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 被引量:14
1
作者 宋兵华 孙俊英 +3 位作者 倪增良 何斌 成文 童舜谊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1-94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DIACF)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9年5月-2013年6月共手术治疗DIACF患者80例(91足),其中男68例(77足),女12例(14足);年龄18—72岁(平均38.7岁)。根据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 目的探讨影响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DIACF)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9年5月-2013年6月共手术治疗DIACF患者80例(91足),其中男68例(77足),女12例(14足);年龄18—72岁(平均38.7岁)。根据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如骨折Sanders分型、复位质量、术后Boehler角、术后跟骨宽度、伤后手术时间、年龄等进行分组统计。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8.3个月(14~26个月)。手术疗效:优67足(74%),良12足(13%),可7足(8%),差5足(5%),优良率为87%。临床优良率在骨折不同类型组分别为SandersⅡ型94%、Ⅲ型85%和Ⅳ型53%;在关节面复位质量≤2mm和〉2mm组分别为93%和30%;在术后Boehler角〈15°和≥15°组分别为33%和90%;在术后跟骨增宽〈1cm和≥1cm组分别为92%和17%;在伤后手术时间≤14d和〉14d组分别为91%和43%;在年龄≤60岁和〉60岁组分别为85%和88%。以上各因素的手术疗效比较,除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类型、复位质量、术后Boehler角、术后跟骨宽度、伤后手术时间等因素均对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疗效产生显著影响,应避免不利因素,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治疗结果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伟 郭晓斌 +7 位作者 刘禹 王亮亮 史佳伟 李荣群 周军 杨惠林 耿德春 徐耀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8-494,共7页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符合入组标准的3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6例,年龄74.4岁±5.7岁)和治疗组(16例,年龄73.3岁±6.6岁),进行为期...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符合入组标准的3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6例,年龄74.4岁±5.7岁)和治疗组(16例,年龄73.3岁±6.6岁),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研究。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通过双能X线扫描(DEXA)测定假体周围骨密度值,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通过血清学检查测定相关骨代谢标志物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术后1周(基线)相比,Gruen1-7区骨密度均呈不同程度下降。术后6个月对照组在Gruen1、4、6、7区及术后12个月在Gruen1、2、4、6、7区的骨密度丢失明显高于治疗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照组的骨吸收标志物(β-CTX)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的骨形成标志物(TP1NP)水平仅在术后12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两组的25(OH)D水平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5 mg唑来膦酸能有效预防假体周围的骨密度丢失及改善骨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国人股骨远端旋转轴线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兵华 孙俊英 +3 位作者 倪增良 何斌 何建群 邵嵘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远端旋转轴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成年国人86例(106膝),男47例(53膝),女39例(53膝);左54膝,右52膝。应用CT垂直于股骨机械轴对股骨远端进行薄层扫描,将获取的通过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横断面CT图像输入...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远端旋转轴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成年国人86例(106膝),男47例(53膝),女39例(53膝);左54膝,右52膝。应用CT垂直于股骨机械轴对股骨远端进行薄层扫描,将获取的通过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横断面CT图像输入电脑,标识、测量前后轴线(APL)与外科髁上轴(STEA)的外侧夹角(ATA),APL与后髁轴线(PCL)的外侧夹角(APA),APL的垂线(APLP)与PCL的夹角(A-PA),后髁角(PCA),髁扭转角(CTA),CTEA与STEA之间的夹角(CSA)。按性别和侧别分组,分析各角度两组间差异,比较CTA、A-PA、PCA、PT角(胫骨平台内翻角)、常数3°之间以及ATA、APA与常数90°间差异,分别对A-PA、PCA与CTA行线性回归分析,用直线回归评定STEA、CTEA、PCL、APL及APLP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ATA平均(89.79±1.22)°,APA为(84.84±1.83)°,A-PA为(5.16±1.83)°,PCA为(4.80±1.23)°,CTA为(8.23±1.40)°,CSA为(3.45±0.68)°,以上各角度除CSA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余角度在性别和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T角、PCA及A-P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别与CTA、常数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数90°与A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与CTA、PCA与A-PA、A-PA与CTA均存在明显相关性。STEA与CTEA、STEA与APL、PCL与STEA均明显相关。APLP和APL均与PCL相关,PCL与CTE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国人TKA中,股骨后髁的外旋截骨角度应为5°,方能获得更满意的股骨假体旋转对线。STEA与CTEA是两条性质完全不同的轴线,不能以平行于CTEA作为旋转力线的参考标志,国人股骨远端旋转轴之间的可靠性,分别为STEA﹥APL﹥PCL,STEA是股骨远端旋转轴线中最可靠的定位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改良Stoppa与经髂腹股沟入路用于髋臼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栋 朱峰 +2 位作者 龚杰 耿德春 王德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期84-87,92,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Stoppa与经髂腹股沟入路用于髋臼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9月江苏省苏州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行骨... 目的观察改良Stoppa与经髂腹股沟入路用于髋臼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9月江苏省苏州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行骨折复位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行骨折复位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采用Matta影像学评定标准及Matta功能评分标准分别对两组术后2个月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检测两组术前1d、术后1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统计两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复位满意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中IL-6、CRP、PCT水平均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中IL-6、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沟入路对髋骨骨折患者手术疗效相当,但前者微创优势更为明显,能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风险,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TOPPA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髋臼骨折 炎症因子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国人胫骨平台内翻角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兵华 倪增良 +2 位作者 路德辉 成文 孙俊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1期1686-1688,共3页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al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股骨假体的适度外旋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由于TKA术中胫骨近端通常采用垂直于机械轴截骨,因此,理论上这一适度的外旋角度应等于胫骨近端关节面的内翻角(PT角)。
关键词 临床意义 胫骨平台 内翻 影像学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近端 股骨假体 TKA
下载PDF
股骨远端前后轴线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兵华 孙俊英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前后轴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106个无疾病的膝关节应用CT对股骨远端垂直于膝关节的机械轴进行薄层扫描,将获取的横断面图像输入电脑,用AutoCAD软件标识并测量、记录前后轴线与外科髁上...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前后轴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106个无疾病的膝关节应用CT对股骨远端垂直于膝关节的机械轴进行薄层扫描,将获取的横断面图像输入电脑,用AutoCAD软件标识并测量、记录前后轴线与外科髁上轴的外侧夹角(ATA),前后轴线与后髁轴线的外侧夹角(APA),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的夹角(A-PA),外科髁上轴与后髁轴线的夹角(PCA)。按性别和侧别分组,分析两组间各角度、比较ATA、APA与常数90°间以及A-PA与PCA、常数3°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ATA为89.79°±1.22°,男性89.89°±1.10°,女性89.70°±1.34°,左侧89.63°±1.11°,右侧89.96°±1.32°。APA为84.84°±1.83°,男性84.96°±1.66°,女性84.72°±1.99°,左侧84.50°±2.03°,右侧85.19°±1.54°。A-PA为5.16°±1.83°,男性5.04°±1.66°,女性5.28°±1.99°,左侧5.50°±2.03°,右侧4.81°±1.54°。PCA为4.80°±1.23°,男性4.94°±1.24°,女性4.67°±1.21°,左侧4.87°±1.24°,右侧4.73°±1.22°。4角度性别间及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数90°与A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与P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常数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远端的前后轴线可以作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可靠标志。TKA中,股骨后髁的截骨在参照APL旋转定位时,应依据PCL外旋5°的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的股骨假体旋转对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旋转力线 全膝关节置换术 CT
下载PDF
改良Stoppa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围术期指标及术后血清应激指标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栋 朱峰 +2 位作者 龚杰 耿德春 王德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92-95,100,共5页
目的观察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采用改良Stoppa术治疗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血清应激指标情况。方法选取7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改良组进行改良Stoppa入路手术... 目的观察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采用改良Stoppa术治疗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血清应激指标情况。方法选取7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改良组进行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和骨折恢复后Majeed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术后NE、E、Cor水平高于术前,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术后性功能、步态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14%,低于常规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Stoppa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toppa术 髂腹股沟入路 骨盆髋臼骨折 手术应激反应 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