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 被引量:80
1
作者 吴以岭 贾振华 +1 位作者 常丽萍 魏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继承发展血脉理论,结合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特色,汲取主持承担的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系统构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把中医络病学学科的学术发展从"络病证治"推向"脉络学说"研究的历史新阶段。系统研究... 继承发展血脉理论,结合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特色,汲取主持承担的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系统构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把中医络病学学科的学术发展从"络病证治"推向"脉络学说"研究的历史新阶段。系统研究脉络病变发病规律、基本病机、临床证候及辨证治疗,提出脉络学说核心内容——营卫理论,建立"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完善发展了中医血脉理论。深化发展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提出营卫交感和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以"孙络-微血管"为研究切入点,提出四类微观病理特征,证实通络保护"孙络-微血管"是治疗心、脑和(糖)肾重大疾病共性关键机制——保护微血管、改善血流灌注、保护组织细胞、改善脏器功能,通络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治疗"孙络-微血管"病变核心机制,提出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新策略。历经十余年,完成4项循证医学研究解决急性心梗无再流临床难题,为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国际医学界难题提供新药物,填补窦缓伴早搏快慢兼治、整合调律的药物治疗空白,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推动了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下的专科平台建设和学科学会发展,以及脉络病变辨证诊疗方法和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脉理论 脉络学说 营卫理论 脉络-血管系统病 营卫交感 孙络-微血管 微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吴以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48,共2页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出了络脉、经脉、经络、络病的概念及治疗。古人讲"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就是把病程较长、疼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一类疾病归于络病,它包括了胸痹、中风、癥积、消渴等,涵盖心脑血管、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出了络脉、经脉、经络、络病的概念及治疗。古人讲"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就是把病程较长、疼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一类疾病归于络病,它包括了胸痹、中风、癥积、消渴等,涵盖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等临床重大疾病,然而可惜的是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防治 学说 脉络 《黄帝内经》 春秋战国时期 重大疾病 久病入络
原文传递
气与气络学说探讨 被引量:56
3
作者 吴以岭 魏聪 赵珊珊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801-1807,共7页
气论哲学向医学领域的延伸与应用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搭建起气论哲学与医学科学之间密切沟通的桥梁,从而使中医学成为哲学与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从哲学之气、医学之气、气的功能实现形式不同层次上探讨气络学说,有... 气论哲学向医学领域的延伸与应用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搭建起气论哲学与医学科学之间密切沟通的桥梁,从而使中医学成为哲学与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从哲学之气、医学之气、气的功能实现形式不同层次上探讨气络学说,有助于把握气的内涵与外延,亦有助于为气络学说的传承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及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之气 医学之气 气络 气络学说
原文传递
脉络学说营卫交会生化理论探讨 被引量:53
4
作者 常成成 李红蓉 +3 位作者 刘红利 吴昊天 常丽萍 魏聪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共4页
营卫理论是构成脉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孙络作为脉络的最小构成单位,是营卫二者相互贯通交会生化的场所。综合分析脉络学说及营卫的基本概念、孙络在营卫交会生化过程及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脉络学说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 营卫理论是构成脉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孙络作为脉络的最小构成单位,是营卫二者相互贯通交会生化的场所。综合分析脉络学说及营卫的基本概念、孙络在营卫交会生化过程及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脉络学说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理论的提出,既有着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有着现代医学的有力佐证,同时在临床治疗及体内外实验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也证明了该理论的科学性及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营卫理论 交会生化 孙络
原文传递
中医学应对疫病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50
5
作者 贾振华 李红蓉 +1 位作者 常丽萍 魏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共7页
概要回顾中医学关于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的相关记载,总结其对外感热病中具有传染性特点的疫病病因、病机、传变及治疗的认识;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时间及主要临床表现,提出其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病位在肺,病因为感受“冬温之毒”,... 概要回顾中医学关于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的相关记载,总结其对外感热病中具有传染性特点的疫病病因、病机、传变及治疗的认识;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时间及主要临床表现,提出其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病位在肺,病因为感受“冬温之毒”,从口鼻而入,侵袭肺络;结合各地诊疗方案提出的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指出疫毒袭肺、邪热壅肺、毒热闭肺为其核心病机;分析中药连花清瘟理论组方特点及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佐证其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瘟疫 冬温之毒 连花清瘟 疫病理论
原文传递
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理论研究基础和临床疗效 被引量:49
6
作者 李红蓉 常丽萍 +1 位作者 魏聪 贾振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32-336,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及炎性反应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性病理表现,还可见较重的肺瘀血表现,属中医肺络病变范畴。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是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制的呼吸系统传染病代表性治疗药物,对SARS-CoV、MERS-Co...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及炎性反应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性病理表现,还可见较重的肺瘀血表现,属中医肺络病变范畴。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是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制的呼吸系统传染病代表性治疗药物,对SARS-CoV、MERS-CoV等多种病毒和炎性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其理论组方特色和基础临床研究得到了广泛认可,被纳入国家和多个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连花清瘟可以体外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活性,并显著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为应用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连花清瘟 络病理论 肺络病变 炎症风暴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7
作者 刘深 王宏涛 +2 位作者 魏聪 常成成 吴以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21-2334,共14页
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是第2大致死以及主要致残性疾病,而在中国其已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第1致死因素。因此,防治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除唯一证明有效的静脉溶栓药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 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是第2大致死以及主要致残性疾病,而在中国其已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第1致死因素。因此,防治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除唯一证明有效的静脉溶栓药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外,其他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或疗效不确定。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引起广泛关注,通心络胶囊是其中研究较多的代表药物之一。从血管保护和神经保护2方面,就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保护 神经保护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肺络病变证治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贾振华 魏聪 +1 位作者 李红蓉 吴以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4-490,共7页
络脉具有运行气血、络属脏腑等功能,可以分为运行经气的气络和运行血液的血络。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通调水道、主治节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肺之络脉和气道结构功能的正常。感冒、肺痿、肺痈、肺积等病证均可见肺络病变,肺络病变... 络脉具有运行气血、络属脏腑等功能,可以分为运行经气的气络和运行血液的血络。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通调水道、主治节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肺之络脉和气道结构功能的正常。感冒、肺痿、肺痈、肺积等病证均可见肺络病变,肺络病变主要的病机有络虚不荣、肺络郁滞、肺络绌急、热毒滞络、肺络瘀阻、肺络损伤和络息成积。肺络病变常始于气络病变,逐渐发展至血络病变,往往伴有气道壅滞、气道瘀阻、气道绌急等气道病变。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制的连花清瘟胶囊、养正消积胶囊对于肺络病变具有显著疗效。对肺之气络、肺之血络和气道的功能、病机变化及常见肺络病变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气道 气络 血络 肺络病变
下载PDF
“脉络—血管系统病”调和营卫气血用药规律及常用通络药物 被引量:38
9
作者 吴以岭 赵珊珊 +1 位作者 魏聪 常丽萍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82-285,289,共5页
脉络学说主要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辨证治疗用药,以胸痹心痛、中风、心悸、心积、心水、心痹、脱疽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现代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 脉络学说主要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辨证治疗用药,以胸痹心痛、中风、心悸、心积、心水、心痹、脱疽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现代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重大疾病。基于"不通"这一"脉络—血管系统病"的病变实质,提出"络以通为用"的治疗总则,首次提出调营卫气血治疗脉络病变的用药规律,按功能将"脉络—血管系统病"常用药物分为流气畅络药、化瘀通络药、祛痰通络药、祛风通络药、荣养脉络药、解毒通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脉络—血管系统病” 调和营卫气血 通络药物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妍 常丽萍 高怀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671-1674,共4页
胰岛素抵抗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率下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反应性、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作用于肝脏、脂肪、肌肉组织,由此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代谢综... 胰岛素抵抗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率下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反应性、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作用于肝脏、脂肪、肌肉组织,由此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等多种代谢紊乱性疾病。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反应、NF-κB非依赖机制、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等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脂肪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络病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红蓉 吴以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75-1085,共11页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以“络病证治”为总纲,以“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为两翼的中医络病理论体系就是传承了历代医家关于络病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临证经验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系统构建...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以“络病证治”为总纲,以“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为两翼的中医络病理论体系就是传承了历代医家关于络病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临证经验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系统构建的创新理论,开辟了临床重大疾病防治的新途径。以络病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为基石,将临床有效组方转化为系列中药创新药物,在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微血管病变、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防治及抗衰老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络病证治 脉络学说 气络学说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下载PDF
络病理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证治探讨 被引量:29
12
作者 贾振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22,共5页
笔者应用络病理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证治研究,指出肺络包括气络与血络,是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功能发挥的基础,气道与气络概念不同,但其功能与肺络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瘟疫"范畴,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发病... 笔者应用络病理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证治研究,指出肺络包括气络与血络,是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功能发挥的基础,气道与气络概念不同,但其功能与肺络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瘟疫"范畴,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发病。疫毒袭肺、气道壅滞、邪盛正退、气络虚滞是该病早期特点,毒热内生、气道壅阻、"换气转血"功能失常是该病发展加重的关键环节,气病及血、血伤入络、耗血动血是该病后期转归。汲取历代医家瘟疫的治疗用药经验,提出早中期积极干预的治疗原则--首重病因、驱逐毒邪;先证用药、积极干预;整体调节、多靶治疗。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制的连花清瘟可以体外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改善发热、咳嗽、乏力、气促等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向重症发展的比率;连花清咳宣肺泄热、止咳化痰,可用于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佐证了络病理论及通络药物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瘟疫 肺络 气道 连花清瘟 连花清咳
原文传递
从脉络学说角度探讨通络治疗脉络-血管系统病规律 被引量:23
13
作者 常成成 魏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7-489,500,共4页
脉络学说是指导脉络-血管系统病变治疗的重要理论,该理论以脉为独立脏腑组织为立足点,探讨多种现代血管系统疾病的共性病理机制微血管病变,并提出该类疾病的共性干预策略"孙络-微血管"保护,而通心络作为"孙络-微血管&qu... 脉络学说是指导脉络-血管系统病变治疗的重要理论,该理论以脉为独立脏腑组织为立足点,探讨多种现代血管系统疾病的共性病理机制微血管病变,并提出该类疾病的共性干预策略"孙络-微血管"保护,而通心络作为"孙络-微血管"保护的代表性通络中药复方,通过多种途径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实现对微血管的保护,进而有效治疗心肌梗死后无再流、脑梗死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多系统脉络疾病的作用特点,体现脉络学说从脉为单独研究对象对血管系统疾病治疗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孙络-微血管 通心络
下载PDF
基于脉络学说指导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中医病机及临床治疗探讨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康 常丽萍 +1 位作者 尹玉洁 贾振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9-195,共7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或溶栓治疗虽可开通闭塞冠脉,但由于心肌无再流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微血管结构功能破坏,导致AMI后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甚至心力衰竭。分析脉络学说指导AMI后心肌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及临床治疗,提出"气虚血瘀,... 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或溶栓治疗虽可开通闭塞冠脉,但由于心肌无再流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微血管结构功能破坏,导致AMI后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甚至心力衰竭。分析脉络学说指导AMI后心肌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及临床治疗,提出"气虚血瘀,络塞积成"病机特点和"搜剔疏通"用药原则,制定通心络组方,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该复方可有效保护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善无再流和再灌注损伤,抑制AMI后心肌纤维化,进一步佐证了脉络学说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肌纤维化 气虚血瘀 络塞积成 搜剔疏通 通心络
原文传递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康 尹玉洁 +3 位作者 李雅文 秘红英 李红蓉 贾振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659-1664,共6页
中医医案作为中医诊疗经验及学术观点的载体,历来是中医传承研究的重中之重。传统的“个人领悟式”方法在分析医案时难以避免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因此,寻找一种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医案中隐藏信息的医案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 中医医案作为中医诊疗经验及学术观点的载体,历来是中医传承研究的重中之重。传统的“个人领悟式”方法在分析医案时难以避免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因此,寻找一种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医案中隐藏信息的医案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在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也日益深入。现通过对目前医案研究领域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软件及平台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每种方法在医案研究中的适用领域进行简要评述,以期为医案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为传承医案中蕴含的诊疗经验及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案 中医诊疗经验 数据挖掘 统计学方法
下载PDF
从脉络学说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微血管保护的重要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深 魏聪 吴以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2-346,共5页
脉络学说是对中医血脉理论的传承和发展,首次形成对血管病变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系统理论,并提出其核心内容即营卫理论。基于脉与血管、脉络与中小血管、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及微循环在解剖形态学上的密切相关性,提出"脉络-... 脉络学说是对中医血脉理论的传承和发展,首次形成对血管病变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系统理论,并提出其核心内容即营卫理论。基于脉与血管、脉络与中小血管、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及微循环在解剖形态学上的密切相关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结合现代医学关于微血管、微循环的认识,提出"孙络-微血管病变"概念。结合近年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深入探讨"孙络-微血管病变"、营卫交会生化异常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及通络药物干预作用,提出"缺血区微血管保护-脑梗死治疗新策略"。保护微血管主要是通过保护缺血区微血管结构和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而实现,对指导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从而为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缺血性脑卒中 微血管保护 通心络
下载PDF
连花清咳颗粒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孙惠敏 徐锋 +4 位作者 张玲 魏聪 陈杰勇 王秋欣 贾振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9-34,共6页
目的:评价中药连花清咳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且存在咳嗽症状的18岁以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评价中药连花清咳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且存在咳嗽症状的18岁以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或加服连花清咳颗粒(1袋/次,3次/d)治疗14 d。主要评价指标为咳嗽症状消失率。结果:57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对照组25例,观察组32例。观察组咳嗽症状消失率为90.6%(2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16/25)(P<0.05),观察组的咳嗽治疗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咳嗽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咳痰症状消失率为94.7%(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8/14)(P<0.05),且观察组的咳痰治疗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咳痰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T好转率为96.9%(31/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18/25)(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氧合指数有不同程度升高,观察组的氧合指数升高率(52.7%)明显高于对照组(23.9%)(P<0.05)。观察组发热、乏力、咽干、咽痛症状消失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示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花清咳有较好的改善趋势。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花清咳可以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促进咳嗽、咳痰症状改善,缩短咳嗽、咳痰症状持续时间,减轻肺部病变,改善呼吸功能,对发热、乏力、咽干、咽痛症状也显示出良好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连花清咳颗粒 咳嗽 随机对照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中医医案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18
18
作者 秘红英 李彩云 +2 位作者 李红蓉 常丽萍 魏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26-230,共5页
中医医案承载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医案的研究是促进中医药学科发展、切实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的智库资源。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中医医案中海量的数据,需要合理运用这些数据去挖掘出其中隐藏的知识、思想内涵及用药... 中医医案承载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医案的研究是促进中医药学科发展、切实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的智库资源。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中医医案中海量的数据,需要合理运用这些数据去挖掘出其中隐藏的知识、思想内涵及用药规律。最传统的中医病案数据分析方法为领悟式分析方法,因个人的水平以及研究目的不同,导致结论的主观性较强,比较费时,研究结论推广性相对较差。而一般的统计学方法就是建立医案数据库或进行简单的症状、药物频次分析,如何从海量的病案数据中快速发掘出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就需要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并且需要融合数据库、人工智能、统计学、知识工程、信息检索、高性能计算机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除个人领悟式分析方法,又介绍了频数分析法、多元(因素)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整理和继承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提供研究方法与思路。更深层次地挖掘隐藏在中医医案中的各种规律,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和临床,体现中医医案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案 领悟式分析方法 统计学方法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郝佳梦 王丹东 +2 位作者 集川原 张少兰 常丽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679-1684,共6页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约占心力衰竭患者的50%,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成为目前最具挑战性的临床综合征之一。HFpE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生理病理机制复杂,尚无明确定论。大规模临床调查显示以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约占心力衰竭患者的50%,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成为目前最具挑战性的临床综合征之一。HFpE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生理病理机制复杂,尚无明确定论。大规模临床调查显示以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常规治疗手段均不能确定降低HFpEF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现对HFpEF流行病学、病因、诊断、病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案进行了简要回顾与总结,以期为该病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心室重构 舒张性心力衰竭 发病机制 治疗 脉络学说
下载PDF
中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尹玉洁 常丽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174-1180,共7页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是应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研制的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的创新中药,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功能。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期间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快速审批通道获批,现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传染性...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是应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研制的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的创新中药,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功能。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期间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快速审批通道获批,现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代表性中成药。连花清瘟药效学研究显示出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退热、止咳、化痰,调节免疫等作用,临床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感染、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多种呼吸系统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并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瘟 呼吸系统疾病 新冠肺炎 流感 肺部感染 中医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