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提升海洋综合探测与研究能力——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松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2-1144,共13页
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国家对海洋的战略需求,瞄准海洋领域国际前沿问题,建立海洋综合探测与研究体系,从海洋系统的角度研究海洋的各种现象、过程和规律、提出应对措施。海洋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 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国家对海洋的战略需求,瞄准海洋领域国际前沿问题,建立海洋综合探测与研究体系,从海洋系统的角度研究海洋的各种现象、过程和规律、提出应对措施。海洋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装备水平的发展,能力建设是实现海洋先导专项科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重点介绍海洋专项实施以来在能力建设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近海与深远海观测网建设、深海综合探测与研究平台体系建设、海洋装备研发,以及随着能力建设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科学认知上的突破。通过科学目标与技术研发的有机结合、国家海洋战略目标与基础科学发展的有机结合、海洋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实践,海洋先导专项全面提升了我国海洋综合探测与研究的能力,为深入认知、预测、预警预报、综合管控、开发和保护海洋奠定了基础,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向纵深发展,从陆架边缘海走向广袤的深海大洋,从中国近海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到探索全球海洋运作机制与未来海洋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探测与观测 深海战略 海洋能力建设 未来海洋 海洋装备
下载PDF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介绍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松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7-1131,共5页
本文重点介绍海洋专项的科学意义、聚焦的关键问题、研究区域的选择、总体研究思路、实施方案与预期成果。海洋专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洋系统"的视... 本文重点介绍海洋专项的科学意义、聚焦的关键问题、研究区域的选择、总体研究思路、实施方案与预期成果。海洋专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洋系统"的视角开展综合性协同调查与研究,在西太暖池对东亚及我国气候的影响机制、邻近大洋影响下的近海生态系统演变规律、西太平洋深海环境和资源分布特征等领域开展系统研究,同时进行我国深海研究探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为提升我国深海大洋理论研究水平,为我国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战略性资源开发、海洋综合管理、防灾减灾、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西太平洋 物质能量交换 海洋先导专项
下载PDF
莱州湾和牟平近海夏季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及环境状况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蒲思潮 史本泽 +1 位作者 张光涛 徐奎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111,共11页
为探究莱州湾和牟平近海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及影响因子,作者于2016年7月在这两个海域采集了沉积物样品,并结合沉积环境因子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莱州湾和牟平近海各仅检获了7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且莱州湾的小... 为探究莱州湾和牟平近海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及影响因子,作者于2016年7月在这两个海域采集了沉积物样品,并结合沉积环境因子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莱州湾和牟平近海各仅检获了7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且莱州湾的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均明显低于牟平近岸海域。莱州湾线虫和桡足类平均丰度分别占小型底栖生物的91.9%和6.3%,牟平近海分别占92.1%和4.2%。对两个海域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型底栖生物丰度与底层水溶解氧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层小型底栖生物丰度比与沉积物中叶绿素a含量、脱镁叶绿素含量、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以及水深呈显著正相关,与中值粒径和底层水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显示,基于不同沉积物类型中的参考比值,线虫和桡足类丰度比值(N/C)可用于莱州湾和牟平近海沉积环境有机污染状况的评估。研究还发现,牟平海域的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呈现由近岸向外海增加的异常趋势,且小型底栖生物的数量和类群多样性较十年前显著降低,显示沉积环境受到了明显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海 小型底栖生物 丰度
下载PDF
对海洋科学的认识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88-1492,共5页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是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投入最大、参加人员最多的一个海洋科学先导项目,该项目使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从海洋系统角度研究中国近海到西太平洋的一些海洋前沿问题。来自物理、化学、生...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是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投入最大、参加人员最多的一个海洋科学先导项目,该项目使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从海洋系统角度研究中国近海到西太平洋的一些海洋前沿问题。来自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和大气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们围绕共同的问题,在同一个区域、从不同方向开展协同研究。目前,海洋先导专项已在深海探索与研究、海洋能力建设、科考平台建设、技术队伍建设、科研与技术有机融合的体系建设和海洋前沿探索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为全面、综合地开展深海资源的探测与近海生态安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海洋先导专项更多系统性、有影响力的成果将在未来不断涌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西太平洋 深海探测与研究 海洋装备研发 海洋未来发展
下载PDF
青岛市灵山湾海水浴场表层沉积物粒度冬季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永芳 徐方建 +6 位作者 刘清容 李安春 王心怿 吴锦祥 刘航宇 陈铭 李丽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及3月在青岛市灵山湾海水浴场进行了3次表层沉积物采样,对粒度组分和粒度参数平面分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沉积物整体有变粗的趋势,细砂组分特别是极细砂和粉砂组分含量下降明显,分选性变好,正偏态... 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及3月在青岛市灵山湾海水浴场进行了3次表层沉积物采样,对粒度组分和粒度参数平面分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沉积物整体有变粗的趋势,细砂组分特别是极细砂和粉砂组分含量下降明显,分选性变好,正偏态及高峰度分布区扩大,粒度参数高值分布区被消除。粒径趋势分析表明,在涨潮流与强盛的冬季风驱动的风浪、沿岸流的综合作用下,研究区沉积物总体呈北东-南西向沿岸输运,运移趋势变化受到波浪、潮流水动力条件与地形相互作用的影响。短期的波能变化足以改变沙滩地貌,从而影响表层沉积物的分布。可为浴场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粒度趋势分析 灵山湾浴场 青岛
下载PDF
胶州湾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长期变化 被引量:51
6
作者 孙晓霞 孙松 +1 位作者 赵增霞 沈志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2-669,共8页
依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胶州湾营养盐调查与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近40余年来胶州湾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长期变化规律,以及2000年以后胶州湾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胶州湾各项营养盐浓度都呈现增加趋势,但不同种... 依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胶州湾营养盐调查与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近40余年来胶州湾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长期变化规律,以及2000年以后胶州湾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胶州湾各项营养盐浓度都呈现增加趋势,但不同种类营养盐浓度变化的时期并不相同。氨氮浓度到2001年达到顶峰,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而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的上升趋势在2000年之后尤为显著。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此同时,胶州湾营养盐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总溶解无机氮中不同氮源的组成比例发生改变,2000年后氨氮在总溶解无机氮中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硝酸盐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不同营养盐之间的比例亦发生变化,2000年以后氮磷比值开始下降,氮磷比严重失衡的状态得到缓解,硅氮比有所上升,但仍然低于Redfield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结构 长期变化 胶州湾
下载PDF
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长期变化 被引量:37
7
作者 孙松 李超伦 +2 位作者 张光涛 孙晓霞 杨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5-631,共7页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基于胶州湾浮游动物长期观测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1977—2008年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胶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明显的...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基于胶州湾浮游动物长期观测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1977—2008年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胶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之后胶州湾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达到0.361g/m3,为20世纪90年代的3.54倍。浮游动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已由20世纪90年代夏季生物量和丰度最高的季节变化特征转变为2000年之后春季生物量和丰度最高,夏季次之的季节变化特征。胶州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发生改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胶质类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表现为升高的现象,水母和被囊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5倍以上。桡足类、毛颚类等浮游动物类群的长期变化趋势呈现波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浮游动物 生物量 水母 长期变化
下载PDF
对黄、东海水母暴发机理的新认知 被引量:38
8
作者 孙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6-410,共5页
基于大量实验结果和大规模海上考察和综合分析,从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对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机理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模式:水母生活史中的大部分时间以水螅体的形式生活在海底;水母种群的暴发是水螅体对环境变异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为... 基于大量实验结果和大规模海上考察和综合分析,从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对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机理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模式:水母生活史中的大部分时间以水螅体的形式生活在海底;水母种群的暴发是水螅体对环境变异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为了逃避动荡环境、扩大分布范围、寻求新的生存空间,为种群繁衍需求更多的机会的一种生存策略。导致水母种群暴发的关键过程是海洋底层温度的变动和饵料数量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和富营养化是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最重要诱发因素。水母暴发是全球变化下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的一种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暴发 气候变化 富营养化 生态系统演变 生态灾害
下载PDF
黄、东海水母暴发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9
作者 孙松 于志刚 +4 位作者 李超伦 黄邦钦 庄志猛 魏皓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1-405,共5页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洋赤潮、绿潮、白潮(水母暴发)等生态灾害在多重压力下不断出现。对于以水母为代表的胶质类生物的数量增多,国际上有很多的解释和争论:水母的暴发是一种趋势性...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洋赤潮、绿潮、白潮(水母暴发)等生态灾害在多重压力下不断出现。对于以水母为代表的胶质类生物的数量增多,国际上有很多的解释和争论:水母的暴发是一种趋势性的还是周期性的现象,关键问题是对导致水母暴发原因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开展了综合性的研究,对前期的研究进展和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发表在本专辑中,涉及水母生活史策略、环境因子对水母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水母的暴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新认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暴发 生态系统演变 生态灾害
下载PDF
2011年春、夏季黄、东海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10
作者 文斐 孙晓霞 +3 位作者 郑珊 罗璇 冯秋园 孙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8-444,共7页
依据2011年春、夏两季黄、东海调查资料,分析了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南黄海、东海北部春季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74.83mg/m2,夏季为23.84mg/m2,春季明显高于夏季。春季大部分海域叶绿素a含... 依据2011年春、夏两季黄、东海调查资料,分析了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南黄海、东海北部春季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74.83mg/m2,夏季为23.84mg/m2,春季明显高于夏季。春季大部分海域叶绿素a含量垂直分布均匀,夏季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次表层出现最大值。初级生产力水平春季为993.9mgC/(m2.d),夏季为1274mgC/(m2.d),与1984—1985年相比有所升高。春季高值区出现在黄海中部及长江口附近海域;夏季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南岸近海海域、长江口外的黄、东海交界海域以及浙江省沿岸海域。春季整个调查海区叶绿素a浓度与磷酸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氮磷比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黄、东海春季磷酸盐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一个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胶州湾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长期变化 被引量:31
11
作者 孙晓霞 孙松 +2 位作者 吴玉霖 张永山 郑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9-646,共8页
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胶州湾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系统分析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1981年以来,胶州湾浮游植物总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胶州湾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发生改变,洛氏角毛... 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胶州湾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系统分析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1981年以来,胶州湾浮游植物总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胶州湾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发生改变,洛氏角毛藻、密联角毛藻、波状石鼓藻、叉角藻与梭角藻等成为近5年来新的优势种。胶州湾浮游植物优势类群数量的长期变化趋势表明,中肋骨条藻、角毛藻等小型链状硅藻数量呈现增加趋势,波状石鼓藻等暖水性种类的数量持续升高,甲藻类浮游植物数量升高、分布范围扩大,表明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已经做出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优势种 长期变化
下载PDF
胶州湾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的长期变化 被引量:28
12
作者 孙晓霞 孙松 +1 位作者 张永山 张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4-661,共8页
采用野外观测与历史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1984—2008年胶州湾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分布格局、季节特征的变化以及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来胶州湾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季节规律发生了很大变化。冬季... 采用野外观测与历史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1984—2008年胶州湾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分布格局、季节特征的变化以及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来胶州湾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季节规律发生了很大变化。冬季和夏季叶绿素a浓度升高,春季和秋季叶绿素a浓度下降,使得其双周期型的季节变化特点更为显著。胶州湾叶绿素a浓度的长期变化呈现波动状态,波动范围为1—4.76mg/m3。2月份和8月份叶绿素a的浓度呈现较弱的升高的趋势,而5月份和11月份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从空间格局上看,湾外区域叶绿素a浓度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胶州湾的初级生产力存在一定的年际波动,1980’s、1990’s和2000’s三个时期的季度月平均初级生产力分别为334.41、354.39、347.73mgC/(m2·d),并没有出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长期变化
下载PDF
东海表层海水中微塑料分布与组成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涛 孙晓霞 +2 位作者 朱明亮 梁俊华 赵永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9,共8页
本文通过2015年夏季在东海水域进行采样,对东海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空间分布和组成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海水中广泛存在微塑料,微塑料的分布密度在0.011—2.198piece/m3之间,平均含量为0.31piece/m3。微塑料的长度多... 本文通过2015年夏季在东海水域进行采样,对东海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空间分布和组成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海水中广泛存在微塑料,微塑料的分布密度在0.011—2.198piece/m3之间,平均含量为0.31piece/m3。微塑料的长度多在500μm至5mm之间,占88.6%;其形态多为泡沫状(54.8%),其次是块状(21.4%)和薄膜状(11.8%);其外观多呈现为白色(71.9%)和彩色(18.5%);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聚乙烯(45.5%)和聚丙烯(34.6%)。对形态、颜色和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这些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地,在沿海通过海岸或河流进入海洋。河流和洋流的运动是影响微塑料迁移而导致其分布不均状况的主要因素。与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结果的比较表明东海微塑料的分布密度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表层海水 东海 海洋碎屑 分布与组成
下载PDF
中国北方习见水母类的DNA条形码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程方平 王敏晓 +3 位作者 王彦涛 张芳 李超伦 孙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1-459,共9页
本研究获得了中国北方近海习见水母类24个种共62条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tCOI)序列,结合GenBank中具DNA条形码关键词的mtCOI序列,共比较了水母类mtCOI片段207条,水母mtCOI种内遗传差异在0%-7.4%之间,均值为0.9%(SD=0.014),其中约... 本研究获得了中国北方近海习见水母类24个种共62条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tCOI)序列,结合GenBank中具DNA条形码关键词的mtCOI序列,共比较了水母类mtCOI片段207条,水母mtCOI种内遗传差异在0%-7.4%之间,均值为0.9%(SD=0.014),其中约93%的个体种内差异小于4%;近源种间遗传差异在5.4%(Sarsia)到44.9%(Lensia)之间,均值为25.1%(SD=0.118),97%以上的个体种间遗传差异大于10%。绝大多数(98.8%)水母种类种内遗传差异小于种间遗传差异,条形码间隙明显。本研究涉及的中国北方习见水母种内遗传差异均显著小于种间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以mtCOI作为DNA条形码可以实现对中国北方习见水母种类鉴定。利用DNA条形码序列分析,梳理了中国近海一些常见水母的分类地位。此外,对4种保存液保存方法的比较研究表明,90%乙醇、DMSO、RNA Safer和DNA Conserver4种保存液无法同时保存形态学特征和DNA序列,但DNA Conserver的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码间隙 种类鉴定 DNA条形码 水母
下载PDF
水母灾害的形成机理、监测预测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芳 李超伦 +2 位作者 孙松 魏皓 王彦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7-1195,共9页
受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双重压力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近海水母呈现增多的趋势,局部海域水母灾害连年发生,对近海核电站等重大设施安全运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我们不仅亟需在科学上阐明我国近海水母灾害... 受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双重压力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近海水母呈现增多的趋势,局部海域水母灾害连年发生,对近海核电站等重大设施安全运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我们不仅亟需在科学上阐明我国近海水母灾害发生的重要过程和机制,而且在技术上亟需研发水母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防灾减灾技术体系,以提升我国海洋水母灾害应对能力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国际交流与合作、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水母灾害的形成机理、水母灾害监测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各种水母监测技术,防控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在特定海域成功应用的原因,展望今后我国水母灾害的监测技术及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暴发 生态系统 水母灾害 水母监测 水母防控
下载PDF
胶州湾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 被引量:16
16
作者 于莹 张武昌 +4 位作者 赵楠 孙晓霞 张翠霞 丰美萍 肖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0-701,共12页
于2007年1—12月在胶州湾搭载"创新号"考察船完成了12个航次的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胶州湾纤毛虫丰度的范围为41—31077ind/L,生物量范围为0.06—99.37μgC/L。表层纤毛虫平均丰度于6月达到全年最高值(6065i... 于2007年1—12月在胶州湾搭载"创新号"考察船完成了12个航次的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胶州湾纤毛虫丰度的范围为41—31077ind/L,生物量范围为0.06—99.37μgC/L。表层纤毛虫平均丰度于6月达到全年最高值(6065ind/L),12月为最低值(843ind/L);平均生物量8月达全年最高值(18.5μgC/L),6月为最低值(0.6μgC/L)。除6月和8月外,湾内站位纤毛虫的平均丰度比湾外的高。砂壳纤毛虫种数于8月达到最高值(25种),1月种数最少(6种)。砂壳纤毛虫丰度在纤毛虫丰度中的比例全年平均为25%,分别于1月和8月达到最低(8%)和最高值(57%)。断面资料显示,纤毛虫的分布表层高于底层。表层砂壳纤毛虫生物量及表层纤毛虫的生物量均与表层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表层砂壳纤毛虫的生物量及表层纤毛虫生物量与Chl.a浓度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胶州湾
下载PDF
2011年夏季胶州湾三种大型水母的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世伟 张光涛 +2 位作者 孙松 王彦涛 赵增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1-479,共9页
2011年8月1日-9月30日,对胶州湾三种大型水母沙海蛰(Nemopilema nomurai)、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的种群数量变动及空间分布情况开展了目测调查,同步获得了气象、水温、盐度、叶绿素a、浮游动物丰度、... 2011年8月1日-9月30日,对胶州湾三种大型水母沙海蛰(Nemopilema nomurai)、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的种群数量变动及空间分布情况开展了目测调查,同步获得了气象、水温、盐度、叶绿素a、浮游动物丰度、种类组成等数据,调查频率为每周2次。调查期间,海月水母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沙海蛰与白色霞水母种群均于8月11日达到数量高峰,8月底及9月中旬之后依次衰落,至9月底,三种水母基本消失。三种水母的种群平均丰度变化范围分别为:沙海蛰0-230.8ind/km2;霞水母0-150.2ind/km2;海月水母0-123.4ind/km2。从分布区域来看,海月水母主要位于近岸区,沙海蜇主要分布于湾口和中部深水区,而白色霞水母则在高峰期和次高峰期分别集中于深水区和近岸区。结合往年资料,作者认为,海月水母种群能够在胶州湾内进行自我补充并完成其生活史,而胶州湾沙海蛰与霞水母的种群补充则可能主要依赖于湾外种群。另外,目测方法的准确性可能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沙海蛰 霞水母 海月水母 种群动态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x1片段序列的胶州湾浮游动物DNA条形码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敏晓 程方平 +1 位作者 李超伦 孙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2-710,共9页
采用cox1基因特异扩增测序的方法,分析了胶州湾45种常见海洋动物的DNA条形码序列82条,联合GenBank中28条cox1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种内个体间遗传差异均值为0.013(0—0.11);属内不同种间遗传差异均值为0.265(0.137—0.369),是种内遗传差... 采用cox1基因特异扩增测序的方法,分析了胶州湾45种常见海洋动物的DNA条形码序列82条,联合GenBank中28条cox1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种内个体间遗传差异均值为0.013(0—0.11);属内不同种间遗传差异均值为0.265(0.137—0.369),是种内遗传差异的20多倍,条形码间隙明显。在分子系统树中,所有种类的不同个体都聚成一个单系枝;cox1序列遗传差异在科、属水平发生重叠,无法准确解析上述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但在更高分类阶元,cox1序列具有一定程度的解析能力。利用DNA条形码,本研究订正了中国近海多个桡足类的命名。以上结果表明,线粒体cox1基因可以作为DNA条形码实现浮游动物的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浮游动物 cox1基因 DNA条形码
下载PDF
温度、投饵频次对海月水母(Aurelia sp.1)水螅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彦涛 孙松 +1 位作者 李超伦 张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0-904,共5页
水母暴发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水螅体阶段的环境影响是研究水母暴发的重要切入点。本实验从温度(10,15,20,25℃)和投饵频次(无投喂,每周投喂,每天投喂)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横裂过程、碟状体产生过程影响显著,饵... 水母暴发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水螅体阶段的环境影响是研究水母暴发的重要切入点。本实验从温度(10,15,20,25℃)和投饵频次(无投喂,每周投喂,每天投喂)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横裂过程、碟状体产生过程影响显著,饵料对水螅体数量影响显著。水螅体从20℃降温至10℃和15℃可发生横裂产生碟状体,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内,相对高温和充足饵料有利于释放更多碟状体;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外,相对高温和充足饵料有利于水螅体数量的增加。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持续时间达到水螅体的响应时间阈值,才能够完成从底栖阶段的水螅体到浮游阶段水母体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 温度 饵料 横裂 暴发
下载PDF
胶州湾夜光藻种群动态及其大量繁殖的生态机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田达玮 宋书群 +4 位作者 陈田田 李照 刘云 梁俊华 李才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6-284,共9页
为研究胶州湾夜光藻大量繁殖的生态机制,于2015年逐月对胶州湾12个站位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调查,获取了温度、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周年数据,分析了夜光藻种群丰度和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夜光藻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夜... 为研究胶州湾夜光藻大量繁殖的生态机制,于2015年逐月对胶州湾12个站位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调查,获取了温度、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周年数据,分析了夜光藻种群丰度和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夜光藻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夜光藻种群增长与其繁殖方式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全年各站位夜光藻丰度范围为0—31.17×10~3ind./m^3,月平均丰度呈现双峰分布;二分裂个体比例介于0—31.25‰,有性繁殖个体比例介于0—29.41‰,两种繁殖方式均呈现出季节差异及空间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夜光藻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包括水温、叶绿素a、硝氮及亚硝氮。夜光藻是冷水种,水温与夜光藻种群丰度、两种繁殖个体比例均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反映夜光藻食物的丰富程度,与夜光藻丰度、两种繁殖个体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亚硝氮和硝氮可能对夜光藻代谢繁殖起调控作用,与夜光藻丰度及有性繁殖个体比例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藻 二分裂 有性繁殖 种群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