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喜炎平注射液防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子机制及其药代动力学评价
被引量:
4
1
作者
梁依芳
翁婷婷
+1 位作者
许银银
徐洪锋
《中医儿科杂志》
2022年第1期38-47,共10页
目的确定喜炎平注射液药代动力学参数及探讨防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wissADME数据库评价药代动力学,PubChem数据库查找并下载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3D结构,基于反向药效团匹配原理PharmMappe...
目的确定喜炎平注射液药代动力学参数及探讨防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wissADME数据库评价药代动力学,PubChem数据库查找并下载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3D结构,基于反向药效团匹配原理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出穿心莲内酯的潜在作用靶点,同时用PubChem数据库筛选已知靶点;在Uniprot数据库将蛋白靶点转换成Gene symbol,以"Mycoplasma pneumoniae"检索疾病相关数据库GeneCards筛选肺炎支原体(MP)相应的基因,查找药物和疾病两者共同的靶点,导入STRING在线分析蛋白互作关系,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结果发现穿心莲内酯符合Lipinski类药五原则,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是P-糖蛋白底物。PharmMapper和PubChem数据库收集到174个靶点,GeneCards检索到236个基因,两者共同的靶点为16个,GO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注射液主要作用于MP的生物学过程有10个,3个细胞成分和3个分子功能,KEGG 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其参与31条通路。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通路的特点,主要参与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MAPK级联应激活化调控等生物学功能,可能通过癌症相关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通路来干预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肺炎支原体
穿心莲内酯
药代动力学
分子机制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接骨止痛膏制备工艺控制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徐洪锋
丁关生
谢浩洋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6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接骨止痛膏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新方法,以期能为完善接骨止痛膏的内控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以传统经验判断为标准,时间、比例、温度为考察指标,采用软化点、剥离强度、针入度等检测指标与传统经验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建立...
目的:研究接骨止痛膏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新方法,以期能为完善接骨止痛膏的内控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以传统经验判断为标准,时间、比例、温度为考察指标,采用软化点、剥离强度、针入度等检测指标与传统经验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建立制备接骨止痛膏的内控标准。结果:炸药与炼油方面,当油温升至(220±5)℃,保持20 min的得油率最高,结果评价合格,药物残留与传统经验相符,药用油产量最高;在剥离强度随着软化点升高到峰值之后,即使软化点继续升高,膏体的脆性也不再增加,反而逐渐下降;软化点在(52±1)℃时剥离强度最大,针入度与软化点呈明显的负相关。总结得出接骨止痛膏的生产工艺:全方16味中药饮片→芝麻油冷浸1天(6 000 g)→炸药(220±5)℃,20 min→100目筛网过滤除渣→精炼油[(350±5)℃,70 min]搅拌→离火下丹(290℃)→缓慢注入冷水中,搅拌→冷水浸泡两天,冷却1~2周→涂层(在70~90℃熔化,与100目筛的细料混合,搅拌均匀)。结论:采用软化点、剥离强度、针入度等指标作为制备接骨止痛膏的内控标准,可以有效提高接骨止痛膏制备的可操作性,控制接骨止痛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止痛膏
软化点
剥离强度
针入度
工艺
质量标准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风引汤治疗癫痫作用机制
3
作者
邱璐琦
丁舒飞
+1 位作者
蒋东晓
阮叶萍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5期6-14,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风引汤治疗癫痫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预测靶点的可靠性。方法:结合文献,借助TCMSP、CTD数据库,获取风引汤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关分子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和OMIM数据库检索...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风引汤治疗癫痫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预测靶点的可靠性。方法:结合文献,借助TCMSP、CTD数据库,获取风引汤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关分子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和OMIM数据库检索癫痫相关的基因,运用Cytoscape3.7.0软件构建风引汤治疗癫痫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出风引汤治疗癫痫的关键靶点;利用R软件将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进行半柔性对接反向验证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风引汤治疗癫痫的活性成分134个,与癫痫的共有靶点46个,其中风引汤抗癫痫的关键靶点主要包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转录因子AP-1(JUN)、Myc原癌基因蛋白(MYC)、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涉及信号通路有AGE-RAGE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神经退行性信号通路等。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证明风引汤能降低癫痫大鼠海马中CASP3、JUN mRNA表达(P<0.05),升高CAT mRNA表达(P<0.05)。结论:风引汤治疗癫痫主要作用靶点与CASP3、JUN、CAT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GE-RAGE、p53、神经退行性等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风引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喜炎平注射液防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子机制及其药代动力学评价
被引量:
4
1
作者
梁依芳
翁婷婷
许银银
徐洪锋
机构
绍兴市
中医院
中药
药剂科
温州医
科
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
儿
科
出处
《中医儿科杂志》
2022年第1期38-47,共10页
文摘
目的确定喜炎平注射液药代动力学参数及探讨防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wissADME数据库评价药代动力学,PubChem数据库查找并下载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3D结构,基于反向药效团匹配原理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出穿心莲内酯的潜在作用靶点,同时用PubChem数据库筛选已知靶点;在Uniprot数据库将蛋白靶点转换成Gene symbol,以"Mycoplasma pneumoniae"检索疾病相关数据库GeneCards筛选肺炎支原体(MP)相应的基因,查找药物和疾病两者共同的靶点,导入STRING在线分析蛋白互作关系,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结果发现穿心莲内酯符合Lipinski类药五原则,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是P-糖蛋白底物。PharmMapper和PubChem数据库收集到174个靶点,GeneCards检索到236个基因,两者共同的靶点为16个,GO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注射液主要作用于MP的生物学过程有10个,3个细胞成分和3个分子功能,KEGG 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其参与31条通路。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通路的特点,主要参与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MAPK级联应激活化调控等生物学功能,可能通过癌症相关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通路来干预MP。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肺炎支原体
穿心莲内酯
药代动力学
分子机制
网络药理学
Keywords
Xiyanping Zhusheye(喜炎平注射液)
mycoplasma pneumoniae(MP)
andrographolide
pharmacokinetics
molecular mechanism
network pharmacology
分类号
R725.6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接骨止痛膏制备工艺控制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徐洪锋
丁关生
谢浩洋
机构
绍兴市
中医院
中药
药剂科
出处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6期16-19,共4页
文摘
目的:研究接骨止痛膏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新方法,以期能为完善接骨止痛膏的内控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以传统经验判断为标准,时间、比例、温度为考察指标,采用软化点、剥离强度、针入度等检测指标与传统经验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建立制备接骨止痛膏的内控标准。结果:炸药与炼油方面,当油温升至(220±5)℃,保持20 min的得油率最高,结果评价合格,药物残留与传统经验相符,药用油产量最高;在剥离强度随着软化点升高到峰值之后,即使软化点继续升高,膏体的脆性也不再增加,反而逐渐下降;软化点在(52±1)℃时剥离强度最大,针入度与软化点呈明显的负相关。总结得出接骨止痛膏的生产工艺:全方16味中药饮片→芝麻油冷浸1天(6 000 g)→炸药(220±5)℃,20 min→100目筛网过滤除渣→精炼油[(350±5)℃,70 min]搅拌→离火下丹(290℃)→缓慢注入冷水中,搅拌→冷水浸泡两天,冷却1~2周→涂层(在70~90℃熔化,与100目筛的细料混合,搅拌均匀)。结论:采用软化点、剥离强度、针入度等指标作为制备接骨止痛膏的内控标准,可以有效提高接骨止痛膏制备的可操作性,控制接骨止痛膏的质量。
关键词
接骨止痛膏
软化点
剥离强度
针入度
工艺
质量标准
Keywords
Jiegu Zhitong ointment
Softening point
Peeling strength
Penetr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standards
分类号
R283.6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风引汤治疗癫痫作用机制
3
作者
邱璐琦
丁舒飞
蒋东晓
阮叶萍
机构
浙江
中医
药
大学附属第三
医院
中药
药剂科
绍兴市
中医院
中药
药剂科
浙江
中医
药
大学
药
学院
出处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5期6-14,共9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20H280004)。
文摘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风引汤治疗癫痫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预测靶点的可靠性。方法:结合文献,借助TCMSP、CTD数据库,获取风引汤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关分子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和OMIM数据库检索癫痫相关的基因,运用Cytoscape3.7.0软件构建风引汤治疗癫痫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出风引汤治疗癫痫的关键靶点;利用R软件将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进行半柔性对接反向验证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风引汤治疗癫痫的活性成分134个,与癫痫的共有靶点46个,其中风引汤抗癫痫的关键靶点主要包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转录因子AP-1(JUN)、Myc原癌基因蛋白(MYC)、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涉及信号通路有AGE-RAGE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神经退行性信号通路等。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证明风引汤能降低癫痫大鼠海马中CASP3、JUN mRNA表达(P<0.05),升高CAT mRNA表达(P<0.05)。结论:风引汤治疗癫痫主要作用靶点与CASP3、JUN、CAT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GE-RAGE、p53、神经退行性等信号通路相关。
关键词
癫痫
风引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Keywords
Epilepsy
Fengyin tang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分类号
R742.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喜炎平注射液防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子机制及其药代动力学评价
梁依芳
翁婷婷
许银银
徐洪锋
《中医儿科杂志》
2022
4
原文传递
2
接骨止痛膏制备工艺控制研究
徐洪锋
丁关生
谢浩洋
《新中医》
CAS
2019
3
原文传递
3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风引汤治疗癫痫作用机制
邱璐琦
丁舒飞
蒋东晓
阮叶萍
《新中医》
CAS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