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胃腺癌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1
作者
陈兰丝
李嘉豪
+3 位作者
杨春秀
谢吻
肖书渊
熊斌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56-462,共7页
目的探讨胃腺癌(stomach adenocarcinoma,STAD)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1(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1,TAP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
目的探讨胃腺癌(stomach adenocarcinoma,STAD)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1(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1,TAP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收集TAP1在STAD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TAP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其与患者总生存期的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TAD细胞株MKN45和AGS以及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中TAP1的蛋白表达。收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的STAD组织标本122例和2020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的正常胃切除标本2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的TAP1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和组织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均显示,TAP1在STAD组织中较正常胃组织高表达(均P<0.05)。TAP1在STAD细胞株MKN45中的表达较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高(P<0.01),而人STAD细胞株AGS与GES-1中TA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TAD组织中,TAP1蛋白表达水平在STAD的Laurén分型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TAP1表达水平随肿瘤组织分级的增加而升高(P<0.05)。TCGA数据库中STAD患者按TAP1表达中位数6.82分为TAP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TAP1高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期更长(57.1个月vs 25.1个月,P<0.05)。结论TAP1在STAD组织中高表达,且与Laurén分型和组织分级相关,为预后保护因素,可作为STAD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1
肿瘤免疫
抗原呈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408例 腹泻-腹胀-发热-腹部包块-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小云
丁进
+5 位作者
胡晓钢
陈燕萍
施红旗
王金海
陈春晓
肖书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2224-2226,共3页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腹泻近1年,加重伴腹胀、发热1个月”于2016年9月16日收住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1年前大便次数增多,无脓血,自服“黄连素、益生菌”,效果佳。6个月前出现排黏液稀糊便,便色偏黑。1个月前腹泻加重...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腹泻近1年,加重伴腹胀、发热1个月”于2016年9月16日收住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1年前大便次数增多,无脓血,自服“黄连素、益生菌”,效果佳。6个月前出现排黏液稀糊便,便色偏黑。1个月前腹泻加重,伴低热,排黏液便10~20次/d,便中带血,感腹胀、里急后重。20余天前至浙江大学金华医院住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4.5×109/L,C反应蛋白66.3mg/L;粪便培养: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腹部包块
腹胀
腹泻
发热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
原文传递
肝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结节性再生性增生误诊为肝癌合并肝硬化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梅洪彰
蔡丽君
+2 位作者
李跃莹
杨春秀
肖书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4-641,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肿瘤。尽管通过影像学检查,针对该病的诊断程序已经非常成熟,但在罕见疾病组合的情形中仍有被误诊为肝细胞癌的风险。本文通过回顾1例术后被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肝移...
背景与目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肿瘤。尽管通过影像学检查,针对该病的诊断程序已经非常成熟,但在罕见疾病组合的情形中仍有被误诊为肝细胞癌的风险。本文通过回顾1例术后被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肝移植病例,分析诊疗过程中的关键疑难点,复习海绵状血管瘤和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其与肝细胞癌和肝硬化的鉴别要点,旨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经验与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合国内外文献中肝海绵状血管瘤和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特点,对本病例诊疗过程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患者,男性,71岁,因腹水及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硬化、腹水及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经全科会诊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患者进行了肝移植术。术中检查和术后大体检查发现肝脏呈弥漫结节性改变伴肝右叶占位性病变。组织学发现前者为结节性再生性增生,而占位性病变则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通常情况下肝海绵状血管瘤不存在影像学诊断困难,但在弥漫结节性背景下,海绵状血管瘤仍可被误诊为肝细胞癌。结节性再生性增生是一类少见的、异质性的肝脏良性病变,其临床特点与肝硬化非常相似,与后者的区分依赖于病理诊断。即使权威指南提出在肝硬化背景下,只需影像学即可诊断肝细胞癌,在特殊场景时,仍需肝移植术前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瘤
海绵状
增生
肝硬化
癌
肝细胞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题名
胃腺癌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1
作者
陈兰丝
李嘉豪
杨春秀
谢吻
肖书渊
熊斌
机构
武汉
大学
中南医院胃肠外科
武汉
大学
中南医院
病理
科
华中科技
大学
同济
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
病理
科
芝加哥大学
医学院
病理
系
出处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56-462,共7页
文摘
目的探讨胃腺癌(stomach adenocarcinoma,STAD)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1(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1,TAP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收集TAP1在STAD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TAP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其与患者总生存期的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TAD细胞株MKN45和AGS以及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中TAP1的蛋白表达。收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的STAD组织标本122例和2020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的正常胃切除标本2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的TAP1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和组织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均显示,TAP1在STAD组织中较正常胃组织高表达(均P<0.05)。TAP1在STAD细胞株MKN45中的表达较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高(P<0.01),而人STAD细胞株AGS与GES-1中TA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TAD组织中,TAP1蛋白表达水平在STAD的Laurén分型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TAP1表达水平随肿瘤组织分级的增加而升高(P<0.05)。TCGA数据库中STAD患者按TAP1表达中位数6.82分为TAP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TAP1高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期更长(57.1个月vs 25.1个月,P<0.05)。结论TAP1在STAD组织中高表达,且与Laurén分型和组织分级相关,为预后保护因素,可作为STAD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关键词
胃腺癌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1
肿瘤免疫
抗原呈递
Keywords
stomach adenocarcinoma
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1
tumor immunity
antigen presenting
分类号
R735.2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408例 腹泻-腹胀-发热-腹部包块-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小云
丁进
胡晓钢
陈燕萍
施红旗
王金海
陈春晓
肖书渊
机构
浙江
大学
金华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浙江
大学
金华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介入科
浙江
大学
金华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
病理
科
浙江
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
浙江
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
美国
芝加哥大学
医学院
病理
系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2224-2226,共3页
文摘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腹泻近1年,加重伴腹胀、发热1个月”于2016年9月16日收住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1年前大便次数增多,无脓血,自服“黄连素、益生菌”,效果佳。6个月前出现排黏液稀糊便,便色偏黑。1个月前腹泻加重,伴低热,排黏液便10~20次/d,便中带血,感腹胀、里急后重。20余天前至浙江大学金华医院住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4.5×109/L,C反应蛋白66.3mg/L;粪便培养: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腹部包块
腹胀
腹泻
发热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
分类号
R65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肝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结节性再生性增生误诊为肝癌合并肝硬化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梅洪彰
蔡丽君
李跃莹
杨春秀
肖书渊
机构
武汉
大学
中南医院
病理
科/武汉
大学
病理
中心
华中科技
大学
同济
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
病理
科
美国
芝加哥大学
医学院
病理
学
系
出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4-641,共8页
文摘
背景与目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肿瘤。尽管通过影像学检查,针对该病的诊断程序已经非常成熟,但在罕见疾病组合的情形中仍有被误诊为肝细胞癌的风险。本文通过回顾1例术后被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肝移植病例,分析诊疗过程中的关键疑难点,复习海绵状血管瘤和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其与肝细胞癌和肝硬化的鉴别要点,旨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经验与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合国内外文献中肝海绵状血管瘤和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特点,对本病例诊疗过程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患者,男性,71岁,因腹水及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硬化、腹水及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经全科会诊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患者进行了肝移植术。术中检查和术后大体检查发现肝脏呈弥漫结节性改变伴肝右叶占位性病变。组织学发现前者为结节性再生性增生,而占位性病变则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通常情况下肝海绵状血管瘤不存在影像学诊断困难,但在弥漫结节性背景下,海绵状血管瘤仍可被误诊为肝细胞癌。结节性再生性增生是一类少见的、异质性的肝脏良性病变,其临床特点与肝硬化非常相似,与后者的区分依赖于病理诊断。即使权威指南提出在肝硬化背景下,只需影像学即可诊断肝细胞癌,在特殊场景时,仍需肝移植术前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瘤
海绵状
增生
肝硬化
癌
肝细胞
诊断
鉴别
Keywords
Liver Neoplasms
Hemangioma,Cavernous
Hyperplasia
Liver Cirrhosis
Carcinoma,Hepatocellular
Diagnosis,Differential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胃腺癌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陈兰丝
李嘉豪
杨春秀
谢吻
肖书渊
熊斌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第408例 腹泻-腹胀-发热-腹部包块-动静脉畸形
杨小云
丁进
胡晓钢
陈燕萍
施红旗
王金海
陈春晓
肖书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3
肝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结节性再生性增生误诊为肝癌合并肝硬化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梅洪彰
蔡丽君
李跃莹
杨春秀
肖书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