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现状及推动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的建议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光程 王静 +9 位作者 许方宏 杨袁筱月 范敏 黄山枫 王振阳 杨彪 聂曦 陈顺洋 张晶 陈彬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7-184,共8页
市场机制是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价值的有效途径,对于发挥蓝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梳理了当前碳市场中蓝碳碳汇项目的发展机遇和项目开发的现状,并就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 市场机制是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价值的有效途径,对于发挥蓝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梳理了当前碳市场中蓝碳碳汇项目的发展机遇和项目开发的现状,并就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推进蓝碳碳汇项目开发和市场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当前,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和核证碳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都已开发了蓝碳碳汇项目或可用于蓝碳碳汇项目的方法学,并开发了多个CDM、VCS和Plan Vivo Standard认证的红树林碳汇项目。我国已成功开发并交易了首个蓝碳碳汇项目“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并且将继续推动蓝碳碳汇项目的开发和交易市场的发展。但我国在碳汇项目开发上存在项目规模小、证明项目额外性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蓝碳资源管理机构作为碳减排量所有者和交易主体自主支配碳汇收益受到限制等不利因素。对此,建议可通过加强营造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或购买项目生产的效益,拓宽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资金渠道等措施,推进我国蓝碳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红树林 蓝碳 碳市场 方法学
下载PDF
海滩修复养护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景 被引量:13
2
作者 戚洪帅 刘根 +6 位作者 蔡锋 朱君 刘建辉 雷刚 何岩雨 郑吉祥 曹惠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海岸侵蚀是沿海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海滩养护是当前砂质海岸保护的最佳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回顾了海滩养护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世界范围的海滩养护实践,分析各国海滩养护理念上存在的差异。以研究文献为基础,总结归... 海岸侵蚀是沿海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海滩养护是当前砂质海岸保护的最佳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回顾了海滩养护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世界范围的海滩养护实践,分析各国海滩养护理念上存在的差异。以研究文献为基础,总结归纳了平面和横向剖面的补砂方式、辅助工程技术和海滩模型预测等方面的海滩养护技术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滩养护的未来发展趋势:①针对复杂海岸的海滩养护应用拓展;②基于沉积物管理的海滩养护修复;③从地貌系统到生态系统全面考虑的海滩养护技术;④全球砂源赤字条件下的海滩保护和修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滩养护 修复技术 发展趋势 砂质海岸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和土地利用驱动下红树林生境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梁姗姗 刘捷 +5 位作者 苏尚柯 陈光程 陈顺洋 陈彬 刘文华 胡文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6-275,共10页
为了探索海平面上升(SLR)和土地利用导致的红树林生境潜在变化,本文以我国红树林分布最集中的雷州半岛为研究区域,基于SLAMM模型和景观生态模型建立了红树林生境脆弱性指数,设置4个SLR-土地利用组合情景(SLR4.5-土地开发利用、SLR4.5-... 为了探索海平面上升(SLR)和土地利用导致的红树林生境潜在变化,本文以我国红树林分布最集中的雷州半岛为研究区域,基于SLAMM模型和景观生态模型建立了红树林生境脆弱性指数,设置4个SLR-土地利用组合情景(SLR4.5-土地开发利用、SLR4.5-土地自然转换、SLR8.5-土地开发利用、SLR8.5-土地自然转换),预测2050年雷州半岛红树林的生境变化和脆弱程度,并提出应对环境变化的管理策略.结果表明,①SLR和土地利用双重压力的叠加将造成红树林生境的显著退化,预测生境面积将减少16.59%~25.61%,减少地点集中在铁山港、安铺港、湛江港、雷州湾和流沙湾沿岸.②在土地自然转换情景下,尽管仍应对着海平面上升的压力,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可增加44.66%~67.74%,增加的区域集中在岸线往内陆方向和沿水系向内陆延伸的两岸,但新增生境面临着破碎化程度高的问题.③在所有情景下均呈现红树林迁出现有保护区的趋势,保护区内红树林面积由5949.8hm^(2)下降至4732.1~5192.9hm^(2).④高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雷州湾、湛江港近岸和流沙湾等地,土地自然转换情景下新增红树林的生境脆弱性普遍较高.未来应及时对土地利用模式及保护管理策略进行动态调整,关注高脆弱区域,增强红树林典型生境应对海平面上升等环境变化的韧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气候变化 SLAMM模型 景观空间格局 生境脆弱性评价
下载PDF
人工岛影响下的海滩修复对策研究--以海口西海岸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何岩雨 朱君 +4 位作者 戚洪帅 刘根 雷刚 赵绍华 郑吉祥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1,共10页
人工岛建设在缓解滨海人地矛盾的同时带来新的环境问题。本研究聚焦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岸滩侵蚀与泥沙分配失衡问题,以海口西海岸为例,建立GENESIS岸线演变模型,探讨人工岛影响下的海滩地貌演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循环养护”的海滩... 人工岛建设在缓解滨海人地矛盾的同时带来新的环境问题。本研究聚焦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岸滩侵蚀与泥沙分配失衡问题,以海口西海岸为例,建立GENESIS岸线演变模型,探讨人工岛影响下的海滩地貌演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循环养护”的海滩修复对策。主要研究结论为:①海口湾南海明珠人工岛对邻近海滩的影响以“岛后方淤积、两侧侵蚀”为显著特征,且两侧侵蚀热点区的响应幅度存在明显差异。五源河口至新国宾馆岸段侵蚀更为强烈的主导因素为物源匮乏与岸线形态外凸。②通过人工补沙与循环养护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措施,可实现岸滩泥沙的合理分配与地貌的动态平衡,有效缓解人工岛引起的海岸侵蚀问题。本研究成果可为国内相似类型海岸的岸滩修复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人工岛 海岸侵蚀 海滩修复 GENESIS模型 修复对策
下载PDF
海洋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俞炜炜 马志远 +4 位作者 张爱梅 胡文佳 陈光程 刘云鹏 陈彬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海洋生态修复是遏制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途径,受到全球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方法,结合VOSviewer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 海洋生态修复是遏制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途径,受到全球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方法,结合VOSviewer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1980—2019年国际上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发表的相关文献,梳理了近40年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前沿热点和未来方向。结果表明,近40年间,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发文数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尤其2000年后增长速度加快,以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国家居多,其中美国占绝对领先地位。海洋生态修复领域涉及的学科主要有环境科学、生态学、海洋及淡水生物学等,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Restoration Ecology、Ecological Engineering和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是该领域的主要发文期刊。当前海洋生态修复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海洋生物种群恢复、滨海湿地修复与生物地球化学、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等主题,其中关于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途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拉开序幕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研究将驶入快车道,建议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生态修复、区域性海洋生态系统修复规划、海洋生态退化机理与修复关键技术、适应性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生态修复 VOSviewer 文献计量统计 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下载PDF
砂质海岸底栖硅藻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敏 黄国彪 +2 位作者 戚洪帅 刘璇 许亚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2,共7页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砂质海岸底栖硅藻的研究进展。作为砂质海岸主要的植物群,底栖硅藻通过一系列机制以适应多变的沙生环境。在潮间带的沉积物中,底栖硅藻是初级生产力和沙滩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砂质海岸底栖硅藻的研究进展。作为砂质海岸主要的植物群,底栖硅藻通过一系列机制以适应多变的沙生环境。在潮间带的沉积物中,底栖硅藻是初级生产力和沙滩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和生物因素等等都会对底栖硅藻的生长和群落分布产生影响。近年来,陆续有了关于我国潮间带底栖硅藻群落分布特征的研究,但总体来说,关于沙生境底栖硅藻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以完善我国的硅藻生态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海岸 底栖硅藻 潮间带
下载PDF
三种造礁珊瑚对不同钙离子浓度的生理响应
7
作者 刘依娜 王晨颖 +2 位作者 张涵 王啟芳 郑新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68-2175,共8页
为了了解不同造礁珊瑚的生长对海水Ca^(2+)浓度变化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浅杯排孔珊瑚(Seriatopora caliendrum)、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和指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digitata)3种造礁珊瑚为对象,测定了它们在180、250、320、... 为了了解不同造礁珊瑚的生长对海水Ca^(2+)浓度变化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浅杯排孔珊瑚(Seriatopora caliendrum)、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和指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digitata)3种造礁珊瑚为对象,测定了它们在180、250、320、390、460和530 mg·L^(-1)6个Ca^(2+)浓度下的钙化率、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Ⅱ)的变化。结果表明:低Ca^(2+)浓度(180 mg·L^(-1))导致3种珊瑚的钙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浅杯排孔珊瑚和指状蔷薇珊瑚的钙化率呈倒抛物线变化,即先上升后降低,并在320~390 mg·L^(-1)浓度时达到峰值;丛生盔形珊瑚钙化率在低Ca^(2+)浓度处理时(180~320 mg·L^(-1))随Ca^(2+)浓度上升而增加,而后趋于平稳;实验14天后,浅杯排孔珊瑚共生虫黄藻Fv/Fm和ΦPSⅡ随Ca^(2+)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过低或过高的Ca^(2+)浓度均会对浅杯排孔珊瑚的生理造成一定的胁迫;与第1天相比,实验处理14天后的丛生盔形珊瑚共生虫黄藻Fv/Fm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ΦPSⅡ显著上升;不同珊瑚对Ca^(2+)浓度变化的生理响应具有差异性,针对不同造礁珊瑚种类的室内人工繁育时,需密切关注养殖体系中Ca^(2+)浓度变化,并适时调整,以维持其最佳生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礁珊瑚 钙离子 钙化率 最大光量子产量 实际光量子产量
原文传递
广西涠洲岛滨海湿地潮下带海草、红树林与互花米草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邱广龙 潘良浩 +3 位作者 王欣 苏治南 方超 范航清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4,共9页
系统报道了广西涠洲岛的潮下带海草、红树林以及互花米草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9—202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涠洲岛海草分布于南湾西侧,紧邻珊瑚礁区,面积4246 m 2,为潮下带的生长形式,海草种类仅见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真红... 系统报道了广西涠洲岛的潮下带海草、红树林以及互花米草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9—202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涠洲岛海草分布于南湾西侧,紧邻珊瑚礁区,面积4246 m 2,为潮下带的生长形式,海草种类仅见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真红树植物有6种[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卤蕨(Acrostichum aureurm)以及外来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ela)],占广西真红树种类的50%,分布于涠洲岛西北部的西角沟、北部的牛角坑沟和东南部的五彩滩,总面积约450 m^2;半红树植物6种,占广西半红树种类的75%;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仅见于西北部的西角沟,面积处于快速扩展阶段(现存面积70 m^2,比9个月前的面积增加了2倍)。尽管涠洲岛的红树林和海草床面积均较小,但却是我国为数不多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共存的区域,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价值。涠洲岛滨海湿地的管理,应加大对乡土红树植物的保护力度,并密切跟踪监控外来种无瓣海桑和互花米草,必要时进行人工清除。此外,应积极防范有害藻华的发生,以免对涠洲岛海草床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洋高等植物 入侵种 无瓣海桑 藻华 外来种 卵叶喜盐草 蓝碳生态系统
下载PDF
海南常见红树植物叶片脂肪酸组成
9
作者 杨睿尧 谢丽梅 +3 位作者 安文硕 陈顺洋 陈彬 陈光程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4-441,共8页
脂肪酸的组成分析对认识红树植物脂肪酸资源、红树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营养关系、食物网的结构,以及红树植物对生境的适应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分析了海南岛铁炉港和清澜港两个港湾的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杯萼海桑(Sonnerati... 脂肪酸的组成分析对认识红树植物脂肪酸资源、红树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营养关系、食物网的结构,以及红树植物对生境的适应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分析了海南岛铁炉港和清澜港两个港湾的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杯萼海桑(Sonneratia alba)、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角果木(Ceriops tagal)、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正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等7种不同红树植物叶片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在样品中共检测出25种脂肪酸,其中月桂酸、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8种存在于所有样品中。样品中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均为棕榈酸(占比44.32%),其次为硬脂酸(占比7.7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有油酸(占比7.61%)、亚油酸(占比9.81%)和二十碳烯酸(占比12.16%)。植物样品的脂肪酸不饱和指数为0.24~1.13。除木果楝和清澜港采集的木榄样品外,其余样品种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饱和脂肪酸。铁炉港的红海榄、杯萼海桑、角果木和榄李4种植物叶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清澜港同一物种的,而木榄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表现为清澜港高于铁炉港。脂肪酸组成上,木果楝和正红树在两个港湾的相似性高于其他红树植物,棕榈酸、二十碳烯酸和亚油酸是造成红树植物脂肪酸组成差异的主要组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红树植物的脂肪酸组成与物种和区域有关,而热带地区红树植物可能具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红树 叶片脂肪酸 特征脂肪酸 脂肪酸不饱和指数
下载PDF
核事故下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方案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甲林 于涛 +3 位作者 黄德坤 林静 纪建达 张金钊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8-274,共7页
为适应我国滨海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海洋核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有关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法规标准,并在借鉴日本政府在福岛核事故期间所开展的海... 为适应我国滨海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海洋核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有关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法规标准,并在借鉴日本政府在福岛核事故期间所开展的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将我国海洋核应急监测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探讨制定相应的海洋核应急监测方案,以便为核应急期间开展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提供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放射性 核事故 应急监测
下载PDF
中国梭螺科一新记录属
11
作者 吴穹 邢炳鹏 +4 位作者 范世豪 陈小银 孙柔鑫 陈光程 王春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本研究记述了采集自海南陵水海域的梭螺科(Ovulidae)一新记录属:舟梭螺属(Naviculavolva)及一新记录种:折唇舟梭螺(N.deflexa),对标本进行了形态描述并附标本照,且通过比对样品的COⅠ基因序列证实了形态鉴定的准确性。本研究为梭螺科分... 本研究记述了采集自海南陵水海域的梭螺科(Ovulidae)一新记录属:舟梭螺属(Naviculavolva)及一新记录种:折唇舟梭螺(N.deflexa),对标本进行了形态描述并附标本照,且通过比对样品的COⅠ基因序列证实了形态鉴定的准确性。本研究为梭螺科分类与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丰富了我国海域梭螺科物种的多样性,并使得折唇舟梭螺的分布范围延伸至海南省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软体动物 梭螺科 新记录属 舟梭螺属
下载PDF
不同受损情况下珊瑚礁海岸动力地貌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燕珊 戚洪帅 +4 位作者 杨清书 蔡锋 刘根 朱君 赵绍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9,共9页
探索珊瑚礁与海滩地貌之间动力地貌联系是认识珊瑚礁海岸变化的重要一环。本文以雷州半岛徐闻西落港珊瑚礁海岸为研究对象,应用RTK-GPS和无人船开展岸滩剖面和近岸水下地形的测量、结合海滩沉积物分析,基于FUNWAVE-TVD数值模型模拟并分... 探索珊瑚礁与海滩地貌之间动力地貌联系是认识珊瑚礁海岸变化的重要一环。本文以雷州半岛徐闻西落港珊瑚礁海岸为研究对象,应用RTK-GPS和无人船开展岸滩剖面和近岸水下地形的测量、结合海滩沉积物分析,基于FUNWAVE-TVD数值模型模拟并分析不同珊瑚礁地形地貌条件下波浪动力传播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珊瑚礁水下地形是影响礁后海滩地貌的主要因素。礁体形态不同,导致其礁后海滩在珊瑚礁地形控制下,短波波能和次重力波波能沿程呈现不同变化规律,最终导致礁后海滩的近岸波能主控频段的差异,在较窄的珊瑚礁海岸,次重力波占比较大。在不同主控频段波浪驱动下,礁后海滩平衡剖面呈现差异性特征,Munóz-Pérez提出的珊瑚礁后海滩平衡剖面拟合中未考虑该因素的影响,需要在此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海岸 FUNWAVE-TVD 次重力波 动力地貌 海滩平衡剖面
下载PDF
我国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涛 倪甲林 +2 位作者 黄德坤 林静 纪建达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随着我国滨海核设施和核技术利用项目的大力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以保障和应对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安全与风险。本文分别对当前海洋放射性样品采集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规范体系、海... 随着我国滨海核设施和核技术利用项目的大力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以保障和应对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安全与风险。本文分别对当前海洋放射性样品采集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分析方法体系、海洋放射性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梳理,提出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海洋放射性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放射性 监测技术体系 质量评价 质量保证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北部近海水体中不同形态210Po的分布及地球化学行为
14
作者 王希龙 苏锴骏 +2 位作者 钟强强 韦龙涛 杨斌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0-131,共12页
^(210)Po是典型的颗粒活性核素,可作为大气气溶胶沉降动力学过程、海洋颗粒态物质输运过程研究的示踪剂。本文研究了北部湾近海水域6个离岸断面的水质参数和不同形态^(210)Po的比活度分布及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态、颗粒态和总^(210)P... ^(210)Po是典型的颗粒活性核素,可作为大气气溶胶沉降动力学过程、海洋颗粒态物质输运过程研究的示踪剂。本文研究了北部湾近海水域6个离岸断面的水质参数和不同形态^(210)Po的比活度分布及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态、颗粒态和总^(210)Po的比活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16~2.78、0.14~2.43和0.51~3.94 mBq/L,溶解态^(210)Po的比活度与水质参数无明显相关性,但颗粒态^(210)Po的比活度与水温、盐度和TSM质量浓度之间以及总^(210)Po的比活度与水温和TSM质量浓度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210)Po比活度的分布趋势在不同断面表现并不一致,但整体上近海水体中^(210)Po以颗粒态为主要存在形式,离岸水体中则主要以溶解态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210)Po在固液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与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一维稳态不可逆清除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溶解态^(210)Po比颗粒态^(210)Po的停留时间更长,说明大气或河流输入北部湾近海的^(210)Po进入海水后会部分进入溶解相,使其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加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 Po 分布特征 分配系数 停留时间 北部湾
下载PDF
中晚全新世泰国湾Chanthaburi海岸Welu河口区沉积物的敏感粒级组分及其对季风气候变化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承涛 陈敏 +4 位作者 戚洪帅 WICHIEN Intasen APICHAI Kanchanapant 张爱梅 方琦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0-491,共12页
对泰国湾Chanthaburi海岸Welu河口区三根沉积物柱样(WLE08、WLE10和WLE12)进行了210Pb测年分析、AMS14C测年分析和粒度分析。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三根柱样的沉积物类型均属于粘土质粉砂,包含部分贝壳及生物碎屑,分选差,呈正偏态,属... 对泰国湾Chanthaburi海岸Welu河口区三根沉积物柱样(WLE08、WLE10和WLE12)进行了210Pb测年分析、AMS14C测年分析和粒度分析。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三根柱样的沉积物类型均属于粘土质粉砂,包含部分贝壳及生物碎屑,分选差,呈正偏态,属于中晚全新世以来形成的沉积物。通过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沉积物敏感粒级进行提取,每根柱样各获得两个敏感粒级,分别为S_(A1)和S_(A2)、S_(B1)和S_(B2)以及S_(C1)和S_(C2)。将S_(A2)/S_(A1)、S_(B2)/S_(B1)以及S_(C2)/S_(C1)作为中晚全新世以来亚洲夏季风相对强度变化的替代指标,比值升高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增强,反之则减弱。结合测年结果得出研究区的亚洲夏季风自中晚全新世以来经历了强盛-减弱-增强-减弱-稳定-波动的过程。其中,8.5~6.5 cal.ka BP期间S_(C2)/S_(C1)值较高,表明该时期处于亚洲夏季风强盛期,6.5~3 cal.ka BP期间S_(B2)/S_(B1)值较低且变化较小,表明该时期亚洲夏季风处于较弱的稳定期,而1.5 cal.ka BP以来S_(A2)/S_(A1)值有升高趋势表明亚洲夏季风在这一时期有所增强。此外,在8.2 cal.ka BP期间敏感粒级S_(C2)/S_(C1)值急剧下降,表明夏季风存在一次较大的衰弱期,响应了8.2 cal.ka BP全球范围的气候突变事件,这与阿曼石笋和董歌洞石笋δ^(18)O记录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体现了气候变化具有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敏感粒级 粒级-标准偏差方法 中晚全新世 泰国湾
下载PDF
海洋风暴沉积的微体生物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敏 戚洪帅 +3 位作者 沈林南 张爱梅 王承涛 方琦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6-523,共8页
微体生物和它们的化石在研究现代风暴和古风暴沉积方面是一个很好和有效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海洋风暴沉积研究中微体生物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古风暴层有孔虫、硅藻的研究上,而孢粉方面的研究较少。... 微体生物和它们的化石在研究现代风暴和古风暴沉积方面是一个很好和有效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海洋风暴沉积研究中微体生物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古风暴层有孔虫、硅藻的研究上,而孢粉方面的研究较少。应用微体化石揭示地质历史时期古风暴的发生频率已较为成熟。但未来需提高古风暴重建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精确性,以及探讨微体化石记录与风暴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关现代风暴过程中微体生物的研究稍显逊色,研究程度较低。了解现代风暴过程中不同沉积环境下微体生物的沉积特征、面貌,它们的形成和保存机制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微体古生物 台风 风暴沉积 有孔虫 硅藻 孢粉
下载PDF
小球藻属DNA条形码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稚兰 邢炳鹏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第2期69-76,共8页
为探讨小球藻鉴定的新方法以及评估小球藻属DNA条形码候选序列的鉴定作用,文章对20株小球藻的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核基因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以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bcL)3个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对各... 为探讨小球藻鉴定的新方法以及评估小球藻属DNA条形码候选序列的鉴定作用,文章对20株小球藻的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核基因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以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bcL)3个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对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OI、ITS和rbcL序列在20株小球藻中的扩增和测序效率均呈阳性,扩增成功率分别为76%、83%和70%;经评估,COI、ITS和rbcL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在小球藻分类鉴定中均不适合较低的分类单位,但可参考动植物的分类方法,将多个片段组合应用,从而筛选不同进化级别的DNA条形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DNA条形码 分类鉴定 物种 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