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学西渐的历史轨迹——20世纪前期中国学人外文论述中国绘画概观(1914-1949)(下)
1
作者 洪再新 《美术学报》 2024年第2期4-15,共12页
了解中国绘画在全球艺术史上的地位,离不开一个历史的角度,包括中国学人从20世纪初开始用外文论述中国绘画的成就和要点,它们在国际中国画艺术市场和人文艺术学科发展中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及其深远影响,尤其是以粤籍名流如潘飞声(1858-1... 了解中国绘画在全球艺术史上的地位,离不开一个历史的角度,包括中国学人从20世纪初开始用外文论述中国绘画的成就和要点,它们在国际中国画艺术市场和人文艺术学科发展中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及其深远影响,尤其是以粤籍名流如潘飞声(1858-1934)、吴衡之(1871-1934?)、王宠佑(1878-1958)、谢缵泰(1872-1937)、郑天锡(1884-1970)、林文铮(1903-1989)等显示的“广东模式”,跨越学科,登高一呼,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东学西渐”的历史轨迹。其目的不仅在于改变旧有的“西学东渐”的单一叙事结构,挑战东西方双向互动中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而且增进我们理解从20世纪后期到千禧年以来中外关于中国画学研究交流的全面展开,促成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和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学西渐 中国绘画 全球艺术史 广东模式 跨语境范畴
原文传递
东学西渐的历史轨迹——20世纪前期中国学人外文论述中国绘画概观(1914-1949)(上)
2
作者 洪再新 《美术学报》 2024年第1期4-22,共19页
了解中国绘画在全球艺术史上的地位,离不开一个历史的角度,包括中国学人从20世纪初开始用外文论述中国绘画的成就和要点,它们在国际中国画艺术市场和人文艺术学科发展中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及其深远影响,尤其是以粤籍名流如潘飞声(1858-1... 了解中国绘画在全球艺术史上的地位,离不开一个历史的角度,包括中国学人从20世纪初开始用外文论述中国绘画的成就和要点,它们在国际中国画艺术市场和人文艺术学科发展中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及其深远影响,尤其是以粤籍名流如潘飞声(1858-1934)、吴衡之(1871-1934?)、王宠佑(1878-1958)、谢缵泰(1872-1937)、郑天锡(1884-1970)、林文铮(1903-1989)等显示的“广东模式”,跨越学科,登高一呼,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东学西渐”的历史轨迹。其目的不仅在于改变旧有的“西学东渐”的单一叙事结构,挑战东西方双向互动中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而且增进我们理解从20世纪后期到千禧年以来中外关于中国画学研究交流的全面展开,促成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和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学西渐 中国绘画 全球艺术史 广东模式 跨语境范畴
原文传递
潘飞声的书画收藏创作和全球艺术史——以潘藏伍德彝1909年笔《荔湾送别图》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洪再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109,153,共30页
全球艺术史(global history of art)是一个现代概念,不同于世界艺术史大事记。这个概念旨在建构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关联,从而丰富各个区域、国别之间的跨文化、跨学科和跨语境的研究。本文从以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为旨趣的艺术收藏切入,通过... 全球艺术史(global history of art)是一个现代概念,不同于世界艺术史大事记。这个概念旨在建构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关联,从而丰富各个区域、国别之间的跨文化、跨学科和跨语境的研究。本文从以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为旨趣的艺术收藏切入,通过艺术品的递藏,书写博物馆时代出现之际中国的“稀有艺术传统”或曰“另类艺术史”。近代广东诗人和报人潘飞声(1858-1934)身为把金石书画收藏与创作介绍到西方世界的先行者,证伪了近代中国美术“只有舶来而无送出历史”的假说。这位国际文化交流的先驱和华文大众传媒界的名笔,通过订制收藏多幅《潘兰史独立图》的盛举立足于方兴未艾的艺术市场。1909年,他前往北京编辑《国学萃编》,于乱世之中,选择了以诗文书画保存国粹的方式,响应晚清知识精英面临的时代命题。本文聚焦潘飞声翦淞阁所珍藏伍德彝1909年笔《荔湾送别图》卷,展现了三个十分精彩却鲜为人知的面向:一是时代风气转向的表征,二是由广东向全国延展的书画递藏流传,三是作品传记所体现的人类智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收藏 潘飞声 全球艺术史 荔湾 伍德彝
原文传递
展开现代艺术空间的跨语境范畴:探寻1920年代初上海的“国画复活运动”的启示 被引量:6
4
作者 洪再新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4,共10页
探寻192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的"国画复活运动",就像扑朔迷离的侦探故事,充满了未知数,令人遐想——究竟这是怎样一次中国学艺界的壮举?其前因后果,包括被长期遗忘的缘由,都有待重新梳理,通过新材料,发现新问题。它要挑战现有关... 探寻192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的"国画复活运动",就像扑朔迷离的侦探故事,充满了未知数,令人遐想——究竟这是怎样一次中国学艺界的壮举?其前因后果,包括被长期遗忘的缘由,都有待重新梳理,通过新材料,发现新问题。它要挑战现有关于中国现代艺术发生发展的各种假说,其魅力不仅在于澄清史实本身,而且在于澄清史实所涉及的不断变换的参照系,进而展开现代艺术空间的跨语境范畴(cross—contextual parladigm),呈现世界现代绘画的宏大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怀琛 国画复活运动 主观表现 中国文艺复兴 国粹画 文人画 南画 跨语境范畴
原文传递
务商、翻译、中国艺术与世界文学——中西文化交流的推手吴衡之考略(上) 被引量:4
5
作者 洪再新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73,共14页
由于历史原因,广东香山人吴衡之俨然成为一个历史"失踪者"。事实上,吴衡之在近现代中外文学艺术交流史上,是一个重要推手:无论是商务、翻译、法律,还是教育、艺术、文学、旅行、出版等领域,均能见到他极其活跃、全方位地投入... 由于历史原因,广东香山人吴衡之俨然成为一个历史"失踪者"。事实上,吴衡之在近现代中外文学艺术交流史上,是一个重要推手:无论是商务、翻译、法律,还是教育、艺术、文学、旅行、出版等领域,均能见到他极其活跃、全方位地投入其中的身影。本文试图从跨语境的层面上,回顾以吴衡之为主体的中国近代新型知识分子所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改革活动,并对他们的个体谋生途径选择也作出剖析,从而推进人们对清末民初中国艺术和世界文学交流方面的深层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衡之 务商 翻译 中西文化交流 跨语境
原文传递
无益之事与有涯之生——晚明都市文化中张泰阶的古物玩好观 被引量:2
6
作者 洪再新 张真 《美术学报》 2017年第5期5-18,共14页
在中国学术史上,晚明的博古学因其粗疏草率一向饱受訾议。依托当时发达的印刷文化,人们除了翻刻、改编博古学名著如曹昭《格古要论》外,还新编刊行了一些涣漫驳杂的鉴赏著录随笔,如陈继儒《妮古录》之类。为了迎合社会上急剧增长的古物... 在中国学术史上,晚明的博古学因其粗疏草率一向饱受訾议。依托当时发达的印刷文化,人们除了翻刻、改编博古学名著如曹昭《格古要论》外,还新编刊行了一些涣漫驳杂的鉴赏著录随笔,如陈继儒《妮古录》之类。为了迎合社会上急剧增长的古物收藏兴趣,甚至出现了杜撰之作,如张泰阶的《宝绘录》。然而,市场上对这等随意编撰甚至伪造古物学读物的需求,同时体现了晚明都市文化的勃勃生机。这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曹昭、陈继儒、张泰阶的家乡松江(今上海)和张泰阶晚年寓居的苏州——表现尤为突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博古学人率意粗疏,在古物研究方面缺乏标准。在此情形下,如何来理解晚明博古学的意义?对此,张泰阶一生的博古研究活动提供了特殊的案例。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回溯他与陈继儒共享的"妮古"观点和率意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认识其"癖于妮古"的状态,用以呈现近代之前中国官僚士绅(如张泰阶)精神文化的多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泰阶 松江 苏州 《宝绘录》 《北征小草》 博古学
原文传递
援书入画 变实为虚——元代书画题跋和艺术通史 被引量:2
7
作者 洪再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4-161,共38页
从艺术通史的观念出发,元代书画题跋并不只限于书学门类,而是跨越不同时段,文化和媒体的综合艺术成就。这一成就不仅对考察大航海之前欧亚大陆的文明和艺术,而且对认识中外不同知识系统中的语词和图像,都关系重大。首先,元代享祚虽不过... 从艺术通史的观念出发,元代书画题跋并不只限于书学门类,而是跨越不同时段,文化和媒体的综合艺术成就。这一成就不仅对考察大航海之前欧亚大陆的文明和艺术,而且对认识中外不同知识系统中的语词和图像,都关系重大。首先,元代享祚虽不过百,却见证了壁画和文人画的繁荣局面,书画题跋承前启后,超越一个王朝年代,书写中国艺术的"物品传记";其次,在元朝宫廷和多族士人及民间艺匠之间,书画题跋在"四等级圈"跨文化交流中遍地开花,促成艺术和社会诸多面向的互动,显示元朝大一统的"时代之眼";其三,书画题跋集中体现了多族士人的诗、书、画造诣,在深研书学传统的同时,援书入画,树立语词和图像转换的"跨界坐标",促使中国绘画由客观再现转向主观表现,变实为虚,实现"元画革命"。在艺术通史中,元代书画题跋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一个划时代成就,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书画题跋 艺术通史 虚实 赵孟頫
原文传递
闯荡于“冒险家乐园”的中英混血实业家:施德之对近代上海艺术商业活动的特殊贡献 被引量:2
8
作者 洪再新 李莉(译)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9,共16页
本文从艺术交流和跨文化商业的关系考察现已鲜为人知却曾在上海和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中英混血实业家施德之(Star Talbot,约1861-1935),重新认识这位来自广东的多面手对近代上海艺术商业活动的特殊贡献。施德之生于香港,职业生涯多姿多彩... 本文从艺术交流和跨文化商业的关系考察现已鲜为人知却曾在上海和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中英混血实业家施德之(Star Talbot,约1861-1935),重新认识这位来自广东的多面手对近代上海艺术商业活动的特殊贡献。施德之生于香港,职业生涯多姿多彩。身为摄影师,他的"耀华照像"曾是上海影楼"四大天王"之一,为中国早期摄影史谱写了重要篇章。身为实业家,其"施德之神功济众水"以一种覆盖面广且影响深远的广告策略在海内外大获成功。身为收藏家,他的古画和法书藏品极具争议,而仿制所谓"古月轩"瓷则为民国彩瓷的精品。身为上海古玩市场股东之一,他促成艺术交易的制度化。在广东人创办的《良友》画报等大众媒体上,他的商业和艺术品广告铺天盖地,并采用七国语言出版《中国美术》图录。身为名流,晚年任精武体育会主席,赞助各项社会公益和艺术项目。然而,这位中英混血冒险家所取得的惊世功绩早被遗忘。更为不幸的是,他自1935年逝世后,其个人身份被冒名顶替,留下历史悬案,待本文为之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德之 耀华照像 商业广告 艺术收藏
原文传递
书契搜奇学象形——黄宾虹与甲骨文研究及书法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洪再新 《美术大观》 2021年第9期42-45,共4页
作为中国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殷商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以罗振玉为先导。罗氏开创甲骨文书法的创作实践,对现代金石学发展也产生直接的影响。丁辅之1928年出版的《商卜文集联(附诗)》则推进了这一艺术创新。本文用1932年黄宾虹为徽州同... 作为中国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殷商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以罗振玉为先导。罗氏开创甲骨文书法的创作实践,对现代金石学发展也产生直接的影响。丁辅之1928年出版的《商卜文集联(附诗)》则推进了这一艺术创新。本文用1932年黄宾虹为徽州同乡汪己文书录丁氏《商卜文集诗五首》,作为考证甲骨文研究及创作实践与黄氏艺术关系的新材料,呈现这一发展,以飨金石书画的爱好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 罗振玉 丁辅之 汪己文 甲骨文书法
下载PDF
《黄宾虹的世界意义--中国现代艺术史研究文集》自序
10
作者 洪再新 《美术大观》 2022年第5期134-136,共3页
黄宾虹艺术的核心价值何在?35年来黄宾虹研究在这一议题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怎样的重要性?艺术史学人洪再新在这本论文集中提供了独到的见解。从第一手中外史料(如《附录》黄宾虹早年论作的西文翻译影印)显示,黄宾... 黄宾虹艺术的核心价值何在?35年来黄宾虹研究在这一议题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怎样的重要性?艺术史学人洪再新在这本论文集中提供了独到的见解。从第一手中外史料(如《附录》黄宾虹早年论作的西文翻译影印)显示,黄宾虹的现代艺术特质得益于20世纪初以来出现的中国画国际市场,并通过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的国画复活运动”得以升华,由此颠覆了将黄宾虹定位为“古典中国画大师”的陈说。更重要的是,黄宾虹艺术的核心价值不只限于“现代运动”的某个瞬间,而在于指向未来,阐发自然和艺术的内美。结合大量视觉图像,这本文集为中外读者欣赏人类最悠久的艺术传统之一——中国绘画,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由此揭示黄宾虹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 价值 现代艺术 内美 世界意义
下载PDF
历史的魅力——王中秀编著《黄宾虹年谱长编》读后
11
作者 洪再新 《美术大观》 2022年第4期146-147,共2页
王中秀先生(1940—2018)编著的《黄宾虹年谱长编》是中国画学研究史的重要著述,不仅深刻地重构了20世纪中国画大家黄宾虹的历史境遇,而且有力地拓展了其所代表的金石书画运动的世界意义,帮助读者认识它与19世纪以来西方永久的艺术革命... 王中秀先生(1940—2018)编著的《黄宾虹年谱长编》是中国画学研究史的重要著述,不仅深刻地重构了20世纪中国画大家黄宾虹的历史境遇,而且有力地拓展了其所代表的金石书画运动的世界意义,帮助读者认识它与19世纪以来西方永久的艺术革命彼此互动、并行发展的鲜活文脉,由此呈现中国视觉文化特有的历史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 年谱 长编 内美 道咸画学中兴
下载PDF
广东现代画坛三题——黄宾虹与张虹交往新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洪再新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9,共12页
本文基于近年来黄宾虹与张虹往来书信的新发现,并在千禧年来各类学术专题数据库等网络信息所搭建的学术平台的辅助下,重新审视广东现代画坛,也是揭示近现代艺术史学术景观巨大变化的三个重要议题:一、金石运动与“中国画学衰敝论”;二... 本文基于近年来黄宾虹与张虹往来书信的新发现,并在千禧年来各类学术专题数据库等网络信息所搭建的学术平台的辅助下,重新审视广东现代画坛,也是揭示近现代艺术史学术景观巨大变化的三个重要议题:一、金石运动与“中国画学衰敝论”;二、粤东画坛与上海“国画复活运动”;三、“艺术救国”与以民为重的未来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 张虹 高剑父 广东 现代画坛 艺术景观 学术数据库
原文传递
“为二十世纪开一纪元”——冷战时期的黄宾虹(1865-1955)与现代艺术
13
作者 洪再新 方小雅(译)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3,共10页
20世纪的艺术史中,现代主义和对现代性的渴望盛行于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中国画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遍布全球市场。在其全盛时期,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为了展现创造才能,纷纷将地域的、国家的和国际的艺术影响融于自己的艺术实践。晚年的黄宾虹... 20世纪的艺术史中,现代主义和对现代性的渴望盛行于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中国画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遍布全球市场。在其全盛时期,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为了展现创造才能,纷纷将地域的、国家的和国际的艺术影响融于自己的艺术实践。晚年的黄宾虹(1865-1955)就是这类尝试的出色典范。他不仅通过推动“民学”理念倡导现代主义,而且本人脱胎换骨的绘画风格即是现代艺术的象征。本文从20世纪中期“冷战”初期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的现代主义以及跨越两者而“为二十世纪开一纪元”的中国画这三个方面,展开世界现代艺术史上一个精彩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 民学 社会主义阵营 中国画 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务商、翻译、中国艺术与世界文学——中西文化交流的推手吴衡之考略(下)
14
作者 洪再新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85,共10页
由于历史原因,广东香山人吴衡之俨然成为一个历史"失踪者"。事实上,吴衡之在近现代中外文学艺术交流史上,是一个重要推手:无论是商务、翻译、法律,还是教育、艺术、文学、旅行、出版等领域,均能见到他极其活跃、全方位地投入... 由于历史原因,广东香山人吴衡之俨然成为一个历史"失踪者"。事实上,吴衡之在近现代中外文学艺术交流史上,是一个重要推手:无论是商务、翻译、法律,还是教育、艺术、文学、旅行、出版等领域,均能见到他极其活跃、全方位地投入其中的身影。本文试图从跨语境的层面上,回顾以吴衡之为主体的中国近代新型知识分子所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改革活动,并对他们的个体谋生途径选择也作出剖析,从而推进人们对清末民初中国艺术和世界文学交流方面的深层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衡之 务商 翻译 中西文化交流 跨语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