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钱仲华 华茂 +1 位作者 褚阳 陆亚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3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R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一般风湿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RA患者疼痛...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R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一般风湿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RA患者疼痛及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关节疼痛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血沉、C反应蛋白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干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RA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干预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疼痛
下载PDF
“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金凤 杨凤妹 张朝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31期3816-3818,共3页
目的探讨“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2009年实施“差错共享”管理模式前共进行血透治疗56362例次,2010—2011年实施后共进行血透治疗86611例次。成立血液净化风险分析小组,开发并使... 目的探讨“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2009年实施“差错共享”管理模式前共进行血透治疗56362例次,2010—2011年实施后共进行血透治疗86611例次。成立血液净化风险分析小组,开发并使用血液净化差错网络上报软件,建立非惩罚性差错报告和差错共享制度,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通过差错分析、汇总提出改进意见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比较实施前后差错发生率、重复发生率、主动上报率及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认知报告的态度。结果实施“差错共享”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后差错发生率、重复发生率由0.6%,58.5%分别降至0.5%,24.3%,主动上报率由16.0%上升至8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877,90.064,394.721;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报告的态度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差错共享”安全管理制度有利于医务人员从经验教训中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预防和避免同类差错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差错共享”管理模式 血液净化中心 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 被引量:8
3
作者 秦思 陆亚华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及单纯RA患者进行比较,了解RA合并SS患者的临床及血清学特点。方法随机入选单纯RA患者124例,同时参照SS诊断标准选取47例RA-SS患者及68例...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及单纯RA患者进行比较,了解RA合并SS患者的临床及血清学特点。方法随机入选单纯RA患者124例,同时参照SS诊断标准选取47例RA-SS患者及68例pSS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在47例RA-SS患者中24例(51.1%)患者的SS发生于RA之后,4例(8.5%)患者的SS发生于RA之前,19例(40.4%)患者为两病同时出现。与单纯RA组患者比较,RA-SS组患者RA发病年龄小,晨僵发生率低,乏力、口干眼干发生率高,抗核抗体(ANA)、抗干燥综合征A(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SSB)抗体、IgG升高、C4降低及球蛋白升高的阳性率高,而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阳性率低,肺部病变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与pSS组患者比较,RA-SS组患者病程长,受累关节数多,晨僵及畸形发生率高,乏力、眼干及口干的发生率低,ANA、抗SSA、抗SSB抗体阳性率低,而RF、抗CCP抗体、CRP及血沉(ESR)升高的阳性率高,肺部病变及贫血发生率高,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结论 RA-SS在临床并不少见,具有与单纯的RA及pSS不同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干燥综合征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积极度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钱仲华 屠云 +1 位作者 钱唯韵 王龙 《全科护理》 2016年第7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积极度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糖尿病病人积极度量表(PAM)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SCS)对80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监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通过团体认知行...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积极度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糖尿病病人积极度量表(PAM)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SCS)对80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监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通过团体认知行为干预,2型糖尿病病人的积极度得分、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对治疗的积极度,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利于控制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病人积极度 自我管理行为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璐璐 牛洪艳 +1 位作者 祝喜鹰 刘金凤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CRR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CRR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每组45例。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出院30 d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心脏指数(CI),另将两组患者在CRRT期间内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同时使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NSNS)量表评价CRRT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2.22%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AP、HR以及C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AP、CI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R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97.78%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的应用,能够明显降低CRRT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同时大幅度提高该类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护理风险 护理满意度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留置尿管病人拔管时机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华 姚秋近 《全科护理》 2020年第24期3171-3173,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留置尿管病人最佳拔管时机,以减少尿潴留以及尿路感染概率。[方法]以脑外伤、脑卒中及脑肿瘤住院或术后留置导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易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选取98例膀胱灌注量≤500 mL有尿意感,储尿期膀胱压力&l...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留置尿管病人最佳拔管时机,以减少尿潴留以及尿路感染概率。[方法]以脑外伤、脑卒中及脑肿瘤住院或术后留置导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易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选取98例膀胱灌注量≤500 mL有尿意感,储尿期膀胱压力<40 cmH 2O(1 cmH 2O=0.098 kPa)的病人作为入组标准。在平卧位、带管且气囊排空状态下,自行排尿将尿管冲出病人列入A组;有强烈尿意感但不能自行排尿,给予调整成坐位或如厕,观察其能否自行排尿并给予拔管病人列入B组;出现漏尿但未将尿管冲出病人拔管后列入C组。比较各组病人拔管成功以及发生并发症的例数。[结果]根据拔管成功例数分析,A组成功率最高(100%),B组成功率最低(6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拔管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分析,A组无任何并发症,C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其中尿常规显示感染指标较前升高的病人占1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病人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为膀胱灌注量≤500 mL有尿意感,储尿期膀胱压力<40 cmH 2O,在带管、气囊排空状态下病人能自行排尿且排尿量大于灌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留置导尿 拔管
下载PDF
Ⅲ期宫颈癌术后放疗合并DDP化疗对比单纯术后放疗疗效分析
7
作者 奚丹 《健康之路》 2016年第7期31-31,共1页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合并DDP化疗与单纯放疗对Ⅲ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7例Ⅲ期宫颈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合并放化疗组(n=50例)和单纯放疗组(n=47例)。合...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合并DDP化疗与单纯放疗对Ⅲ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7例Ⅲ期宫颈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合并放化疗组(n=50例)和单纯放疗组(n=47例)。合并放化疗组采用放疗同步每周予DDP增敏化疗。单纯放疗组患者在术后仅采取放疗方式,所有患者均行辅助化疗(TP方案)及术后盆腔放疗。对比两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和1年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在近期治疗效果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放化疗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患者(P<0.05),合并放化疗组患者1年以及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患者(P<0.05)。结论:放疗合并DDP化疗可显著提升Ⅲ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1年以及3年生存率,虽然存在较为明显的毒副反应情况,但患者均能耐受,从远期疗效来看,放疗合并DDP化疗在临床治疗中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宫颈癌 放疗 DDP化疗 单纯术后放疗
原文传递
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国人跟骨数据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孟振 吴亮 +3 位作者 孙晓亮 龚宗明 张雷 陈海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0期3207-3211,共5页
背景:跟骨为不规则骨,具有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过往多基于X射线平片进行测量研究,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跟骨相关解剖测量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与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报道较少。目的: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国人跟骨的解剖数据并... 背景:跟骨为不规则骨,具有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过往多基于X射线平片进行测量研究,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跟骨相关解剖测量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与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报道较少。目的: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国人跟骨的解剖数据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成人正常跟骨CT扫描数据,男50例,女50例,将其重建后进一步测量跟骨长、宽、高及Bohler’s角及Gissane’s角,将测量数据与西方人数据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中国男性组跟骨长、宽及高分别为(74.60±5.06),(29.71±2.93),(45.23±4.46)mm;女性组为(71.48±5.36),(26.65±3.01),(42.23±4.49)mm,男性组显著大于女性组(P<0.05)。男性组Gissane’s角度为(123.3±8.5)°,女性组为(122.7±8.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组Bohler’s角为(35.98±4.34)°,女性组为(38.31±4.43)°,男性组显著小于女性组(P<0.05)。国人跟骨全长、宽度及高度显著小于西方人数据(P<0.05)。中国成人Bohler’s角及Gissane’s角测量数据与西方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中国女性成人跟骨长、宽、高较男性小,跟骨Bohler’s角明显大于男性,不同性别间Gissane’s角无明显差异。与西方人相关数据比较,中国成人的跟骨长、宽、高明显偏小,跟骨Bohler’s角及Gissane’s角则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跟骨 螺旋CT 三维成像 数据测量 临床应用 西方人数据 X射线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