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煤沉陷区动态预复垦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学良 杜亚敏 +1 位作者 郭鑫 余洋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在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由于单一厚煤层和多煤层的长时间无序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非稳沉区及积水区,致使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若不及时治理则会导致治理成本增加、复垦效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本着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过程管... 在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由于单一厚煤层和多煤层的长时间无序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非稳沉区及积水区,致使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若不及时治理则会导致治理成本增加、复垦效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本着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过程管理”与“防治结合”的理念,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动态预复垦从原理、优势、关键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动态预复垦的整体技术体系与实施方法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动态预复垦能够将采矿与复垦有效结合,通过合理分区、科学确定标高、表土有效剥覆等手段,可有效保护和利用浅部耕作土层的土地资源,缩短土地恢复治理时间,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矿区 开采沉陷 动态预复垦 关键技术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内涵体系、编制逻辑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新卫 黎明 +3 位作者 吴悠 梁梦茵 梁宜 孔凡婕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9,共9页
研究目的:探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概念内涵及规划体系、编制逻辑和实施路径,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 研究目的:探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概念内涵及规划体系、编制逻辑和实施路径,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本身概念清晰、内涵明确,与相关规划区别明显,肩负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并在落实目标任务过程中产生建立规划体系之需。(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遵循“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愿景、安排什么举措”的规划思路,形成“问题导向+格局塑造+区类调控+工程牵引”的编制逻辑。(3)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需要遵从“规划传导—政策引领—监管服务—要素集聚—适应性管理”工作路径。研究结论: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是引导生态修复活动科学开展的前提,需在明确该规划的概念内涵及规划体系基础上,遵循其编制逻辑和实施路径,确保规划得到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概念内涵 规划体系 编制逻辑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于鑫 鞠正山 吴伶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针对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影响尚不明确的问题,该文利用MODIS、MERRA-2和Globeland 30地表覆盖等数据,基于CASA模型估算京津冀地区2000-2020年NPP,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景观格局两方面共同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NPP变... 针对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影响尚不明确的问题,该文利用MODIS、MERRA-2和Globeland 30地表覆盖等数据,基于CASA模型估算京津冀地区2000-2020年NPP,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景观格局两方面共同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NP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减小,但NPP增加,森林、草地面积增加,NPP相应增长,2000—2010年、2010—2020年植被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对NPP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18%、34%;景观异质性、破碎程度和连通性变化对NPP变化的影响呈增强趋势;2000—2010年,景观破碎化程度、聚集度、连通性以及森林和草地面积变化对NPP变化影响较强;2010—2020年,景观异质性以及森林和草地面积变化对NPP变化影响起主导作用。成果可为优化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区域固碳能力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CASA模型 土地利用类型 景观格局指数
原文传递
国家公园监管系统框架设计与建设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锋 余瑞 +2 位作者 张倩 殷亚秋 黄麟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3期190-200,共11页
利用智慧化监测手段对国家公园进行实时、长期监测,评估其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是实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国家公园智慧化建设也是国家公园精细化和动态化监管的基础。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国家公园... 利用智慧化监测手段对国家公园进行实时、长期监测,评估其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是实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国家公园智慧化建设也是国家公园精细化和动态化监管的基础。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国家公园的资源禀赋与基础设施现状,提出了国家公园智慧化建设框架、监测指标体系及监管体系构建方案。具体包括指标监测、状态评估和系统分析三个耦合模块,即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地面生态、环境、气象等要素站点监测及无人机与卫星遥感监测能力,围绕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多样性构建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指标监测体系;依托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运用云计算与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强化国家公园监测数据分析和系统应用。系统集成应用以监测先行、实时感知、智能决策为导向;以服务国家公园监管业务创新、构建面向生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态智慧监管为宗旨,全面推动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信息监测体系与管理业务支撑体系“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网络 大数据技术 生态环境监管 国家公园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汇内涵与核算方法辨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蔡亚楠 鞠正山 +2 位作者 黄勤 冯金超 沈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2-611,共10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下,土壤有机碳汇作为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库容量以及如何开展土壤有机碳汇核算日益成为生态碳汇的研究热点。梳理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碳汇及核算相关研究成果,解析了土壤有机碳汇的概念内涵,提...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下,土壤有机碳汇作为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库容量以及如何开展土壤有机碳汇核算日益成为生态碳汇的研究热点。梳理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碳汇及核算相关研究成果,解析了土壤有机碳汇的概念内涵,提出了以稳定性有机碳作为土壤有机碳汇的表征指标及获取方法。从土壤发生学角度提出了土壤碳汇阈值的概念,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随着分解转化最终会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稳定有机碳含量值约是常数,这个常数就是稳定碳库的库容,在特定的成土因素下,碳库的核算值不会超过平衡时的常态值。在客观上,体现在非人类干扰状态下不同土壤类型自然状态下的稳定性有机碳含量。参照土壤有机质平衡理论,提出了土壤碳汇核算的定量化方法,为土壤碳汇的度量和核算提供了一套技术思路。下一步土壤有机碳汇的核算应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多角度凝聚共识,制定碳汇核算标准,确定不同尺度下可操作、可重复以及可复制的土壤有机碳汇核算技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汇 碳汇内涵 核算方法
下载PDF
贺兰山森林破碎化海拔梯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王钰 刘涵 +4 位作者 赵财胜 桑玲玲 鞠正山 胡腾云 李雪草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203,共14页
针对森林破碎化格局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总体格局、物质和能量流动,迫切需要监测评估的问题,受限于森林分布数据可用性,当前森林破碎化格局精细分析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贺兰山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清遥感影像提取精细森林分布数据,采... 针对森林破碎化格局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总体格局、物质和能量流动,迫切需要监测评估的问题,受限于森林分布数据可用性,当前森林破碎化格局精细分析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贺兰山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清遥感影像提取精细森林分布数据,采用景观指数量化了东西坡森林破碎化格局,并利用广义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方法探讨了其对海拔环境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贺兰山森林破碎度随海拔上升呈先减后增的格局,东坡森林破碎度高于西坡;(2)森林破碎化海拔分布格局与地形、气候梯度呈单峰关系;(3)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塑造了森林破碎化格局。其中,气候因子及其与地形、人类活动因子的共同作用起主导影响;(4)生长季气候条件调控了树木分布上下限。生长季长度222 d、夏季平均温度10.9℃分别是限制东西坡树木上限的临界气候阈值,夏季降水量177 mm、夏季降水量243 mm分别是限制东西坡下限的临界气候阈值。这些发现有助于揭示温带干旱与半干旱山区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复杂影响下的森林破碎化格局特征,可为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政策提供支持,也能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森林破碎化 景观格局 海拔梯度 树线
原文传递
凤翔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普探研究
7
作者 张露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为确保我国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提升农田等级,提高农民收益,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法:在推进国家和陕西省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任务的同时,对凤翔区拟建设高标准农田区域的土壤质地、含盐量、酸碱性和养分指标进行测定... 目的:为确保我国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提升农田等级,提高农民收益,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法:在推进国家和陕西省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任务的同时,对凤翔区拟建设高标准农田区域的土壤质地、含盐量、酸碱性和养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质地类型多为粉壤;土壤平均水溶性含盐量为0.8371%,低于非盐渍土的标准;土壤pH值范围为8.21~8.29,酸碱性等级为碱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2.18 g/kg,整体比较欠缺;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为149.45 mg/kg,整体较为丰富;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8.94 mg/kg,整体也比较欠缺;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24.82 mg/kg,整体较为适中。结论:综上所述,通过适当的改碱、提高有机质和磷素含量后,新建后的高标准农田能满足粮食作物生长对土壤质地、养分的需求,达到西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颗粒组成 水溶性含盐量 pH 速效氮 有效磷 速效钾
下载PDF
海南省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016—2020年人类活动影响遥感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殷亚秋 王敬 +5 位作者 杨金中 朱晓华 王立威 邢宇 李天祺 余洋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但频繁的人类活动威胁了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了研究遥感手段评价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以海南省东寨港、铜鼓岭、三亚珊瑚礁和大洲岛4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但频繁的人类活动威胁了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了研究遥感手段评价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以海南省东寨港、铜鼓岭、三亚珊瑚礁和大洲岛4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以2016—2020年覆盖研究区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影像预处理、建立分类体系和解译标志、人机交互解译等,获取保护区内人工与自然因子转变信息。通过收集地形、气象等数据,综合考虑人类活动特征和区域生态敏感性等因素,选择地形、气象、用地类型3类11个评价因子建立人类活动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分级,得到严重影响区、中度影响区、轻度影响区、无影响区的分布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遥感监测与评价结论。结果表明,2016—2020年间,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扰动较大,但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严重、中度影响区分布在北部北港岛,轻度影响区分布在保护区边缘地带,均为村庄建设活动侵占林地;铜鼓岭自然保护区虽有人类活动扰动,但整体保护较好,严重、中度影响区分别位于东部石头公园、北部铜鼓岭景区,主要为旅游、交通设施建设侵占林地,轻度影响区位于西部淇水湾沿岸,主要为房地产开发侵占林地;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扰动强烈,但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鹿回头半岛—榆林角片区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旺盛的旅游地产开发损毁大量林地,轻度影响区位于西瑁洲片区,岛屿北部居民区建设造成林地损毁;大洲岛自然保护区内未发现有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表覆盖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遥感 人类活动影响
下载PDF
治沟造地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晶 杨亮彦 +1 位作者 孔辉 刘思琪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57-65,共9页
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实施的一项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科学评价治沟造地工程生态效益及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 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实施的一项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科学评价治沟造地工程生态效益及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8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运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定量分析了延安市2010—2018年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延安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林地和耕地,研究期内延安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为三者互相转化,变化幅度不大,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10年的955.9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58.56亿元,增幅为0.28%,草地和林地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疏林地、高覆盖草地和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延安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调节服务是最重要的功能,其中气候调节价值最大,研究时段所有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均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治沟造地 延安市
下载PDF
河道废弃底泥对绿化土壤改良研究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岩 王荧 《绿色科技》 2023年第3期237-240,共4页
针对城市绿化土壤质量差、河道疏浚底泥处置难两大关键问题,基于底泥富营养化特性,将底泥应用于绿化土壤改良,开展了底泥在城市绿地土壤改良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采用生物盆栽试验,将底泥与黄土混合,综合考虑底泥添加比例及混合土层厚度... 针对城市绿化土壤质量差、河道疏浚底泥处置难两大关键问题,基于底泥富营养化特性,将底泥应用于绿化土壤改良,开展了底泥在城市绿地土壤改良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采用生物盆栽试验,将底泥与黄土混合,综合考虑底泥添加比例及混合土层厚度,探索了底泥改良绿化土壤可行性及改良效应。结果表明:黄土中添加底泥可明显提升绿化植物生长状况,应用底泥改良绿化土壤可行。研究成果可为废弃底泥处置、改良绿化用土等科学问题提供思路,将底泥资源化利用与城市绿化土壤改良相结合,探索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绿化土壤 改良
下载PDF
严守耕地红线,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国家粮仓
11
作者 郧文聚 李保国 汤怀志 《中国土地》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本文认为,我国面临耕地空间重心北移、粮食主产区萎缩、优质耕地亚健康化等利用风险,必须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遵循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原则,把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应用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平衡自然... 本文认为,我国面临耕地空间重心北移、粮食主产区萎缩、优质耕地亚健康化等利用风险,必须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遵循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原则,把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应用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平衡自然禀赋与人工赋能、生产集约与生态可持续之间的关系,加快耕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全面建设生态良田,筑牢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优质耕地 耕地红线 自然禀赋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亚健康 生态可持续 耕地保护制度
下载PDF
佳芦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尧 张茂省 +2 位作者 陈华军 魏欣 郭迟辉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28,共8页
流域生态系统是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要纽带,具有明确边界的国土空间地理单元,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最佳实施单元。基于流域生态恢复理论,以黄土高原地区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客观了解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按照... 流域生态系统是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要纽带,具有明确边界的国土空间地理单元,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最佳实施单元。基于流域生态恢复理论,以黄土高原地区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客观了解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按照“保持水土资源,恢复自然生态”的理念,突出水资源涵养和科学利用措施,以保水为主线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流域划分为8个修复单元,实施13类工程措施,部署4个子项目,形成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体系,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保护和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开展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有助于控制佳芦河流域及沿岸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工矿与城镇水污染凸显、历史遗留矿山、农用地质量较低、生态保护和修复能力较弱等问题,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状况和减少入黄泥沙,持续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筑牢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对黄土高原地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修复 黄土高原 山水林田湖草沙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佳芦河流域
下载PDF
采样密度和插值方法对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的影响
13
作者 孙峰 卢洪健 +2 位作者 毛萌 郭睿 阮琼瑶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7-1079,共13页
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评价结果受到采样密度和空间插值方法的影响较大.为确定最优的插值方法和采样密度,应用普通克里金法、反距离权重法和径向基函数法3种空间插值方法,评估了山东省菏泽市地下水中的氯化物、硫酸盐和钠离子浓度的空间分... 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评价结果受到采样密度和空间插值方法的影响较大.为确定最优的插值方法和采样密度,应用普通克里金法、反距离权重法和径向基函数法3种空间插值方法,评估了山东省菏泽市地下水中的氯化物、硫酸盐和钠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比较了不同插值方法计算结果的精度;分析了不同采样密度条件下(5眼/10^(3)km^(2)、4眼/10^(3)km^(2)、3眼井/10^(3)km^(2))地下水组分浓度水质类别对应的面积差异.结果表明:在地下水监测井分布比较均匀的菏泽市,采用普通克里金法插值得到的地下水中氯化物、硫酸盐和钠离子浓度的精度均最高;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类别评价时,监测井密度不少于4眼/10^(3)km^(2),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地下水氯化物、硫酸盐和钠离子评价为Ⅰ~Ⅲ类的面积分别为6868.0km^(2)、8125.75km^(2)和4770km^(2),Ⅳ~Ⅴ类超标面积分别为5299.5km^(2)、4041.75km^(2)和7397.50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质评价 空间插值 采样密度 克里金法 径向基函数法 反距离权重法 插值精度
原文传递
城市新区建设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灿 张琰 黎明 《城市公共交通》 2023年第10期40-43,47,共5页
城市新区建设导致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进而影响城市交通流向、出行方式和通勤效率。交通流向由放射状向随机分散型转变,流向复杂化提高了交通效率。交通方式方面,新区建设重视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但是私人汽车出行... 城市新区建设导致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进而影响城市交通流向、出行方式和通勤效率。交通流向由放射状向随机分散型转变,流向复杂化提高了交通效率。交通方式方面,新区建设重视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但是私人汽车出行的比例依然提高。对通勤时间和距离的影响则存在差异,综合型新区可以提升通勤效率,而单一功能的新区会增加通勤时间和距离。因此,在新区建设时应着重考虑职住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新区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交通
下载PDF
耕作模式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瑞庆 胡雅 《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978-982,共5页
我国水资源整体上短缺,农业生产又对水资源高度依赖,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已成为农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状况、作物生长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的讨论分析,研究得出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状况的... 我国水资源整体上短缺,农业生产又对水资源高度依赖,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已成为农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状况、作物生长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的讨论分析,研究得出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水分的保持、渗透和分布方面;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土壤环境、养分供应方式等方面;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等方面。未来的研究还应更加关注耕作模式与其他农业生产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耕作模式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模式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 产量
下载PDF
改性多孔材料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研究
16
作者 李燕 卢楠 孟婷婷 《可持续发展》 2023年第2期727-732,共6页
改性多孔材料因其高性价比与优良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综述了改性多孔材料修复单一及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特性,分析了材料性质、施用量和土壤环境等因素对其修复效率的影响。从改性多孔材料... 改性多孔材料因其高性价比与优良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综述了改性多孔材料修复单一及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特性,分析了材料性质、施用量和土壤环境等因素对其修复效率的影响。从改性多孔材料物理吸附、静电作用、表面配位、离子交换、氧化还原和沉淀作用方面介绍了改性多孔材料钝化重金属的可能机制。提出了改性多孔材料在制备与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及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改性多孔材料在土壤修复领域的应用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多孔材料 重金属 土壤修复
下载PDF
科技期刊对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一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第11期13-15,19,共4页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作用,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助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通过研读相关文献,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以及科技期刊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科技期刊对于引导企业研究方向、助力科技创新、促进成果...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作用,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助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通过研读相关文献,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以及科技期刊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科技期刊对于引导企业研究方向、助力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人才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科技期刊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指导作用,增强企业创新活力,使其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企业 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 创新型国家
下载PDF
不同管理模式对废弃宅基地复垦杨树林地土壤的粒径分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婷婷 刘泽鑫 +3 位作者 刘峰 刘金宝 张国剑 吉亚飞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9-1307,共9页
探究废弃宅基地复垦为杨树林地在不同管理措施下的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形特征,为科学指导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建立废弃农村宅基地复垦为杨树林地的试验区,试验设对照(未扰动)、灌溉、施肥灌溉和自然生长... 探究废弃宅基地复垦为杨树林地在不同管理措施下的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形特征,为科学指导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建立废弃农村宅基地复垦为杨树林地的试验区,试验设对照(未扰动)、灌溉、施肥灌溉和自然生长4个处理;自各处理区采集土样,测定土壤机械组成,探讨不同管理模式下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黏粒、粉粒、砂粒含量对照分别为14.58%、81.21%、4.22%,自然生长处理为14.08%、79.92%、5.99%,灌溉处理为15.17%、81.19%、3.64%,施肥灌溉处理为16.75%、80.20%、3.05%;各处理土壤体积分形维数D取值在2.721~2.808范围内,且与黏粒含量、多重分形维数(D_(0)-D_(10),D_(-10)-D_(0))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粗糙度按灌溉、施肥灌溉和自然生长、对照处理顺序逐渐降低,土壤质地均匀性按施肥灌溉、灌溉、自然生长、对照处理顺序逐渐减小,土壤整体分形结构按对照、灌溉、自然生长、施肥灌溉处理顺序逐渐简化。由此可以认为灌溉和施肥灌溉模式可使宅基地复垦为杨树林地后的土壤质地得到较好改善;而土壤体积分形维数D可作为土壤质地量变化的衡量指标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恢复 土壤结构 粒度分布 管理模式 分形特征
原文传递
土地工程行业三十年研究发展
19
作者 张露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 2023年第2期95-100,共6页
随着人口膨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地矛盾日趋严峻,土地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实践,研究人员总结提炼出土地工程这一全新概念,用土地工程的思想来解决土地上的工程性问题。本文从土地工程提出的背景出发指明... 随着人口膨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地矛盾日趋严峻,土地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实践,研究人员总结提炼出土地工程这一全新概念,用土地工程的思想来解决土地上的工程性问题。本文从土地工程提出的背景出发指明土地工程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的出现有它的现实性,土地工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它的必要性,着力介绍土地工程概念,明确土地工程的研究内容,以及未来与大数据相融合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工程 学科建设 建设用地 农用地 大数据
下载PDF
海南岛尾矿库遥感调查与综合治理建议
20
作者 殷亚秋 夏南 +2 位作者 丁晓东 王敬 穆泳林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尾矿库不仅占用了土地资源,还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与生态环境风险。为优化海南省尾矿库管理和资源利用,本研究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尾矿库本底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海南岛有11座尾矿库,其中铁矿2座,金矿8座,钼矿1座。存在... 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尾矿库不仅占用了土地资源,还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与生态环境风险。为优化海南省尾矿库管理和资源利用,本研究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尾矿库本底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海南岛有11座尾矿库,其中铁矿2座,金矿8座,钼矿1座。存在问题主要包括规划不科学、对生态系统造成扰动、成本较高、有害物质分布集中等。建议下一步严格审查新增项目、落实在线监测系统、督促矿山企业完成闭库治理并销号,从而为有效减少尾矿库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产安全隐患提供支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遥感 尾矿库 综合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