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海岸活力特性及其评价研究
1
作者 曹超 赵欣彤 +5 位作者 蔡锋 刘建辉 戚洪帅 赵绍华 刘根 余凯凡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5-578,共14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事件的频发给沿海地区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护海岸免受侵蚀,防止社会经济财产损失,维持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是海岸带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S)的活...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事件的频发给沿海地区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护海岸免受侵蚀,防止社会经济财产损失,维持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是海岸带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S)的活力海岸构建技术,采用近自然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在低能岸段以天然材料独立实现,高能岸段辅以人工措施,在实现海岸防灾减灾功能的同时,维持海岸带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生态功能,挖掘海岸活力潜能。本研究采用熵权法,构建了福建省海岸活力评价体系,从防护安全、生态韧性和经济发展3个方面,结合福建海岸带2010年和2020年两期数据比较,开展海岸活力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福建海岸活力呈现北低、中高、南较低的初始状态,活力值为0.20~0.67(数字越大活力越强);近十年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使福建海岸活力整体趋势向好发展,高活力岸段明显增多,福建中部和南部活力海岸变优趋势整体优于北部。水体质量、气旋指数、生物岸线长度、湿地面积等因子对海岸活力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NbS理念的海岸开发利用方式和丰富的软质护岸保护亦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活力。海岸活力的提升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合理、高效利用海岸带资源,结合区域生态价值和经济产值的优化,构建发展模式的海岸活力评价体系,为海岸防护能力、生态活力、经济潜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活力海岸 特性 评价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发展模式 福建
下载PDF
广西钦江河口枯季水动力特征及其对冷空气的响应
2
作者 吴水兰 王爱军 +2 位作者 叶翔 冉畅 于谦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34,共14页
河口作为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带,是河流入海泥沙及污染物的主要归宿地。钦江作为广西第二大河流,在茅尾海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认识钦江河口地区的沉积动力过程,2021年10月27日至12月8日在此展开... 河口作为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带,是河流入海泥沙及污染物的主要归宿地。钦江作为广西第二大河流,在茅尾海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认识钦江河口地区的沉积动力过程,2021年10月27日至12月8日在此展开水动力和水体环境要素的连续观测。现场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钦江河口潮汐类型为正规全日潮,浅水分潮显著,平均潮差为3.07m,具有落潮优势;潮流以全日分潮流为主导,平均流速为0.12m/s,运动形式主要为往复流;余流流向主要为西南方向。钦江河口潮汐和潮流性质较外湾和茅尾海中部海域全日潮特征更显著。枯季期间河口表层沉积物随潮汐运动表现为侵蚀-沉降交替的变化规律,垂向上侵蚀通量大于沉降通量,水平方向上悬沙净向海输运。冷空气过境带来的降雨使得钦江河口水体盐度降低、浊度增大,悬沙浓度及输沙量增加,同时冷空气南下时北风增强引起钦江河口减水效应并使潮差略有增加,水动力强度增大,增加表层沉积物的活动性,从而引起底部沉积物再悬浮强度和频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动力 侵蚀-沉降 悬沙输运 冷空气 钦江河口
下载PDF
闽江口琅岐岛潮滩沉积物粒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海琪 王爱军 +4 位作者 叶翔 梁灏深 张望泽 吴水兰 李云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4,共11页
潮滩位于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其沉积环境变化与海岸带生态系统演化、海岸带开发利用等密切相关。为了清晰认识河口潮滩时空变化特征,选取闽江口琅岐岛东侧潮滩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和分析不同季节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探讨琅... 潮滩位于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其沉积环境变化与海岸带生态系统演化、海岸带开发利用等密切相关。为了清晰认识河口潮滩时空变化特征,选取闽江口琅岐岛东侧潮滩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和分析不同季节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探讨琅岐岛潮滩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深刻理解河口潮滩沉积过程对环境变化响应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琅岐岛潮滩沉积物组成总体以粉砂为主,砂和黏土含量呈现较大的时空差异;时间上,琅岐岛潮滩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为2.2~7.4Φ,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季节沉积物平均粒径Φ值大,冬季节沉积物平均粒径Φ值小,春季和秋季位于过渡期间。空间上,由西向东,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沉积物平均粒径Φ值总体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由北向南,表层沉积物粗颗粒组分的分布范围逐渐增大。闽江口琅岐岛潮滩沉积物分布格局与国内外其他河口、海湾及开放型潮滩沉积物分布格局一致,是物源、水动力和地貌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研究区水动力强度、植被覆盖和沉积物供应季节差异显著,引起潮滩沉积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十分显著,沉积物粒度组成对环境变化响应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季节变化 潮滩 琅岐岛 闽江口
下载PDF
海滩养护对海滩生态系统的多尺度影响述评
4
作者 戚洪帅 曾舒婷 +3 位作者 陈敏 蔡锋 梁丙臣 柳莎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6,共15页
海滩是常见且脆弱的滨海生态系统,具有极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海滩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海滩养护是利用人工补沙的方式对海滩地貌进行修复,是抵御海岸侵蚀和改善海滩环境的有效措施,以往的养护往往忽略了对... 海滩是常见且脆弱的滨海生态系统,具有极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海滩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海滩养护是利用人工补沙的方式对海滩地貌进行修复,是抵御海岸侵蚀和改善海滩环境的有效措施,以往的养护往往忽略了对海滩生态系统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海滩养护对海滩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多尺度的复杂影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海滩生态系统的构成、特点和功能,分析了海滩生态受损的基本特征,对海滩养护对海滩生态系统多尺度影响过程及影响机制进行了重点述评,并从降低负面生态影响角度给出了海滩养护技术优化方法,以支撑海滩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生态系统 海滩养护 生态影响
下载PDF
厦门白城海滩地貌季节性变化的沉积物粒度响应
5
作者 郑威乐 曹超 +5 位作者 蔡锋 戚洪帅 何岩雨 李元 刘根 赵绍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4,共12页
根据厦门白城海滩2022—2023年连续4个季节的海滩剖面形态测量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探讨非典型砂泥复合型海滩地貌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尝试揭示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结构对海滩地貌季节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由2022年... 根据厦门白城海滩2022—2023年连续4个季节的海滩剖面形态测量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探讨非典型砂泥复合型海滩地貌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尝试揭示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结构对海滩地貌季节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由2022年秋季至冬季、再到2023年春季,白城海滩上风向强烈侵蚀、下风向淤积,受厦门环岛顺时针向的沿岸输沙作用控制;且随着季风转向和波浪减弱,沿岸输沙减弱,海滩侵蚀强度降低。而由2023年春季至夏季,沿岸输沙进一步减弱,但白城海滩各剖面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侵蚀,滩砂流失加剧,与夏季强降水引起的滩砂横向顺坡向下搬运有关,并伴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加剧了海滩的侵蚀。白城海滩侵蚀强度强-弱-强的季节阶段性变化与沿岸输沙-横向输沙的季节性转变有关,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也随之产生明显的联动变化。白城海滩在秋-冬-春-夏的季节时间尺度上,剖面坡度和沉积物粒径数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海滩侵蚀强度大、沉积物粒径增加、滩面变陡,主要与沿岸输沙-横向输沙的季节性转变过程有关。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砂泥复合型海滩动力地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滩剖面 粒度特征 季节性变化 敏感粒度组分 砂泥复合型海滩
下载PDF
闽江河口潮滩季节性冲淤变化格局及其控制机制
6
作者 王爱军 李海琪 +7 位作者 叶翔 梁灏深 张望泽 吴水兰 冉畅 陶舒琴 刘子同 于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共13页
潮滩是潮汐作用下形成的细颗粒沉积物堆积体,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在碳汇和海岸防护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河流输沙的减少,河口潮滩冲淤格局发生了变化,直接影响了潮滩功能发挥,亟需开展河口潮滩短周期的冲淤变化过程研究,为评... 潮滩是潮汐作用下形成的细颗粒沉积物堆积体,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在碳汇和海岸防护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河流输沙的减少,河口潮滩冲淤格局发生了变化,直接影响了潮滩功能发挥,亟需开展河口潮滩短周期的冲淤变化过程研究,为评估潮滩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在福建闽江口琅岐岛潮滩开展的不同季节沉积动力要素(水深、流速、波浪、悬沙浓度)和现场冲淤观测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结果,琅岐岛潮滩表层沉积物在夏季主要以粉砂和黏土组成的细颗粒沉积物为主,冬季则主要以砂和粉砂组成的粗颗粒沉积物为主;潮间带上部的互花米草盐沼总体以持续淤积为主,潮间带中部和下部表现出周期性的冲淤特征,总体以夏季淤积、冬季侵蚀为总特征,并且潮间带中部的冲淤变化幅度较潮间带下部大;冬季潮流流速、波浪作用及悬沙浓度均大于夏季,冬季潮周期内近底部悬沙以净向海输运为主,而夏季则以净向岸输运为主。综上所述,闽江口潮滩冲淤变化主要受动力过程控制,冬季波浪作用导致表层沉积物发生再悬浮,并被较强的潮流净向海输运,导致滩面发生侵蚀;夏季,波浪作用较弱,水体中的悬沙易发生沉降,较弱的潮流将泥沙净向岸输运,导致潮间带发生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潮滩 冲淤格局 盐沼 动力过程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周边海域现代沉积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7
作者 谢津剑 王爱军 +2 位作者 叶翔 陶舒琴 蔡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8-574,共17页
【目的】河口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研究人类活动对河口三角洲演化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沉积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方法】以福建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动力模拟和表层沉积物粒... 【目的】河口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研究人类活动对河口三角洲演化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沉积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方法】以福建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动力模拟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探讨了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周边海域现代沉积环境演化。【结果与结论】研究区河口内潮流以往复流为主,在口外海域逐渐转变为旋转流,水下三角洲地区流速大,外海流速较小;沉积物类型以砂、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平均粒径平均值分别为1.57Φ、6.78Φ和5.62Φ,并且由河口向口外陆架方向沉积物粗颗粒组分含量逐渐减少,细颗粒组分含量逐渐增大;沉积物输运趋势显示,在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内,沉积物输运呈现向东、东南和东北方向,在口外海域沉积物呈现朝东南和东北离岸方向,以及向西北朝岸方向输运;基于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及站位水深多元统计分析,综合地理位置、沉积物源和水动力条件,将研究区现代沉积环境划分为4个沉积区;通过探讨不同控制因素下的河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环境差异,揭示了不同沉积区的沉积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口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三角洲 闽江河口 粒度参数 沉积物输运趋势 沉积环境
下载PDF
索马里海盆多金属结核中关键金属富集机制及古环境记录
8
作者 程宇龙 徐勇航 +4 位作者 李东义 陈坚 李云海 林梵宇 尹希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78-2794,共17页
多金属结核富含Mn、Fe、Ni、Cu等元素以及Co和REY(稀土元素和钇)等关键金属,是重要的大洋矿产资源。为了探究西北印度洋索马里海盆结核中关键金属的富集机制及古环境记录,本文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一个结核的矿物成分,并通过激光... 多金属结核富含Mn、Fe、Ni、Cu等元素以及Co和REY(稀土元素和钇)等关键金属,是重要的大洋矿产资源。为了探究西北印度洋索马里海盆结核中关键金属的富集机制及古环境记录,本文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一个结核的矿物成分,并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和电子探针(EPMA)原位分析了该结核的微区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结核内层为柱状结构,中间为掌状,外层又变为柱状。结核主要由水成型富铁层构成,但外层中还存在薄的(100~200μm)成岩-混合型富锰层。富铁层MnO平均含量为25.1%,FeO为30.4%,Co为0.26%,Ni为0.24%,Cu为0.09%,ΣREY为1981×10^(-6)。富锰层MnO平均含量为52.0%,FeO为7.40%,Co为0.09%,Ni为2.45%,Cu为0.53%,ΣREY为719×10^(-6)。富铁层主要由含铁水羟锰矿构成,而富锰层主要由Ⅰ型布赛尔矿构成。Ni和Cu主要赋存于Ⅰ型布赛尔矿,Co和REY则主要赋存于含铁水羟锰矿中,并且Co存在一个“拐点”。富锰矿物(Ⅰ型布赛尔矿)相对更富集HREE,而含铁水羟锰矿中更富集LREE。从内到外,结核中ΣREY呈下降趋势,REY的变化主要受Ce影响。结核Mn/Fe比值与δCe不相关,但生长速率与δCe显著负相关,表明生长速率可能是控制Ce异常的主要因素,仅凭Ce异常不能区分结核微区的成因及氧化还原环境。根据Co经验公式估算,索马里海盆结核形成年龄为~1.46Ma。柱状结构的开始形成可能与早更新世晚期的古海洋环境转型有关。而掌状结构开始生长于~0.6Ma,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之后风尘增加使得结核中Si和Al增加,并稀释了其他成矿元素。结核富锰层可能生长于末次间冰期的亚氧化底层水环境,且具有一定对称性和渐变性,指示了氧化还原环境的逐渐改变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马里海盆 多金属结核 关键金属 富集机制 古环境记录
下载PDF
海滩养护影响下的海岸风沙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建辉 陈旭 +4 位作者 蔡锋 戚洪帅 何岩雨 尹航 王荣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海滩养护已经成为全球基于自然(nature-based)海岸防护的主要手段,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全球强风区海岸海滩养护工程数量的增加,海滩养护对海岸风沙过程产生的一系列影响逐渐得到重视。海滩养护工程形成了新的海滩地貌形态,扩大了海滩... 海滩养护已经成为全球基于自然(nature-based)海岸防护的主要手段,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全球强风区海岸海滩养护工程数量的增加,海滩养护对海岸风沙过程产生的一系列影响逐渐得到重视。海滩养护工程形成了新的海滩地貌形态,扩大了海滩风区、增加了风沙物源、提高了滩面高程、改变了滩面沉积物,海滩地貌和沉积物组分变化引起了风沙运动过程的变化,与自然海滩风沙过程相比,有其独特的过程和特征,已经成为海岸风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海滩养护影响下的风沙环境变化、风沙活动变化以及养护海滩对沙丘的影响等3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养护海滩风沙研究存在区域不平衡以及风沙过程的综合性影响和定量化研究不足等问题,并结合我国海滩养护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强风区养护海滩风沙运动规律、养护海滩风沙环境全要素的综合影响和风沙作用变化的模型评估等方面展望了我国养护海滩风沙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滩养护 风沙作用 风区长度 沉积物湿度 风沙搬运
下载PDF
亚热带中小型山溪性河流—宽陆架系统“源—汇”过程——以闽江—东海陆架系统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爱军 叶翔 +5 位作者 徐晓晖 谢津剑 陶舒琴 赖志坤 吴水兰 杨雨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5-1634,共20页
中小型山溪性河流易受极端事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且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在大陆边缘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术界对它们的重视程度不够。以闽江—东海陆架系统为例,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样品采集与分析等方法,系统研... 中小型山溪性河流易受极端事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且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在大陆边缘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术界对它们的重视程度不够。以闽江—东海陆架系统为例,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样品采集与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亚热带中小型山溪性河流—宽陆架系统的“源—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得闽江入海径流量和泥沙通量在波动中略有增加,但水库的建设显著减少了入海泥沙通量,并且减弱了水沙通量的季节差异,河流入海泥沙通量变化对流域人类活动敏感且响应迅速;河口水体环境、悬浮体浓度、沉积物粒度组成及陆源有机碳埋藏的空间分布格局均显示,闽江入海泥沙主要分布在闽江河口附近海域,其中粗颗粒泥沙在水动力的作用下主要堆积在河口水下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细颗粒泥沙主要堆积在水下三角洲前缘斜坡及前三角洲附近海域,仅有少量细颗粒泥沙沿岸向外输运并沿途沉积,与大河流—宽陆架系统及中小型山溪性河流—窄陆架系统显著不同。河口人类活动及极端事件通过改变沉积物组成、环境动力、入海泥沙通量等方式对河流—陆架系统的“源—汇”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在当前流域来沙量锐减、河口地区海砂开采等人类活动强度增大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山溪性河流 “源—汇”过程 人类活动 极端事件 闽江—东海陆架系统
下载PDF
不同受损情况下珊瑚礁海岸动力地貌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燕珊 戚洪帅 +4 位作者 杨清书 蔡锋 刘根 朱君 赵绍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9,共9页
探索珊瑚礁与海滩地貌之间动力地貌联系是认识珊瑚礁海岸变化的重要一环。本文以雷州半岛徐闻西落港珊瑚礁海岸为研究对象,应用RTK-GPS和无人船开展岸滩剖面和近岸水下地形的测量、结合海滩沉积物分析,基于FUNWAVE-TVD数值模型模拟并分... 探索珊瑚礁与海滩地貌之间动力地貌联系是认识珊瑚礁海岸变化的重要一环。本文以雷州半岛徐闻西落港珊瑚礁海岸为研究对象,应用RTK-GPS和无人船开展岸滩剖面和近岸水下地形的测量、结合海滩沉积物分析,基于FUNWAVE-TVD数值模型模拟并分析不同珊瑚礁地形地貌条件下波浪动力传播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珊瑚礁水下地形是影响礁后海滩地貌的主要因素。礁体形态不同,导致其礁后海滩在珊瑚礁地形控制下,短波波能和次重力波波能沿程呈现不同变化规律,最终导致礁后海滩的近岸波能主控频段的差异,在较窄的珊瑚礁海岸,次重力波占比较大。在不同主控频段波浪驱动下,礁后海滩平衡剖面呈现差异性特征,Munóz-Pérez提出的珊瑚礁后海滩平衡剖面拟合中未考虑该因素的影响,需要在此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海岸 FUNWAVE-TVD 次重力波 动力地貌 海滩平衡剖面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近海自然遗迹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洪少雄 胡毅 +4 位作者 房旭东 刘溢滂 刘伯然 李小璐 王立明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2年第5期630-639,共10页
福建晋江深沪湾陆上古森林与海上古牡蛎礁出现于同一海滩的现象是自然界之奇观,这种现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也是海洋保护管理的重要对象。自20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伴随深沪湾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沿海大通道、港口... 福建晋江深沪湾陆上古森林与海上古牡蛎礁出现于同一海滩的现象是自然界之奇观,这种现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也是海洋保护管理的重要对象。自20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伴随深沪湾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沿海大通道、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人类活动剧烈,而自然遗迹的保存现状亟需重新认识。本文基于多波束、单波束、浅剖、侧扫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对研究区地貌及浅地层情况进行了联合探测,并对部分可疑点进行了水下探摸。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主要存在海底礁石、沙波、人工构筑物、沙脊、拖痕、围网等地貌类型,人类活动痕迹剧烈,在海底未出现大规模出露的自然遗迹。通过照相、RTK等手段对出露于潮间带的古森林、古牡蛎礁等自然遗迹的分布状态进行了精细定位与描述,初步确认了19处古森林遗迹地址及数处出露古牡蛎礁遗迹分布范围。研究成果对于近海海域和海底的自然资源遗产如何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为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明确保护区边界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沪湾 古森林 古牡蛎礁 地球物理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航测无人机的卵石三轴粒径计算及精度评估
13
作者 魏松林 孙全 +1 位作者 陈平 杜林诚 《工程勘察》 2022年第11期68-74,共7页
沉积颗粒的粒形与粒径承载着丰富、重要的历史地质信息,一直是沉积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也是工程勘察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对于不规则的巨粒沉积物(卵石),其大小与形态是通过颗粒的长中短轴的长度以及基于长中短轴计算出的某些参数来描述... 沉积颗粒的粒形与粒径承载着丰富、重要的历史地质信息,一直是沉积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也是工程勘察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对于不规则的巨粒沉积物(卵石),其大小与形态是通过颗粒的长中短轴的长度以及基于长中短轴计算出的某些参数来描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航测无人机的卵石三轴高精度计算方法,对卵石进行航测、建模,自动识别卵石边界,并计算其三轴长度和每个轴的走向。将随机选取于天然卵石滩的90个不同粒形、粒径的卵石,放置于近似水平、平整的石板上进行测量实验,并评估了无人机在不同飞行高度下本文方法的精度,建立了无人机飞行高度与三轴测量精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可为不同精度需求的应用场景提供科学参考,并为将来应用于原位砾石样品测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石 三轴粒径 图像分割 形态学膨胀 向量投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