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计新一代抗体药物偶联物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贵东 傅阳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53-1070,共18页
化疗依然是包括手术、放疗、以及靶向疗法在内的最重要的抗癌手段之一。尽管高效细胞毒素很多,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微小的差别限制了这些抗癌化合物因为毒副作用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鉴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 化疗依然是包括手术、放疗、以及靶向疗法在内的最重要的抗癌手段之一。尽管高效细胞毒素很多,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微小的差别限制了这些抗癌化合物因为毒副作用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鉴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药物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标准疗法,但单独使用时疗效经常不尽人意。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把单克隆抗体和高效细胞毒素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充分利用了前者靶向、选择性强,后者活性高,同时又消除了前者疗效偏低和后者副作用偏大等缺陷。其中抗体是ADC的制导系统,能够靶向性地把效应分子输送到肿瘤细胞,有效地提高了抗体本身对癌细胞的杀伤力。ADC包括抗体、接头(linker)和细胞毒素(也经常称为效应分子)三个组成部分。通过靶向特定抗原,ADC有效地渗透到肿瘤组织,并被肿瘤细胞吞噬进入酶溶体,释放效应分子。尽管ADC新药的开发已经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技术上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其中包括被肿瘤细胞吞噬的效率、细胞毒素的活性以及效应分子的释放等。本文简单介绍ADC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试图从抗体、接头和效应分子三个方面,讨论提高ADC分子在循环系统的稳定性等一系列优化ADC分子特征的策略。对当前ADC领域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公司进入这个领域要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一些积极的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偶联物 单克隆抗体 接头 效应分子 细胞毒素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相关异型增生病理诊断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病理分组 肖书渊 叶子茵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7-223,共7页
炎症性肠病(IBD)相关异型增生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是降低IBD相关结直肠癌发生率的关键因素。IBD相关异型增生的病理诊断对临床决策至关重要,但医师诊断异型增生的主观性常较强,不同病理医师之间诊断一致性并不理想。为提高病理医师对IBD相... 炎症性肠病(IBD)相关异型增生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是降低IBD相关结直肠癌发生率的关键因素。IBD相关异型增生的病理诊断对临床决策至关重要,但医师诊断异型增生的主观性常较强,不同病理医师之间诊断一致性并不理想。为提高病理医师对IBD相关异型增生诊断的准确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病理分组组织专家进行IBD相关异型增生病理诊断的测试和讨论,测试结果表明专题讲座和共同讨论有助于提高异型增生的诊断正确率,在组织形态学检查基础上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异型增生的诊断。建议在诊断IBD相关异型增生时,由2位及以上病理医师独立阅片,意见一致方能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克罗恩病 结肠炎 溃疡性 专家共识 临床指南 病理 异型增生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相关异型增生病理诊断问题与建议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病理分组 肖书渊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63-469,共7页
炎症性肠病(IBD)相关异型增生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是降低IBD相关结直肠癌发生率的关键因素。IBD相关异型增生的病理诊断对于临床决策至关重要,但医师诊断异型增生的主观性常较强,不同病理医师之间的诊断一致性并不理想。为提高病理医师对IB... 炎症性肠病(IBD)相关异型增生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是降低IBD相关结直肠癌发生率的关键因素。IBD相关异型增生的病理诊断对于临床决策至关重要,但医师诊断异型增生的主观性常较强,不同病理医师之间的诊断一致性并不理想。为提高病理医师对IBD相关异型增生诊断的准确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病理分组组织专家进行IBD相关异型增生病理诊断的测试和讨论,测试结果表明专题讲座和共同讨论有助于提高异型增生的诊断准确率,在组织形态学检查基础上联合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异型增生的诊断。建议在诊断IBD相关异型增生时,由2位及以上病理医师独立阅片,意见一致方能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专家共识 临床指南 病理学 异型增生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结节性再生性增生误诊为肝癌合并肝硬化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梅洪彰 蔡丽君 +2 位作者 李跃莹 杨春秀 肖书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4-641,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肿瘤。尽管通过影像学检查,针对该病的诊断程序已经非常成熟,但在罕见疾病组合的情形中仍有被误诊为肝细胞癌的风险。本文通过回顾1例术后被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肝移... 背景与目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肿瘤。尽管通过影像学检查,针对该病的诊断程序已经非常成熟,但在罕见疾病组合的情形中仍有被误诊为肝细胞癌的风险。本文通过回顾1例术后被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肝移植病例,分析诊疗过程中的关键疑难点,复习海绵状血管瘤和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其与肝细胞癌和肝硬化的鉴别要点,旨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经验与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合国内外文献中肝海绵状血管瘤和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特点,对本病例诊疗过程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患者,男性,71岁,因腹水及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硬化、腹水及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经全科会诊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患者进行了肝移植术。术中检查和术后大体检查发现肝脏呈弥漫结节性改变伴肝右叶占位性病变。组织学发现前者为结节性再生性增生,而占位性病变则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通常情况下肝海绵状血管瘤不存在影像学诊断困难,但在弥漫结节性背景下,海绵状血管瘤仍可被误诊为肝细胞癌。结节性再生性增生是一类少见的、异质性的肝脏良性病变,其临床特点与肝硬化非常相似,与后者的区分依赖于病理诊断。即使权威指南提出在肝硬化背景下,只需影像学即可诊断肝细胞癌,在特殊场景时,仍需肝移植术前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瘤 海绵状 增生 肝硬化 肝细胞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