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常规静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郭蕊 孙颖 +5 位作者 黄劭敏 尹文晶 唐玲珑 刘立志 林爱华 马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5-840,855,共7页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VMAT)相比常规静态调强(s-IMRT)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及治疗效率。【方法】选取52名病理确诊且接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统一采用同步加量技术给予肿瘤靶区处方剂量7...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VMAT)相比常规静态调强(s-IMRT)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及治疗效率。【方法】选取52名病理确诊且接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统一采用同步加量技术给予肿瘤靶区处方剂量70 Gy/33次,亚临床病灶区60 Gy/33次,预防照射区56 Gy/33次。每例患者采用相同剂量学限制条件分别进行容积旋转调强及常规调强计划设计(Monaco计划系统)。通过其剂量学对比分析评估:①靶区覆盖,均匀性及适形性;②危及器官剂量分布;③治疗时间及治疗跳数。【结果】两组计划均有较好靶区剂量覆盖,但PTV70常规调强组相比容积旋转的均匀性(VMAT vs.s-IMRT,1.09±0.02 vs.1.07±0.02;P<0.001)和适形性(VMAT vs.s-IMRT,0.48±0.15 vs.0.54±0.13;P<0.001)更优;同时VMAT组在正常组织上也未显示剂量学优势,VMAT组脑干剂量较s-IMRT组剂量略低(VMATvs.s-IMRT,57.99±6.43 vs.58.22±5.78;P<0.001),但脊髓,腮腺及喉的剂量较s-IMRT组高(P<0.05)。VMAT单次治疗时间(7.0 min)较IMRT(13 min)显著缩短,但平均治疗跳数(VMAT vs.s-IMRT,644±172 vs.654±180;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可达到常规静态调强较相似的剂量分布,但治疗时间显著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容积旋转调强 常规静态调强 剂量学 治疗效率
下载PDF
鼻咽癌2008分期的临床验证 被引量:32
2
作者 毛燕萍 李文斐 +10 位作者 陈磊 孙颖 刘立志 唐玲珑 曹素梅 林爱华 洪明晃 卢泰祥 刘孟忠 李立 马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22-1028,共7页
背景与目的:我国鼻咽癌2008分期是在原'92分期的基础上进行初步修订达成的共识。本研究旨在为2008鼻咽癌分期标准进行临床验证并为其进一步修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的经病理... 背景与目的:我国鼻咽癌2008分期是在原'92分期的基础上进行初步修订达成的共识。本研究旨在为2008鼻咽癌分期标准进行临床验证并为其进一步修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初诊鼻咽癌924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鼻咽和颈部MRI检查。根据鼻咽癌2008临床分期原则进行分期,采用风险一致性、风险差异性、预后预测及分布均衡性等指标对分期进行评价。结果:根据2008鼻咽癌分期标准进行分期,924例患者中Ⅰ、Ⅱ、Ⅲ、Ⅳa期所占比例分别为4.9%、22.6%、38.0%、34.5%。从风险差异性来看,T1~T4期的4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4%、93.7%、90.5%和79.1%,各期曲线能较好地分开,但T1与T2组、T2与T3组、T1与T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0~N3期的4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9.4%、84.3%、73.6和59.2%;Ⅰ~Ⅳ期的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7%、94.1%、82.6%和67.1%。从风险一致性来看,T3颅底骨质组与T3翼内肌组的局部复发风险比(1.628 vs.3.905)及疾病失败风险比(1.630 vs.3.288)相差较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颈部淋巴结的部位、包膜外侵犯、侧数是影响鼻咽癌总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颈部淋巴结的横断面最大径不是鼻咽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根据鼻咽癌2008分期标准病例分布较均衡,T、N及临床总分期各期生存曲线能较好的预测预后,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分期因素
下载PDF
乳腺黏液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崔春艳 张伶 +1 位作者 伍尧泮 李淑琴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粘液腺癌钼靶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同顾性分析37例乳腺粘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分析钼靶影像与病理特点。结果 10例(52.6%)单纯型表现为小分叶边缘及清晰边缘,13例(81.3%)混合型表现为浸润性边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研究乳腺粘液腺癌钼靶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同顾性分析37例乳腺粘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分析钼靶影像与病理特点。结果 10例(52.6%)单纯型表现为小分叶边缘及清晰边缘,13例(81.3%)混合型表现为浸润性边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和混合型大部分是高密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例粘液腺癌中(除3例混合型未检测),ER阳性25例;PR阳性29例;C-erbB-2阴性24例,均以单纯型粘液腺癌多见,分别占78.9%、89.5%和78.9%。结论不同类型的乳腺粘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不完全一致,单纯型粘液腺癌最常见的表现为小分叶状边缘肿块及缺少钙化;混合型粘液腺癌常有浸润性生长的影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黏液 钼靶摄影术 病理学
下载PDF
3.0T MR对肝豆状核变性颅脑病变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郑红伟 张伶 +4 位作者 祁佩红 薛鹏 漆剑频 夏黎明 胡道予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3.0TMR肝豆状核变性(HLD)的颅脑MRI表现与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2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行颅脑MRI平扫,扫描序列包括T_1FLAIR、T_2WI、T_2FLAIR、DWI。分析颅脑异常MRI表现部位及临床体征,评估其临床相关性... 目的探讨3.0TMR肝豆状核变性(HLD)的颅脑MRI表现与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2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行颅脑MRI平扫,扫描序列包括T_1FLAIR、T_2WI、T_2FLAIR、DWI。分析颅脑异常MRI表现部位及临床体征,评估其临床相关性。结果 23例颅脑MRI均有异常发现,病灶呈稍长或长T_1、稍长或长T_2信号,FLAIR高信号,部分病灶呈低信号,DWI进展期病灶呈高信号。脑MRI异常信号发病部位依次为豆状核(21/23)、丘脑(19/23)、中脑(18/23)、内囊后肢(14/23)、桥脑(13/23,其中桥脑背侧、腹侧)、尾状核头(11/23)、齿状核(8/23)、小脑中脚(5/23)、额叶(5/23)、胼胝体压部(4/23)、枕叶(1/23),脑萎缩14例,且基底节、丘脑、中脑及齿状核多对称分布,形如"八字"或"展翅蝴蝶"样,MR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HLD颅脑MRI最具有特征性征象为双侧基底节、丘脑等对称性的异常信号,可广泛累及其他部位,多伴脑萎缩,而DWI可以反映进展期病灶情况,且受累部位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 颅脑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磊 李文斐 +6 位作者 刘立志 毛燕萍 唐玲珑 孙颖 林爱华 李立 马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预后价值。【方法】于2003年至2004年共924例经病理等确诊为无远处转移的鼻咽初治病人纳入本研究,所有的病人均在治疗前进行了MRI检查并以放疗为首要治疗手段。我们回顾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预后价值。【方法】于2003年至2004年共924例经病理等确诊为无远处转移的鼻咽初治病人纳入本研究,所有的病人均在治疗前进行了MRI检查并以放疗为首要治疗手段。我们回顾性的分析了相应的MRI及病历资料。所有的924例病人、MRI证实有颅底骨质破坏的病人、315例T3分期的的病人及227例T2分期的病人被分别挑选出来进行预后分析。分期依据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第六版鼻咽癌分期标准。【结果】MRI下颅底骨质破坏的发生率约为55.4%。颅底骨质破坏并非影响鼻咽癌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但有可能是影响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68)。对于512例合并颅底骨质破坏的患者及315例T3分期的患者,根据受侵部位进行的颅底骨质破坏分级是影响其OS(P=0.002及P=0.005)及DMFS(P值均为0.001)的独立预后因素。MRI下严重级别的颅底骨质破坏是影响鼻咽癌患者OS及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小于0.001)。合并轻度级别颅底骨质破坏的T3分期患者与T2a分期的患者在预后方面(OS、LRFS及DMFS)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下的颅底骨质破坏并非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然而,根据受侵部位的严重级别的颅底骨质破坏具有阳性的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颅底骨质破坏 预后价值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临床拟诊为独肾患者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7
6
作者 关键 张伶 +1 位作者 郭燕 李子平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1期1158-1163,共6页
目的:探讨腹部影像检查表现为"独肾"患者的全腹部及盆腔CT和/或MRI影像特征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1年腹部影像呈"独肾"表现的48例患者的腹盆腔CT或MRI检查资料。年龄1个月~78岁(其中30岁以下37... 目的:探讨腹部影像检查表现为"独肾"患者的全腹部及盆腔CT和/或MRI影像特征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1年腹部影像呈"独肾"表现的48例患者的腹盆腔CT或MRI检查资料。年龄1个月~78岁(其中30岁以下37例),男17例,女31例。其中行CT检查36例,MRI检查12例。结果:48例中先天性孤立肾7例,一侧发育正常的异位肾(低位肾)2例,一侧肾发育不良并低位4例,余35例均合并其它泌尿生殖系异常(72%),均经临床或手术证实。35例中肾发育不良并低位及各种输尿管异常14例;肾缺如并同侧精囊囊肿(Zinner′s syndrome)7例;肾缺如或肾发育不良加子宫发育异常12例;多重复杂变异2例。影像特征和发病规律:①肾缺如或发育不良常合并其它泌尿生殖道畸形,大部分为同侧泌尿生殖系异常。②肾缺如常合并生殖系异常,而肾发育不良时多见泌尿系(尤其是输尿管下段)异常。③发育不良的肾几乎都出现在输尿管走行区,体积一般小于正常,大部分为低位(腰3椎体水平以下至盆腔内)。④性别特异性:男性为Zinner综合征(中肾管未发育导致肾缺如,残留于精囊形成囊肿),女性出现多种子宫异常。输尿管异常男女均可发生,女性更易同时出现输尿管异位开口。结论:对于初诊腹部影像学表现为"独肾"的患者,全腹部及盆腔影像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可进一步明确诊断。这类患者常合并泌尿生殖系异常,其病变位置、病变类型有一定规律,应重点观察同侧输尿管、精囊和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肾 肾缺如 肾发育不良 泌尿生殖系统 腹盆腔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