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ANCA与ASCA和GAB联合检测对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傅苏娜 叶关胜 +2 位作者 张建海 陈骏寅 张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20-1823,1828,共5页
目的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与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Anti-small intestinal goblet cell antibody,GAB)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诊断... 目的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与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Anti-small intestinal goblet cell antibody,GAB)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80例设为IBD组,45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设为UC组,35例克罗思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设为CD组。50例非IBD患者设为疾病对照组,50名健康人设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ASCA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ANCA、GAB水平。比较各组ANCA、ASCA、GAB的阳性率,及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统计ANCA、ASCA、GAB及三者联合检测对IBD的诊断效能。结果 IBD组血清ANCA、ASCA、GAB阳性率均高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组血清ANCA、ASCA、GAB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ANCA、ASCA或GAB的单一检测,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ASCA、GAB及三者联合检测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ASCA、GAB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CA、ASCA、GAB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IB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酿酒酵母抗体 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
原文传递
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老年患者68例免疫功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叶关胜 许文芳 +6 位作者 金法祥 童丹 俞建洪 王钧 吕秋琼 周亚娣 陈雪芳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5期318-320,共3页
老年住院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低下,是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的高危人群,但目前对其免疫状态的研究分析尚少,为此本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住院的CDAD相关性腹泻老年患者的免疫球蛋... 老年住院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低下,是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的高危人群,但目前对其免疫状态的研究分析尚少,为此本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住院的CDAD相关性腹泻老年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难辨梭菌相关性老年腹泻患者的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 梭菌 DIARRHEA 免疫球蛋白 腹泻患者 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应答 机体细胞免疫 粪便标本 体液免疫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毛雅琴 董书琪 +1 位作者 姚云斌 高敏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5年第5期536-538,541,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消化性溃疡、消化系统肿瘤、消化道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淋巴瘤均密切相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1]。在我国,Hp平均感染率约58.07%[2]。建立Hp感染动物模型对于其致病机制、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消化性溃疡、消化系统肿瘤、消化道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淋巴瘤均密切相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1]。在我国,Hp平均感染率约58.07%[2]。建立Hp感染动物模型对于其致病机制、药物筛选及疫苗研制都有重要意义。但Hp是人胃壁的寄生菌,不容易在动物繁殖,简单高效并能模拟人类感染病理过程的Hp感染动物模型成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就Hp动物模型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幽门螺杆菌 淋巴组织淋巴瘤 HP感染 消化系统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 消化性溃疡 致病机制
下载PDF
XB130基因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文芳 费迎明 +3 位作者 周建康 陈将南 周亚娣 吕秋琼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2,共6页
背景与目的:XB130蛋白在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中有重要作用,但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研究却极少,其作用至今仍不清楚。该研究拟探讨XB130基因对H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下游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 背景与目的:XB130蛋白在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中有重要作用,但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研究却极少,其作用至今仍不清楚。该研究拟探讨XB130基因对H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下游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CC细胞系Huh7、HepG2、SNU449及正常肝脏细胞系HL7702内XB130蛋白的表达。将XB130-siRNA转染Huh7细胞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Huh7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Huh7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AKT、p-GSK3β、cyclin D1及p-Rb的蛋白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E2F/DP-1的靶基因cyclin E1、c-Myc及PCN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XB130蛋白在Huh7、Hep G2、SNU449和HL7702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6±0.10、0.78±0.11、0.83±0.08和0.32±0.06,各HCC细胞与HL7702细胞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XB130-siRNA转染可成功抑制Huh7细胞中XB130蛋白的表达。沉默XB130后,Huh7细胞活性在72 h后明显减弱(P<0.001),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P均<0.01),p-AKT、p-GSK3β、cyclin D1及p-Rb的蛋白表达下降(P均<0.01),cyclin E1、c-Myc及PCNA的mRNA表达下降(P?均<0.001)。结论:XB130通过对细胞周期蛋白及下游转录因子的调控,影响HCC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XB130 SIRNA转染 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下载PDF
外周血微小RNA-155与HIV-1感染者CD8^+T细胞分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文芳 吴勇 +3 位作者 赵姣萍 陈将南 胡芳琴 周建康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了解HIV-1感染者外周血微小RNA(miR)-155表达与CD8^+T细胞分化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63例接受HAART的HIV-1感染者、31例未接受HAART的HIV-1感染者和35位健康对照人群一通过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中miR-155水平,流式细胞术... 目的了解HIV-1感染者外周血微小RNA(miR)-155表达与CD8^+T细胞分化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63例接受HAART的HIV-1感染者、31例未接受HAART的HIV-1感染者和35位健康对照人群一通过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中miR-155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亚群比例,观察HIV-1感染者CD8^+T细胞中miR-155相对表达水平特征。结果未接受HAART的HIV-1患者效应型和效应记忆型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57.5±17.9)%和(26.9±5.2)%,高于接受HAART组(t=6.812和3.315,P均<0.01)和健康对照组(t=9.014和5.180,P均<0.01)。以健康对照组CD8^+T细胞中miR-155表达水平为100%,HAART和未接受HAART组CD8^+T细胞中miR-155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65.6±40.2)%和(401.3±101.4)%,未接受HAART组显著高于HAART组和健康对照组(t=13.575和13.687,P均<0.01)miR-155水平与效应型和效应记忆型CD8^+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92和0.803,P均<O.Ol);与初始型和中央记忆型CD8^+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457和-0.522,P均<0.01)。结论HIV-1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miR-155水平显著升高,经治疗后明显下降。CD8^+T细胞中miR-155表达与CD8^+T细胞亚群的分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逆转录治疗 高效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段建华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经过和预后的不同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根据患者个...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经过和预后的不同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肠内营养组(33例)和肠外营养组(32例)。肠内营养组为在内镜引导和证实下将空肠营养管越过十二指肠乳头送达空肠并妥善固定,肠外营养通过深静脉导管静脉滴注。两组均在患者腹痛后48h内即开始给予营养支持,并比较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率和最终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中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入住ICU率和最终病死率分别为:36.36%、24.24%、39.39%和21.21%;而肠外营养组分别为:40.63%、50.00%、46.88%和25.00%。两组患者中,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入住ICU率和最终病死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肠内营养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不会增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入住ICU和死亡的风险,但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胰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感染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洁 王晓丽 +2 位作者 罗文文 王红敏 贺孝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74-1576,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术后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普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190例,单因素分析其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0例行... 目的分析医院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术后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普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190例,单因素分析其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共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为16.8%;术后感染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占40.6%,其次为腹腔、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分别占25.0%、21.9%和12.5%;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00min,肿瘤临床分期差、术中输血、白细胞计数<2×109/L是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和手术方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其次为腹腔和呼吸道感染,年龄、手术时间、临床分期、术中输血、白细胞计数是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大部切除术 术后感染
原文传递
压力与适应理论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薛惠 楼大钧 王红敏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370-2374,共5页
目的探讨压力与适应理论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患者入院后均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 目的探讨压力与适应理论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患者入院后均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HAMA)评分、抑郁(HAMD)评分、生活质量(EORTC-QLQ-C30)评分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干预期间遵医行为的比例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生活量表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改善,观察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1,P<0.05)。结论利用压力与适应理论干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可以改善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与适应理论 肝硬化 代偿期 心理压力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预防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再发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彩琴 杨倚天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保肝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再发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微生态治疗组及对照组,微生态治疗组行常规保肝治疗并加用微生... 目的探讨常规保肝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再发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微生态治疗组及对照组,微生态治疗组行常规保肝治疗并加用微生态制剂,对照组仅行常规保肝治疗,比较1年内两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再发情况及再发时各症状缓解时间的变化,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微生态治疗组再发率明显低于与对照组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治疗组的各项症状的缓解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肝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地预防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再发,并能显著缩短再发时各症状的缓解时间。同时,护理人员的正确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并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 肝硬化 自发性腹膜炎 护理
原文传递
芒硝联合施他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秦月花 傅文安 +1 位作者 王丽敏 潘颖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重症 芒硝 中西医结合疗法 生长抑素 施他宁
下载PDF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丁金囡 项利娟 +1 位作者 余利荣 陈方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356-4357,4364,共3页
目的:调查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幽门螺杆菌的分布,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4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上消化道患者幽门螺... 目的:调查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幽门螺杆菌的分布,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4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上消化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以及不同性别、年龄段和上消化道疾病种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14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693例,感染率为47.2%;70~79岁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为43.6%,40~49岁和50~59岁患者感染率偏高,分别为48.6%和48.7%;不同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浅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低为40.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高为92.8%。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临床应根据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丁金囡 余利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87-278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三九胃泰冲剂和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气海等穴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三九胃泰冲剂和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气海等穴位,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vs52.38%,88.10%vs69.05%,95.24%vs78.5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胃痛、胃胀、嗳气、纳差及大便不畅等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3%vs11.90%,P>0.05)。结论:三九胃泰冲剂和针刺穴位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较单纯使用西药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西药 中药 针刺
下载PDF
中西医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建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强肝汤联合胎盘多肽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 [目的]探讨强肝汤联合胎盘多肽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口服中药汤剂强肝汤及静脉注射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8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以及治疗48周时进行乙肝病毒DNA定量(Second liver virus DNA ration,HBV-DN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检测及Child-Pugh评分,并对各个治疗阶段患者血清HBeAg阴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24周以及48周后的HBV DNA、ALT、TBIL水平和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LB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阴转率为90%,对照组阴转率为66.7%,组间比较观察组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腹水患者相比治疗前明显减少,且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肝汤联合胎盘多肽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有效加强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和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因此提高患者治疗后的HBeAg阴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失代偿期 胎盘多肽 中药
原文传递
α-硫辛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4
作者 潘颖颖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d;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胃排空率、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胃肠激素包括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8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胃排空率均明显升高,OC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胃排空率和OCTT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MTL、GAS均明显降低,S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TL、SS、GAS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为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胃肠动力紊乱、调节胃肠激素有关,且安全性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莫沙必利 糖尿病胃轻瘫 胃肠动力 胃肠激素
原文传递
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黎云辉 徐正元 +2 位作者 石伟松 刘振峰 吾红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组12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组12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自拟中药汤剂;两组治疗均以6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幽门螺旋菌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9.37%),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幽门螺旋菌转阴率(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5%)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中药汤剂 消化性溃疡 疗效分析 不良反应观察
下载PDF
西沙必利加洛拉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阿火 王晓丽 吕文嫦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0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西沙必利 洛拉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慢性胃病患者血清MTL与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含量水平表达差异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明龙 詹雅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84-388,共5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相关慢性胃病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差异性.方法选取2015-01/2017-01在绍兴市柯桥区齐贤医院和绍兴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H.pylori感染胃溃疡(gastric ul...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相关慢性胃病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差异性.方法选取2015-01/2017-01在绍兴市柯桥区齐贤医院和绍兴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H.pylori感染胃溃疡(gastric ulcer,GU)患者74例,H.pylori感染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患者68例,H.pylori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76例,选取同一时间段内在绍兴市柯桥区齐贤医院和绍兴市中心医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无H.pylori感染),观察组4组对象肥大细胞(mast cell,MC)数量及血清内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胃蛋白酶原含量状况.结果 CAG、GU、DU组MC数量均高于对照组(16.79个/HSP±2.64个/HSP),血清MTL含量均低于对照组(307.05ng/L±56.2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17在DU、GU、对照组及C A G组依次降低,GU组与DU组的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PGⅠ/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199.74mg/L±80.53mg/L)、(13.72mg/L±5.75mg/L)、(14.53±5.42),CAG组PGⅠ、PGⅠ/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感染通过调节血清内MTL、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含量来促进GU、DU和CAG患者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病 胃黏膜肥大细胞 血浆胃动素水平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及对免疫指标改变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二龙 单国栋 詹雅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07-251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及对免疫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医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9例,将其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及对免疫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医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9例,将其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改变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明显,改善患者免疫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免疫指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中对RAS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晓苹 陈芝芸 严茂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200-202,共3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对CCl4肝纤维化大鼠RAS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以银杏叶提取物及易善复混悬液灌服,共6周,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检测血清ALT、AST、ALP水平;HA、LN和血浆AngⅡ的水平;检测大鼠肝组...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对CCl4肝纤维化大鼠RAS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以银杏叶提取物及易善复混悬液灌服,共6周,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检测血清ALT、AST、ALP水平;HA、LN和血浆AngⅡ的水平;检测大鼠肝组织中α-SMA蛋白和AT1RmRNA表达。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可促使大鼠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减轻;使肝组织中血浆AngⅡ水平降低(P<0.01);AT1RmRNA、α-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一定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的的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其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浆AngⅡ水平,抑制肝组织AT1R的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肝纤维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下载PDF
ERCP致胆管炎17例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阿火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9-670,共2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诊治性ERCP的疗效,减少胆管炎的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以来该院开展ERCP684例的资料,其中诊断性ERCP491例,治疗性ERCP193例。结果有17例发生胆管炎,占2.49%,诊断性ERCP491例有9例患者并发胆管炎,占1.83%,治疗性ERCP... 目的进一步提高诊治性ERCP的疗效,减少胆管炎的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以来该院开展ERCP684例的资料,其中诊断性ERCP491例,治疗性ERCP193例。结果有17例发生胆管炎,占2.49%,诊断性ERCP491例有9例患者并发胆管炎,占1.83%,治疗性ERCP193例患者中有8例并发胆管炎,占4.15%。结论胆道梗阻性病变、胆道慢性感染源存在是主要原因,检查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有效进行胆道减压引流是预防胆管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胆管炎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