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油电泵井下多参数测量电路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鹏 宋楠 +1 位作者 高华芳 孙宝全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潜油电泵作为现在石油开采中的主要设备,为保证长期可靠的运行以提高经济效益,井下工况的实时监测就尤为重要。因此,研究设计了潜油电泵井下监测参数的测量电路,并分别给出了入口温度、电机绕组温度、入口压力、出口压力、振动X轴、振动... 潜油电泵作为现在石油开采中的主要设备,为保证长期可靠的运行以提高经济效益,井下工况的实时监测就尤为重要。因此,研究设计了潜油电泵井下监测参数的测量电路,并分别给出了入口温度、电机绕组温度、入口压力、出口压力、振动X轴、振动Y轴这几个参数的测量电路及其简单说明。通过室内试验及室外模拟井试验,验证了各参数的测量电路精度高,测量范围广,可以将井下相应参数准确无误地进行采集、传输,最终实现对潜油电机的长久稳定运作进行监测与保护,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油电泵 温度 压力 振动 泄漏电流
下载PDF
特低渗砂岩油藏的渗吸采油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顺鹏 李育展 +2 位作者 刘历历 解英明 张星 《天然气与石油》 2022年第6期69-74,80,共7页
为提高特低渗砂岩油藏渗吸采油驱油效率,开展了注入压力、注入量、注入次数、焖井时间等渗吸采油工艺参数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渗吸采收率影响的水驱岩心实验。结果表明:水中加入FH-1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提高动态渗吸采收率;渗吸采收率随... 为提高特低渗砂岩油藏渗吸采油驱油效率,开展了注入压力、注入量、注入次数、焖井时间等渗吸采油工艺参数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渗吸采收率影响的水驱岩心实验。结果表明:水中加入FH-1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提高动态渗吸采收率;渗吸采收率随注入压力增大而增大、随注入量增大而增大,但注入量超过1 PV后渗吸采收率不会增加,随注入次数增加而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焖井时间48 h,渗吸采收率最大。按照根据室内模拟实验结果,结合其他区块施工经验优化的工艺参数,在SL-3区块开展了渗吸采油现场试验,经3个月现场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平均日产油量提高19倍、日产液量提高2倍,综合含水降低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 油砂岩藏 渗吸 实验 参数优化 矿场试验
下载PDF
企业安全文化实践与创新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健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0年第5期58-60,共3页
企业安全文化是确保企业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因素之一。针对某油田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新阶段中表现出的不足,从渗透作用、权责体系、精细管理、全员参与4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新,并深入实践,打造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体系,为... 企业安全文化是确保企业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因素之一。针对某油田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新阶段中表现出的不足,从渗透作用、权责体系、精细管理、全员参与4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新,并深入实践,打造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同类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安全理念 安全文化 实践 创新
下载PDF
一种新的流变模式及其应用性评价 被引量:25
4
作者 樊洪海 冯广庆 +2 位作者 王果 刘阳 张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93,99,共6页
在评价现有流变模式的适应性和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4参数流变模式,利用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对各流变模式的流变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各流变模式的参数确立和评价进行研究,应用不同类型的钻井液测量数据对各流变模式进行回归计... 在评价现有流变模式的适应性和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4参数流变模式,利用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对各流变模式的流变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各流变模式的参数确立和评价进行研究,应用不同类型的钻井液测量数据对各流变模式进行回归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用的6种钻井液中,4参数流变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各剪切速率下的钻井液流变性,最为精确,拟合效果最好,适用于各种钻井流体;拟合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4参数、赫巴、卡森、幂律、宾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学 流变模式 流变参数 4参数模式 应用评价 回归分析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微乳液驱油规律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吕其超 张洪生 +4 位作者 左博文 张星 张娟 李强 周同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77,119,共8页
为深入探究特高含水期微乳液提高采收率的规律,设计了微观可视化驱替装置,在分析水驱剩余油的宏、微观分布特征基础上,对特高含水期微乳液驱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特高含水期,中相微乳液的增溶作用对膜状剩余油的动用最为明显... 为深入探究特高含水期微乳液提高采收率的规律,设计了微观可视化驱替装置,在分析水驱剩余油的宏、微观分布特征基础上,对特高含水期微乳液驱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特高含水期,中相微乳液的增溶作用对膜状剩余油的动用最为明显;微乳液能将剩余油乳化拉丝,油丝断裂形成乳状油滴,小油滴易于流动,体积较大的乳化油可聚并下游剩余油,富集形成油带被驱替出;微乳液中表面活性剂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 mN/m量级,超低界面张力有利于驱替相突入连片状剩余油中,实现对剩余油的分割动用,有效提高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采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微乳液驱 微观可视化实验 乳化作用 润湿反转 分割剩余油
下载PDF
水溶性暂堵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成梅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4期91-93,共3页
针对老油田开发中后期出现的高含水特征,研制了纤维状系列水溶性暂堵剂。其水溶率大于95%,暂堵率达95%以上,封堵压力大于10 MPa,解堵后渗透率恢复率可达95%以上。在现场与酸化联作,对地层进行暂堵酸化,保证非均质油层的酸化效果。
关键词 暂堵剂 水溶性 高含水 暂堵酸化
下载PDF
分层酸化、注水一体化管柱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宏万 李永康 +2 位作者 马艳洁 王宁 张卫卫 《石油机械》 2015年第7期108-110,共3页
针对常规完井工艺不能一趟管柱完成注水井的分层酸化、分层注水施工的现状,设计了分层酸化、注水一体化管柱。该管柱主要由封隔器、酸化注水一体化配水器、定压配水器和洗井阀等组成,通过油管加压以及投球等操作,实现由下至上逐层酸化... 针对常规完井工艺不能一趟管柱完成注水井的分层酸化、分层注水施工的现状,设计了分层酸化、注水一体化管柱。该管柱主要由封隔器、酸化注水一体化配水器、定压配水器和洗井阀等组成,通过油管加压以及投球等操作,实现由下至上逐层酸化。现场19口井的应用情况表明,该管柱施工成功率100%,层段合格率均达到85%,实现了2层分注井的分层酸化、分层注水一体化完井,节约了作业成本,缩短了占井时间。该技术不改变现有投捞调配工艺,施工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酸化 分层注水 一趟管柱 一体化 注水管柱
下载PDF
套损井大通径膨胀薄壁管补贴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汪海 徐兴平 +2 位作者 温盛魁 王言哲 刘志慧 《石油机械》 2017年第10期98-102,共5页
采用低合金材料的薄壁补贴管进行套管补贴,能够获得比常规膨胀补贴更大的补贴通径。在提出薄壁管补贴材料选择要求的基础上,对补贴管结构进行了设计,采用ANSYS软件对补贴膨胀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薄壁补贴管的膨胀补贴过... 采用低合金材料的薄壁补贴管进行套管补贴,能够获得比常规膨胀补贴更大的补贴通径。在提出薄壁管补贴材料选择要求的基础上,对补贴管结构进行了设计,采用ANSYS软件对补贴膨胀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薄壁补贴管的膨胀补贴过程符合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规律,在膨胀过程中补贴管会产生应力波动,应力值始终位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极限之间,其最大应力为925.06 MPa,补贴管能够对套管进行修复而不发生断裂破坏。研究结果可为薄壁补贴管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管补贴技术 套管修复 补贴管 膨胀锥 金属密封 有限元
下载PDF
同心可调配聚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咸国旗 门海英 +2 位作者 王鹏 马珍福 孙金峰 《石油机械》 2017年第3期98-101,共4页
分层注聚工艺主要有同心双管分层注聚和投捞式空心单管分层注聚。同心双管分层注聚工艺最多可分注2层,且初期投入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投捞式空心单管分层注聚工艺存在测调难度大、测试准确率低和注聚芯子容易堵塞的问题,... 分层注聚工艺主要有同心双管分层注聚和投捞式空心单管分层注聚。同心双管分层注聚工艺最多可分注2层,且初期投入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投捞式空心单管分层注聚工艺存在测调难度大、测试准确率低和注聚芯子容易堵塞的问题,给细分层注聚带来较大困难。鉴于此,研制了同心可调配聚器,并配套了一体化测调仪。该配聚器不用进行节流芯子投捞,通过调节井下芯子的节流间隙大小来控制节流压差,避免对聚合物产生剪切作用;采用同尺寸设计,分层级数不限;下入1趟一体化测调仪即可实现各层的流量调配。试验中,当聚合物排量为100 m^3/d时,同心可调配聚器最大节流压差可达4.3 MPa,聚合物的黏度保留率仍为95.65%。试验结果表明:同心可调配聚器满足注聚井分层配聚要求,层段合格率和测试成功率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聚 同心可调配聚器 一体化测调仪 节流间隙 节流压差 黏度保留率
下载PDF
新型酞菁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染料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游东辉 程治良 +7 位作者 李敢 张峰 吕芳蕾 姜广彬 全学军 韦建卫 杨鲁 李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90-5099,共10页
大规模降解中性条件下的染料废水是染料废水处理的难点之一。设计、制备了新型羟基取代酞菁钴(CoTHPc)催化剂,对结构进行了表征。使用Siesta软件模拟了Co THPc与酸性红G(AR1)结合的能量变化,并以氨基酞菁钴(Co TAPc)为参照。结果表明:... 大规模降解中性条件下的染料废水是染料废水处理的难点之一。设计、制备了新型羟基取代酞菁钴(CoTHPc)催化剂,对结构进行了表征。使用Siesta软件模拟了Co THPc与酸性红G(AR1)结合的能量变化,并以氨基酞菁钴(Co TAPc)为参照。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Co THPc对AR1的吸附能力优于Co TAPc,Co TAPc与AR1的结合能力在氢氧根离子协助下大幅提升。研究了不同pH、温度、氧化剂浓度、自由基抑制剂等条件对Co THPc/H_2O_2体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Co THPc最佳催化条件为p H=7.0、T=343 K、20 mmol/(LH_2O_2),Co TAPc最佳催化条件为pH=10、T=354 K、50 mmol/(L H_2O_2),与计算结果相符。CoTHPc/H_2O_2为非羟基自由基催化机理。综上所述:CoTHPc/H_2O_2催化体系能够在中性条件下发挥催化功能,对降解成分复杂的印染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钴酞菁 分子模拟 催化剂 非羟基自由基 降解
下载PDF
温度对乳化稠油含水率反相点及增黏倍数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贺文媛 郝清滟 +2 位作者 李美蓉 孟秋玉 于光松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9,共4页
以胜利油田2种普通稠油和3种超稠油为研究对象,考察了5种稠油含水率反相点和增黏倍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稠油的含水率反相点增大;30%含水率的乳状液其增黏倍数先增大后减小;反相点时乳状液的增黏倍数逐渐增大。... 以胜利油田2种普通稠油和3种超稠油为研究对象,考察了5种稠油含水率反相点和增黏倍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稠油的含水率反相点增大;30%含水率的乳状液其增黏倍数先增大后减小;反相点时乳状液的增黏倍数逐渐增大。比较相同温度下5种稠油的含水率反相点以及增黏倍数发现,稠油净化油的黏度越小,乳化越容易进行,含水率反相点越高,30%含水率乳状液的增黏倍数越小,反相点时乳状液的增黏倍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 黏度 反相点 增黏倍数
下载PDF
酸化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实验和理论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雷永永 李继勇 +2 位作者 张云芝 渠慧敏 张宏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0,共9页
为深入研究酸化缓蚀剂的缓蚀作用机理,将实验方法与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相结合分析缓蚀剂分子结构与缓蚀率之间的关系。采用挂片失重法测得五种酸化缓蚀剂甘氨酸,N-[N-[(苯甲氧基)羰基]氨基乙酰基]-,4-硝基苯酯(A)、N-α,N_ω-二苄氧羰... 为深入研究酸化缓蚀剂的缓蚀作用机理,将实验方法与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相结合分析缓蚀剂分子结构与缓蚀率之间的关系。采用挂片失重法测得五种酸化缓蚀剂甘氨酸,N-[N-[(苯甲氧基)羰基]氨基乙酰基]-,4-硝基苯酯(A)、N-α,N_ω-二苄氧羰基-L-精氨酸(B)、(R)-2-[N-(N-苄基脯氨酰)氨基]二苯甲酮(C)、4-[(4-甲氧亚苄基)氨基]肉桂酸乙酯(D)、5-羟基色氨酸(E)在15%HCl溶液中的缓蚀率,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腐蚀后N80钢挂片的3D形貌,最后用量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模拟方法对5种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5种酸化缓蚀剂的缓蚀率均大于93%,酸化缓蚀剂缓蚀效果按缓蚀率大小排序为:B>A>D>C>E,按平均点蚀深度排序为:B>A>D>C>E,按最大点蚀深度排序为:A>B>D>C>E,其中B、D抑制点蚀效果较差;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得到的酸化缓蚀剂缓蚀性能从大到小依次为:A>B>D>C>E,通过分子力学计算得到的缓蚀性能从大到小依次为:A>B>C>D>E,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缓蚀剂 缓蚀率 失重法 量子力学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无机盐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黏度影响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靳彦欣 汪庐山 +3 位作者 王涛 郑鑫 燕友果 刘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5-170,共6页
采用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MD)结合的方法研究无机盐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黏度影响的规律及微观机制。结果表明:无机盐对溶液黏度影响较大,其中Ca Cl2和Mg Cl2对溶液降黏作用强于Na Cl,且当Ca Cl2和Mg Cl2浓度相同时Mg Cl2的... 采用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MD)结合的方法研究无机盐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黏度影响的规律及微观机制。结果表明:无机盐对溶液黏度影响较大,其中Ca Cl2和Mg Cl2对溶液降黏作用强于Na Cl,且当Ca Cl2和Mg Cl2浓度相同时Mg Cl2的降黏作用更加明显;当溶液中加入无机盐时,由于盐离子与聚合物中羧酸根基团的静电吸引,使其在聚合物周围形成阳离子层,从而减弱了聚合物分子链上羧酸根基团之间的排斥作用,导致分子链收缩,进而降低溶液的黏度;相比于Na+和Ca2+,Mg2+更易靠近HPAM分子链,对分子链构型及黏度的改变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盐溶液 静电作用 黏度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温度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靳彦欣 汪庐山 +2 位作者 王涛 马云云 孙晓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8,共5页
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为研究对象,利用黏度分析仪和Materials Studio软件,通过实验方法与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HPAM溶液的黏度性质,分析了温度对HPAM溶液黏度影响的规律,并探讨了温度导致溶液黏度变化的微观机理。实验结果... 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为研究对象,利用黏度分析仪和Materials Studio软件,通过实验方法与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HPAM溶液的黏度性质,分析了温度对HPAM溶液黏度影响的规律,并探讨了温度导致溶液黏度变化的微观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发生降解的温度范围内,HPAM溶液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高温时黏度降低更严重,HPAM的耐温性能较差。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高温下HPAM分子链发生解缠结,溶液体系的流动阻力减小,导致溶液黏度降低;随温度的升高,HPAM周围水化层内水分子的密度减小,水分子对HPAM运动的阻碍作用减弱,HPAM运动阻力减小,溶液黏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黏度 温度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一种新型油溶性稠油降黏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全红平 常世豪 +2 位作者 宋颖智 邵红云 卢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9-183,共5页
利用2,2,3,3-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TM)、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4种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一种油溶性稠油降黏剂。通过单因素法对降黏剂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合成条件为:n(TM)∶n(ST)∶n(MAH)∶n(S... 利用2,2,3,3-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TM)、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4种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一种油溶性稠油降黏剂。通过单因素法对降黏剂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合成条件为:n(TM)∶n(ST)∶n(MAH)∶n(SMA)=1∶3∶2∶10、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 h、单体质量分数为50%、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质量分数为1.5%。通过红外光谱仪对降黏剂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性能评价发现,当降黏剂质量分数为600μg/g时,最优降黏效率为70.19%。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发现,降黏剂能与胶质、沥青质作用,破坏原有结构,起到降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降黏 油溶性稠油降黏剂 四元聚合 降黏率
下载PDF
免投捞实时测控精细注水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金峰 张学超 +3 位作者 李勇 马珍福 唐高峰 周思宏 《石油机械》 2017年第1期81-84,119,共5页
分注井各层注水量通过下入测调仪器进行分层测试,注水量仅季度性监测,不能实时测控,同时受井斜和注水管柱内结垢等因素影响,测调仪器下井容易遇阻。为此,开展了免投捞实时测控精细注水技术研究。该技术将水量调节和测试装置集成于井下... 分注井各层注水量通过下入测调仪器进行分层测试,注水量仅季度性监测,不能实时测控,同时受井斜和注水管柱内结垢等因素影响,测调仪器下井容易遇阻。为此,开展了免投捞实时测控精细注水技术研究。该技术将水量调节和测试装置集成于井下配注器中,通过井下电缆将配注器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地面控制装置,处理后再发出指令对井下配注器进行调控。现场开展了3井次的试验,数据传输采集成功率达到100%,层段合格率90%以上,有效期已突破600 d。免投捞实时测控精细注水技术免去了投捞测调工作量,实现了油藏开发动态实时调整,进一步提高了水驱油藏开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注水 分层注水 免投捞 实时测控 配注器
下载PDF
原位微乳液表面活性剂驱替低渗高凝油的适应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强 丁名臣 +3 位作者 张星 吴寒超 陈利霞 王业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4-479,共6页
针对高凝油注水开发效果差的问题,为了明确一种能与原油形成原位微乳液的高效表面活性剂IMS驱替高凝油的适应性,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高凝油相互作用和单一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体系及泡沫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1%的表面... 针对高凝油注水开发效果差的问题,为了明确一种能与原油形成原位微乳液的高效表面活性剂IMS驱替高凝油的适应性,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高凝油相互作用和单一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体系及泡沫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1%的表面活性剂IMS可将界面张力降至0.6×10^(-3)mN/m,所形成的微乳液优先增溶高凝油中的轻质组分,难以显著改变高凝油的析蜡点和凝固点。质量分数为0.1%~2.0%、用量为0.25~0.5 PV的表面活性剂IMS吞吐或驱替,原油采收率增幅在1.7%~12.3%,进一步焖井浸泡不能明显改善驱油效果。聚合物或泡沫的引入能够增强表面活性剂驱油能力,对应二元复合驱体系(1.0%表面活性剂+0.2%聚合物,0.5 PV)采收率增幅为18.4%,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泡沫驱(1.0%和0.3%,气液比2∶1,起泡液0.5 PV)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7.3%和16.8%。但是二元复合驱的注入压力高,在低渗高凝油藏中存在堵塞风险,而泡沫体系驱的注入压力相对低,是提高采收率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率 高凝油 原位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无黏土相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菲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7期97-103,共7页
微泡沫钻井液具有密度低、滤失量低以及携岩能力和防漏、堵漏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对低压、易漏地层钻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常规微泡沫钻井液中含有的固相(黏土相)会对储层造成伤害,难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现油气层,因此研制无黏土相的微... 微泡沫钻井液具有密度低、滤失量低以及携岩能力和防漏、堵漏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对低压、易漏地层钻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常规微泡沫钻井液中含有的固相(黏土相)会对储层造成伤害,难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现油气层,因此研制无黏土相的微泡沫钻井液是当前低密度钻井液发展的方向。通过优选发泡剂、稳泡剂以及降滤失剂等关键处理剂研制出无黏土相可循环的微泡沫钻井液体系。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微气泡的直径在30μm^60μm,尺寸分布均匀。该体系密度在0.61 g/cm3~0.93 g/cm3范围内可调,滤失量低,流变性能优异,抗Na Cl污染能够达到6%,抗油污染都能达到9%,抗温能够达到120℃,能够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为大规模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土 微泡沫 低密度 低压、易漏地层 防漏 堵漏
下载PDF
新型可钻复合材料在井下工具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芳蕾 《内江科技》 2015年第5期36-36,108,共2页
目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石油领域逐渐应用,随着泵送桥塞分段压裂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开始将可钻复合材料应用于井下工具中,其中复合可钻桥塞目前应用比较多,效果也比较好。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复合可钻桥塞的发展及其应用情况,并结合油田... 目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石油领域逐渐应用,随着泵送桥塞分段压裂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开始将可钻复合材料应用于井下工具中,其中复合可钻桥塞目前应用比较多,效果也比较好。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复合可钻桥塞的发展及其应用情况,并结合油田现有井下工具存在的问题,分析新型复合可钻材料在井下工具应用中的新需求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井下工具 应用 压裂技术 国内外 桥塞
下载PDF
射频法原油含水率测量仪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娅娅 党瑞荣 +1 位作者 韩宏军 古光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4期32-35,共4页
生产井原油含水率的测量是油田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所研究的含水率测量仪器可取代现有的取样蒸馏法,实现在线监测的同时,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论文根据油、水两种媒质的介电常数差异较大且高频电磁信号对常数敏感的特点... 生产井原油含水率的测量是油田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所研究的含水率测量仪器可取代现有的取样蒸馏法,实现在线监测的同时,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论文根据油、水两种媒质的介电常数差异较大且高频电磁信号对常数敏感的特点,针对所设计的天线结构和测量电路,优化了频率特性,形成了一种高精度的射频法原油含水率测量仪。对不同油水比例开展的大量测试结果表明,所述的含水率测量仪在含水率为0%~100%的范围内,均有良好的适应性并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其误差为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含水率 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线性拟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