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大张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唐海安 周强 钟展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24期4598-4599,4792,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与大张皮移植术联合治疗深度烧伤创面在临床上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进行大张皮移植创面...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与大张皮移植术联合治疗深度烧伤创面在临床上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进行大张皮移植创面,且在此之后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对照组进行大张皮移植创面后则采用打包加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时间指标(包括发热天数、换药次数、手术次数、疼痛时间(d)、住院天数、清创至终末手术时间(d)、抗生素使用天数及使用的抗生素的种类数8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观察指标(包括再次感染、毛囊炎、终末手术前创面感染、薄膜下积液、出血、创源性损张力性水泡及皮瓣转移7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清洁率(分别比较0~15d、16~30d及30d以后的清洁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发热天数、换药次数、及疼痛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薄膜下积液、皮瓣转移及再次感染等指标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0~15d及30d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清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6~30d,两组患者的创面清洁率无明显差异,且治疗后两组患者中毛囊炎者相当。结论采用大张皮移植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治疗深度烧伤创面,能有效降低抗生素使用天数、清创至终末手术天数、手术次数及疼痛天数等多项时间指标,降低感染率,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者的出血、薄膜下积液、创缘性损张力性水泡及感染等状况,减轻患者痛苦。此外,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创面清洁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烧伤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术 可行性 大张皮移植术
下载PDF
改良背阔肌皮瓣在胸壁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潘乐 周强 +1 位作者 钟展芳 黄盈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0期2173-217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背阔肌皮瓣在胸壁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10年来我院接受胸部胸壁缺损治疗的患者30例,其中15例采用改良的改良背阔肌肌皮瓣进行治疗,另15例采用传统背阔肌(肌)皮瓣术进行治疗,分别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皮... 目的探讨改良背阔肌皮瓣在胸壁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10年来我院接受胸部胸壁缺损治疗的患者30例,其中15例采用改良的改良背阔肌肌皮瓣进行治疗,另15例采用传统背阔肌(肌)皮瓣术进行治疗,分别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皮瓣存活率及活动舒适度作为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6%,对照组为46.6%,观察组术后活动舒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窄蒂背阔肌(肌)皮瓣修补术对于胸壁缺损的修补具有术后并发症率低、皮瓣存活率高及活动舒适等优点,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背阔肌皮瓣 胸壁缺损 应用
下载PDF
湿性愈合联合压力疗法在下肢静脉性溃疡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9
3
作者 梁冬梅 冼爱华 +1 位作者 黄珊 曹贤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联合压力疗法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中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干性愈合+植皮手术的传统方法,实验组采用湿性愈合联合压力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手术...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联合压力疗法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中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干性愈合+植皮手术的传统方法,实验组采用湿性愈合联合压力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手术和非手术患者对治疗过程、结果的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复发率、治疗总费用和手术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愈合联合压力疗法能有效缩短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降低复发率,能减少患者创面换药时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愈合 压力疗法 下肢静脉性溃疡 护理
下载PDF
儿童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抢救治疗中的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海安 冼爱华 +1 位作者 钟展芳 周强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572-573,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能有效提高儿童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的新方法从而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方法:分析在2010年至2015年间,我院收治大面积烧伤患儿47例,比较不同补液通路下(分3组观察:1组经周围静脉补液通路2组经中心静脉补液通路... 目的:探讨一种能有效提高儿童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的新方法从而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方法:分析在2010年至2015年间,我院收治大面积烧伤患儿47例,比较不同补液通路下(分3组观察:1组经周围静脉补液通路2组经中心静脉补液通路3组经骨髓腔内补液通路),其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入液最高速度、并发症发生例数、操作总耗时等因素。结果: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1组50%2组70%3组95%,三组两两比较(P<0.05);入液最高速度1组平均20 M l/kg·h 2组平均32 M l/kg·h 3组平均32M l/kg。h,三组两两比较(P<0.05)。操作总耗时1组5-30分钟2组1-70分钟3组0.5-5分钟三组两两比较(P<0.05),1组3例并发症出现,2组2例并发症,3组1例并发症。结论:经骨髓腔内补液通路并发症发生率少、安全性高,操作总耗时最少。经骨髓腔内补液在烧伤休克期抢救成功率高,方法简便,操作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大面积烧伤 休克期 经骨髓腔内补液
下载PDF
瘢痕疙瘩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放疗及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的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陆锦明 周强 +1 位作者 陈钰欣 潘文兴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放疗及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的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瘢痕疙瘩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行手术切除联合局...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放疗及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的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瘢痕疙瘩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行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放疗及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瘢痕疙瘩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术前,两组患者瘢痕疙瘩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瘢痕疙瘩积分为(5.21±6.77)分、(2.88±4.02)分、(1.36±7.54)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97、9.467、12.971,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1,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放疗及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并且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局部放疗 肉毒毒素 局部注射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陆锦明 周强 +1 位作者 陈钰欣 潘文兴 《慢性病学杂志》 2022年第4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计算机分组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均行VSD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PRF配合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停用VSD时间,对比其创面愈合面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7、14 d后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细菌清除率及治愈率,并于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停用VSD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面积大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细菌清除率(80.00%)、治愈率(90.00%)及满意率(92.5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5.00%、75.00%、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RF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可有效促进其创面快速愈合,在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也可提高其细菌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负压封闭引流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