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5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薛永权 过宇 +3 位作者 吴亚芳 潘金兰 李建勇 陆定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 评估我国大系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 L)的核型状况。方法 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 ,并以 R显带为主、G显带为辅对 10 5 8例初治的 ANL 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 目的 评估我国大系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 L)的核型状况。方法 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 ,并以 R显带为主、G显带为辅对 10 5 8例初治的 ANL 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本组中 6 30例 (6 0 % )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主要异常核型共有 2 5种 ,其中 11种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 ,见于 481例 ,占核型异常患者总数的 76 %。单纯 +8(2 1例 )为常见的数目异常。t(15 ;17) (2 11例 )和 t(8;2 1) (2 0 0例 )为最常见的结构异常。1.1%的 M2 、72 %的 M3、71%的 M4E0 、5 0 %的 M2 、6 %的 M5 和 1.4%的 M2 分别有 t(7;11)、t(15 ;17)、inv(16 )、t(8;2 1)、t/ del(11q2 3)和t/ del(12 p)异常 ,而 10 0 %的 t(7;11)、10 0 %的 t(15 ;17)、10 0 %的 inv(16 )、88.5 %的 t(8;2 1)、83%的 t/ del(11q2 3)和 6 2 %的 t/ del(12 p)分别见于 M2 、M3、M4E0 、M2 、M5 和 M2 亚型患者。结论 联合应用 R带和 G带两种常规显带技术 ,6 0 %的 ANL L患者可检出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且主要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它们和特定的 FAB亚型相关 ,因而核型是 ANL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 细胞遗传学 核型 特异性染色体重排
原文传递
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兆钺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7-189,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 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 纤溶抑制物 凝血酶
原文传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兆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41-1144,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自身抗原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一种或多种糖蛋白;细胞免疫也是血小板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ITP的诊断仍是临床排除性诊断,分为原发性...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自身抗原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一种或多种糖蛋白;细胞免疫也是血小板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ITP的诊断仍是临床排除性诊断,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ITP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水平。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仍是ITP的首选药物,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用于控制严重出血与重度血小板减少,脾切除仍是治疗慢性ITP的主要手段。血小板生成素(TPO)类似物可能成为新的治疗方法。对成人慢性ITP患者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p)筛查,阳性患者应根除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机制 治疗 血小板生成素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Th1和Th2细胞的分化调节机制 被引量:25
4
作者 何广胜 周玲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关键词 TH1 TH2细胞 分化调节 细胞因子 分泌 致敏 CD4^+T细胞 前体细胞 性分化 刺激
原文传递
血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兆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2-434,共3页
关键词 血栓相关性疾病 临床流行病学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CXCR4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髓外浸润的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晟 陈子兴 +3 位作者 王玮 岑建农 傅建新 姚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05-408,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4 (CXCR4 )表达及其对髓外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73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CXCR4的表达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正常人...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4 (CXCR4 )表达及其对髓外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73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CXCR4的表达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和脑膜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SDF 1α)的表达 ,进行了白血病细胞株体外黏附、迁移、浸润实验。结果  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中 2 1例为CXCR4阳性表达 (6 5 .6 % )。 4 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中 7例为阳性表达 (17.1% )。K5 6 2、U937、NB4细胞株荧光阳性细胞分别占 0 .2 %、4 1.0 %、5 2 .0 %。ALL中 ,CX CR4阳性组发生髓外浸润率明显高于阴性组 (分别为 6 1.9%和 18.2 % ,P <0 .0 5 ) ;AML中 ,CXCR4阳性组外周血幼稚细胞计数低于阴性组 (P <0 .0 5 )。体外实验中SDF 1α能够诱导高表达CXCR4的白血病细胞黏附、促进迁移、增强浸润能力。结论 急性白血病细胞过量表达CXCR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R4 急性白血病 髓外浸润 基因表达 趋化因子类 白血病浸润
原文传递
外周血与尿PCA3基因表达和尿PCA3评分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龙亚 温端改 +3 位作者 何军 侯健全 岑建农 浦金贤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尿液中PCA3和PSA基因表达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12月因前列腺疾病住院患者105例,收集前列腺按摩后的初始尿液和外周血标本,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37例、BPH68例;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正常对照... 目的 探讨外周血、尿液中PCA3和PSA基因表达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12月因前列腺疾病住院患者105例,收集前列腺按摩后的初始尿液和外周血标本,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37例、BPH68例;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尿沉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CA3、PSAmRNA表达,以Bactin为内参照。结果外周血PCA3的mRNA表达敏感性为48.6%,特异性为100%。尿PCA3评分经ROC曲线分析,ROC—AUC=0.908,以截断值64.6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界值,前列腺癌患者中尿PCA3阳性率为81.1%,BPH患者中尿PCA3阴性率为86.8%。5例血清tPSA〈4μg/L前列腺癌患者,尿PCA3评分诊断前列腺癌4例;3例血清tPSA4~10I.zg/L前列腺癌患者,尿PCA3评分诊断前列腺癌2例;29例血清tPSA〉10Ixg/L前列腺癌患者,尿PCA3评分诊断前列腺癌24例(82.8%)。22例血清tPSA〈4Ixg/LBPH者,PCA3评分诊断阴性率为89.4%(20/22);19例血清tPSA4~10μg/LBPH者中,PCA3评分诊断阴性率为84.2%(16/19);27例血清tPSA〉10Ixg/LBPH者中,PCA3评分诊断阴性率为81.5%(22/27)。尿PCA3评分、外周血PCA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6.5%,高于两者单独测定。结论外周血中的PCA3mRNA表达是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指标,尿PCA3评分联合检测外周血中PCA3基因表达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基因3 前列腺特异抗原基因 尿前列腺癌基因3评分 前列腺癌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Th细胞比例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20
8
作者 曾慧 何广胜 +6 位作者 傅蓉 吴德沛 苗瞄 王秀丽 常伟荣 孙爱宁 金正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数量、功能改变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同期对照研究16例正常对照组、15例初诊IRP组、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数量、功能改变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同期对照研究16例正常对照组、15例初诊IRP组、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骨髓Th细胞改变情况;RT-PCR方法检测10例正常人、25例初诊IRP患者、9例AA患者、9例MDS患者未经体外刺激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Th1细胞的代表因子IFN-γ、IL-2和Th2细胞的代表因子IL-4、IL-10的基因表达。结果(1)骨髓中Th1细胞、Th2细胞及Th1/Th2比值正常对照组为0·42%、0·24%和1·57;初诊IRP组为0·58%、1·95%和0·31;AA组为4·42%、0·41%和21·22;MDS组为0·44%、0·84%和0·96。IRP组Th1细胞与正常对照组及MDS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低于AA组(P<0·01);但IRP组Th2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A组(P<0·01),与MDS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4)。IRP组骨髓中Th2细胞占优势,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DS组及AA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初诊IRP组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而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mRNA表达无显著增高(P>0·05);AA组Th1型细胞因子显著增高(P<0·01),而Th2型无区别;MDS组未见细胞因子表达增高。结论IRP患者骨髓Th2细胞亚群增多,Th细胞平衡向Th2偏移,且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增高,细胞功能亢进,可能是IRP免疫发病环节之一,也表明IRP是一种不同于AA和MDS的全血细胞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 TH细胞
下载PDF
明胶酶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晟 陈子兴 +3 位作者 王玮 岑建农 付建新 姚利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84-687,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细胞中明胶酶A(MMP2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了 4 6例初治AL患者MMP2的表达 ,同时应用逆转录 PCR(RT PCR)测定了MMP2活化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 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细胞中明胶酶A(MMP2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了 4 6例初治AL患者MMP2的表达 ,同时应用逆转录 PCR(RT PCR)测定了MMP2活化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 1(MT1 MMP)的表达 ,并在体外进行了白血病细胞株穿膜试验研究。结果  4 6例AL患者中 2 4例 (5 2 2 % )MMP2表达阳性 ,MMP2阳性组与阴性组发生髓外浸润的比例分别为 5 0 0 %和 18 2 % (P值均 <0 0 5 ) ;外周血幼稚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77 2 1± 13 9) %和 (6 2 95± 17 2 ) % (P值均 <0 0 1)。同时 4 6例AL患者中TIMP2、MT1 MMP阳性表达分别为 2 7例 (5 8 7% )、33例 (71 7% )。体外穿膜试验证实了MMP2对白血病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酶A 急性白血病 临床意义 RT-PCR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兆钺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273-274,共2页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多重RT-PCR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何军 薛永权 +5 位作者 李建琴 何海龙 何亚香 黄益萍 柴忆欢 朱伶俐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13-416,共4页
目的 研究多重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诊断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多重RT PCR技术 ,染色体R或G显带技术对 5 0例儿童ALL进行分析。结果  5 0例ALL患儿中 18例 (36 .0 % )... 目的 研究多重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诊断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多重RT PCR技术 ,染色体R或G显带技术对 5 0例儿童ALL进行分析。结果  5 0例ALL患儿中 18例 (36 .0 % )分别具有 11种融合基因 ,包括E2A/PBX1、TEL/AML1、TLS/ERG、MLL/AF4、MLL/AF9、MLL/AF10、MLL/AFX、MLL/AF6、MLL/ELL、TAL1D、HOX11。在接受染色体检查的 4 8例ALL患儿中 ,染色体异常有 2 4例 (5 7.1% ) ,其中染色体数目和缺失异常为 18例 ,染色体易位 6例。多重RT PCR和核型分析联合使ALL的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增至 70 % (5 0例中 35例 )。结论 多重RT 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 ,可以相互补充 ,从而提高了ALL患儿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 ,为儿童ALL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RT-PCR技术 染色体核型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诊断分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电穿孔法基因转染悬浮细胞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沈慧玲 陈子兴 +2 位作者 王玮 段卫明 傅建新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以绿色荧光蛋白 (GFP)为报告基因优化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细胞的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 通过控制电压、电容、细胞状态、温度及缓冲液等转染条件 ,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后用电穿孔法将质粒GFP转入悬浮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 6 2和NB4 ,... 目的 以绿色荧光蛋白 (GFP)为报告基因优化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细胞的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 通过控制电压、电容、细胞状态、温度及缓冲液等转染条件 ,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后用电穿孔法将质粒GFP转入悬浮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 6 2和NB4 ,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率。结果  ( 1)低电压、高电容能高效转染悬浮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 ,细胞类型不同条件有所差异 ,K5 6 2细胞在 2 5 0V、95 0 μF得到最大转染率 4 0 .6 % ,NB4细胞在 35 0V、95 0 μF得到最大转染率 32 .9%。 ( 2 )良好的细胞生长状态能明显提高转染率。 ( 3)温度和缓冲液中的血清成分对电穿孔效率影响不大。结论 电穿孔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转染法 ,通过优化其条件 ,可提高转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 悬浮细胞 基因转染 优化
下载PDF
^(99)Tc^m-FM2心肌细胞凋亡显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方纬 王峰 +3 位作者 季顺东 刘秀杰 王自正 何作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99)~Tc^m 标记突触结合蛋白Ⅰ的 C2A 片段-谷胱甘肽转移酶复合物(FM2)在心肌细胞凋亡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基因工程合成 FM2,以2-亚氨基噻吩盐酸盐(IT)修饰,经葡庚糖酸钠(GH)转换标记制备(99)~Tc^m-FM2。(99)~Tc^m-FM2... 目的探讨(99)~Tc^m 标记突触结合蛋白Ⅰ的 C2A 片段-谷胱甘肽转移酶复合物(FM2)在心肌细胞凋亡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基因工程合成 FM2,以2-亚氨基噻吩盐酸盐(IT)修饰,经葡庚糖酸钠(GH)转换标记制备(99)~Tc^m-FM2。(99)~Tc^m-FM2经纯化后,纸层析法测定放化纯。破碎红细胞膜磷脂结合实验检测(99)~Tc^m-FM2在 Ca^(2+)介导下与凋亡细胞表面磷脂结合的能力。以6头小型猪制备心肌凋亡模型,通过心导管将球囊送入并充气阻塞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远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20~30 min 后,撤除球囊,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注射(99)~Tc^m-FM2后3 h,进行 CT 定位和 SPECT 显像,计算心肌异常高放射性区/本底(T/B)比值。处死动物,体外测定凋亡心肌与正常心肌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用流式细胞分析和电镜检查验证显像结果。结果 (99)~Tc^m-FM2稳定,放化纯>95%。FM2经(99)~Tc^m 标记后仍保持 Ca^(2+)介导的与膜磷脂特异结合的能力。活体显像:(99)~Tc^m-FM2注射后3 h,凋亡心肌清晰显影,T/B 比值为3.36±0.74。体外测定: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与正常心肌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为11.68±4.02。流式细胞分析和电镜检查均证实心肌高放射性区凋亡心肌组织形成。结论 (99)~Tc^m-FM2在活体内与凋亡心肌组织特异结合,对无创性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细胞凋亡 放射性核素显像 突触蛋白类 谷胱甘肽转移酶类
下载PDF
血友病诊治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兆钺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63-66,共4页
关键词 血友病 基因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吴德沛 谢颖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已报道的发病率从5%~40%不等,平均在20%左右。发生时间一般为移植后16~95天,67%发生在移植后第1月。临床表现轻重不同,后期会出现尿路梗阻,甚至... 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已报道的发病率从5%~40%不等,平均在20%左右。发生时间一般为移植后16~95天,67%发生在移植后第1月。临床表现轻重不同,后期会出现尿路梗阻,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多因素损伤膀胱移行上皮和血管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目前在HC的病原学检测以及治疗方面已有较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膀胱炎 造血干细胞 移植术后 膀胱移行上皮 肾功能衰竭 多因素损伤 病原学检测 发生时间
原文传递
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对NB4细胞体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国风 岑建农 +3 位作者 陈子兴 王玮 傅建新 阳小卫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84-588,共5页
目的 研究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 (Lovastatin ,LOV)对NB4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NB4白血病细胞为模型 ,用MTT比色法、锥虫蓝拒染法首先观察LOV对细胞增殖及活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NBT还原试验、DNA... 目的 研究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 (Lovastatin ,LOV)对NB4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NB4白血病细胞为模型 ,用MTT比色法、锥虫蓝拒染法首先观察LOV对细胞增殖及活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NBT还原试验、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TUNEL、RT PCR半定量测定bcl 2mRNA水平 ,系统观察LOV对NB4体外诱导分化和凋亡的情况。最后利用RT PCR半定量测定H、K、N ras基因表达水平 ,结合流式细胞术进行胞膜p2 1Ras蛋白测定 ,探讨LOV作用机制。结果 ①LOV抑制NB4细胞增殖 ,IC50 为 12 .5 9μmol L。②LOV诱导NB4细胞凋亡 ,影响细胞周期进程 ,细胞阻滞于G1 S期。LOV在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随作用时间延长 ,bcl 2表达水平逐渐下降。③LOV不影响NB4细胞分化。④LOV作用于NB4细胞 ,H、K、N ras基因转录水平无变化 ,但膜表面p2 1Ras蛋白水平随时间进行性下降。结论 LOV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使细胞周期进程阻滞于G1 S期。bcl 2参与了LOV诱导NB4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LOV对NB4细胞分化无影响。p2 1Ras蛋白异戊二烯化受抑而阻滞p2 1Ras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可能是LOV影响NB4细胞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代他汀 NB4细胞系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RAS基因 胆因醇合成抑制剂 降血脂药
原文传递
CD55、CD59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标准方法建立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明清 耿美菊 +3 位作者 陈黎 王爱青 周有宁 阮长耿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447-448,共2页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的标准方法。方法应用FCM对49例PNH病人,1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0例缺铁性贫血(IDA),正常对照40例;采用活细胞直接免疫荧光...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的标准方法。方法应用FCM对49例PNH病人,1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0例缺铁性贫血(IDA),正常对照40例;采用活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红细胞和粒细胞膜表面的CD55和CD59的表达。结果49例PNH病人除2例红细胞CD55-、CD59-的百分率小于5%,其余病例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的百分率均大于5%(5.9% ̄79.1%)。18例AIHA病人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的百分率均小于5%。10例IDA病人有8例红细胞CD55-、CD59-的百分率均大于5%(5.0% ̄9.1%),而粒细胞CD55-、CD59-的百分率均小于5%。40例正常对照红细胞和粒细胞CD55-、CD59-的百分率均小于5%。49例PNH病人蛇毒因子试验5例阴性;糖水试验4例阴性、酸溶血试验5例阴性。而这其中仅2例病人蛇毒因子试验、糖水试验、溶血试验同时阴性。其余病人蛇毒因子试验、糖水试验、酸溶血试验均阳性。结论同时检测红细胞和粒细胞膜的CD55和CD59诊断PNH,该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均高达100%。因此,针对国内其他单位在开展此项目时仅检测CD55或CD59,或者只检测红细胞或白细胞的CD55、CD59的情况,作者认为同时检测红细胞和粒细胞膜的CD55和CD59诊断PNH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CD55 CD59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旭 李建勇 +2 位作者 朱明清 耿美菊 阮长耿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免疫表型测定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对 19例MDS患者免疫表型进行检测 ,并对其中的 10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CD... 目的 :探讨免疫表型测定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对 19例MDS患者免疫表型进行检测 ,并对其中的 10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CD13 、CD3 3 抗原表达率平均分别为 36 .6 9%和 41.86 % ,而T淋巴系抗原CD3的表达平均仅为 14.49% ,且随着低危的难治性贫血 (RA)向高危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或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转变型 (RAEB t)的进展 ,较早期的髓系抗原CD13 、CD3 3 及干 (祖 )细胞抗原CD3 4的表达升高 ,并伴有T淋巴系抗原CD3 的表达降低。 10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的患者中 ,5例有染色体核型异常 ,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患者与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患者在抗原表达上存在区别。结论 :对MDS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查有助于MDS的诊断分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免疫表型 诊断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满孝蕊 胡绍燕 +4 位作者 岑建农 陈子兴 何海龙 李捷 柴忆欢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related protein 1,IGFBP-rP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C...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related protein 1,IGFBP-rP1)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CR,RFQ-PCR)法检测168例(次)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中IGFBP-rP1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同期30例非白血病患儿作对照。根据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因素,分析IGFBP-rP1 mRN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初诊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白血病患儿(P<0.01)。初诊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P=0.013)。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组AML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最低,接近非白血病患儿组;复发组AML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水平再度上升,明显高于CR时的表达水平。而ALL患儿的IGFBP-rP1 mRNA表达水平在初诊组、CR组及复发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FBP-rP1基因可能参与儿童AML的发生和发展,并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 IGFBP-rP1 儿童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发病机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董宁征 吴庆宇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99-500,共2页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机制 内皮细胞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