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降速带调查方法在车排子地区排2井西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吉海龙 田俊平 《油气地球物理》 2008年第2期43-45,共3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排2井西部区块低降速层的速度和厚度在不同的地段差异较大,通过小折射、微测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低降速带调查,可以准确的确定该区低降速带的分布情况,为该区三维地震勘探提供激发参数。
关键词 低降速带 小折射 微测井 三维地震
下载PDF
东营凹陷湖相烃源岩孢粉相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晶巧 蔡进功 +1 位作者 王学军 徐金鲤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446-3452,共7页
选取东营凹陷S井6个层段的30个钻孔岩芯样品,开展孢粉相和热解检测分析,研究不同层段有机质来源、类型的差异性并探讨其页岩气勘探的意义。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具有丰富的有机质来源,整体形成于安静低能的缺氧静水环境,这给页岩... 选取东营凹陷S井6个层段的30个钻孔岩芯样品,开展孢粉相和热解检测分析,研究不同层段有机质来源、类型的差异性并探讨其页岩气勘探的意义。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具有丰富的有机质来源,整体形成于安静低能的缺氧静水环境,这给页岩气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沙三下有机质以无定形为主,类型好,沙一段除无定形外,藻类特别发育,2个层段有机质丰度都较高,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平均值大于2%。因此,沙河街组是烃源岩形成的最佳场所,特别是沙三下和沙一段,是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优选层段。综合孢粉相和热解资料,在考虑有机质丰度的基础上,也应考虑有机质的构成差异来进行烃源评价,它对有机质的演化和生烃具有较大影响,其中以无定形有机质和藻类为主要来源的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孢粉相 热解 生烃潜力 页岩气
下载PDF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孢粉相特征及其在碳循环中的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蔡进功 徐金鲤 +1 位作者 冯晓萍 邓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149,共7页
选自长江口F2—F5站位的4个表层沉积物及其粒度分级(1~8Φ)样品,经过孢粉相和热解检测,探讨有机质特征及其在碳循环中的命运。未分级样品的孢粉相主要由木质组织、丝炭和黑团块组成,显示陆地输入有机质的贡献巨大。样品分级后,孢粉相... 选自长江口F2—F5站位的4个表层沉积物及其粒度分级(1~8Φ)样品,经过孢粉相和热解检测,探讨有机质特征及其在碳循环中的命运。未分级样品的孢粉相主要由木质组织、丝炭和黑团块组成,显示陆地输入有机质的贡献巨大。样品分级后,孢粉相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细粒的8Φ中无定形为主,其他粒级(2~7Φ)中主要由结构有机质组成。细粒的8Φ中具有高HI、高S2和低Tmax值的特点,表明来源于水生生物;而其他粒级(2~7Φ)有机质显示了高等植物来源和充分氧化降解的特性。在远离河口的F4和F5站位,细粒的8Φ中无定形有机质对TOC贡献约近70%;在河口附近F2和F3站位,粗粒的(2~7Φ)中颗粒有机质聚集,TOC分配比较均衡。细粒的8Φ中无定形有机质,受粘土矿物的保护可有效抵御微生物及氧化降解,能迅速地絮凝和沉降,缩短了从生物圈、水圈到岩石圈的进程,致使碳循环周期延长;而粗粒的(2~7Φ)中陆地输入的颗粒有机质,已历经充分的氧化降解,可以长期保存在沉积物中,碳循环周期最长。因此,关注沉积物中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碳循环周期的影响,这可能是开启未知碳汇之谜的一把"金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孢粉相 有机质差异 碳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