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 被引量:96
1
作者 李裕瑞 曹丽哲 +1 位作者 王鹏艳 常贵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9,共14页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仍为乡村发展的短板。2018年初,国家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着...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仍为乡村发展的短板。2018年初,国家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解析了农村人居环境及其整治的概念与内涵,阐释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机理,剖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运行模式,梳理了整治成效的评价方法与结果,并展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的重点领域。农村人居环境科学在过去十余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基本理论、演化机理、质量评价、调控策略等方面有明显进展。但是,当前研究对于实践的指导性和支撑性仍存在明显不足,地方具体整治工作仍存在一些认识上或实践上的误区。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新时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要形成"八项共识"。在研究层面,应强化乡村地理学与工程技术科学、城乡规划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的交叉与融合,着力形成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机制剖析、成效评估、模式优化等于一体的系统性研究体系,可更好地支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地域功能显化和价值提升,进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发展 乡村功能 乡村价值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秦岭(陕西段)山地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72
2
作者 陈南南 康帅直 +3 位作者 赵永华 周煜杰 闫瑾 卢雅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45-1553,共9页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破坏了生境斑块的连通性,而在应对此环境变化中,从斑块层构建区域生态网络的研究不足。本研究以秦岭(陕西段)为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辨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阻力模型(MCR)提取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秦岭生态网...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破坏了生境斑块的连通性,而在应对此环境变化中,从斑块层构建区域生态网络的研究不足。本研究以秦岭(陕西段)为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辨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阻力模型(MCR)提取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秦岭生态网络;基于重力模型对生态网络内部斑块的重要性进行分级,并分析了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景观构成。结果表明:秦岭(陕西段)生态网络由10个生态源地、45条潜在生态廊道和38个脚踏石构成,生态源地总面积29686.15 km2;网络闭合度(0.11)、线点率(1.18)、网络连接度(0.42)、成本比(0.99)综合表明,网络结构中潜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连通性较好,而源地间的连通程度低,构建网络的成本较高;重要生态廊道主要由林地、草地、耕地等景观类型构成,其中,林地面积最大,为571.00 km2,约占廊道总面积的89.2%,景观结构良好;在生态网络中应加强保护生态源地,优先建立并保护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重要廊道 景观连通性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分析的西安市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37
3
作者 梁艳艳 赵银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67-3776,共10页
生态网络能够连接破碎的生境斑块、增加景观之间的连接性,对应对城市化引发的景观和生态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西安市为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形态学空间分析等方法在景观格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网络,并利用重力模型评估... 生态网络能够连接破碎的生境斑块、增加景观之间的连接性,对应对城市化引发的景观和生态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西安市为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形态学空间分析等方法在景观格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网络,并利用重力模型评估了网络结构,最后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西安市景观丰富度较高,但景观状况南北区域差异明显;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北部和中部综合阻力值高、连接度较低;生态廊道分布不均,基于水文分析得到的辐射道可以对生态廊道起到补充作用;通过新增生态源地、补设踏脚石及修复断裂点对生态网络进行优化,可改善生态源地分布不均、部分区域生态廊道过长及道路网阻隔等问题,提出的优化策略可为西安市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景观格局指数 形态学空间分析 重力模型 辐射道
原文传递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同达 曹锦雪 +2 位作者 赵永华 韩磊 刘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63-1572,共10页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熵值法对陕西省十市一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分析了2009—2017年间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9—2017年间,陕西...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熵值法对陕西省十市一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分析了2009—2017年间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9—2017年间,陕西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整体提升,其中,2009—2014年间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较低,2014年后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西安市、宝鸡市、渭南市和汉中市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高且变化幅度大,延安市、榆林市、安康市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较低且变化幅度小,整体呈陕南地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总体来看,陕西省土地生态系统的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数均有所增长,但增速趋缓,2014年以后基本趋于平缓,表明在2014—2017年陕西省土地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的健康状态。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单位耕地化肥负荷、森林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是影响陕西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陕西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陕西省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卫新东 林良国 +3 位作者 罗平平 王筛妮 杨洁 关嘉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0-269,共10页
为促进耕地多功能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国家耕地资源安全,基于陕西省2010、2015和2019年社会经济面板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耕地分等指标区视角分析陕西省各区县耕地生产、社会保障和生态功能及多功能... 为促进耕地多功能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国家耕地资源安全,基于陕西省2010、2015和2019年社会经济面板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耕地分等指标区视角分析陕西省各区县耕地生产、社会保障和生态功能及多功能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格局,并探究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2010—2019年陕西省耕地生产功能整体呈现减弱趋势,且关中渭河平原区和陕南低山平坝区减弱明显;社会保障功能整体处于低值水平,总体上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生态功能整体呈现增强趋势,除陕南低山平坝区以高值水平和较高值水平分布外,其他各耕地分等指标区由低值水平向中值水平和高值水平发展。2)陕西省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程度整体以濒临失调和基本协调为主,随时间变化耕地耦合协调程度由低协调向高耦合状态转变,主要体现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陕南秦巴中高山区由失调衰退向濒临失调和基本协调发展,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和商洛山地丘陵区由濒临失调向基本协调和高度协调发展。3)区域本底条件和城镇化水平是耕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变化的主要和关键驱动因素,农业发展水平随时间变化解释力增强;各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耦合协调度发展变化。研究结果为提高耕地利用水平、加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功能 耕地 因素分析 陕西省
下载PDF
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 被引量:21
6
作者 卫新东 宋林韩 +2 位作者 王筛妮 喻昭 王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6-334,共9页
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黄河流域为地理单元,从县域层面系统分析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数量和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基于陕西省2005-2018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采用动态度模型法、面积加权平均法、耕地质量区位指数法... 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黄河流域为地理单元,从县域层面系统分析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数量和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基于陕西省2005-2018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采用动态度模型法、面积加权平均法、耕地质量区位指数法、重心迁移模型法研究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质量变化。结果表明:(1)时间上,2005-2018年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资源数量上表现下降趋势,质量上平均利用等别不高且变化不大。数量方面:年平均下降率为5.86%,在2005-2010年、2010-2015年、2015-2018年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态势,平均年变化率分别为17.46%,3.58%,1.60%,耕地数量变化更加平稳;质量方面: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平均利用等别不高且变化不大,分别为12.46,12.60,12.50,12.50。相比全国平均耕地利用等9.96,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利用等处于较低水平,相比陕西省平均利用等11.34,耕地利用等约低于省内一个等。(2)空间上,2005-2018年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质量大致呈现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分异格局。区位指数角度:位于关中平原的潼关县和大荔县耕地利用等较高,为高等地的聚集区,但开展城市建设占用优质耕地,补充一般耕地,造成耕地质量有所下降。陕北地区耕地质量较差,中、低等地的区位指数较高,由于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程耕地利用等别均有提升。重心迁移角度:高等地重心在2005-2018年期间处于大荔县,中等地重心由合阳县向黄龙县迁移,低等地重心由佳县迁向米脂县,再迁回佳县。且中等地重心坐标迁移量>低等地重心坐标迁移量>高等地重心坐标迁移量。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数量、质量变化均愈加平稳,耕地质量大致呈现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格局,应保证潼关县和大荔县耕地质量不降低的同时保持黄河西岸陕北县市耕地质量增长趋势。本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时空变化 分异规律 耕地保护 黄河西岸 陕西省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三维生态足迹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鲁钰 赵银娣 董霁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4-1367,共14页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进行生态安全评估和驱动力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土地利用影像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产品叠加细化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利用三维生态足迹改进模型测算和空间刻画西北地区2009—2017年的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区域三维生态足...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进行生态安全评估和驱动力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土地利用影像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产品叠加细化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利用三维生态足迹改进模型测算和空间刻画西北地区2009—2017年的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区域三维生态足迹;然后基于上述结果计算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流量资本占用率和存量资本流量利用比描述生态安全变化;最后用STIRPAT扩展模型结合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三维生态足迹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7年研究区的区域足迹广度总体上呈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2009年最低为3.116 hm^(2)/人,2016年达到最高为3.796 hm^(2)/人;区域足迹深度研究期内一直上升,从2009年的11.550 hm^(2)/人上涨为19.031 hm^(2)/人;三维生态足迹研究期内也一直增加,由6.006 hm^(2)/人增加为9.760 hm^(2)/人。(2)研究区2009—2017年整体生态安全持续恶化,生态压力不断增大,其中宁夏生态安全形势严峻,新疆和陕西生态环境脆弱,甘肃生态安全程度相对较差,青海生态安全良好;不同地区地类的安全状况基本不同,但共同点为林地最为安全,化石能源用地最不安全。(3)驱动力分析模型表明,研究区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对资本的占用有传导机制。人均GDP、城镇化率和人口是研究区增加生态资本占用的因素,万元GDP能耗是除新疆外共有的缓解资本亏损的因素,经济发展仍依靠消耗资本能源,需加大科技水平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产业需要加速转型,完善经济体制,降低对资本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 生态安全 驱动力分析 STIRPAT扩展模型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来源及其修复技术探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娜 魏样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8期55-56,58,共3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Cd作为"五毒元素"之一,其污染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对目前土壤Cd污染来源、危害及植物修复和钝化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未来土壤Cd污染修复应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 土壤 镉污染 修复技术
下载PDF
2000-2018年陕北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20
9
作者 程杰 杨亮彦 黎雅楠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119,共9页
[目的]分析陕北地区NDVI时空变化,探究NDVI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关系。[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利用差值法和线性回归斜率法对2000-2018年陕北地区的NDVI进行像元尺度的植被变化分析。[结果]在2000-2009年和2009-2018年,陕北地区的植被指... [目的]分析陕北地区NDVI时空变化,探究NDVI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关系。[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利用差值法和线性回归斜率法对2000-2018年陕北地区的NDVI进行像元尺度的植被变化分析。[结果]在2000-2009年和2009-2018年,陕北地区的植被指数变化速度具有较大差异,前者平均斜率为0.013 0/10 a,后者为0.007 6/10 a。在空间分布上,2000-2009年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和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2009-2018年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延安市区周边和其他城镇边缘地带;NDVI的年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和气温基本一致,但NDVI与二者的相关性差距较大,NDVI与年降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P<0.01),与气温相关性较弱(R=0.23)。[结论]线性回归斜率法更适合长时间序列植被动态变化研究,陕北地区植被生长受降雨量和气温共同影响,降雨量较气温更能决定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且植被指数与温度、降水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MODIS 时空变化 陕北地区 水热条件
下载PDF
生物炭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璐瑶 谢潇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22期34-36,共3页
生物炭由于其原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性能优异,已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入手,总结了制备生物炭的原材料类型,生物炭特性及其在重金属吸附、有机物催化降解、微生物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生物炭的进一步研... 生物炭由于其原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性能优异,已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入手,总结了制备生物炭的原材料类型,生物炭特性及其在重金属吸附、有机物催化降解、微生物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生物炭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工业固废 催化降解 吸附
下载PDF
优化施肥方式对黄土高原新增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团聚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哲 张扬 +4 位作者 雷娜 张庭瑜 熊宇斐 张盼盼 黎雅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06,共8页
[目的]研究优化施肥对黄土高原地区新增耕地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新增耕地土壤建立合理的优化施肥处理和区域新造土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种植试验,评估有机肥处理(OF)、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NP)、常规... [目的]研究优化施肥对黄土高原地区新增耕地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新增耕地土壤建立合理的优化施肥处理和区域新造土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种植试验,评估有机肥处理(OF)、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NP)、常规施肥处理(CF)对新增耕地土壤团聚体数量、结构稳定性、有机质含量和玉米产量的改良效应。[结果]CF处理下新整治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为7.08 g/kg,土壤水稳性大团聚含量低,结构稳定性差。与CF处理相比,优化施肥方式下的OF和NP处理显著提高了新增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玉米产量(p<0.05),>0.25 mm粒级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提升,其中OF处理对新整治耕地土壤团聚体数量和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最佳。在0—10 cm土层,OF和NP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2.67,11.79 g/kg,比CF处理分别提高了46.2%和36.1%。OF处理下水稳性团聚体MWD,GMD,R_(0.25)值分别比CF处理高了62.5%,21.4%和148.3%,分形维数比CF处理降低了1.7%;NP处理下水稳性团聚体MWD,GMD,R_(0.25)值分别比CF处理高了18.8%,3.6%和40.9%,分形维数比CF处理降低了0.4%。在10—20 cm土层,OF和NP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团聚体数量和结构稳定性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优化施肥是有利于提升新整治耕地土壤结构稳定性、保肥特性和土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新增耕地 土壤有机质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神木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问题定量诊断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卫新东 林良国 +4 位作者 冯小龙 王晓峰 孔德豪 蔺康莉 杨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4,共13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的国家战略,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问题定量诊断是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的最基本单元。以神木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电路理论构建神木市生态安全格局,将识别出的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和低质量生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的国家战略,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问题定量诊断是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的最基本单元。以神木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电路理论构建神木市生态安全格局,将识别出的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和低质量生态空间作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其次,通过构建生态问题指标体系,在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内定量化诊断现存生态问题;最后,通过生态问题指数(EPI)测算结果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研究表明:(1)神木市生态源地面积为411.64km^(2),以草地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源间生态廊道共63条,总长度约610.71km,中部地区的生态廊道较东南部密度大。(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包括生态夹点415个,面积达30.55km^(2);生态障碍点341个,面积共计25.72km^(2);低质量生态空间面积为1043.73km^(2)。(3)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内土壤侵蚀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地质灾害多发于采矿区以及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源涵养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低质量生态空间;林地和草地的退化程度呈现东部较中部和西南部低的分布特征;耕地破碎化程度则呈现东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和西南部较低的特征;荒漠化指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低质量生态空间的沙地;部分河流、湖泊和湿地以及植被随着时间变化向非生态用地转变。(4)根据EPI测算结果,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可再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重点控制区和重点修复区,未来应结合各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现状,开展针对性的生态修复。研究结果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生态问题定量化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对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关键区域识别 生态问题诊断 生态修复分区 神木市
下载PDF
土壤石油污染的危害及现状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魏样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年第4期120-122,共3页
针对土壤石油污染问题的突出性,本文从石油污染对土壤产生的危害、国内外土壤石油污染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显示,石油污染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环境会产生一定危害,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直接或间接威胁人... 针对土壤石油污染问题的突出性,本文从石油污染对土壤产生的危害、国内外土壤石油污染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显示,石油污染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环境会产生一定危害,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直接或间接威胁人体健康。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油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国内外土壤石油污染的威胁均不容小觑,亟待研发切实可行、经济高效的修复治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石油污染 危害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演变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帆 贾夏 +4 位作者 赵永华 奥勇 韩磊 刘钊 丁诗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1-251,F0003,共12页
摸清生态系统敏感性时空演变格局,对其驱动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测是修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内容。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探究该地区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科学划分生态... 摸清生态系统敏感性时空演变格局,对其驱动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测是修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内容。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探究该地区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科学划分生态敏感性治理分区对于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框架,耦合空间距离指数和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构建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使用地理信息演变图谱和地理探测器研究黄土高原2000—2020年5个时间点生态敏感性时空格局和驱动力,最终划分生态敏感性治理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时间上先增加后下降。(2)研究期内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转移类型以波动稳定型为主,生态改善区面积占比最大(35.17%),变化0次和1次的面积占比62.06%,生态环境演变稳定向好。(3)生态敏感性的各驱动因素中,NDVI和降水量以及两者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4)2030年低度敏感将成为黄土高原的主要敏感类型;沙地和农灌区以及黄土高塬沟壑区的中西部是生态敏感性治理的重点地区。整体来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生态治理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模型 分区 敏感性 时空演变 驱动力分析 趋势预测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区域局部几何特征提取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军军 曹建农 +1 位作者 朱莹莹 程贝贝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244,共12页
及时准确地获取城市建筑区域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信息对于城市规划、空间地理数据库建设及区域社会经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Gabor变换和感知聚类方法即张量投票TV (Tensor Voting)相结合的自适应局部几何不变特征... 及时准确地获取城市建筑区域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信息对于城市规划、空间地理数据库建设及区域社会经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Gabor变换和感知聚类方法即张量投票TV (Tensor Voting)相结合的自适应局部几何不变特征检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区域提取。首先,考虑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复杂的几何结构特征,使用Gabor滤波器组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变换检测奇异性特征。然后,在感知聚类框架下,根据张量投票理论将不同方向子带系数位置编码为相应的二阶对称方向张量,为了突出影像几何特征,对不同尺度、不同方向子带中任意像素位置方向张量使用滤波器响应系数加权并求和完成多尺度特征融合。再次,对张量特征分解得到点结构与线结构显著性图并使用非极大抑制提取相应角点和曲线等局部几何特征,同时生成约束准则筛选角点以确定建筑物坐标。最后,利用概率密度估计结合局部角点特征生成全局概率密度场描述影像中像素从属于建筑目标的概率,并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阈值分割自动提取居民地多边形区域。使用分辨率分别为0.49 m、0.98 m的Google Earth及0.8 m的高分二号等影像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对于已有的Harris和HSCD点检测算法,在建筑区域提取质量上(Quality)上分别提高了4.79%,5.96%;1.47%,3.76%和1.91%,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几何特征提取 建筑区域检测 GABOR变换 张量投票 概率密度场 高分二号
原文传递
生物炭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罗玉虎 孙婴婴 王楠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9年第1期28-35,共8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持久性、不可降解性、高毒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生物炭含有大量的孔隙、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丰富的活性基团,对于原位修复土壤中重金属具有效果好、成本低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本文主...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持久性、不可降解性、高毒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生物炭含有大量的孔隙、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丰富的活性基团,对于原位修复土壤中重金属具有效果好、成本低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本文主要从生物炭对单一与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以及生物炭的物化性质对其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应的影响三个方面出发,综述了近几年关于生物炭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方向及侧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 重金属污染 吸附
原文传递
基于扫描电镜解析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的微观结构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裕瑞 范朋灿 +4 位作者 曹智 冯巍仑 陈宗峰 王欢元 刘彦随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7-719,共13页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与生态建设为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提供了新途径,但其微观结构与机理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利用扫描电镜获得风沙土、砒砂岩、复配土及农田土壤的微观图像,定性揭示其表观差异,并综合运用ImageJ、Photoshop、Nano Measu...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与生态建设为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提供了新途径,但其微观结构与机理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利用扫描电镜获得风沙土、砒砂岩、复配土及农田土壤的微观图像,定性揭示其表观差异,并综合运用ImageJ、Photoshop、Nano Measurer等图像处理软件定量刻画不同类型土体的孔隙特征、粒级特征和团聚特征.研究表明:①在微观结构上,复配土兼具砒砂岩与风沙土的部分差别化特性;②复配土平均孔隙占有率达32%,较致密的砒砂岩有所改善;③复配土中0~0.05mm土粒占比由风沙土中的3%提升到41%,粒径组成明显优化;④平均每幅电镜图像中复配土团聚体数量达6.67个,尽管与农田土相比仍有差距,但已具备良性发育的基础;⑤复配土与农田土微观结构趋于相似,但功能特性仍略有差距,作物单产仍略低于当地高产田平均水平.本研究建立的技术方法可以较好地定量刻画土壤微观结构特征,对快速直观地判断、调控与管理土壤状况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砒砂岩 风沙土 复配土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数据标准化方法对SVM数据预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牛岩 魏雨露 刘思琪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20年第4期18-23,共6页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中,性质不同的指标无法直接加权进行综合评价,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目前在数据标准化处理的方法选择上还没有通用的法则可以遵循,尤其在利用智能算法进行数据预测的问题上,学习样本的选择与研究对象的自...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中,性质不同的指标无法直接加权进行综合评价,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目前在数据标准化处理的方法选择上还没有通用的法则可以遵循,尤其在利用智能算法进行数据预测的问题上,学习样本的选择与研究对象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密不可分,其数量和范围是不固定的,这就导致标准化方法的选择无法根据样本进行确定。为了研究不同标准化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差异,本文以某大型水电站调压井锚杆支护工程为例,选择多种标准化方法对支护工程的3个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应用支持向量机对数据进行训练及预测,通过均方差和相关系数来分析不同标准化方法处理数据后对支持向量机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数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后,其预测结果相较于未进行标准化的数据预测结果,确实有所差异。但不同标准化方法的预测结果的好坏并不一致。同一种标准化方法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其与原数据性质有一定关系。综合来看,6种标准化方法中,极大化法、均值化法的预测结果的均方误差和相关系数明显优于未标准化的预测结果。研究内容可为类似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标准化 锚杆支护 支持向量机 预测
原文传递
秦岭山地旅游灾害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郝俊卿 董亚梦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5-169,共5页
山地旅游在全球旅游发展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山地旅游目的地面临着严重的游憩风险和游客安全问题。以我国著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秦岭为例,分析游客的灾害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首先,提出旅游灾害风险感知的三个假设并构建理... 山地旅游在全球旅游发展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山地旅游目的地面临着严重的游憩风险和游客安全问题。以我国著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秦岭为例,分析游客的灾害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首先,提出旅游灾害风险感知的三个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研和档案式实证法,验证假设和理论模型;研究认为,游客情感依恋、灾害信息质量两个因素对秦岭山地旅游灾害风险感知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同时旅游灾害风险感知与游客行为倾向呈负向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 灾害风险 风险感知 旅游行为 秦岭
下载PDF
盐碱地的生态化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海欧 孙小梅 王迎国 《农技服务》 2022年第4期88-91,共4页
盐碱地对粮食安全、耕地保障和生态安全等均有重要影响。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将其进行有效利用对于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盐碱地生态化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综述了我国盐碱地土壤治理的探... 盐碱地对粮食安全、耕地保障和生态安全等均有重要影响。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将其进行有效利用对于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盐碱地生态化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综述了我国盐碱地土壤治理的探索进展、盐碱地生态化治理修复技术及在盐碱地治理利用和防控方面的技术难点,对未来在盐碱地生态化治理利用和土壤盐渍化防控方面的关键点进行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生态化治理 盐渍化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