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7例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夏晶 陈苏宁 +5 位作者 陈佳 范祎 陈峰 马骁 苗瞄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04-907,共4页
目的 探讨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采用亲缘单倍型移植治疗的17例PN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原发PNH 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PNH综合... 目的 探讨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采用亲缘单倍型移植治疗的17例PN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原发PNH 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PNH综合征13例。所有患者均以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联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进行清髓性预处理。G-CSF动员的供者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作为移植物来源。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17例患者均获粒系及巨核系造血重建,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移植后12(10~15)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移植后14(11~45)d。所有患者在+30 d经植入鉴定证实为完全供者嵌合体。7例患者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4例发生慢性GVHD。中位随访时间为27.1(8.6~60.4)个月,17例患者中15例存活,2例死亡,死因分别为肺部重症感染和移植相关的血栓性微血管病。3年总生存率为(77.8±15.2)%。结论 对于无完全相合供者的PNH患者,尝试进行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单倍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初步探讨
2
作者 刘丹 柯鹏 +8 位作者 霍丽 胡晓慧 傅琤琤 李彩霞 黄海雯 薛胜利 仇惠英 吴德沛 马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52-955,共4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细胞)具有针对特定肿瘤抗原的高度亲和性,从而高效杀伤表达相关抗原的肿瘤细胞。随着CAR—T制备技术的完善和对其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能力的提升,CAR—T细胞治疗目前已成...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细胞)具有针对特定肿瘤抗原的高度亲和性,从而高效杀伤表达相关抗原的肿瘤细胞。随着CAR—T制备技术的完善和对其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能力的提升,CAR—T细胞治疗目前已成功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治疗 抗原受体 恶性血液病 嵌合 安全性 receptor 疗效 老年
原文传递
单中心1648例Ph染色体阴性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郦梦云 晁红颖 +7 位作者 孙爱宁 仇惠英 金正明 唐晓文 韩悦 傅琤琤 陈苏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研究Ph染色体阴性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基因突变及突变阴性患者部分临床参数的差异。 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法分别检测1 648例Ph阴性MPN患者JAK2V617F、JAK2基因12号外显子、CAL... 目的研究Ph染色体阴性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情况,比较不同类型基因突变及突变阴性患者部分临床参数的差异。 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法分别检测1 648例Ph阴性MPN患者JAK2V617F、JAK2基因12号外显子、CALR基因9号外显子及MPL基因10号外显子突变情况。 结果①JAK2V617F突变总检出率为82.8%(1 364/1 648),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为92.7%(471/50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78.1%(819/1 049),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为81.3%(74/91);JAK2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总检出率为0.5%(9/1 648),均为PV患者[1.7%(9/508)];CALR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8.7%(143/1 648),其中ET为12.6%(132/1 049),PMF为12.1%(11/91);MPL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0.6%(10/1 648),其中ET为0.9%(9/1 049),PMF为1.1%(1/91)。未发现两种及以上基因突变共存病例。②JAK2V617F突变组中位年龄[61(15-95)岁]高于JAK2 12号外显子突变组[49(33-62)岁]及突变阴性组[42(3-78)岁](P值均〈0.001),与CALR突变组[57(17-89)岁]、MPL突变组[59(22-71)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CALR突变阳性及阴性组(P〈0.05),而与MPL突变阳性组比较仅表现为高白细胞计数(P=0.013);CALR突变组血小板计数高于JAK2V617F突变组[966(400-2 069)×109/L对800(198-3 730)×109/L,P〈0.001]。③共1 160例患者进行了有效染色体核型分析,CALR基因突变阳性、阴性患者异常核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8/82)对7.4%(80/1 078),P=0.441];JAK2V617F突变阳性、阴性患者异常核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75/971)对6.9%(13/189),P=0.688]。CALR突变阳性组与JAK2V617F突变阳性组的异常核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8/82)对7.7%(75/971),P=0.512]。7例JAK2基因12号外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DNA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53例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孙妍珺 徐杨 +5 位作者 吴德沛 沈宏杰 杨贞 仇惠英 陈苏宁 孙爱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伴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突变的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接受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的53例复发或难治CN.AML患...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伴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突变的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接受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的53例复发或难治CN.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的治疗反应,其中伴DNMT3A基因突变(DNMT3A+)24例,不伴DNMT3A基因突变(DNMT3A-)29例。结果DNMT3A+组患者中位年龄为46(26~68)岁,与DNMT3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中位数19.5(0.5-218.5)×10^9/L,骨髓原始细胞中位数0.635(0.020~0.920),较DNMT3A-组高,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NMT3A+患者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的总体反应率(ORR)达62.50%,完全缓解(CR)率为54.17%,DNMT3A+组分别为48.28%和37.9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07、0.277)。两组患者应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再诱导治疗的不良反应类似。53例患者中,共有29例患者伴有FLT3-ITD突变,FLT3-ITD+/DNMT3A+组(14例)与FLT3-ITD+/DNMT3A-组(15例)的ORR及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0.042)。DNMT3A+组与DNMT3A-组1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59.58%和54.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后期25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DNMT3A+CN.AML患者1年OS率为87.50%,1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2.73%;DNMT3A-组1年OS率为61.54%,1年DFS率为58.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6、0.217)。结论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是复发难治CN.AML有效且安全的再诱导治疗手段,FLT3-ITD+/DNMT3A+组CN—AML患者对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的反应率优于FLT3-ITD+/DNMT3A组。地西他滨桥接allo—HSCT可以提高CN—AML患者的OS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复发 难治病 DNA修饰甲基酶类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HAAG方案治疗进展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崔巍 金正明 +7 位作者 曹晶 朱霞明 孙爱宁 仇惠英 苗瞄 郭丹丹 吴德沛 唐晓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79-1384,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ogen,DAC)联合HAAG[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柔比星(Acla)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进展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观察其有效率及... 目的探讨采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ogen,DAC)联合HAAG[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柔比星(Acla)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进展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观察其有效率及治疗相关毒性。方法分析我中心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6例进展期AML患者,其中18例患者为标准难治复发患者,另外18例为一疗程标准诱导未缓解患者。36例患者均给予DAC联合HAAG方案再诱导化疗,观察其一疗程缓解率、化疗毒性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一疗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为58.3%(21/36),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率为22.2%(8/36),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80.6%(29/36)。18例难治复发患者CR率为61.0%(11/18),PR率为22.2%(4/18),ORR为83.3%(15/18);18例一疗程标准诱导未缓解患者CR率为55.6%(10/18),PR率为22.2%(4/18),ORR为77.8%(14/18)。化疗相关血液学毒性均为4级,感染发生率为72.2%,大多数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可控。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5(0.5~33.3)个月,全部患者1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43.3%,难治复发患者1年OS率为24.2%,一疗程未缓解患者1年OS率为61.6%(P=0.01)。结论对于进展期AML患者,DAC+HAAG方案一疗程再诱导治疗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方案 地西他滨 HAAG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中国江苏地区人群血红蛋白病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文娟 解珺丹 +5 位作者 王谦 陶婷婷 姚红 文丽君 周有宁 陈苏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42-1748,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江苏地区人群血红蛋白病的分布情况和基因型。方法:对4 115人进行血红蛋白病筛查,采用血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三种方法联合进行。筛查阳性标本采用跨越断裂点多聚酶链反应(gap-P... 目的:了解中国江苏地区人群血红蛋白病的分布情况和基因型。方法:对4 115人进行血红蛋白病筛查,采用血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三种方法联合进行。筛查阳性标本采用跨越断裂点多聚酶链反应(gap-PCR)和PCR结合反向点杂交技术(RDB)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确诊,以PCR-DNA测序法及PCR-电泳法作为RDB技术的补充及异常血红蛋白(除Hb E)突变的鉴定。结果:中国江苏地区人群血红蛋白病筛查阳性率6.10%(251/4 115)。其中对232例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确诊195例,分别为α-地中海贫血占31.28%(61/232),β-地中海贫血66.15%(129/232),α地中海贫血复合β-地贫1.54%(3/232),SEA-HPFH 0.43%(1/232),SEA-HPFH复合β-地中海贫血0.43%(1/232);α-地中海贫血以东南亚缺失型(--SEA)为主,β-地中海贫血以IVS-Ⅱ-654位点突变率最高;另确诊异常血红蛋白携带者11例,为Hb E3例,Hb Kenitra、Hb Seattle、Hb Saitama、Hb Bushw ick、Hb Koln以及Hb M-M ilw aukee-2各1例。结论:中国江苏地区人群中血红蛋白病以地中海贫血为主,HPLC对筛查血红蛋白病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开展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异常血红蛋白 基因诊断
下载PDF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诊断和监测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攀峰 李永超 +3 位作者 徐杨 王希明 郭亮 傅琤琤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7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治疗前行WB.DWI检查的60例患者的结果,探讨WB—DWI在MM诊...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7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治疗前行WB.DWI检查的60例患者的结果,探讨WB—DWI在MM诊断和监测中的作用。结果60例患者中有57例均发现程度不等的骨质破坏病灶,WB.DWI阳性检出率为95.0%(57/60)。MM相关的骨破坏多累及中轴骨,以肋骨、脊柱及骨盆骨多见,肋骨为最易受累部位,检出率为96.5%(55/57)。有13例患者初诊时CT检查未发现骨质破坏,但行WB—DWI检查发现相同部位有弥散受限病灶影。8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行WB—DWI检查,结果显示8例患者治疗前最大病灶的中位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0.984x10^-3mm。/s;治疗后为1.142×10^-3mm。/s,治疗后最大病灶的中位ADC值较治疗前高,且均高于正常值[(0,516±0.180)×10^-3mm2/s];诱导治疗后WB.DWI检查结果与临床疗效相符。结论WB.DWI在诊断和监测MM中起重要作用,其诊断敏感性优于CT;诱导治疗后的WB—DWI检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疾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磁共振成像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监测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峰 吴德沛 +9 位作者 唐晓文 苗瞄 傅琤琤 仇惠英 金正明 薛胜利 马骁 孙爱宁 常伟荣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5年2月间接受allo-HSCT治疗的18例PN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原发PNH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PNH综合征(AA—PNH)14例...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5年2月间接受allo-HSCT治疗的18例PN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原发PNH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PNH综合征(AA—PNH)14例。9例为单倍体相同供者移植(其中1例为双份脐血植入失败后行挽救性单倍体相同供者移植),7例为HLA相合同胞供者移植,2例为HLA相合无关供者移植。13例患者接受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方案为主的清髓性预处理,5例接受非清髓性预处理(氟达拉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环磷酰胺或白消安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同胞供者移植为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蝶呤,单倍体相同供者及无关供者移植为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联合短程甲氨蝶呤。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造血重建(其中1例患者脐血植入失败后行单倍体相同供者移植)。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1(10~26)d,PLT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5(11~120)d。3例(17.6%)患者发生急性GVHD(aGVHD),其中Ⅱ度2例,Ⅳ度1例。2例(12.5%)发生局限型慢性GVHD(cGVHD)。中位随访14.6(2.0~86.7)个月,18例患者中死亡3例(17.6%),死因分别为重度aGVHD、肺部重症感染、肺部感染合并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预期5年无病生存率为(80.5±10.2)%。无复发病例。结论allo—HSCT治疗PNH疗效确切,预后良好,在抗补体C5单抗尚未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可作为有价值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含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的I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孙爱宁 田孝鹏 +36 位作者 曹祥山 欧阳健 顾健 徐开林 俞康 曾庆曙 孙自敏 陈国安 高素君 周晋 王京华 杨林花 罗建民 张梅 郭新红 王晓敏 张曦 史克倩 孙慧 丁新民 胡建达 郑瑞玑 赵洪国 侯明 王欣 陈方平 朱彦 刘红 黄东平 廖爱军 马梁明 苏丽萍 刘林 周泽平 黄晓兵 孙雪梅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7-1023,共7页
目的探讨含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8、10、12mg/m^2)的I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纳入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苏... 目的探讨含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8、10、12mg/m^2)的IA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纳入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其他36家单位收治的1215例成人初发AML患者,根据诱导化疗方案中IDA的剂量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剂量IDA联合阿糖胞苷(100mg/m^2)组成的IA方案在成人初发AML诱导治疗中的完全缓解(cR)率、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事件。结果可纳入缓解率分析的AML患者共1207例,IDA8mg/m^2、10mg/m^2和12mg/m^2组的CR率分别为73.6%(215/292)、84.1%(662/787)和86.7%(11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IDA8mg/m^2组为参照组,在调整了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危险度分层后,IDA10mg/m^2和IDA12mg/m^2为影响患者CR的有利因素[OR=0.49(95%CI0.34—0.70),P〈0.001;OR=0.36(95%CI0.18—0.71),P=0.003]。在中、低危组中三组CR率分别为76.5%(163/213)、86.9%(506/582)和86.1%(6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调整了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因素后,IDA10mg/m^2为影响患者CR的有利因素[OR=0.47(95%CI0.31~0.71),P〈0.001]。在高危组中,三组CR率分别为50.0%(18/36)、60.6%(43/71)和81.8%(1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但在调整了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因素后,IDA12mg/m^2为影响患者CR的有利因素[OR=0.22(95%C10.06~0.80),P=0.022]。8mg/m2、10mg/m^2和12mg/m^2组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4(11—18)、15(11-20)和18(14—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三组PLT~〈20x10。/L的中位持续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缓解诱导 去甲氧柔红霉素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髋、膝关节置换术应用氨甲环酸序贯抗凝血药物的原理及意义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兆钺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4期286-288,共3页
在生理条件下,人体内的止血、凝血系统与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相互制约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维持血液不断循环流动;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可达到生理性止血。止血机制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同... 在生理条件下,人体内的止血、凝血系统与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相互制约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维持血液不断循环流动;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可达到生理性止血。止血机制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同时凝血系统启动,生成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凝块。纤维蛋白在完成加固止血使命后逐渐溶解,使血流重新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膝关节置换术 抗纤溶药物 凝血系统 生理性止血 纤维蛋白凝块 抗凝血药物 纤溶酶 生理条件 纤溶系统
下载PDF
妇产科的静脉血栓栓塞问题──解读ASH 2014血液学与生殖专题讨论会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兆钺 《血栓与止血学》 2015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妊娠与分娩是一生理过程,但此时妇女处于相对敏感与危险的阶段,易诱发各种病理改变,如高血压、免疫系统病变与血栓性疾病,后者包括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栓塞(VTE)。VTE在妊娠与产后更为多见,约占妊娠期血栓性事件的4/5,主要包括深静脉... 妊娠与分娩是一生理过程,但此时妇女处于相对敏感与危险的阶段,易诱发各种病理改变,如高血压、免疫系统病变与血栓性疾病,后者包括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栓塞(VTE)。VTE在妊娠与产后更为多见,约占妊娠期血栓性事件的4/5,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肺栓塞(PE),是继脑血管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静脉血栓栓塞 抗凝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诱导期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颜霜 傅琤琤 +6 位作者 周进 徐云 姚颖 金松 颜灵芝 朱霞明 吴德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5-1039,1043,共6页
目的探索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诱导治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某医院接受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与PDD(硼替佐米+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116例初治有症状的MM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诱导治疗期间感... 目的探索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诱导治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某医院接受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与PDD(硼替佐米+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116例初治有症状的MM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诱导治疗期间感染率及临床特点。结果 116例MM患者其中69例接受PAD方案治疗,47例接受PDD方案治疗,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9.7%和89.4%。73例为皮下注射硼替佐米,43例接受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组感染发生率为78.1%,静脉注射组为93.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3.6%(97例),其中第一疗程81例出现感染,3例外院治疗具体感染不详,实际感染发病率为71.7%(81/113);第二疗程感染发病率为56.6%(64/113);共98例患者完成三个疗程治疗,感染发病率为43.9%(43/98);共66例患者完成四个疗程治疗,感染发病率为28.8%(19/66)。随着疗程的推进,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感染的部位从高到低依次是呼吸系统、皮肤及黏膜、口腔及胃肠道、血液、泌尿道。化疗期间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的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诱导期间感染发病率极高,主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临床医生与患者均需加强呼吸系统感染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化学治疗 医院感染
下载PDF
MicroRNA-106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丁莎莎 陈晓丽 +5 位作者 陈子兴 岑建农 祁小飞 沈宏杰 姚利 王元元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16期2289-229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06a(miRNA-106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2例NSCLC肿瘤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肺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RNA-106a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同... 目的:探讨微小RNA-106a(miRNA-106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2例NSCLC肿瘤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肺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RNA-106a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在肺癌细胞株和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加以验证。进一步分析miRNA-106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中miR-106a表达水平(3.72±1.81)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1.15±0.52)(P<0.01);肺腺癌A549细胞和鳞癌SK-MES-1细胞中miR-106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iR-106a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EGFR基因突变、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MiR-106a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1)。结论:MiR-106a在NSCLC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可作为NSCLC预后判断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06a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EGFR
下载PDF
44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EVI1基因表达、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雪峰 王琴荣 +4 位作者 岑建农 仇惠英 孙爱宁 陈苏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36-941,共6页
目的分析44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EVI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检测2007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47例初诊AML患者的EVI1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和细胞遗传学资料以及部分患者的分子学突变资料,总结EVI1基因... 目的分析44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EVI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检测2007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47例初诊AML患者的EVI1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和细胞遗传学资料以及部分患者的分子学突变资料,总结EVI1基因高表达患者的特征。结果EVI1基因高表达者占17.9%,低表达者占82.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VI1基因高表达组M0、M5和M6患者比例较低表达组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27、0.004和0.011)。在细胞遗传学特征方面,EVI1基因高表达组11p15重排、11q23/MLL重排、3q26重排、-7/7q-以及t(9:11)患者比例较低表达组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14);而正常核型、inv(16)、t(8;21)在EVI1基因低表达组占优势(P值分别为0.001、0.009、0.002)。EVI1基因高表达更多见于细胞遗传学高危组。NPM1突变更倾向分布于EVI1基因低表达组(P〈0.001)。EVI1基因高表达组缓解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显著改善EVI1基因高表达者的无白血病生存。结论EVI1基因高表达多见于M5;核型分布中11p15重排、11q23/MLL重排、3q26重排、-7/7q-以及t(9;11)占优势;缓解率低,allo-HSCT能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EVI1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CD25单克隆抗体挽救性治疗糖皮质激素耐药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8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陶涛 薛胜利 +5 位作者 陈峰 徐杨 马骁 苗瞄 唐晓文 吴德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4-329,共6页
目的分析CD25单克隆抗体(简称CD25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耐药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血液科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移植后合并... 目的分析CD25单克隆抗体(简称CD25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耐药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血液科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移植后合并激素耐药型aGVHD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典型aGVHD 72例,迟发型aGVHD 8例。患者给予CD25单抗治疗(第1、4、8、15、22天),在CD25单抗初始治疗后的第28天对疗效进行评估,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为75.0%(60/80),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2.5%(42/80),部分缓解率22.5%(18/80),无效率25.0%(20/80)。从CD25单抗治疗开始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94.5(12~1 761)d。随访期间未发现aGVHD复发,6个月总生存(OS)率为68.4% (95%CI 63.2%~73.6%),1年OS率为63.1% (95%CI 57.6%~68.6%),3年OS率为50.7% (95%CI 44.3%~57.1%);1年非复发死亡(NRM)率为32.6% (95%CI 27.2%~38.0%),3年NRM率为41.7%(95%CI 35.3%~48.1%);1年和2年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2.9% (95%CI 26.4%~39.4%)和38.9%(95%CI 31.8%~46.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肝脏受累是影响CD25单抗治疗激素耐药型aGVHD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6,95% CI 1.145~18.962,P=0.032)。结论CD25单抗仍然是现阶段治疗激素耐药型aGVHD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本研究显示肝脏受累的激素耐药型aGVHD疗效不佳、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D25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远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红 李彩霞 +4 位作者 孙爱宁 丁子轩 徐明珠 王蓉娴 吴德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初诊成人ALL患者147例,根据初诊时WBC数、染色体核型及对诱导治疗反应等因素分为标危组53例、高危组94例(包括Ph+ALL36例、Ph-ALL 58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初诊成人ALL患者147例,根据初诊时WBC数、染色体核型及对诱导治疗反应等因素分为标危组53例、高危组94例(包括Ph+ALL36例、Ph-ALL 58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对55例保存骨髓标本患者行p53、NOTCH1、IKZF1-IK6基因热点突变位点检测,分析突变发生率。单因素分析成人AL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治疗1个疗程,所有患者诱导缓解率为91.8%,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37.4±4.1)%和(46.1±4.2)%;5年EFS率和OS率分别为(29.9±4.1)%和(39.9±4.3)%。标危组3、5年OS率高于高危组Ph+ALL者及Ph-ALL者(P均<0.05)。p53、NOTCH1、IKZF1-IK6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82%、3.63%、32.73%。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初诊时WBC数、Ph染色体情况为成人AL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P均<0.05);IKZF1-IK6异构体突变阳性者生存率略低于其阴性者(P>0.05)。结论成人ALL患者远期预后较差,尤其是高危ALL患者。发病年龄、初诊时WBC数、存在Ph染色体为成人ALL的预后影响因素,IKZF1-IK6异构体突变也可能是成人AL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治疗效果 基因突变 预后
下载PDF
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喻艳 孙爱宁 +3 位作者 陈苏宁 王琴荣 张彤彤 吴德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E)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红系增生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骨髓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20:1,骨髓原始细胞〈20%非红系有核细胞,且红系增生水平≥5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 目的探讨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E)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红系增生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骨髓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20:1,骨髓原始细胞〈20%非红系有核细胞,且红系增生水平≥5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定义为MDS—E。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2例MDS—E患者资料,随访观察红系增生情况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02例MDS—E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47.1%(48/102),异常核型主要包括+8[19例(39.5%)]、-7/7q-[11例(22.9%)]、-5/5q-[9例(18.8%)]、-20/20q-[8例(16.7%)]和1号染色体异常[8例(16.7%)]。生存分析显示,外周血Hb水平与MDS—E预后相关,MDS—E患者中Hb〈70g/L者较≥70g/L者的总生存率低(P〈0.001);治疗方式与MDS—E预后相关,骨髓移植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支持治疗的患者(P〈0.001)和化疗患者(P〈0.001);骨髓红系增生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187)。结论MDS-E患者较既往报道的MDS病例有更活跃的骨髓红系增生水平,明显的红系病态造血和更多的+8和1号染色体异常,骨髓红系增生水平对此类患者预后影响不明显,骨髓移植可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红系增生活跃 核型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血小板活化白血病细胞L1210中AKT及ERK信号通路并降低其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雅彬 邵联波 +3 位作者 赵路 沈莹 吴坤 王宜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89-1494,共6页
目的:探索血小板对白血病细胞胞内信号通路及药物敏感性的可能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血小板,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血小板与白血病细胞L1210共孵育后是否发生相互作用;使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血小板对白血病细胞L1210胞内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索血小板对白血病细胞胞内信号通路及药物敏感性的可能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血小板,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血小板与白血病细胞L1210共孵育后是否发生相互作用;使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血小板对白血病细胞L1210胞内信号通路的影响;在共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甲氨蝶呤、长春新碱、多柔比星,通过细胞增殖活性试验检测血小板对白血病细胞L1210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新鲜分离的以及固定后的血小板都能与白血病细胞相互结合,并都能上调白血病细胞内AKT以及ERK的磷酸化水平。此外,血小板还显著降低白血病细胞L1210对三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论:血小板可与白血病细胞相互作用,激活白血病细胞AKT和ERK信号通路,并可能通过该途径降低白血病细胞L1210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白血病 AKT ERK 化疗药物 耐药
下载PDF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前不同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对低、中危组成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单蒙 范祎 +4 位作者 方阳岚 陆雨桐 陈佳 徐杨 吴德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9期516-522,共7页
目的探讨获得完全缓解(CR)的成年低、中危组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前巩固化疗方案中使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与标准剂量阿糖胞苷(SD-Ara-C)对移植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 目的探讨获得完全缓解(CR)的成年低、中危组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前巩固化疗方案中使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与标准剂量阿糖胞苷(SD-Ara-C)对移植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7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阿糖胞苷巩固治疗后行Haplo-HSCT的71例低、中危组AML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巩固治疗时阿糖胞苷使用剂量分为HD-Ara-C组(35例)和SD-Ara-C组(36例)。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患者的预后及疗效。结果71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8例,中位年龄37岁(18~56岁),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6~119个月)。移植前第1次完全缓解(CR1)64例,第2次完全缓解(CR2)7例。至随访终点,SD-Ara-C组2年累积复发率(CIR)、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及非复发死亡(NRM)率分别为19.33%、77.44%、80.67%、17.29%,HD-Ara-C组分别为6.29%、79.90%、93.71%、17.68%,两组CIR(P=0.124)、OS率(P=0.862)、PFS率(P=0.124)、NRM率(P=0.7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巩固治疗后HD-Ara-C组患者严重感染的发生率高于SD-Ara-C组患者[62.8%(22/35)比27.8%(10/36),P=0.03]。结论低、中危组AML患者CR期间行Haplo-HSCT前,与SD-Ara-C相比,使用含HD-Ara-C的巩固治疗方案不能明显改善移植患者预后,且会增加严重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阿糖胞苷 预后
原文传递
白头翁皂苷A对K562细胞红系诱导分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彤 张日 +6 位作者 祁小飞 白莎莎 龚芳 陈子兴 岑建农 朱明清 戴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A对K562细胞向红系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白头翁皂苷A作用于K562细胞后,采用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计数、细胞内血红蛋白测定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表面CD71及GPA分化抗原表达等方法评价白头翁皂苷A对K...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A对K562细胞向红系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白头翁皂苷A作用于K562细胞后,采用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计数、细胞内血红蛋白测定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表面CD71及GPA分化抗原表达等方法评价白头翁皂苷A对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白头翁皂苷A均可提高K562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上调K562细胞膜表面CD71及GPA分化抗原的表达。其中以4μg/ml的白头翁皂苷A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白头翁皂苷A可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皂苷A 急性髓系白血病 K562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