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线态一三线态湮灭上转换发光的比率型pH纳米探针
1
作者 许宗意 陈硕然 +3 位作者 王董煊 李琳 王筱梅 叶常青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8-334,共7页
通过将pH荧光探针分子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引入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TTA-UC)体系中,使TTA-UC的发射与FITC的吸收重叠,从而实现从TTA-UC到FITC的能量传递过程。TTA-UC由光敏剂四苯基四苯骈铂(PtTPBP)和湮灭剂9,10-双苯乙炔基蒽(BP... 通过将pH荧光探针分子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引入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TTA-UC)体系中,使TTA-UC的发射与FITC的吸收重叠,从而实现从TTA-UC到FITC的能量传递过程。TTA-UC由光敏剂四苯基四苯骈铂(PtTPBP)和湮灭剂9,10-双苯乙炔基蒽(BPEA)组成,可以实现“红转青”上转换发光。将上述有机染料负载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luronic P123形成的纳米胶束内,能够形成比率型上转换纳米探针,并应用于水溶液中的pH检测。光敏剂PtTPBP的磷光发射由于不受pH影响,可以作为构建比率探针的内参比信号。上转换发射强度与光敏剂磷光发射强度之间的比率信号(I_(507)/I_(770))在pH 5~8范围内呈良好线性。这种新型的比率型上转换pH纳米探针为制备基于TTA-UC的比率型检测传感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 比率型探针 PH检测 纳米胶束
原文传递
基于上/下转换发光的新型比率荧光温度探针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硕然 郑道远 +2 位作者 刘腾 叶常青 宋延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88-3095,共8页
温度的可视化实时监测,一直都是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荧光传感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可视化等优点的半侵入式测温方法,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荧光探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波动的影响而产生误差。为解决这一问题... 温度的可视化实时监测,一直都是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荧光传感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可视化等优点的半侵入式测温方法,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荧光探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波动的影响而产生误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两组荧光检测信号构建比率型荧光探针,通过两组信号的相互校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传统的比率荧光温度探针大多基于下转换荧光发射,这类探针通常由短波长光激发,对生物组织穿透性差且有一定伤害,还会受到生物组织自发荧光的干扰。频率上转换是由长波长激发,短波长发射的一种光致发光现象,由其构建的荧光探针可以克服传统下转换荧光探针的上述缺点。而基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机理的频率上转换发光体系,由光敏剂和湮灭剂的双分子体系共同构成,因而自身就同时具有上/下转换的发光特性,满足了构建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条件。然而目前,基于TTA上转换体系的比率型荧光温度探针还鲜见报导,已报导的工作中仍需要另外添加参比探针。仅通过TTA双分子体系构建的上/下转换比率型荧光温度探针仍然是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将传统的TTA上转换体系(PdOEP/DPA)负载于由温敏型两亲性聚合物Pluronic-F127组装形成的胶束中,形成上转换纳米胶束温度探针。随着温度的升高,聚合物亲水链段水溶性下降,向胶束核心位置收缩,导致负载上转换分子的胶束内部空间体积减小,TTA分子间碰撞概率增大,上转换效率提高,上转换发光的强度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光敏剂的下转换磷光发射也会发生小幅度的下降。由此上/下转换两组荧光信号构成的比率荧光,可成功实现25~60℃范围内对温度的线性检测,并可通过肉眼观察到体系发光由紫红色向蓝紫色的转变,检测结果的重复性良好。TTA上转换分子通过被温敏聚合物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频率上转换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温敏型纳米胶束 比率型荧光探针
下载PDF
卟啉钯敏化剂构效性质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叶常青 于雪 +3 位作者 陈硕然 梁作芹 周宇扬 王筱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9,共9页
上转换发光是一种将长波长的激发光转化为短波长发射的反斯托克斯发光现象,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TTA-UC)能够在较低密度能量下被激发,且上转换量子产率高,因此获得研究者们广泛关注。关于敏化剂分子结构与上转换发光性能相关性的研... 上转换发光是一种将长波长的激发光转化为短波长发射的反斯托克斯发光现象,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TTA-UC)能够在较低密度能量下被激发,且上转换量子产率高,因此获得研究者们广泛关注。关于敏化剂分子结构与上转换发光性能相关性的研究一直是TTA-UC研究领域的重要热点,选择两种代表性的卟啉钯光敏剂[PdOEP-八乙基卟啉钯(Ⅱ)和PdBrTPP-四溴苯基卟啉钯(Ⅱ)]与蒽衍生物9,10-(4-羟甲基)苯基蒽p-DHMPA发光剂组合上转换体系作为研究模型,通过一系列合成工作获得材料分子后,进一步比较两种敏化剂的光谱性质与体系最终上转换性能之间关系。通过细致研究敏化剂和发光剂的荧光发射和寿命等光谱性质对敏化剂系间窜越,三线态-三线态能量转移及三线态-三线态湮灭等能量传递过程的影响后,发现在532 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PdBrTPP(10.8 cm^-1·mmol^-1)大于PdOEP(3.0 cm^-1·mmol^-1);三线态寿命PdBrTPP(173.13μs)大于PdOEP(109.21μs)。但与p-DHMPA配对时光敏剂与发光剂的三线态能级差ΔE TT,PdOEP(0.140 eV)却高于PdBrTPP(0.062 eV),通过Stern-Volmer方程得到Stern-Volmer猝灭常数K SV和双分子猝灭常数k q值也是PdOEP略高,最终表现出上转换阈值PdOEP/p-DHMPA(22.40 mW·cm^-2)小于PdBrTPP/p-DHMPA(29.78 mW·cm^-2),上转换发光效率ΦUC,PdOEP/p-DHMPA(28.3%)大于PdBrTPP/p-DHMPA(26.8%)。因此,卟啉钯敏化剂的构效对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发光效率影响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敏化剂三线态高低。对于不同的敏化剂,在分子主体结构、摩尔吸光系数与三线态寿命等光谱参数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敏化剂的三线态能级越高,就将会具有更大的上转换发光效率。然而如果以总上转换能力指标来评价,PdBrTPP的共轭结构能够提升其在激发波长处吸收更多光子的能力,具有比PdOEP更高的摩尔吸光系数,造成其总上转换能力η比PdOEP高3.4倍。因此从上转换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 上转换 敏化剂 构效关系 三线态能级 摩尔吸光系数
下载PDF
兼具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与单光子吸收上转换特性的氮杂蒽衍生物发光性能研究
4
作者 徐磊 朱琳 +5 位作者 张春 叶常青 陈硕然 李琳 梁作芹 王筱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61-1768,共8页
弱光上转换是将低能量光子转换为高能量光子的过程,在三维荧光显微成像、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因而成为有机荧光材料领域的热点课题。目前基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机制有机弱光上转换材料(TTA-UC)的研究已较为深入... 弱光上转换是将低能量光子转换为高能量光子的过程,在三维荧光显微成像、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因而成为有机荧光材料领域的热点课题。目前基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机制有机弱光上转换材料(TTA-UC)的研究已较为深入,有关发光机理及应用研究均有较多报道;然而针对另一种有机弱光上转换机理--基于单光子热带吸收的弱光上转换(OPA-UC)的研究目前还较为少见。氮杂蒽衍生物由于具有良好的结构刚性和平面性,高的荧光量子产率,是研究TTA-UC和OPA-UC两种有机上转换发光的理想模型分子结构。通过研究比较三种氮杂蒽衍生物:酚藏花红(PSF)、藏红T(SFT)、亚甲基紫(MTV)各自TTA-UC和OPA-UC的发光性能差异,分析探讨了分子结构对OPA-UC发光性能及TTA-UC敏化效率的构效关系。实验发现酚藏花红和藏红T由于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同时辐射衰减常数较大,其主要衰减过程为辐射衰减;而亚甲基紫具有较高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能力(ICT),因而非辐射衰减部分更多。研究三种分子的TTA-UC性能,发现亚甲基紫的三线态能级过低无法进行三线态-三线态能量转移过程,而藏红T由于拥有更高的三线态寿命而具有更高的上转换发光效率(9.69%),是酚藏花红体系(3.16%)的3倍。进一步研究酚藏花红和亚甲基紫的OPA-UC性能差异,发现相同浓度条件(10^(-3)mol·L^(-1))下亚甲基紫(0.12%)的OPA-UC发光效率相较于酚藏花红(0.059%)更高,且随着浓度的升高,亚甲基紫的OPA-UC发光增强效应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在TTA-UC发光过程中,敏化剂的敏化效率主要受分子三线态寿命以及系间窜跃能力影响,寿命越长,系间窜跃能力越强,敏化效率越高;而在OPA-UC发光过程中,湮灭剂分子的发光学率主要受ICT影响,ICT能力越大,分子发光效率越高。使用氮杂蒽分子廉价易得,对未来高性能TTA-UC和OPA-UC发光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上转换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 单光子吸收上转换 氮杂蒽衍生物
下载PDF
分类培养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专创融合,课创融汇”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兰凯 陈硕然 叶常青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182,共7页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已经走上了“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类型结构与培养质量同步提升”的道路,但是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无法适应分类培养要求、不能充分对接拔尖创...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已经走上了“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类型结构与培养质量同步提升”的道路,但是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无法适应分类培养要求、不能充分对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求、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等问题,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已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课程为例,通过“专创融合,课创融汇”的课程改革探索,并采用五步实践教学模型及“微项目”教学法,旨在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此外,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研究生提供了深入行业前沿技术和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有效提升其双创实践能力。这种课程改革为专业教育与产教融合的深度结合提供了有益探索,对于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对高素质双创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培养 专业学位 专创融合 课创融汇
下载PDF
罗丹明6G酰肼上/下转换发光性能与次氯酸根的检测
6
作者 李艳玲 陈硕然 +1 位作者 王语扬 叶常青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以罗丹明6G衍生物--罗丹明6G酰肼(R6GH)为分子探针,研究了其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上/下转换发光性能及其在次氯酸根检测方面的应用。除了传统的524 nm激发下的荧光发射之外,还发现这一分子探针体系在650 nm激发下会呈现出峰值在728 nm... 以罗丹明6G衍生物--罗丹明6G酰肼(R6GH)为分子探针,研究了其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上/下转换发光性能及其在次氯酸根检测方面的应用。除了传统的524 nm激发下的荧光发射之外,还发现这一分子探针体系在650 nm激发下会呈现出峰值在728 nm的荧光发射,以及在835 nm脉冲激光激发下在554 nm处的双光子上转换发射峰,这三种发射模式下的发光信号都会对次氯酸根产生响应,随着次氯酸根浓度的增大,发射强度随之增大,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从检测效果上看,下转换检测模式精度更高,但上转换检测模式的浓度响应范围更大。这种多波长激发下的上/下转换多模式检测探针,无需外加其他组分即可实现,能够灵活调整激发波长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要求,为复杂环境下检测次氯酸根浓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6G酰肼 上/下转换 荧光探针 离子检测 次氯酸根
下载PDF
高效多底物检测与多元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叶常青 陈硕然 +4 位作者 李风煜 葛婕 勇沛怡 秦萌 宋延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7-245,共9页
传统基于锁钥模型的"一对一"响应的化学检测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复杂体系的检测需求.正交检测阵列通过对不同被检测物的差异化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响应信息,从而实现对多底物的识别检测.... 传统基于锁钥模型的"一对一"响应的化学检测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复杂体系的检测需求.正交检测阵列通过对不同被检测物的差异化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响应信息,从而实现对多底物的识别检测.多底物检测的关键是要获得尽量多的差异化传感信息.由于存在对探针需求种类量多、合成制备过程复杂、探针有效性筛选效率低等缺点,传统"多对多"方式的多元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现出巨大的局限性.受人类感官系统的启发,发展"单对多"的高效多底物检测分析手段,将会是未来能真正走向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化学信息挖掘、物理信号放大与集成器件设计三个方面,针对如何提高多底物复杂分析的能力,总结简述了近期高效多底物检测与多元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底物检测 高灵敏检测 光子晶体 阵列芯片 动态分析
原文传递
单分散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汪彩虹 陈硕然 +1 位作者 叶常青 王筱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42-247,共6页
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磁响应性的单分散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在药学、催化化学、医学和光电磁记录材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使用前景;而具有自组装光子晶体现象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在包装、印刷、防伪等领域的应用中更展现... 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磁响应性的单分散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在药学、催化化学、医学和光电磁记录材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使用前景;而具有自组装光子晶体现象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在包装、印刷、防伪等领域的应用中更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在对单分散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单分散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光学应用领域做了简略的介绍,并对单分散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展望,并总结分析现阶段大多数Fe_3O_4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在非极性溶液中分散性差,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的限制,未来Fe_3O_4纳米粒子表面进行修饰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纳米粒子 单分散 制备方法 进展
下载PDF
多模发光胆甾相液晶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语扬 陈硕然 +2 位作者 赵鑫 许宗意 叶常青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38,共9页
以溶剂挥发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胶囊作为胆甾相液晶(CLC)的载体,通过调节液晶中手性剂的含量,可以实现红、绿、蓝三种结构色。本研究探讨了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乳化搅拌速度对微胶囊形貌、尺寸及结构色等性质的影响。在此... 以溶剂挥发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胶囊作为胆甾相液晶(CLC)的载体,通过调节液晶中手性剂的含量,可以实现红、绿、蓝三种结构色。本研究探讨了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乳化搅拌速度对微胶囊形貌、尺寸及结构色等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在CLC中掺杂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TTA-UC)有机染料分子,包括光敏剂八乙基卟啉铂(PtOEP)与湮灭剂9,10-二苯基蒽(DPA),可以使微胶囊在532nm连续激光的激发下实现蓝色上转换发光;也可通过仅掺杂DPA在紫外激发下实现蓝色荧光发射。该微胶囊可利用喷涂方法实现图案化制备并应用于多模防伪,通过将CLC结构色、紫外激发荧光以及绿色激光激发上转换发光三种模式相结合,可以在同一图案中获得三种不同的显色/发光效果。这一多功能微胶囊技术在防伪包装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胆甾相液晶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 上转换 结构色 多模发光 防伪
下载PDF
吸水性树脂在固态上转换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彩虹 陈硕然 +4 位作者 葛婕 马金锁 郑道远 叶常青 王筱梅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43-47,共5页
采用5,10,15,20-四苯基卟啉钯(PdTPP)作光敏剂,9,10-二苯基蒽(DPA)作发光剂,二者溶于有机溶剂后再分散到含表面活性剂吐温20(Tween-20)的水溶液中制得水包油(O/W)型微乳液,具有三维网状多孔结构的聚丙烯酸钠吸水性树脂可高效吸附该微乳... 采用5,10,15,20-四苯基卟啉钯(PdTPP)作光敏剂,9,10-二苯基蒽(DPA)作发光剂,二者溶于有机溶剂后再分散到含表面活性剂吐温20(Tween-20)的水溶液中制得水包油(O/W)型微乳液,具有三维网状多孔结构的聚丙烯酸钠吸水性树脂可高效吸附该微乳液,得到固态上转换树脂。对该上转换树脂进行了光物理性能研究,荧光光谱显示其上转换发光峰位于447 nm处,并观察到肉眼可见的上转换蓝色光。随着温度变化,树脂中含有的微乳液由O/W型可逆转化为W/O型微乳液,该相转变可促进上转换体系中的三线态-三线态能量传递(TTET)和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过程,使上转换效率提高。聚丙烯酸钠吸水性树脂作为一种新型TTA上转换载体,制备方法简单,可在有氧环境下获得高效稳定的上转换发光,在光电材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A上转换 O/W型微乳液 聚丙烯酸钠 吸水性树脂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基上转换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振伟 陈佳 +4 位作者 韩鹏举 陈硕然 宋飒飒 叶常青 王筱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71-2176,共6页
将光敏剂四苯基卟啉钯(Pd TPP)和湮灭剂9,10-二苯基蒽(DPA)溶解于甲苯,在Tween 20的乳化作用下与去离子水配制成O/W上转换微乳液;进一步与二甲基硅氧烷共混,将O/W上转换微乳液体系负载于固化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制得基于三线态... 将光敏剂四苯基卟啉钯(Pd TPP)和湮灭剂9,10-二苯基蒽(DPA)溶解于甲苯,在Tween 20的乳化作用下与去离子水配制成O/W上转换微乳液;进一步与二甲基硅氧烷共混,将O/W上转换微乳液体系负载于固化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制得基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机制的PDMS固态上转换树脂材料。在半导体激光器(532nm,60m W/cm^2)激发下,固态上转换材料可发射强的绿转蓝上转换荧光,固态上转换效率最大可达22%。将该材料应用于光电流响应和光催化降解过程中:三电极体系在PDMS固态上转换树脂上转换荧光的照射下,获得了0.9μA的光电流,证明了光电流的产生源于上转换蓝光对ZnCdS薄膜的照射;Pt/WO3粉末存在和固态上转换蓝光照射的条件下,罗丹明B染料降解作用显著,最大光降解效率达到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A固态上转换 光电流响应 光催化降解 聚二甲基硅氧烷 O/W型微乳液 功能材料
下载PDF
9-蒽甲酸/卟啉钯衍生物的pH响应上转换性能
12
作者 陈硕然 陈富铭 +3 位作者 叶常青 韩鹏举 王筱梅 宋延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57-1762,共6页
以9-蒽甲酸(9-ACA)为发光剂,八乙基卟啉钯(Pd OEP)为光敏剂,在二者最佳配比〔n(9-ACA)∶n(Pd OEP)=80∶1〕下,构建了对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具备灵敏响应性的上转换发光体系9-ACA/PdOEP。当pH处于4~8以及8~11时,上转换发光强度均与p... 以9-蒽甲酸(9-ACA)为发光剂,八乙基卟啉钯(Pd OEP)为光敏剂,在二者最佳配比〔n(9-ACA)∶n(Pd OEP)=80∶1〕下,构建了对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具备灵敏响应性的上转换发光体系9-ACA/PdOEP。当pH处于4~8以及8~11时,上转换发光强度均与pH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参比实验中,单一组分9-ACA本身的荧光强度与pH没有呈现线性关系,证明了9-ACA/Pd OEP体系对于pH的宽范围响应来源于光敏剂与发光剂之间的三线态-三线态能量转移(TTE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 三线态-三线态能量转移 9-蒽甲酸 PH响应 功能材料
下载PDF
9,10-二苯基蒽衍生物的制备及对铜离子上、下转换检测研究
13
作者 陈硕然 黄苏琴 +3 位作者 韩鹏举 叶常青 宋飒飒 王筱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69-3775,共7页
Cu^2+是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是过量的Cu^2+会造成代谢紊乱,进而诱发各种疾病。长期以来,铜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后处理不当导致生活环境中的Cu^2+浓度超标,成为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因此生活环境中Cu^2+含量的检测成为人们关... Cu^2+是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是过量的Cu^2+会造成代谢紊乱,进而诱发各种疾病。长期以来,铜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后处理不当导致生活环境中的Cu^2+浓度超标,成为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因此生活环境中Cu^2+含量的检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基于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法由于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离子检测领域。利用荧光探针分子与待检测离子可发生选择性的弱相互作用,研究者们探索并设计了诸多可用于Cu^2+检测的荧光探针。然而普通的荧光探针由于灵敏度较差或选择性不理想等问题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学型荧光探针分子9,10-二(3’-羟基-4’-亚甲胺氨基硫脲苯基)蒽(b-HTPA)。该探针分子通过与Cu 2+的络合作用,改变自身的电子排布结构,使得其荧光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对Cu 2+产生灵敏的响应。通过上、下转换荧光光谱来研究b-HTPA对Cu 2+检测的各项性能,并结合拟合计算得出最终结果。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13种金属阳离子,Cu^2+对b-HTPA荧光猝灭效果最为显著,空白探针分子荧光与加入Cu^2+后的荧光强度比可达150∶1。灵敏性研究结果表明,b-HTPA对Cu^2+的最低检测限为2.78×10^-7 mol·L^-1,远低于中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表现出良好的荧光响应灵敏性和理想的最低检测限。响应时间测试结果表明,b-HTPA与Cu^2+在0~2 min时间范围内反应速率最大,并在约10 min后反应完全,说明b-HTPA在对Cu^2+检测中可以短时间产生响应,降低实际应用中的检测时间和周期。还使用八乙基卟啉钯(PdOEP)作为光敏剂,以b-HTPA为湮灭剂,利用上转换荧光光谱对b-HTPA/PdOEP/Cu^2+体系的灵敏性和检测限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探针的上转换荧光强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具有良好的响应性,通过拟合计算,得出b-HTPA对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衍生物 荧光探针 上转换 CU^2+ 离子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