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机器混合系统:从自由状态控制到自主智能调控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倩 王泓宇 +2 位作者 洪慧 潘纲 郑能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077-3094,共18页
以昆虫作为载体,采用光/电等外部调控手段对其运动行为进行干预或控制,实现可静态预设或动态控制的昆虫机器混合系统,也被称作昆虫机器人.这类微型动物机器人在运动稳定性、环境适应性、隐蔽性等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在搜救侦查、科学研... 以昆虫作为载体,采用光/电等外部调控手段对其运动行为进行干预或控制,实现可静态预设或动态控制的昆虫机器混合系统,也被称作昆虫机器人.这类微型动物机器人在运动稳定性、环境适应性、隐蔽性等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在搜救侦查、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神经科学、微机电系统、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昆虫机器混合系统研究正从自由状态控制发展至自主智能调控阶段.本文回顾了昆虫机器人在受控运动模式、可控动作类型、达成控制任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昆虫机器混合系统研究框架,评述了基于不同调控原理实现的典型昆虫机器混合系统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昆虫机器混合系统在神经调控机制、微型控制系统、刺激技术及方法、智能控制系统等研究中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机器人 昆虫机器混合系统 神经调控原理 刺激系统 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智能神经假体——神经信息传递的非线性建模
2
作者 钱存乐 林芃 潘纲 《人工智能》 2022年第6期65-73,共9页
智能神经假体是一种替代大脑特定功能的电子装置,为受损的大脑区域开辟一条人工电子通路,通过重塑神经信息传递,修复因神经受损导致的大脑智能缺失。当前,对于这种“替代通路”的设计更多来源于局部功能连接模型,而缺乏针对不同脑区间... 智能神经假体是一种替代大脑特定功能的电子装置,为受损的大脑区域开辟一条人工电子通路,通过重塑神经信息传递,修复因神经受损导致的大脑智能缺失。当前,对于这种“替代通路”的设计更多来源于局部功能连接模型,而缺乏针对不同脑区间高度非线性连接的精细建模,这限制了神经假体可重建的感认知能力。本文旨在探讨面向智能神经假体神经信息传递的非线性建模问题,为实现更精准的智能神经假体提供拟合度更高、性能更稳定的理论模型。本文首先简要回顾神经假体的研究进展;其次,针对现有神经信息传递模型非线性表达能力差、性能不稳定等不足进行分析;最后,探讨非线性神经信息传递模型的设计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神经假体 神经信息传递模型 非线性建模 混合智能
下载PDF
一种骨骼肌驱动的类弹簧生物混合游泳机器人
3
作者 何舒畅 周雨薇 +2 位作者 吴禹 李正伟 宋吉舟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由活性生物体和软材料骨架构成的生物混合机器人能够响应外部激励并且智能地应对复杂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本文构建了一种骨骼肌驱动的类弹簧生物混合游泳机器人,它在电刺激作用下可以实现单... 由活性生物体和软材料骨架构成的生物混合机器人能够响应外部激励并且智能地应对复杂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本文构建了一种骨骼肌驱动的类弹簧生物混合游泳机器人,它在电刺激作用下可以实现单向游动.该生物混合游泳机器人由类弹簧软骨架、环状骨骼肌生物软体驱动器和薄膜鳍结构组成.系统的实验研究表明,所培养的环状骨骼肌生物软体驱动器在电刺激下可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和主动收缩力,所组装制备的类弹簧生物混合游泳机器人在电刺激下可在液体环境中实现单向游动前进.这些结果将为设计复杂的生物混合机器人提供科学依据,未来在药物输送、原位活检等医疗健康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混合 骨骼肌 软体驱动器 游泳机器人
原文传递
人际视角下的建议互动:决策、社会认知过程与计算神经机制
4
作者 罗希彤 潘亚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3809-3822,共14页
建议互动是信息和影响力在社会传播的重要基石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决策者与建议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内在过程尚不清晰.从人际互动的角度出发,我们尝试构建了一个整合建议双方行为与社会认知过程的人际影响模型... 建议互动是信息和影响力在社会传播的重要基石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决策者与建议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内在过程尚不清晰.从人际互动的角度出发,我们尝试构建了一个整合建议双方行为与社会认知过程的人际影响模型:建议者和决策者分别通过提供建议信息和对建议进行反馈相互影响.这种影响通过社会认知过程被各自内化、更新了决策者对建议者可靠性的信念和建议者对自身的社会影响力的信念,以及对彼此的社会态度.这些社会认知结果进一步指导了决策者后续的建议采纳倾向和决策优化结果,以及建议者随后的建议策略与建议准确性.同时,受影响的决策、建议行为又产生新的建议反馈和建议信息影响对方.在这些过程中,奖赏加工、心理理论加工和自我监控发挥了关键作用.具体来说,建议采纳过程和建议者对自身影响力的信念更新主要涉及奖赏相关的认知计算和神经表征;决策者对建议者可靠性的信念更新和建议提出过程涉及与社会学习相关的计算过程,并伴随着心理理论相关脑区的激活;此外,自我监控加工也参与了建议者的建议策略的使用过程.总之,本文为揭示建议互动中双方的行为以及认知加工(如信念更新、决策权衡)的内在机理提供了启示.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通过人际神经科学、计算建模等手段探索建议互动双方复杂的社会信念和互动动机如何整合,进而影响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议采纳 建议提出 社会认知 人际互动 社会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