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居住脊髓损伤患者慢性疼痛的4年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丹 邓佩琳 +2 位作者 张少军 赵正恩 王剑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663,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社区居住的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现况。方法收集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2015年至2018年的国际脊髓损伤疼痛数据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15年至2018年间连续随访的脊髓损伤患者共19例,所有患者(100%)主诉均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 目的回顾性分析社区居住的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现况。方法收集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2015年至2018年的国际脊髓损伤疼痛数据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15年至2018年间连续随访的脊髓损伤患者共19例,所有患者(100%)主诉均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91±0.43)分,中度及以上疼痛者占94.7%(18/19);84.2%(16/19)患者曾经同时经历过肌肉骨骼疼痛和神经性疼痛。84.2%(16/19)患者的疼痛对日常生活等存在中度以上的干扰;68.4%(13/19)患者曾经接受过疼痛相关的治疗,治疗多为非甾体抗炎药和理疗,但其中61.5%(8/13)仅在一次调查中接受治疗。结论大部分社区脊髓损伤患者会经历中度以上多种类型的慢性疼痛;疼痛对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存在中度以上干扰;绝大多数时候,脊髓损伤患者慢性疼痛未得到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慢性疼痛管理需要多学科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疼痛 社区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挤压伤伤员伤情特点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6
2
作者 伍晓靖 王跃 +5 位作者 卢冰 赵正恩 张斌 姚晓克 李东东 顾峥嵘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调查总结地震所致挤压伤伤员的伤情特点及康复需求。方法对汶川地震挤压伤伤员进行随访,收集病例资料,确定及实施伤员的康复治疗方案。结果纳入伤员117例,所有伤员进行了详细的资料收集,其中14例进行了手术治疗,103例进行了非手术... 目的调查总结地震所致挤压伤伤员的伤情特点及康复需求。方法对汶川地震挤压伤伤员进行随访,收集病例资料,确定及实施伤员的康复治疗方案。结果纳入伤员117例,所有伤员进行了详细的资料收集,其中14例进行了手术治疗,103例进行了非手术康复治疗。结论伤员伤情复杂,截肢率高,治疗时间长,部位多,病情易反复,且多伴有心理疾患,急需接受包括手术和心理干预在内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挤压伤 康复
下载PDF
作业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周皓 陈燕 +2 位作者 赵正恩 张少军 陈浩 《华西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了解出院后持续接受作业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2010年首次发病住院的52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试验组住院期间采用基础康复处理方法,出院后继续配合院外作业... 目的了解出院后持续接受作业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2010年首次发病住院的52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试验组住院期间采用基础康复处理方法,出院后继续配合院外作业治疗指导;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基础康复处理方法,出院后无后续作业治疗。在患者出院时和出院21个月后分别填写生活满意度问卷,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2例患者经过平均12周的院内治疗。两组在出院时和出院21个月后均分别发放调查问卷26份,回收26份,回收率100%。出院时,两组患者生活满意度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经过出院21个月后的持续作业治疗,生活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院21个月后的生活满意度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21个月后比较,除性生活情况与伴侣的关系差异不明显(P>0.05)外,其他项目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对患者功能进行专业的作业指导,可有效提高其生活满意度,且患者的康复疗效远好于某阶段的康复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作业治疗 生活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不同阶段作业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正恩 陈燕 +1 位作者 周皓 陈浩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作业治疗对汶川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7月-2011年6月收治于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的26例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第1阶段治疗和为期3周的第2阶段作业治疗,并以改良Barthel...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作业治疗对汶川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7月-2011年6月收治于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的26例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第1阶段治疗和为期3周的第2阶段作业治疗,并以改良Barthel指数(MBI)作为评估ADL的指标。结果第1阶段治疗后MBI指数平均得分(65.71±19.30)分,第2阶段治疗后MBI指数平均得分(76.93±16.82)分,第2阶段MBI各项评分较第1阶段均有所提高,其中大便控制、小便控制、行走评分较第1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分阶段和持续性作业治疗,能显著提高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脊髓损伤 作业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李媛 赵正恩 +5 位作者 张少军 汪玲 赵利 邓佩琳 张锐 吴涛 《陕西中医》 2020年第2期238-240,257,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给予基础治疗、口腔训练和咽部冰刺激训练,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比较两...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给予基础治疗、口腔训练和咽部冰刺激训练,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比较两组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sEMG)、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EMG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P<0.05),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P<0.05),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针刺部位红肿,冷敷后红肿消退,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灸 咽部冰刺激训练 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绵竹地区地震中胫腓骨骨折伤员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肖明月 刘守国 +4 位作者 励建安 张霞 陈思婧 王红星 赵正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分析绵竹地区地震中胫腓骨骨折伤员功能恢复情况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阐明伤后有效控制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方法:以调查问卷方式对绵竹地区86例地震中胫腓骨骨折已愈合的伤员进行随访。采用Johner-Wruhs胫腓骨骨折疗效评定标... 目的:分析绵竹地区地震中胫腓骨骨折伤员功能恢复情况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阐明伤后有效控制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方法:以调查问卷方式对绵竹地区86例地震中胫腓骨骨折已愈合的伤员进行随访。采用Johner-Wruhs胫腓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功能恢复情况,对可能影响骨折功能恢复及预后的12项因素,做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胫腓骨骨折功能恢复的变量为:制动时间、年龄、性别与康复介入情况。接受过康复治疗与骨折功能恢复呈正相关(P<0.05);制动时间长、女性、高龄与骨折功能恢复呈负相关(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功能恢复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减少制动时间,尽早介入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功能恢复 制动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早期集束化康复治疗方案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梅 赵正恩 魏平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治疗方案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脊髓损伤患者72例,早期通过普通治疗、物理治疗、机体功能恢复训练、心理干预等4个方面集束化方案进行治疗,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行为能力评分,治疗前、后进... 目的: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治疗方案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脊髓损伤患者72例,早期通过普通治疗、物理治疗、机体功能恢复训练、心理干预等4个方面集束化方案进行治疗,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行为能力评分,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早期集束化治疗后,Barthel评分由(25.6±10.5)分,上升至(50.2±13.7)分,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坚持治疗第3个月时,Barthel评分进一步上升至(67.1±16.4)分,较治疗第1个月又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早期立即进行集束化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并且坚持治疗方案,患者可进一步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早期 集束化治疗 行为能力评分
下载PDF
不同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8
作者 魏平波 游潮 +3 位作者 陈浩 张光斌 何俊 杨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519-522,共4页
目的比较小骨窗显微手术、软通道血肿碎吸术及内科保守治疗3种方式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连续选取血肿量20~40 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12分的单侧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6例,按住院号尾数,随机将其分为小骨窗组31... 目的比较小骨窗显微手术、软通道血肿碎吸术及内科保守治疗3种方式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连续选取血肿量20~40 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12分的单侧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6例,按住院号尾数,随机将其分为小骨窗组31例、软通道组36例,内科保守治疗组39例。观察住院期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的致残率。其中软通道组3例、内科保守治疗组6例因病情变化,中途改为小骨窗手术治疗。结果①小骨窗组血肿清除量均>75%,其中9例基本全部被清除;软通道组中,除1例血肿清除量约为65%外,其余均<50%。②小骨窗组、软通道组、内科保守治疗组再出血率分别为6.5%(2/31)、30.3%(10/33)及45.5%(15/33);病死率为3.2%(1/31)、24.2%(8/33)及48.5%(16/33);致残率为35.7%(10/28)、68.0%(17/25)及73.3%(1 1/15)。小骨窗组的再出血率、病死率及致残率与软通道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软通道组与内科保守治疗组比较,再出血率和致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治疗方式中,小骨窗显微手术疗效最安全、有效;软通道血肿碎吸术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不能改善再出血率和致残率;内科保守治疗仅适用于出血量小,无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不明显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保守疗法
下载PDF
围手术期康复宣教与训练对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少军 赵正恩 +4 位作者 黎孝富 周皓 高强 刘杨 李箪 《华西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宣教与训练等干预手段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7~58岁,平均38岁。开放性骨折28例,闭合性骨折62例。股骨骨折部位:上1/3骨折33例,中1/3骨... 目的探讨康复宣教与训练等干预手段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7~58岁,平均38岁。开放性骨折28例,闭合性骨折62例。股骨骨折部位:上1/3骨折33例,中1/3骨折35例,下1/3骨折20例,多段骨折2例。横形骨折20例,斜形骨折30例,粉碎性骨折40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骨科术前常规处理,康复组采用骨科术前常规处理加康复宣教与训练。结果康复组住院时间为(5.35±1.27)d,对照组为(7.67±1.8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后发生并发症7例,对照组16例,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15.2%)明显低于对照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d,康复组疗效获优35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9.1%;对照组获优25例,良5例,可12例,差2例,优良率68.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宣教与训练能预防与改善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减轻患者腿部疼痛及肿胀,缩短围手术期时间,使患者能尽早手术,加快住院床位周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围手术期 康复宣教
原文传递
“5·12”汶川地震截肢伤员分阶段康复方案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龙忠国 何修平 +1 位作者 杨红英 毛小春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897-900,共4页
目的对"5·12"汶川地震截肢伤员开展康复前、康复满1年(近期)、满3年(中期)及满5年(远期)的生存质量变化,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最佳的持续康复方案。方法 2008年9月,把在上级医院救治后,陆续返回绵竹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康复... 目的对"5·12"汶川地震截肢伤员开展康复前、康复满1年(近期)、满3年(中期)及满5年(远期)的生存质量变化,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最佳的持续康复方案。方法 2008年9月,把在上级医院救治后,陆续返回绵竹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52例"5·12"地震截肢伤员分为A、B两组,每组各26例。A组采用分阶段康复方案,B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于康复前、满1年、3年及5年时,采用"震后德阳市截肢伤员个人情况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分析。结果 A、B两组生存质量分值总体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各期分值A组都高于B组,2013年9月远期生存质量调查显示,A组与B组在积极的感觉方面评分分别为(193.0±12.3)、(126.0±11.2)分,做事能力分别为(62.0±5.2)、(41.0±2.3)分,生活满意度分别为(150.0±2.1)、(101.0±6.2)分,行动能力分别为(17.0±2.6)、(11.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方案较常规康复方案更能促使伤员更好地改善和巩固生存质量,促进伤员更早回归家庭和社会,弥补了现有截肢康复方案的不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截肢伤员 分阶段 康复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