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B型钠尿肽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尹代江 李凌珊 +1 位作者 赵成元 陈健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以及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每例患者入院、出...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以及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每例患者入院、出院时的BNP水平。入院时测定患者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胸比等指标,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正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2-4周,根据患者出院时的BNP水平,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BNP≥400 pg/m L)和对照组52例(BNP〈400 pg/m L),并随访1年,观察所有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指心源性死亡和30 d内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发生情况,心力衰竭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分级。结果 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功能异常患者(LADD≥35 mm、LVDD≥50 mm、LVEF〈50%)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左心室功能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NP与LADD、LVDD、LVEF均呈正相关(r=0.79、0.71、0.48,P〈0.05)。患者的心胸比越大,其BNP水平就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的随访中,观察组48例患者中4例失访,44例随访患者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23例,发生率52.3%;对照组52例患者中5例失访,47随访患者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7例,发生率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能准确地评价左心室的功能改变,有助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经治疗后BNP水平仍高(≥400 pg/m L)的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病 利钠肽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长期口服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尹代江 陈健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5期2315-2317,2320,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美托洛尔对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71例HFREF合并A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性治疗基础上长期口服美托洛尔,分析治疗前...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美托洛尔对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71例HFREF合并A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性治疗基础上长期口服美托洛尔,分析治疗前和治疗6、12个月后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6、12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1.97%、80.2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患者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328.09±48.15)、(384.67±52.53)m,均明显多于治疗前[(290.38±35.67)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13%,全因病死率为2.94%,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长期口服美托洛尔治疗HFREF合并AF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心脏功能,并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病死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预后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尹代江 王培书 +1 位作者 陈健 石庆云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40-1542,共3页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运动耐量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P<0.01)。治疗前,两组各项运动耐量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达到运动终点时间、最大心率、运动试验阳性例数及6 min最大步行距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9.81、8.78、8.34和9.21,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曲美他嗪 冠心病 运动耐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培书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7期81-81,8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内科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内科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内科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内科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采用内科规范化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下载PDF
探讨心血管内科心绞痛药物治疗与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培书 《系统医学》 2018年第7期51-53,共3页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心绞痛药物治疗方案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该次研究中,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心绞痛患100例参与该次研究,根据所有患者的治疗方式,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以及观察组50例。对患者治疗效果进...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心绞痛药物治疗方案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该次研究中,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心绞痛患100例参与该次研究,根据所有患者的治疗方式,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以及观察组50例。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另外,还需要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值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值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过该次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34.9±1.4)mpa/s vs(41.2±1.7)mpa/s(t=3.568,P<0.05);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7±0.04)mpa/s vs(14.2±0.2)mpa/s(t=4.254,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1±0.1)g/L vs(2.7±0.1)g/L(t=3.782,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90.0%vs70.0%)(χ~2=5.1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绞痛患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心绞痛治疗药物种类较多,对此,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有利于改善疗效。而在诸多药物中,硫酸氢氯吡格雷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心绞痛药物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