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杖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脏病理评价及对脂质代谢酶SERSP-1c和PPAR-a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剑明 张声生 +3 位作者 李琳 郭前坤 高月 马增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01-1706,共6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病理的改善及保护机制。方法:1造模:健康雄性SD大鼠47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虎杖苷大剂量组(9只)、虎杖苷小剂量组(9只)和双环醇组(9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其它4组给予...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病理的改善及保护机制。方法:1造模:健康雄性SD大鼠47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虎杖苷大剂量组(9只)、虎杖苷小剂量组(9只)和双环醇组(9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其它4组给予高脂饲料,4组共喂养10周后,从正常组与模型组中各随机挑选1只,取肝脏做病理切片,正常组大鼠肝脏切片作对照,证实模型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2治疗: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5 m L/次;虎杖苷大、小组分别以200 mg·kg-1·d-1和100 mg·kg-1·d-1的虎杖苷混悬液灌胃,双环醇组以100 mg·kg-1·d-1的双环醇混悬液灌胃。以上4组皆观察4周,期间各组大鼠统一用标准饲料饲养。3检测指标:在大鼠肝脏的同一部位取3块黄豆大小肝组织:一块投多聚甲醛浸泡,用于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并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SH临床研究网病理工作组指南》内容对肝组织切片在病理学和形态学上进行评价。另2块装Ep管,速投液氮。一份观察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内脂质沉积状况;一份用于RT-PCR法检测肝脏脂质代谢关键酶:过氧化物酶之增殖活化受体a(PPAR-α),和脂质合成关键酶: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REBP-1c)的mRNA基因表达变化。结果:1肝脏病理的变化: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肝细胞脂肪变、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门脉炎症在虎杖苷大、小剂量组、双环醇组中均得到明显改善,且NA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脂质代谢关键酶mRNA表达量的变化: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脂质代谢关键酶PPAR-α的基因表达经虎杖治疗后明显增高(P<0.05,0.01)。脂质合成关键酶的SREBP-1c在白藜芦醇、双环醇组中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虎杖苷可以改善脂肪肝病理学改变和肝细胞脂质沉积,起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虎杖苷/中药单体 肝脏病理评价 保护机制
下载PDF
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剑明 王丙信 +6 位作者 伏爱国 李琳 郭乾坤 吴镇宇 谭洪玲 马增春 赵映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09-2712,I0008,共5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和停止造模后自愈情况。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1、2、3、4、5、6组,每组6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模型组均给予高脂饲料,模型组大鼠10周后改为标准鼠料喂...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和停止造模后自愈情况。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1、2、3、4、5、6组,每组6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模型组均给予高脂饲料,模型组大鼠10周后改为标准鼠料喂养。分别于实验第2、4、6、8、10、14周将模型1—6组依次全部处死,正常组于第14周处死,观察各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血清、肝脏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大鼠肝指数、Lee's指数于造模第4周时开始升高,到第8周达到高峰,于第14周(即停止高脂饲料4周后)有降低趋势。在肝组织切片在病理学和形态学上,造模组大鼠于第2周肝脏开始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门脉炎症,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上述病理改变加重,于造模第6周开始有大鼠肝脏出现纤维化,并呈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变化。而第14周(即停止高脂饲料4周后)肝脏自然愈合在组织病理学上不明显。结论:高脂饲料喂养8—10周内可以成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且模型在停止造模4周内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脂饮食 动物模型 动态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