可能通过增加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occludin和ZO-1的表达而保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微血管 内皮细胞 紧密连接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两种镇静方式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航宇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第16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两种镇静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外伤性颅脑损伤谵妄或躁动不安需要镇静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信封法分成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予氯丙嗪(...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两种镇静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外伤性颅脑损伤谵妄或躁动不安需要镇静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信封法分成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予氯丙嗪(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支25 mg)肌内注射,每日2次。实验组:予以右美托咪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支0.2 mg)静脉泵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使用身体约束平均约束时间、约束相关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使用身体约束平均约束时间(5.42±0.33)d,明显短于对照组(5.92±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约束相关并发症皮肤红肿2例,无青紫、擦伤情况的发生;对照组患者约束相关并发症红肿9例、青紫5例、擦伤1例,实验组约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1例自行拔除鼻胃管,实验组患者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P<0.05);住院期间陪护人员治疗护理满意度调查,实验组91.9%,高于对照组75.8%(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早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谵妄、躁动不安的发生,缩短患者身体约束平均约束时间,减少约束相关并发症皮肤红肿、青紫或擦伤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镇静镇痛 右美托咪定 静脉泵注 RAMSAY镇静评分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1例护理病例报道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顺叶 王月琴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8期3233-3236,共4页
总结1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早期及时纠正COVID-19合并DM患者的低氧血症,合理给予氧疗,维持血糖稳定,给予个体化胰岛素调控措施,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改善病情的加剧,降低感染和死亡率。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重症肺炎 高流量湿化氧疗 糖尿病 护理
下载PDF
两种静脉输液途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输注所致静脉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慧敏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8期55-5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静脉输液途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输注所致静脉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患者104例,按纳入、排除标准随机信封法分为实验组(PICC组)和对照组(留置针组),每组各30例。比较分析输注给...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静脉输液途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输注所致静脉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患者104例,按纳入、排除标准随机信封法分为实验组(PICC组)和对照组(留置针组),每组各30例。比较分析输注给药过程患者静脉炎、堵管、脱管的发生情况,患者家属对输液管路留置情况满意度调查。结果: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9.6%,留置针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32.6%,两组管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患者堵管、脱管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对输液管路留置满意度,PICC组明显高于留置针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高频次、刺激性及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采用PICC途径输注给药,可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的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静脉输注 PICC 静脉炎
下载PDF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创伤性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经口进食中的应用
5
作者 高雨虹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8期61-61,63,共2页
目的:洼田饮水评估联合持续声门下吸引在创伤性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经口进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40例,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 目的:洼田饮水评估联合持续声门下吸引在创伤性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经口进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40例,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指导患者早期经口进食,同时给予持续声门下吸引,评估患者早期经口进食过程误吸发生情况。结果: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存在误吸患者10例(25.0%),声门下吸引评估存在误吸患者19例(47.5%),持续声门下吸引,能够提高隐性误吸患者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P<0.05),有效保障患者早期经口进食的安全性。结论:良好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为早期经口进食的决定性因素,洼田饮水评估联合持续声门下吸引能够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早期经口进食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经口进食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洼田饮水试验 声门下吸引 早期经口进食
下载PDF
早期下床在重症监护病房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安全实施
6
作者 许成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8期257-258,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下床在重症监护病房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安全实施。方法:2020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经急性期规范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入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下床在重症监护病房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安全实施。方法:2020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经急性期规范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入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如良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肌力训练,床上翻身、坐起的训练等。实验组在此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经主管医师评估带管早期下床。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转出重症监护病房前下肢运动功能评定情况,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下床患者营养支持过程仅1例早期存在胃潴留,均无返流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营养支持过程胃潴留、返流情况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NICU平均住院天数(21.5±5.5)d,短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8.5±6.5)d(P<0.05)。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尽早进行下床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感染,并为恢复期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基础,能够缩短患者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利于患者转出,减少医疗费用。协助下床过程同时增进了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情感沟通,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颅脑损伤 早期下床 运动功能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坐位排痰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早期拔管中的评估应用
7
作者 钱颖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8期80-80,87,共2页
目的:探讨坐位排痰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早期拔管中的干预效果。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经急性期治疗,气管切开状态的患者4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两组患者排痰前均予翻身叩背,对照... 目的:探讨坐位排痰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早期拔管中的干预效果。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经急性期治疗,气管切开状态的患者4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两组患者排痰前均予翻身叩背,对照组扣背后继续侧卧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或予以吸引,试验组叩背后采取坐位指导有效咳嗽或予以吸引,观察患者痰液的量、颜色、性状,记录两组患者实施体位排痰1周内每日排痰量,1周后痰液黏稠度分度比较,及两组患者实施干预起至气管套管拔除时间。结果:试验组取坐位排痰,对照组侧卧位排痰,1周内试验组患者每日排痰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后试验组患者在痰液黏稠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实施干预起至气管套管拔除时间(21.18±4.69)d,短于对照组(25.41±6.29)d,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52,P=0.015)。结论:对气管切开的患者早期成功拔管,必须做好气道的管理,有效咳痰是关键。排痰前予翻身叩背,取坐位指导有效咳嗽或及时吸引,能够促进患者痰液咳出,改善痰液粘稠度,早期拔除气切套管,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坐位排痰 侧卧位排痰 拔管评估
下载PDF
影响神经外科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婷 陈香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临床送检标本质量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工作流程的环环相扣可有效减少标本质量缺陷的发生,而标本质量缺陷严重延误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通过对本科标本采集及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标本采集与... 临床送检标本质量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工作流程的环环相扣可有效减少标本质量缺陷的发生,而标本质量缺陷严重延误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通过对本科标本采集及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标本采集与转运流程进行了有效规范,极大地提高了标本合格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检标本质量 采集质量 神经外科 护理工作流程 质量缺陷 标本采集 统计分析 转运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