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 |
季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80
|
|
2
|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
朱景松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45
|
|
3
|
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 |
曹炜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29
|
|
4
|
评所谓“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析疑 |
鲁枢元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14
|
|
5
|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
朱景松
|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9
|
|
6
|
网络文学刍议 |
杨新敏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83
|
|
7
|
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 |
鲁枢元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60
|
|
8
|
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 |
黄晖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42
|
|
9
|
论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 |
王鍾陵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4
|
|
10
|
媒体融合的关键:传媒制度的现代化 |
朱鸿军
农涛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3
|
|
11
|
普通话和苏州话在苏州的消长研究 |
汪平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9
|
|
12
|
中国美学的“天人合一”观 |
朱志荣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34
|
|
13
|
李锐论 |
王尧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2
|
|
14
|
鲁迅的又一个“原点”——1923年的鲁迅 |
汪卫东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0
|
|
15
|
外文字母词应规范使用 |
周晓林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6
|
|
16
|
汉语方言中高元音的强摩擦倾向 |
石汝杰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9
|
|
17
|
论汉语祈使句的特征问题 |
马清华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3
|
|
18
|
从《黑奴吁天录》看林纾翻译的文化改写 |
陈燕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2
|
|
19
|
村上春树:文化混杂现象的表现者 |
吴雨平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22
|
|
20
|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
张健
|
《中国报业》
|
2013 |
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