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紅樓夢》圖詠的藝文空間與士人交遊——從海上閨彦/邦彦到洋場才子
1
作者 吕文翠 《人文中国学报》 CSSCI 2023年第2期235-291,共57页
本文以改琦(1773—1828)於嘉慶、道光年間所繪數種《紅樓夢》圖/詠爲起點,探討以“海上”爲中心的閨彦/邦彦藝文社群的形成、演變與轉型歷程。聚焦於三個研究子題:一、探討雙園合璧與“海上”紅學脈絡,分析松江“古倪園”與上海“吾園... 本文以改琦(1773—1828)於嘉慶、道光年間所繪數種《紅樓夢》圖/詠爲起點,探討以“海上”爲中心的閨彦/邦彦藝文社群的形成、演變與轉型歷程。聚焦於三個研究子題:一、探討雙園合璧與“海上”紅學脈絡,分析松江“古倪園”與上海“吾園”的書、畫、圖籍刊刻與文藝雅集社群所形塑的氛園,及其對改琦《紅樓夢》人物畫的影響,綜述海上紅學的形成和雙園的互動關係。二、從改琦數種《紅樓夢》人物畫的題詠者所交織呈現的才女與才子群像,交遊網絡與文藝作品,探究海上人文地理的豐富圖景。尤以閨彦/邦彦群像與圖詠創作爲核心,梳理其流變過程。三、海上變局及晚清洋場才子的繼承與創發。主要以同治、光緒時期王韜、鄒弢、韓邦慶等才子受上述文藝流脈的啟發,而致力於地方誌、閨彦詞集、人情小説的編纂與創作,深入剖析其創作意識的特徵、如何轉變與後續發展及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藝文空間 士人交遊 《紅樓夢》圖 海上閨彦/邦彦 洋場才子
下载PDF
園林與隱逸——六朝文學之新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力堅 《人文中国学报》 2017年第2期21-49,共29页
園林是六朝一個普遍的文化現象;隱逸是六朝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而六朝衆多的寫景詩、文、賦中,園林更是一個常見的描寫對象,以致形成園林文學的類型。事實上,園林、隱逸、園林文學,三者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園林,是士人隱逸思想及相... 園林是六朝一個普遍的文化現象;隱逸是六朝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而六朝衆多的寫景詩、文、賦中,園林更是一個常見的描寫對象,以致形成園林文學的類型。事實上,園林、隱逸、園林文學,三者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園林,是士人隱逸思想及相關文學創作的文化載體;士人的隱逸思想,既是園林興起的主要原因,也往往借助園林得以滋長及呈現;園林文化以及借助園林滋長與呈現的士人隱逸思想訴諸筆墨,便形成了六朝興盛一時的園林文學。六朝文人希冀通過園林這一文化載體,以達到避塵世、脫世俗、寄情於山水、嚮往原始自然生活狀態的理想境界,從而獲得心靈的恬靜安適。而這一切,在六朝的園林文學中得到頗爲充分的表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園林 隱逸 園林文學
下载PDF
近代上海學者姚文柟會通古今喪禮之研究
3
作者 孫致文 《中国经学》 2022年第2期53-70,共18页
清末民初上海學者姚文柟曾於1926年受孫傳芳之聘參加江蘇修訂禮制會,負責主稿“喪禮喪服草案”,而於去世前一年完成《喪服喪禮草案》一書。該書參酌前代官修禮書《大唐開元禮》《政和五禮新儀》《明會典》《大清通禮》及北洋政府“禮制... 清末民初上海學者姚文柟曾於1926年受孫傳芳之聘參加江蘇修訂禮制會,負責主稿“喪禮喪服草案”,而於去世前一年完成《喪服喪禮草案》一書。該書參酌前代官修禮書《大唐開元禮》《政和五禮新儀》《明會典》《大清通禮》及北洋政府“禮制館”所編《中華民國通禮草案》,又屢次引用司馬光《書儀》、朱熹《家禮》。姚書雖不以考禮、復原爲目的,但於考量“實用”的原則中,仍見對古禮的考索,並檢討前代禮書的得失。本文以姚書中《喪禮草案》爲探討對象,分析書中喪禮儀式因革損益的得失,並著重辨析姚書與朱子《家禮》的關係。本文認爲,該書雖爲實用而設,但其間頗能展現姚氏對禮制、禮義的理解。另一方面,姚氏之所以據禮義、禮俗補《禮》經未備,實是因其巨細靡遺考量各項儀節施行時的需要,而絶非滿足文獻考索的興趣。再者,姚氏並非身居國家禮制館的官員,也非隱身書齋的學究,或許由於長期投身社會事業,使他深知民間禮俗,且能明察習俗之良窳,進而去蕪存菁,兼容並包。今日政府相關部門及各界學者若有意重訂禮制,姚氏著作實堪作爲借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文柟 喪禮 制禮 禮制草案 上海禮俗
下载PDF
元僧清拙正澄渡日前交游詩歌初探
4
作者 沈雅文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1期167-182,共16页
一前言在中日交流史中,僧侣占了很大的比例,具文化傳播的重要地位,自隋唐以來,日本僧侣就跟着遣隋使和遣唐使來中國求法,如日本天臺宗開創者最澄(767—862)、弘法大師空海(774—835)、慈覺大師圓仁(794—864)等(1),而唐僧至日本傳道者... 一前言在中日交流史中,僧侣占了很大的比例,具文化傳播的重要地位,自隋唐以來,日本僧侣就跟着遣隋使和遣唐使來中國求法,如日本天臺宗開創者最澄(767—862)、弘法大師空海(774—835)、慈覺大師圓仁(794—864)等(1),而唐僧至日本傳道者亦不少,見於日本史籍上有25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澄 弘法 空海 遣隋使 遣唐使 僧侣
下载PDF
清代女性自題畫像意義探析
5
作者 卓清芬 《人文中国学报》 2017年第1期241-264,共24页
清代盛行描繪個人的小照、小像,女性也不例外。不同類型的畫像,顯示了清代女性自我觀看、自我認知、自我定位的心理投射;而透過題詠自己的畫像,更突顯出清代女性自我書寫、自我形塑、自我呈現的主觀意志。從自己的畫像題詠中可以見到清... 清代盛行描繪個人的小照、小像,女性也不例外。不同類型的畫像,顯示了清代女性自我觀看、自我認知、自我定位的心理投射;而透過題詠自己的畫像,更突顯出清代女性自我書寫、自我形塑、自我呈現的主觀意志。從自己的畫像題詠中可以見到清代女性對於親族關係中的自我定位、自我形象的重塑建構、理想志趣的追尋等隱藏的心理層面。不同的形象顯示女性不一樣的自我定位,以及期望被他人理解的内在心性,也爲較少人留意的清代女性自我書寫提供了更豐富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女性 女性形象 畫像 題畫 自傳
下载PDF
晚清女性紅樓接受的社會學探討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力堅 《人文中国学报》 2013年第1期267-296,共30页
晚清女性紅樓接受的主要表現形式爲題詠,由此所展示的種種生活/社會/情感/文學形態的表現,似乎是强化/放大了《紅樓夢》的言情/虚幻元素、乃至頽廢/誨淫元素所致,或許折射出一種中國式的舊時代世紀末情緒,而其間亦不免醖釀著某種新時代... 晚清女性紅樓接受的主要表現形式爲題詠,由此所展示的種種生活/社會/情感/文學形態的表現,似乎是强化/放大了《紅樓夢》的言情/虚幻元素、乃至頽廢/誨淫元素所致,或許折射出一種中國式的舊時代世紀末情緒,而其間亦不免醖釀著某種新時代創世紀的潛在意藴。晚清女性社會形態從傳統閨閣文化的主流,分化出都市化甚或青樓化的支流。這麽一個趨向,其實也是當時《紅樓夢》接受文化的發展大勢。上海青樓文化的現代性演進,主要的標識,就是攙入了大量的《紅樓夢》元素,文士冶游典雅化與紅樓題詠青樓化互爲發明。由此也反映了晚清女性生活形態,逐漸趨向於社會化、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閨閣詩人 《紅樓夢》 題詠 青樓文化 現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