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5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迪注射液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1
作者 朱广媛 李东华 +1 位作者 张树范 李笑然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23-127,共5页
关键词 艾迪注射液 恶性肿瘤 扶正祛邪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7
2
作者 曹莉 顾振纶 茅彩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1-904,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以链脲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小鼠及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HCSS)诱导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观察葛根素对正常、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模型小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葛根素对正常...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以链脲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小鼠及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HCSS)诱导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观察葛根素对正常、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模型小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葛根素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可明显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使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升高,对HCSS诱导的小鼠胰岛素抵抗也有明显的改善,且均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趋势。结论葛根素可显著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高山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倪付勇 陈重 +2 位作者 许琼明 杨世林 陈道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8-802,共5页
目的研究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 目的研究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对羟基苯甲酸(2)、红景天苷(3)、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4)、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2E,4R)-4,7-二羟基-3,7-二甲基-2-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高山红景天醇,7)、槲皮素(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10)、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4)、小麦黄素(15)、3,5,7,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柽柳亭,16)、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7)、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8)。结论化合物9、12、16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8、14、1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红景天 槲皮素 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 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 3 5 7 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
原文传递
板蓝根不同提取物中抗病毒成分表告依春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46
4
作者 黄芳 熊雅婷 +1 位作者 徐丽华 刘晓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比较板蓝根水煎液、板蓝根总生物碱及表告依春单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大鼠口服板蓝根不同提取物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表告依春在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服3种提取液后,... 目的:比较板蓝根水煎液、板蓝根总生物碱及表告依春单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大鼠口服板蓝根不同提取物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表告依春在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服3种提取液后,表告依春的t1/2分别为(11.88±5.73),(5.64±1.39)和(5.80±0.67)h,AUC0-15分别为(41.31±5.08),(41.59±7.16)和(91.91±8.13)μg.h/mL,cmax分别为(3.95±0.48),(5.61±0.47)和(12.54±0.69)μg/mL,tmax分别为(2.75±1.39),(0.83±0.20)和(0.83±0.20)h。结论:板蓝根水提液、总生物碱及表告依春单体在大鼠体内的t1/2、AUC、cmax和tmax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表告依春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自噬的分子标志物 被引量:43
5
作者 朱琪 林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8,共6页
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通过溶酶体降解细胞内物质成分的过程。自噬主要包括大自噬(macroautophagy)、小自噬(mi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mediated autophagy,CMA),此外还包括线粒体自噬(mitophagy)、聚... 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通过溶酶体降解细胞内物质成分的过程。自噬主要包括大自噬(macroautophagy)、小自噬(mi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mediated autophagy,CMA),此外还包括线粒体自噬(mitophagy)、聚集体自噬(aggrephagy)等选择性自噬。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本文总结了大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以及线粒体自噬中的一些重要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大自噬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线粒体自噬 分子标志物
原文传递
南北五味子镇静催眠活性部位共有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徐丽华 黄芳 +3 位作者 孙萌 梁春霞 吴洁 余伯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8-834,共7页
对南北五味子药材进行系统化学部位分离,用镇静催眠药理实验探讨各化学部位的活性作用;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PLC-DAD-ESI-TOF/MS联用技术分析两种五味子镇静催眠活性部位的组成成分,本方法可对7个联苯环辛烯类成分... 对南北五味子药材进行系统化学部位分离,用镇静催眠药理实验探讨各化学部位的活性作用;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PLC-DAD-ESI-TOF/MS联用技术分析两种五味子镇静催眠活性部位的组成成分,本方法可对7个联苯环辛烯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异构体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它们的活性部位分别由约20个联苯环辛烯类化合物组成,这类化合物在活性部位含量均大于80%,检测到10个共有成分,但是成分组成完全不同。对南北五味子各3个产地9批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检测,均验证了活性部位中联苯环辛烯类总量相近而共有成分组成完全不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 南五味子 北五味子 联苯环辛烯木脂素 镇静催眠
下载PDF
白头翁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查正霞 刘艳丽 许琼明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白头翁是一味用于治疗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的中药,其主要成分为五环三萜皂苷类,分属于齐墩果烷型和羽扇豆烷型。研究表明,白头翁三萜皂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血吸虫、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 白头翁是一味用于治疗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的中药,其主要成分为五环三萜皂苷类,分属于齐墩果烷型和羽扇豆烷型。研究表明,白头翁三萜皂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血吸虫、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该文综述白头翁三萜皂苷类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 三萜皂苷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促进黄花蒿发根青蒿素合成的内生真菌诱导子的制备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剑文 郑丽屏 谭仁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9-834,共6页
应用酸解法对黄花蒿(ArtemisiaannuaL.)内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菌丝体进行提取,在黄花蒿发根培养系统中比较了各制备提取物的青蒿素诱导活性。活性提取物经过SephadexG25层析后,部分纯化的内生菌寡糖提取物(MW&l... 应用酸解法对黄花蒿(ArtemisiaannuaL.)内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菌丝体进行提取,在黄花蒿发根培养系统中比较了各制备提取物的青蒿素诱导活性。活性提取物经过SephadexG25层析后,部分纯化的内生菌寡糖提取物(MW<2500)可显著促进发根青蒿素的合成,培养23d的发根经诱导子(0.4mg/mL)处理4d后,青蒿素产量可达13.51mg/L,比同期对照产量提高51.63%,诱导作用与诱导子浓度、作用时间相关。内生菌寡糖诱导子的制备和使用,在青蒿素生物技术生产研究中为首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内生真菌 胶孢炭疽菌 诱导子 青蒿素
下载PDF
珍珠菜总黄酮苷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唐丽华 徐向毅 +2 位作者 游本刚 张威 王祎茜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研究珍珠菜总黄酮苷(ZTF)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体内抑瘤试验,考察了ZTF对小鼠肝癌H22的影响;通过体外抑瘤试验,考察了ZTF对人白血病HL-60、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同时考察了ZTF对H22小鼠实体肿瘤组织PCNA表达的影响。结... 目的研究珍珠菜总黄酮苷(ZTF)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体内抑瘤试验,考察了ZTF对小鼠肝癌H22的影响;通过体外抑瘤试验,考察了ZTF对人白血病HL-60、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同时考察了ZTF对H22小鼠实体肿瘤组织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ZTF对HL-60及K56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ZTF400mg/kg对肝癌H22实体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在30%以上。ZTF可明显下调小鼠肝癌H22肿瘤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其抑制强度亦呈剂量依赖性趋势。结论ZTF为珍珠菜的抗肿瘤作用有效部位,在体内外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肿瘤细胞PCNA的表达,干扰肿瘤细胞DNA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菜 总黄酮苷 抗肿瘤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黄文奕 《抗感染药学》 2005年第3期115-117,共3页
目的: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从药物结构与特征、药动学、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并查阅各种与ACEI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ACEI主要通过与血管紧张... 目的: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从药物结构与特征、药动学、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并查阅各种与ACEI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ACEI主要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结合来抑制ACE的活性,从而降低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合成,减少其对靶血管的作用;ACEI应用广泛,现已大量应用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结论:ACEI是一类性能优异的药物,正确合理的使用是临床科学用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血管紧张素Ⅱ(AⅡ) 高血压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乌饭树叶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褚纯隽 李显伦 +2 位作者 夏龙 张健 陈道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8-465,共8页
目的研究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叶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对乌饭树叶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确定抗补体... 目的研究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叶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对乌饭树叶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确定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从乌饭树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五烷(1)、三十一烷(2)、赤杨酮(3)、木栓酮(4)、表木栓醇(5)、羽扇豆醇(6)、齐墩果酸(7)、熊果酸(8)、东莨菪素(9)、反式对黔基桂皮酸(10)、柯伊利素(11)、芹菜素(12)、山奈酚(13)、山楂酸(14)、科罗索酸(15)、蔷薇酸(16)、2α,3α-二羟基熊果酸(17)、19a-羟基熊果酸(18)、咖啡酸(19)、异荭草苷(20)、荭草苷(21)、牡荆苷(22)、异牡荆苷(2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4)、异槲皮苷(25)、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26)、槲皮素(27)、木犀草素(28)。对其中的25个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实验,化合物5、7、8、11~13、15、18~20、23~25、27、28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3、6、14~18、23、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熊果酸的抗补体活性最强,50%抑制溶血浓度(CH,0)为0.014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饭树叶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咖啡酸 异荭草苷 木犀草素 抗补体活性
原文传递
艾迪注射液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苗苗 刘艳丽 +3 位作者 陈重 李笑然 许琼明 杨世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62-1470,共9页
目的研究艾迪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相半制备液相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3′,4′-二乙酰氧基)-β-D-吡喃木糖基-6-O-β-D-吡喃葡... 目的研究艾迪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相半制备液相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3′,4′-二乙酰氧基)-β-D-吡喃木糖基-6-O-β-D-吡喃葡萄糖基-环黄芪醇(1)、黄芪甲苷(2)、黄芪皂苷II(3)、黄芪皂苷I(4)、异黄芪皂苷I(5)、乙酰黄芪皂苷I(6)、人参皂苷Re(7)、人参皂苷Rf(8)、人参皂苷Rg1(9)、人参皂苷Rb3(10)、三七皂苷R4(11)、人参皂苷Rb1(12)、人参皂苷Rc(13)、人参皂苷Rb2(14)、人参皂苷Rd(15)、丝瓜苷H(16)、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7)、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葡萄糖基-(1→4)]-(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8)、紫丁香苷(19)、刺五加皂苷E(20)、4-(1,2,3-三羟基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21)、松柏苷(22)。结论经LC-MS分析检测,化合物1~6为黄芪中的化学成分,化合物7~18为人参中的化学成分,化合物19~22为刺五加中的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新黄芪皂苷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注射液 新黄芪皂苷I 3-O-(3′ 4′-二乙酰氧基)-β-D-吡喃木糖基-6-O-β-D-吡喃葡萄糖基-环黄芪醇 丝瓜苷H LC-MS分析
原文传递
白头翁皂苷D体外抗肝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岳文华 徐坤 +4 位作者 冯育林 张天 许琼明 杨世林 刘艳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295-3301,共7页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D体外抗肝癌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的影响,同时观察BEL-7402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集落形成实验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BEL-7402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Hoechest 33342染色观...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D体外抗肝癌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的影响,同时观察BEL-7402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集落形成实验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BEL-7402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Hoechest 33342染色观察BEL-7402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BEL-7402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EL-7402细胞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白头翁皂苷D对BEL-740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白头翁皂苷D能明显抑制BEL-7402细胞集落的形成,白头翁皂苷D(25.00μg/m L)能显著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白头翁皂苷D(18.75、25.00μg/m L)能显著降低BEL-740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白头翁皂苷D(12.50、18.75、25.00μg/m L)可显著上调BEL-7402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白头翁皂苷D(25.00μg/m L)可显著下调Bcl-2的表达。结论白头翁皂苷D有良好的体外抗肝癌作用,其机制与调节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 肝癌 细胞凋亡 线粒体途径
原文传递
紫丁香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全 许琼明 +3 位作者 郝丽莉 陆冰芬 杨世林 李笑然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研究木犀科丁香属植物紫丁香Syringa oblat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方法反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从紫丁香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methyl-1-oxo-octahydro-cyclope... 目的研究木犀科丁香属植物紫丁香Syringa oblat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方法反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从紫丁香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methyl-1-oxo-octahydro-cyclopenta[c]pyran-4-carboxylic acid(Ⅰ)、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莨菪亭)(Ⅱ)、5,7,4′-三羟基黄酮(芹菜素)(Ⅲ)、白桦酸(Ⅳ)、乌苏酸(Ⅴ)、19α-羟基乌苏酸(Ⅵ)、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Ⅶ)、胡萝卜苷(Ⅷ)。结论化合物Ⅰ为环烯醚萜氧化产物,化合物Ⅱ、Ⅲ、Ⅵ、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 环烯醚萜 莨菪亭
原文传递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杜崇民 刘春宇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7年第3期4-7,共4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抗肿瘤活性是其研究热点之一。其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信号转导、影响细胞周期、影响血管生成、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等方...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抗肿瘤活性是其研究热点之一。其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信号转导、影响细胞周期、影响血管生成、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等方面。文中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抗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 细胞周期 血管生成 多药耐药性
下载PDF
重楼皂甙提取工艺优化与近红外光谱在线质量控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蒋雪 张经硕 +2 位作者 邱敏 谢洪平 郭莉萍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U09期171-174,共4页
以滇重楼的根茎为实验材料,重楼甾体总皂甙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运用L16(45)正交试验,考察了皂甙浸出过程中的浸泡时间、乙醇浓度、超声剂量、粗粉质量与浸泡用乙醇体积之比4个因素在4个水平下的工艺过程,筛选出了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 以滇重楼的根茎为实验材料,重楼甾体总皂甙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运用L16(45)正交试验,考察了皂甙浸出过程中的浸泡时间、乙醇浓度、超声剂量、粗粉质量与浸泡用乙醇体积之比4个因素在4个水平下的工艺过程,筛选出了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粗粉(0·45mm粒径)用30%的乙醇溶液浸泡36h后,超声30min,粗粉质量与(浸泡)乙醇的体积比1∶15为最佳提取条件,重楼甾体总皂甙的提取率为9·50%。以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为在线监控手段,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对AB-8树脂分离精制过程中的吸附、杂质洗脱和甾体总皂甙解吸洗脱等工艺过程进行了在线质量监控方法研究,建立了优化的质量可控的分离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甾体皂甙 正交实验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化学模式识别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红昌 孙晓飞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制备不同分子量高脱乙酰度壳聚糖。方法在强碱备件下通过不同方式的水解从原料壳聚糖制备一系列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用HAc/H2O2体系对制备的高脱乙酰度壳聚糖进行不同时间的降解得到中低分子量高脱乙酰壳聚糖,并用乌氏黏度计测定... 目的制备不同分子量高脱乙酰度壳聚糖。方法在强碱备件下通过不同方式的水解从原料壳聚糖制备一系列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用HAc/H2O2体系对制备的高脱乙酰度壳聚糖进行不同时间的降解得到中低分子量高脱乙酰壳聚糖,并用乌氏黏度计测定其黏均分子量。结果在实验条件下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中低分子量高脱乙酰壳聚糖,并用红外和核磁光谱进行分析表征。结论采用10mol·L^-1 NaOH水溶液110℃间歇水解的方法可以制备90%~100%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用0.35mol·L^-1 HAc/0.45mol·L^-1 H2O2体系可以制备黏均分子量10,000~100,000Da的壳聚糖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脱乙酰度 黏均分子量
下载PDF
野马追化学成分 被引量:25
18
作者 吴双庆 孙群 +1 位作者 褚纯隽 张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7-940,共4页
对野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从野马追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莨菪素(scopoletin,1)... 对野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从野马追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莨菪素(scopoletin,1)、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ylesculetin,2)、泽兰叶黄素(nepetin,3)、泽兰黄素(eupatrin,4)、木犀草素(lute-olin,5)、异槲皮苷(isoquerecitrin,6)、棕矢车菊素(jaceosidin,7)、槲皮素(quceritin,8)、山柰酚(kaempferol,9)、芦丁(rutin,10)、线蓟素(cirsiliol,11)、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12)、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pseudotaraxasteryl acetate,13)、伪蒲公英甾醇(pseudotaraxasterol,14)、丁酸(butanoic acid,15)、正十六烷酸(n-hexadecanoic acid,16)。其中化合物1~6,11,13,15为首次从野马追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马追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蒌蒿叶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健 孔令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为阐明蒌蒿的有效成分,对其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乙醇提取、石油醚脱脂,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分离。结果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雷杜辛黄酮醇(retusine,Ⅰ)、阿亚黄素(ayanin,Ⅱ)、木... 目的为阐明蒌蒿的有效成分,对其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乙醇提取、石油醚脱脂,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分离。结果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雷杜辛黄酮醇(retusine,Ⅰ)、阿亚黄素(ayanin,Ⅱ)、木犀草素-4’,7-二甲醚(4’,7-dimethylluteolin,Ⅲ)、柯伊利素(chrysoerid,Ⅳ)、芹菜素(apigenin,Ⅴ)、木犀草素(luteolin,Ⅵ)、3’,4’,5,7-四羟基二氢黄酮(3’,4’,5,7-tetrahydroxyflavanone,Ⅶ)、山柰素(kaempferol,Ⅶ)、槲皮素(quercetin,Ⅸ)、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Ⅹ)、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Ⅺ)、芦丁(rutin,Ⅻ)。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Ⅵ~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Fe^2+半胱氨酸诱发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方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度为Ⅸ(64.73%)〉Ⅵ(64.18%)〉Ⅶ(63.75%)〉Ⅷ(60.18%)〉Ⅺ(59.03%)〉Ⅻ(47.09%)。初步分析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如下:分子中的酚羟基的数目和可以形成氢键的酚羟基数目与分子的抗氧化活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蒿 黄酮类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苎麻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国庆 刘艳丽 +3 位作者 谢茜 李笑然 许琼明 杨世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3-686,共4页
目的研究荨麻科苎麻属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从苎麻根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0,13-二十碳二... 目的研究荨麻科苎麻属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从苎麻根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0,13-二十碳二烯酸酯(Ⅰ)、胡萝卜苷(Ⅱ)、β-谷甾醇(Ⅲ)、三油酸甘油酯(Ⅳ)、白桦酸(Ⅴ)、齐墩果酸(Ⅵ)、19α-羟基乌苏酸(Ⅶ)。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苎麻根甲素(niveain A),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化学成分 胡萝卜苷-10 13-二十碳二烯酸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