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厨余垃圾水热液化成油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屈埴 刘志丹 +2 位作者 朱张兵 李保明 张源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7-1333,共7页
以中国农业大学5个学生食堂厨余垃圾按照日产量比例混配后作为原料(含固量,22.54%),研究反应温度(260、290和320℃)对水热液化反应和产物分布的影响。最大液化率和最大产油率分别为79.25%(290℃)和42.02%(260℃),生物原油热值最高可达37... 以中国农业大学5个学生食堂厨余垃圾按照日产量比例混配后作为原料(含固量,22.54%),研究反应温度(260、290和320℃)对水热液化反应和产物分布的影响。最大液化率和最大产油率分别为79.25%(290℃)和42.02%(260℃),生物原油热值最高可达37.39 MJ/kg,能量回收率最高可达65.96%。GC-MS分析表明生物原油由烃类、酸类、醇类、酮类和醛类等物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液化 生物原油 厨余垃圾 生物质 产物组成 原油特性
下载PDF
厕所粪便与粗甘油共液化制备生物原油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影娴 吴向阳 +3 位作者 王猛 卢建文 张源辉 刘志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81-186,共6页
水热液化是处理湿有机废弃物并实现能源化的技术之一。以厕所粪便和粗甘油为原料进行水热液化,探究了不同质量比例的厕所粪便和粗甘油(1∶0、3∶1、2∶1、1∶1、1∶2、1∶3、0∶1)对产物分布和油品特性的影响。粪便与粗甘油的比例混合为... 水热液化是处理湿有机废弃物并实现能源化的技术之一。以厕所粪便和粗甘油为原料进行水热液化,探究了不同质量比例的厕所粪便和粗甘油(1∶0、3∶1、2∶1、1∶1、1∶2、1∶3、0∶1)对产物分布和油品特性的影响。粪便与粗甘油的比例混合为1∶3时,生物原油的产油率最高为40.6%,液化率最高为94.8%,相比单组分厕所粪便分别提高了18%和15%,表明粗甘油对粪便水热液化的产物转化具有促进作用。当在粪便中添加粗甘油时,水热液化生物原油的热值变化了0.27%~8.88%,含水率降低了11.5%~85.2%;所含烃类物质高达21.1%,酸类物质降低到14.4%,表明生物原油更稳定;增加了生物原油中的轻组分成分,残渣含量降低了25.2%~53.2%,进一步表明粗甘油可以改善粪便水热液化生物原油的油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粪便 水热液化 粗甘油 生物原油
下载PDF
溶剂萃取对螺旋藻水热液化生物原油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影娴 曹茂炅 +3 位作者 张源辉 刘志丹 兰维娟 尹冬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5-183,共9页
为了研究生物原油所含不同组分对其储存稳定性的影响,该研究提出利用溶剂分步萃取法分离生物原油。采用螺旋藻为原料进行水热液化,利用极性不同的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丙酮和正己烷为萃取溶剂分离生物原油,以黏度和热值作为稳定性评价指... 为了研究生物原油所含不同组分对其储存稳定性的影响,该研究提出利用溶剂分步萃取法分离生物原油。采用螺旋藻为原料进行水热液化,利用极性不同的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丙酮和正己烷为萃取溶剂分离生物原油,以黏度和热值作为稳定性评价指标,利用热重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生物原油的老化机理。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生物原油的黏度最低(316 mPa·s),流动性最好,且在储存过程中黏度变化率最小(78.6%),稳定性最好;利用溶剂可以分离生物原油中的重、轻组分和极性、非极性组分,生物原油的老化与极性大分子之间发生的酯化反应、聚合反应密切相关,而小分子非极性化合物的存在可显著降低生物原油的黏度,提高其流动性和稳定性;经储存后生物原油的热值降低了0.4%~6.2%,生物原油的极性组分、重组分和氮元素含量越多,黏度和热值的变化率越大。该研究可为生物质水热液化产物的定向调控及生物原油储存稳定性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黏度 水热液化 生物原油 溶剂萃取
下载PDF
牛粪再生垫料生产过程中物料特性及致病菌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杜云 王盼柳 +4 位作者 王斌圣 段娜 施正香 张源辉 宋家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97-203,共7页
不同垫料生产方式因工艺差异导致垫料存在生物安全隐患,不利于垫料技术的推广,滚筒发酵具有高温、快速等优势,探讨其垫料生产过程的致病菌变化特征,可为解决产业问题提供支持。该研究以滚筒好氧发酵生产牛粪再生垫料过程为研究对象,采... 不同垫料生产方式因工艺差异导致垫料存在生物安全隐患,不利于垫料技术的推广,滚筒发酵具有高温、快速等优势,探讨其垫料生产过程的致病菌变化特征,可为解决产业问题提供支持。该研究以滚筒好氧发酵生产牛粪再生垫料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培养法对夏季和冬季垫料生产过程中滚筒不同位置处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氏菌)数量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了物料的理化特性,并进一步探究了影响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夏、冬季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再生垫料过程中筒仓内温度较稳定,滚筒内部温度可维持在55℃以上;成品垫料的含水率均低于45%;链球菌和克雷伯氏菌在垫料成品中均未检出,夏季垫料成品中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数量高于冬季;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理化指标中影响致病菌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为滚筒温度,其次为总碳。该研究为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再生垫料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发酵 牛粪再生垫料 物料特性 奶牛乳房炎致病菌 Pearson相关性
下载PDF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对缓解厌氧消化抑制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司哺春 刘凯强 +3 位作者 林新宇 刘志丹 杨改秀 张源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27-235,共9页
厌氧消化是将生物质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复杂的原料性质以及反应器高负荷的运行条件会使厌氧消化过程产生多种抑制效应,易导致反应器运行不稳定,产气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提升厌氧消化反应器运行性能、减缓抑制效... 厌氧消化是将生物质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复杂的原料性质以及反应器高负荷的运行条件会使厌氧消化过程产生多种抑制效应,易导致反应器运行不稳定,产气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提升厌氧消化反应器运行性能、减缓抑制效应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区别于以氢气和甲酸为媒介的间接种间电子传递(Mediated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MIET)过程,微生物间的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DIET)能够在菌群间直接进行电子转移,传递效率更高。DIET的建立有助于强化厌氧反应的稳定性,提高反应效率,减缓抑制效应。基于此,该文总结了DIET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主要的种间电子传递机制,探讨了DIET对不同类型抑制效应的缓解作用,归纳了DIET潜在微生物的富集效果;在此基础上展望了DIET在减缓厌氧消化抑制效应方面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反硝化 抑制效应 微生物群落 导电材料 直接种间电子传递
下载PDF
鸡粪发酵液培养的小球藻水热液化制备生物原油及其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张兵 王猛 +4 位作者 张源辉 李保明 张婷婷 董泰丽 刘志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1-196,共6页
为探索沼液资源再利用,以鸡粪沼气发酵液培养的小球藻为原料,采用水热液化技术制备生物原油。采取正交试验,在温度250~330℃、时间30~90 min及含固量15%~25%下,探讨了水热反应后各相产物特性及元素回收效率。生物原油产率为13.23%~23.8... 为探索沼液资源再利用,以鸡粪沼气发酵液培养的小球藻为原料,采用水热液化技术制备生物原油。采取正交试验,在温度250~330℃、时间30~90 min及含固量15%~25%下,探讨了水热反应后各相产物特性及元素回收效率。生物原油产率为13.23%~23.83%,最高产油率在330℃、60 min、15%时取得。生物原油中碳、氢及氮回收率分别是16.13%~31.14%、19.18%~34.89%及5.97%~14.32%,最高碳回收率及最低氮回收率分别在330℃、60 min、15%及250℃、30 min、15%时获得。水热液化各相产物中,碳、氢及氮回收率在水相中占主导地位,分别为48.74%~60.43%、46.81%~62.13%及74.84%~82.67%。热重分析暗示生物原油可能适合制备润滑油。此外,GC-MS分析表明生物原油中烃类物质质量分数为16.14%~24.91%,主要为低碳链烃类,如甲苯及二氢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率 沼气 微藻 热化学 水热液化 生物原油 鸡粪沼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