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L20、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缪孟郡 方志红 程菁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2346-234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L20(CCL20)、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本院和苏州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92例(胃癌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CL20、HSP70水平并分析胃癌患者血...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L20(CCL20)、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本院和苏州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92例(胃癌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CL20、HSP70水平并分析胃癌患者血清CCL20与HSP7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血清CCL20、HSP70水平分别为(44.12±9.47)pg/mL和(2.40±0.65)p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HP感染阳性胃癌患者血清CCL20和HSP70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HP感染阴性患者(P<0.05);血清CCL20与HSP70呈正相关(r=0.433,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CCL20、HSP70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HP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趋化因子类/血液 热休克蛋白质类/血液
下载PDF
大叶桉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生物膜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磊 黄庆 +3 位作者 高兴新 曹炳华 李浩辰 曹红艳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56-59,66,共5页
目的探讨大叶桉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生物膜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水共沸蒸馏法制备大叶桉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大叶桉挥发油的成分,并制备10%~50%浓度药敏纸片。采用平板涂布法测定大叶桉挥发油对铜绿假单... 目的探讨大叶桉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生物膜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水共沸蒸馏法制备大叶桉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大叶桉挥发油的成分,并制备10%~50%浓度药敏纸片。采用平板涂布法测定大叶桉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将10%~50%浓度药敏纸片均匀散在贴于涂有0.5 MCF细菌悬液的血平板上,观察抑菌环大小。构建24份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份,观察组采用含10%大叶桉挥发油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对照组采用含等量生理盐水的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大叶桉挥发油对细菌生物膜的干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中感应基因LasI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大叶桉挥发油中存在7种主要成分,即α-蒎烯、柠檬烯、桉油精、莰烯、邻-异丙基苯、α-松油醇、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醇乙酸酯。20%及以上浓度的大叶桉挥发油具有理想的抑菌效果,但任何浓度的大叶桉挥发油药敏纸片在血平板上均无法产生抑菌环。大叶桉挥发油对延缓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观察组LasI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叶桉挥发油可直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延缓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下调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LasI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其毒力,具有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大叶胺 挥发油 感染 抑菌 生物膜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类风湿关节炎不同活动状态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勇 陆静芬 +5 位作者 徐军 李琼 杨鸿林 黄寨荣 陆斐斐 沈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活动状态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至201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市中医医院以及苏州市...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活动状态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至201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市中医医院以及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风湿科确诊为RA的患者130例(男24例,女106例),年龄(52.98±13.24)岁,中位数51岁。同期来自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对照者100名(男28名,女72名),年龄(45.04±11.55)岁,中位数44岁。分析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并用免疫比浊法对RA患者稳定期组、轻度活动期组、中度活动期组、重度活动期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MMP-3的测定,采用ROC曲线评判MMP-3对RA疾病活动评估的效能。结果:RA稳定期的血清MMP-3[28.8(21.9~38.7)ng/mL]与健康对照组[28.0(21.7~36.1)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9,P>0.05),而RA轻度活动期的血清MMP-3的值[51.8(41.8~73.1)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Z=2.942,P<0.01)。MMP-3诊断RA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敏感度为73.1%,特异度为93%。其中对于RA轻度活动期患者的AUC为0.906,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8%。另外,血清MMP-3与CRP、ESR相关(r分别为0.242和0.243),而与DAS 28相关性最强(r=0.361)。结论:MMP-3水平随着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严重程度而上升。临床上RA患者保持较低水平的MMP-3可用来提示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另外,血清MMP-3与DAS28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3 DAS28评分
原文传递
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Thl/Th2细胞因子与先兆流产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方志红 刘华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及辅助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与先兆流产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不明原因先兆流产患者(A组)和25例正常妊娠妇女(B组)外周静脉血CD3+T、CD4+T、CD8+T细胞及NK细...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及辅助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与先兆流产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不明原因先兆流产患者(A组)和25例正常妊娠妇女(B组)外周静脉血CD3+T、CD4+T、CD8+T细胞及NK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TNF-α和IL-2)及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CD3+T、CD4+T、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NK细胞百分比低于B组[(8.7±3.2)%vs.(19.6±8.1)%](P<0.05)。A组血清Th1型细胞因子TNF-α和IL-2表达水平高于B组(P<0.05)。结论细胞免疫异常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病理性失衡与先兆流产的发生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Sysmex UF-1000i尿分析仪检测结果误判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亚芳 毛颖华 沈红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研究UF-10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的干扰因素,分析误判的因素和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方法用UF-10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和尿沉渣镜检对300例患者尿液标本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引起结果误判的原因,建立镜检标... 目的研究UF-10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的干扰因素,分析误判的因素和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方法用UF-10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和尿沉渣镜检对300例患者尿液标本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引起结果误判的原因,建立镜检标准。结果 UF-10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率为:红细胞25.8%,白细胞16.4%,管型37.5%,病理管型34.6%,小圆上皮20.0%,结晶4.3%,上皮细胞11.9%。仪器容易把细菌、酵母菌、结晶误认为红细胞,细菌和结晶、小圆细胞是引起白细胞误判的原因,引起管型误判的主要原因是黏液丝。结论影响尿沉渣分析仪检验的因素很多,所以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只是种初筛方法,当尿液成分结果异常时,会增加检测的干扰因素,尿镜检是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沉渣分析仪 尿沉渣镜检 尿有形成分
下载PDF
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青 杨达人 刘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73-274,324,共3页
目的了解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C反应... 目的了解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CRP),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患者IL-6、CRP和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CD4+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液流变学检测示患者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电泳指数均增加。结论 HLA-B27阳性AS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亢进与紊乱,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变。HLA-B27抗原在AS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B27 强直性脊柱炎 白介素-6 T淋巴细胞亚群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血液筛查中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金一鸣 方志红 曹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552-553,共2页
目的比较血液筛查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8~12月血液筛查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标本共41例,使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同时用新创、Ortho两种抗-HCV ELISA... 目的比较血液筛查中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8~12月血液筛查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标本共41例,使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同时用新创、Ortho两种抗-HCV ELISA试剂以及Architect Anti-HCV Reagent化学发光试剂进行检测,比较三者结果的差异。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组免疫印迹试验检测HCV阳性35例,阴性6例,与Architect化学发光法结果相符,新创ELISA法检测41例全为阳性,Ortho ELISA法检测阳性33例,阴性8例。结论 Ortho试剂对HCV检测的特异性高于新创试剂,化学发光法对HCV检测的特异性高于ELISA法,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联合检测能提高血液筛查中HCV的阳性检出率,对可疑标本再做重组免疫印迹试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免疫化学发光
下载PDF
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陈亚芳 毛颖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297-1298,共2页
目的建立适合苏州市中医医院实验室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的复检规则并且进行评价。方法以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为评估基础,随机检测500份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同时做显微... 目的建立适合苏州市中医医院实验室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的复检规则并且进行评价。方法以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为评估基础,随机检测500份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同时做显微镜核实,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的复检规则并对规则进行评估。结果经过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复检率21.2%,真阳性率11.4%,假阳性率9.8%,真阴性率75.2%,假阴性率3.6%。结论 3.6%的假阴性率符合国际血液学复审组规定的假阴性率小于5.0%;21.2%的复检率是合理的。在血细胞分析实际工作中制定检测的复检规则,在临床应用中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仪器特点进行完善和修改,提高分析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计数 显微镜检查 复检规则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ysC、RBP和尿mA1b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华 董青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25-526,53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微量白蛋白(mA1b)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放免法对31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进行了血清CysC、RB...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微量白蛋白(mA1b)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放免法对31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进行了血清CysC、RBP和尿mA1b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ysC、RBP和尿mA1b水平均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清CysC水平与RBP和尿mA1b水平呈正相关(r=0.6138,0.5922,P〈0.01)。结论检测血清CysC、RBP和尿mA1b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肾病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579例健康体检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分布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青 杨达人 +2 位作者 叶泓 方建伟 张瑜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444-446,共3页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分布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579例健康体检者血液进行高灵敏度的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测和分析。结果男女...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分布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579例健康体检者血液进行高灵敏度的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测和分析。结果男女健康体检者CRP值呈偏态分布,男女CRP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年龄的增大,CRP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根据百分位数分析,检测对象CRP的中位数值为0.58 ̄0.89mg/L,CRP值>3.0mg/L者占受检人数14.51%。TC、TG合适水平者在CRP>3.0mg/L组占42.9%,CRP≤3.0mg/L组占63.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RP>3.0mg/L组主要见于Ⅳ型及低HDL-C型,CRP≤3.0mg/L组主要见于低HDL-C型。结论高血脂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的炎症过程,追踪观察血清CRP与血脂的变化,对判断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甘油三酯 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心血管疾病 健康人群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1
作者 毛颖华 陈亚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49-52,共4页
评估CRP(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2016年02月-2016年10月,于苏州市中医医院儿科救治的81例患儿,以感染和未感染为依据分组:试验组(41例感染),参照组(40例未感染),2组均采用CRP和血常规中... 评估CRP(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2016年02月-2016年10月,于苏州市中医医院儿科救治的81例患儿,以感染和未感染为依据分组:试验组(41例感染),参照组(40例未感染),2组均采用CRP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同时观察2组临床应用效果,并作比对。结果 试验组17例(41.46%)CRP与白细胞计数均上升, 参照组3例(7.5%)CRP与白细胞计数均上升,(P<0.05);且两组CRP水平比对,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对儿科患儿展开救治之前,临床实施CRP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可为临床提供相应的确诊依据,有利于患儿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 检验 儿科
下载PDF
强直性脊椎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Th22和Th17细胞含量上升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勇 朱海波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椎炎(AS)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Th17细胞和Th22细胞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AS和RA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8例AS患者、40例RA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Th1细...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椎炎(AS)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Th17细胞和Th22细胞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AS和RA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8例AS患者、40例RA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Th1细胞、Th17细胞及Th22细胞的含量。结果AS患者Th17和Th22细胞的含量分别为(3.78±1.93)%、(1.63±0.53)%,RA患者Th17和Th22的含量分别为(3.66±1.84)%、(1.58±0.65)%。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 AS和RA患者的Th17和Th22细胞的含量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和RA患者外周血中Th22细胞和Th17细胞含量上升,提示Th22细胞和Th17细胞与AS和RA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椎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TH17细胞 TH22细胞 发病机制
下载PDF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瑜 沈冬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59-561,共3页
目的:评价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性能。方法用UF-1000i与显微镜镜检同时检测797例随机患者尿液,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检出率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经四格表χ2检验,红细胞、管型检出... 目的:评价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性能。方法用UF-1000i与显微镜镜检同时检测797例随机患者尿液,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检出率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经四格表χ2检验,红细胞、管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F-1000i与显微镜检测相比,检测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87.4%,阴性符合率为98.4%,假阳性率为5.2%,假阴性率为4.1%,敏感性为95.9%,特异性为94.8%;检测白细胞阳性符合率为94.4%,阴性符合率为99.1%,假阳性率为2.5%,假阴性率为2.1%,敏感性为97.9%,特异性为97.5%;检测管型阳性符合率为33.6%,阴性符合率为98.5%,假阳性率为10.0%,假阴性率为20.8%,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90.0%。结论 UF-1000i拥有快速、方便的优点,但是,对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的检测受到霉菌、结晶、黏液丝、上皮细胞等干扰成分的影响,在实际使用中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镜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F-1000i 尿液有形成分 评价
下载PDF
12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芸燕 徐军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12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分析的相关性。方法:我院接收12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A、B、C3组,A组49例为大三阳患者,B组42例为小三阳患者,C组29例为HBsAg、抗-HBc阳性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目的:探讨120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分析的相关性。方法:我院接收12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A、B、C3组,A组49例为大三阳患者,B组42例为小三阳患者,C组29例为HBsAg、抗-HBc阳性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进行HBV-DNA的含量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两种方法进行同步检测。结果:经过HBV-DNA测定后,A组的阳性率为97.96%,B组的阳性率为61.90,C组的阳性率为34.48%。A组与B组和C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均有一定的联系,采用HBV-DNA含量测定有利于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在临床诊断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DNA检测
下载PDF
化学法和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检测大便隐血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洁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2期182-183,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化学法和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这两种粪便隐血测定方法的阳性率,了解其相关影响因素及测定的准确性。方法对本院499例患者在禁食肉类、动物制品、某些蔬菜和药品前后分别用匹拉米洞化学法和单克隆胶体金法进行粪便隐血试...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化学法和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这两种粪便隐血测定方法的阳性率,了解其相关影响因素及测定的准确性。方法对本院499例患者在禁食肉类、动物制品、某些蔬菜和药品前后分别用匹拉米洞化学法和单克隆胶体金法进行粪便隐血试验测定。结果 499例患者在禁食前后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阳性率分别为39.7%和25.5%,患者禁食前后化学法隐血试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免疫胶体金法在禁食前后阳性率分别为24.4%和24.0%。499例患者中经胃镜、肠镜、内窥镜等医疗检测手段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有52例,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其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86.5%,而已确诊的7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免疫胶体金法检测隐血试验阳性率为98.6%。结论化学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易受饮食、药物等影响,在检测前必须嘱咐患者禁食相关食品和药物,而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则不受干扰。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粪便隐血试验检测时用免疫胶体金法会存在假阴性。因此我们发现,粪便隐血试验的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粪便检测时,同时用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隐血 化学法 胶体金法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人胰腺癌细胞Bxpc-3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阳莉敏 梁国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PA)对体外培养的Bxpc-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xpc-3人胰腺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A对Bxpc-3细胞的抑制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xpc-3细胞的周期及凋亡率。加入正常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相比,不... 目的观察紫杉醇(PA)对体外培养的Bxpc-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xpc-3人胰腺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A对Bxpc-3细胞的抑制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xpc-3细胞的周期及凋亡率。加入正常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PA(100,50,25mg/ml)作用24h可使Bxpc-3细胞生长明显抑制,抑制率呈浓度依赖关系;Bxpc-3细胞在PA100,50mg/ml作用下,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和增殖指数(PI)下降;PA100,50mg/ml作用48h后凋亡指数(AI)增高,AI/PI比例分别是对照组的6倍和2.5倍。结论PA对Bxpc-3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诱导人胰腺癌细胞Bxpc-3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胰腺癌 BXPC-3细胞 生长抑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人程序性死亡配体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L929细胞株中的表达
17
作者 沈冬 张瑜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06-408,441,共4页
目的:构建人程序性死亡配体2(PD-L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转染获得稳定表达该分子的L929基因转染细胞株。方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RT-PCR方法获取PD-L2基因全长序列。并与pIRES2真核表达载体连接,通过脂质体方法转染... 目的:构建人程序性死亡配体2(PD-L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转染获得稳定表达该分子的L929基因转染细胞株。方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RT-PCR方法获取PD-L2基因全长序列。并与pIRES2真核表达载体连接,通过脂质体方法转染L929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该基因的细胞株。流式细胞术鉴定PD-L2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PD-L2,建立了稳定转染该基因的L929细胞株。结论稳定表达PD-L2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该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2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 L929细胞 PD-L2
下载PDF
网织红细胞参数的检测在恶性肿瘤化疗观测的运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颖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B12期82-83,共2页
目的动态观察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并探讨其对临床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肿瘤患者化疗阶段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经化疗后白细胞显著下降,到第28天虽有所回... 目的动态观察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并探讨其对临床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肿瘤患者化疗阶段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经化疗后白细胞显著下降,到第28天虽有所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放疗前水平(P〈O.05)。网织红细胞相关指数在化疗后第7天较放疗前也均显著下降(P〈0.05),到第14天有上升趋势;第21天则已明显上升,第28天虽与放疗前还有差距,但与第2l天相比显著增高。结论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能更真实地反映骨髓红系造血水平,较白细胞计数等敏感,可作为早期评价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状态的指标。对肿瘤患者化疗的进展观察具有重要意义,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红细胞 肿瘤 白细胞 化疗
下载PDF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例报道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颖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B12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血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病例及纠正措施。方法血液分析仪(型号SYSMEx_2100)检测EDTA—K2抗凝血,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发现的涂片与计数明显不符的患者再次抽血进行末梢血涂...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血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病例及纠正措施。方法血液分析仪(型号SYSMEx_2100)检测EDTA—K2抗凝血,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发现的涂片与计数明显不符的患者再次抽血进行末梢血涂片和不加抗凝剂立即上机检测。结果EDTA—K2抗凝血用仪器法血小板计数与血涂片镜检明显不符,血涂片显示血小板明显聚集成簇。结论EDTA—K。抗凝血个别患者可能会发生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应引起同行们的高度重视,做好复栓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K2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中段尿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分析
20
作者 董青 《苏州医学》 2006年第1期36-38,共3页
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日趋严重。本试验采用双纸片抑制协同法检测中段尿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 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日趋严重。本试验采用双纸片抑制协同法检测中段尿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AMPC酶 培养分离 中段尿 耐药分析 检测 双纸片抑制协同法 临床合理用药 广谱抗生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