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 被引量:280
1
作者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56,共12页
关键词 访谈录 文学翻译 研讨班 阎连科 毕飞宇 盛可以
下载PDF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被引量:145
2
作者 朱景松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78-386,共9页
本文根据动词重叠式的表达功能和可重叠动词的语义条件,把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归结为三个方面:减弱动作、行为、变化的量(对量的含义重新作了解释),延续动作、行为、变化的过程,强化动作、行为、变化主体的能动性。并且说明,强化能动... 本文根据动词重叠式的表达功能和可重叠动词的语义条件,把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归结为三个方面:减弱动作、行为、变化的量(对量的含义重新作了解释),延续动作、行为、变化的过程,强化动作、行为、变化主体的能动性。并且说明,强化能动性是动词重叠式的最根本的意义。最后,对动词重叠表示尝试的说法进行讨论,表明重叠式本身并无尝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语法意义 动作动词 能动性 语义条件 重叠动词 祈使句 行为 表达功能 句子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 被引量:129
3
作者 曹炜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2-69,共8页
称谓语和称呼语应该重新界定,两者存在着一种交叉关系。称谓语可以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大类,两者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称呼语可以分为亲属称呼语、社会称呼语及姓名称呼语三大类。称谓语同称呼语的差异体现在:(1)称谓... 称谓语和称呼语应该重新界定,两者存在着一种交叉关系。称谓语可以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大类,两者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称呼语可以分为亲属称呼语、社会称呼语及姓名称呼语三大类。称谓语同称呼语的差异体现在:(1)称谓语是一种相对处于贮存状态的静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稳定性;而称呼语则是一种处于使用状态的动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非系统性、灵活性。(2)称谓语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社会性、全民性,全体成员都会按照社会的约定自觉使用;而称呼语则更多地带上了使用者的个人色彩,往往具有特殊性、个性化。(3)称谓语在本质上具有书面语性,而称呼语在本质上具有口语性。称谓语和称呼语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语 称呼语 界定 构成 类别 基本特征 差异
下载PDF
评所谓“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析疑 被引量:114
4
作者 鲁枢元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2,共7页
关键词 文艺美学 美学原则 “审美日常生活化” 价值取向 技术化 文艺市场 文化消费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被引量:89
5
作者 朱景松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7,共9页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需要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合适的确认。文章从形容词重叠的语义条件、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表达功能入手进行观察 ,建议把AA(儿的 )和AABB(的 )这两种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归结为三点 :表示某种状态 ,表...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需要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合适的确认。文章从形容词重叠的语义条件、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表达功能入手进行观察 ,建议把AA(儿的 )和AABB(的 )这两种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归结为三点 :表示某种状态 ,表达适度的、足够的量 ,激发主体显现状态的能动性。三点之中 ,表示状态是最根本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重叠 语法意义
原文传递
网络文学刍议 被引量:83
6
作者 杨新敏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7-95,共9页
网络文学即与网络有关的文学。它起码有这样两类 :一是印刷类文学的网络化 ;二是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原创文学又可分为三类。一是虽然发在了网络上 ,但只要质量过关 ,以印刷方式发表仍然可以的作品 ;二是虽然可以通过印刷方式发表 ,却因... 网络文学即与网络有关的文学。它起码有这样两类 :一是印刷类文学的网络化 ;二是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原创文学又可分为三类。一是虽然发在了网络上 ,但只要质量过关 ,以印刷方式发表仍然可以的作品 ;二是虽然可以通过印刷方式发表 ,却因带有另类色彩而不被印刷媒介接纳的作品 ;三是依靠电脑和网络技术写就 ,离开网络就无法生存的作品。此外 ,换一种分类标准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网络原创文学 作品 另类 发表 刍议 生存 色彩 表现
原文传递
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 被引量:60
7
作者 鲁枢元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0,共7页
本文指出 ,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出现三种知识系统 :神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 ,或曰活力论的、机械论的、整体论的。文学批评及文学理论也因此表现出不同的话语方式、学科形态。当前 ,生态批评继后殖民批评、女性批评的兴起 ,意味着基于... 本文指出 ,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出现三种知识系统 :神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 ,或曰活力论的、机械论的、整体论的。文学批评及文学理论也因此表现出不同的话语方式、学科形态。当前 ,生态批评继后殖民批评、女性批评的兴起 ,意味着基于“人类文明知识系统”大转移之上的“文学批评的时代性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知识空间 神学知识 物理学知识 生物学知识 文学理论
下载PDF
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 被引量:42
8
作者 黄晖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7,共6页
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在 2 0世纪初崛起并迅速发展 ,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从其发展线索来看 ,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经历了从激进到内省 ,从对非洲文化中心论和黑人民族主义的倡导到对人类共同问题的关注 ,从理论的建... 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在 2 0世纪初崛起并迅速发展 ,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从其发展线索来看 ,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经历了从激进到内省 ,从对非洲文化中心论和黑人民族主义的倡导到对人类共同问题的关注 ,从理论的建构、解构到重构这一逐步成熟的阶段。美国黑人文学理论加深了人们对边缘话语和少数族裔话语的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 批评理论 边缘话语 文学理论 内省 解构 激进 人文学 发展线索 倡导
下载PDF
论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 被引量:54
9
作者 王鍾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4-182,共9页
姚斯的"接受美学",主要渊源于伽达默尔的理论,部分也受到包括结构主义在内的形式主义学派的影响。接受美学有三个重要的概念:文学的历史性,期待视野,文学演变。"文学的历史性"概念最具根本性,它是伽达默尔理解的历... 姚斯的"接受美学",主要渊源于伽达默尔的理论,部分也受到包括结构主义在内的形式主义学派的影响。接受美学有三个重要的概念:文学的历史性,期待视野,文学演变。"文学的历史性"概念最具根本性,它是伽达默尔理解的历史性概念在文学史范围中的运用。"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中心概念,它有三个层次:期待系统、视野的变化、视野的重构。"期待系统"指的是读者所具有的对于文学体裁、形式、主题及语言的理解之综合。"文学演变"概念的涵义是:从单部作品进向文学系列,后继的作品解决前面的作品留下的形式的和道德的问题,并提出新问题。总的来说,姚斯理论的创造性并不明显。姚斯在理论及其论述上,也还存在着许多显见的缺陷:缺少一种社会性的、整体性的视野,未能说明美学接受的内在机制,忽视了审美的多元性及多线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历史性 期待视野 文学演变 读者文学史
下载PDF
媒体融合的关键:传媒制度的现代化 被引量:53
10
作者 朱鸿军 农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1,共6页
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起步并不晚,但至今少有成功案例,究竟是何原因。诸多证据表明落后的传媒制度是根源。只有改革落后的传媒制度,促使传媒制度现代化,我国才有可能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真正成功。
关键词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媒体融合 传媒制度
下载PDF
普通话和苏州话在苏州的消长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汪平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6,共8页
本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调查和研究当今普通话和苏州话在苏州的消长情况。总体上说是苏消普长 ,其变化速度之快 ,令人瞩目。但对同一个人来说 ,从 8岁到 1 8岁 。
关键词 普通话 苏州话 苏州 社会语言学 语言政策
原文传递
中国美学的“天人合一”观 被引量:34
12
作者 朱志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0,共4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命题。在认知的意义上,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形上学说;在 伦理的意义上,它反映了古人善待自然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精神境界;而在审美的意义上,它又 体现了人们以人情看物态、...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命题。在认知的意义上,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形上学说;在 伦理的意义上,它反映了古人善待自然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精神境界;而在审美的意义上,它又 体现了人们以人情看物态、以物态度人情的审美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中,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万物生 命间是息息相通的,处在相互对应的有机联系中,存在于统一的生命过程中,体现出生命的某种象征意义。天人合一 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活动的独特特征和有机整体的思想方法,这对我们总结人类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乃至将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思想发扬光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中国传统的“天 人合一”思想中,其精华与糟粕杂糅着,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未来的文化建设, 特别是审美和艺术活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上学 天人合一 胸怀 应当 审美活动 中国美学 反映 艺术活动 思维方式 意义
下载PDF
李锐论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尧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作家在文本内外的差异 ,与其有无“本土中国”或者有什么样的“本土中国”密切相关。李锐在吕梁山的经历不仅孕育了他的小说 ,而且形成他所理解的“本土中国”。在对中国人生命处境的体察与追问中 ,李锐叙述了“历...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作家在文本内外的差异 ,与其有无“本土中国”或者有什么样的“本土中国”密切相关。李锐在吕梁山的经历不仅孕育了他的小说 ,而且形成他所理解的“本土中国”。在对中国人生命处境的体察与追问中 ,李锐叙述了“历史”之外的人生 ,并始终怀有深刻的语言焦虑。从《厚土》到晚近的《银城故事》 ,李锐的写作不断改变着文学想象中国的方式 ,努力尝试“建立现代汉语主体性”的可能与方式 ,呈现了汉语写作的前景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李锐 小说 《厚土》 《银城故事》 文学想象 历史叙事 叙述方式 思想感情 人性
原文传递
鲁迅的又一个“原点”——1923年的鲁迅 被引量:40
14
作者 汪卫东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6-164,共9页
竹内好把蛰居绍兴会馆的沉默六年视为文学家鲁迅形成真正自觉的时期 ,在他的论述中 ,这一时期成为鲁迅诞生的原点 ;竹氏的这一研究无疑确立了日本鲁迅研究的范式 ,并在后继者伊藤虎丸和木山英雄等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笔者赞同日... 竹内好把蛰居绍兴会馆的沉默六年视为文学家鲁迅形成真正自觉的时期 ,在他的论述中 ,这一时期成为鲁迅诞生的原点 ;竹氏的这一研究无疑确立了日本鲁迅研究的范式 ,并在后继者伊藤虎丸和木山英雄等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笔者赞同日本研究界对S会馆时期的鲁迅的极富启发性的研究 ,但质疑其夸大这一时期对于鲁迅的决定性的做法。笔者在这里剔出“1 92 3年” ,发掘其对于鲁迅的意义 ,不仅在于发现了这极富象征性的沉默一年在鲁迅中期自我转换中的重大意义 ,强调它于后期鲁迅之决定性作用 ,更在于说明 :鲁迅一生经历了一个不断反思、挣扎、调整和转换的历程 ,其中某些时期确实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但决不能只看到某一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为文 时期 沉默 竹内好 自觉 英雄 s会馆 发掘 文学家
原文传递
外文字母词应规范使用 被引量:26
15
作者 周晓林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单独使用外文字母词既不合法、表达意义又不够明确 ,容易在言语交际中造成误解 ,因此 ,不应提倡单独使用外文字母词。应区分不同情况 ,规范使用外文字母词 :有些外文字母词在汉语中已有对应的意译词语 ,就不应当再使用 ;有些外文字母词... 单独使用外文字母词既不合法、表达意义又不够明确 ,容易在言语交际中造成误解 ,因此 ,不应提倡单独使用外文字母词。应区分不同情况 ,规范使用外文字母词 :有些外文字母词在汉语中已有对应的意译词语 ,就不应当再使用 ;有些外文字母词在汉语中一时难以作出简短而又明确的意译 ,应当在外文字母词后加汉语注释。规范使用带外文字母的词语可与规范使用外文字母词作同样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 外文字母词 使用规范 汉语
下载PDF
汉语方言中高元音的强摩擦倾向 被引量:29
16
作者 石汝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汉语方言中高元音的强摩擦倾向石汝杰苏州大学汉语方言的语音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即高元音(尤其是前高元音[i]和[y])常带有强烈的摩擦。以苏南西部吴语为例,其发音为:舌位和普通的[i][y]元音基本相同,但在发音... 汉语方言中高元音的强摩擦倾向石汝杰苏州大学汉语方言的语音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即高元音(尤其是前高元音[i]和[y])常带有强烈的摩擦。以苏南西部吴语为例,其发音为:舌位和普通的[i][y]元音基本相同,但在发音时努力把舌面向上抬高,和上腭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元音 汉语方言 韵母 带摩擦 舌尖元音 方言志 河南方言 自成音节 山西方言 江苏省
下载PDF
论汉语祈使句的特征问题 被引量:23
17
作者 马清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4-51,共8页
本文在已有理论和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对汉语祈使句四个方面(即主语、语气词、语调、标点)的传统理论进行了反驳,澄清了一些不正确的看法,揭示了祈使句的本质。
关键词 语气词 祈使语气 陈述句 现代汉语语法 语调 主语 “了” 高名凯 标点 叹号
下载PDF
从《黑奴吁天录》看林纾翻译的文化改写 被引量:22
18
作者 陈燕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林纾是中国近代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第一人 ,但他“不谙西文” ,从作品的选择到对原文的理解都取决于与他合作的口译者。他的翻译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增补删减现象。本文拟对林译本《黑奴吁天录》进行细读 ,以寻求隐含在其改写背后的... 林纾是中国近代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第一人 ,但他“不谙西文” ,从作品的选择到对原文的理解都取决于与他合作的口译者。他的翻译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增补删减现象。本文拟对林译本《黑奴吁天录》进行细读 ,以寻求隐含在其改写背后的中西文体差异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黑奴吁天录》 翻译 文化改写 外国文学作品 小说 读者 阅读期待 翻译者 文体差异
下载PDF
村上春树:文化混杂现象的表现者 被引量:22
19
作者 吴雨平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9-124,共6页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受到了世界范围内读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主要原因在于村上春树以“双重写作身份”创作的作品 ,表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即多元文化的混融与共生 ,表现了西方文化对于当代日本的巨大影响。他...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受到了世界范围内读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主要原因在于村上春树以“双重写作身份”创作的作品 ,表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即多元文化的混融与共生 ,表现了西方文化对于当代日本的巨大影响。他的以《挪威的森林》为代表的小说创作在表现方式上就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张健 《中国报业》 2013年第7X期14-16,共3页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而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尚未确立,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要求传统教育的回归。在把握开放性、平等性、引导性三大导向的原则前提下,高校思...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而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尚未确立,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要求传统教育的回归。在把握开放性、平等性、引导性三大导向的原则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挖掘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努力消解当前大学生思想动态中的消极因素,提高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