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二甲基萘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董伟峰 李宗石 +2 位作者 刘平芹 乔卫红 王桂茹 《辽宁化工》 CAS 2004年第1期29-31,共3页
2 ,6 -二甲基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是制备高性能聚酯材料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前体。本文全面的介绍了以萘、甲基萘、甲苯及二甲苯为原料合成二甲基萘的工艺。
关键词 2 6-二甲基萘 合成工艺 甲基萘 甲苯 二甲苯 烷基化
下载PDF
膜法回收天然气制合成油装置弛放气中氢气的流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范瑛琦 贺高红 +3 位作者 阮雪华 李保军 聂飞 周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01-1205,共5页
采用UniSim Design软件对膜法回收天然气制合成油装置弛放气中H_2的流程进行模拟,考察了聚酰亚胺(PI)膜组件的一段回收流程、聚砜(PSf)膜组件的一段和二段回收流程、渗透侧压力对产品H_2纯度、H_2回收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采用UniSim Design软件对膜法回收天然气制合成油装置弛放气中H_2的流程进行模拟,考察了聚酰亚胺(PI)膜组件的一段回收流程、聚砜(PSf)膜组件的一段和二段回收流程、渗透侧压力对产品H_2纯度、H_2回收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弛放气的压力(表压)为3.0 MPa、温度为45℃、流量为1.33×10~5 m^3/h时,在满足回收要求的条件下,PI膜组件的一段回收流程比PSf膜组件回收流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当产品H_2摩尔分数为90.0%~94.0%时,渗透侧压力(表压)应控制在100~150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天然气制合成油 弛放气 氢气回收 UniSim Design软件 模拟
下载PDF
聚二硫化物的光降解行为研究
3
作者 章吉 乐天俊 +2 位作者 巢济岩 付翔宇 任伟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6-1204,共9页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结构聚二硫化物的光降解行为,并探索了溶剂、聚二硫化物的分子量、浓度以及光照波长对其降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起始分子量的聚二硫化物以不同的速率降解,最终形成相同分子量的线形或者环状聚二硫化物;起始...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结构聚二硫化物的光降解行为,并探索了溶剂、聚二硫化物的分子量、浓度以及光照波长对其降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起始分子量的聚二硫化物以不同的速率降解,最终形成相同分子量的线形或者环状聚二硫化物;起始浓度越高,到达光降解平衡时聚二硫化物的分子量越高;辐射波长越短,降解速率越小,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长.结合降解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以及质谱的分析结果,提出了聚二硫化物光降解机理:在紫外-近紫外光照射下,聚二硫化物断裂生成自由基碎片,不同自由基碎片通过分子间或者分子内的重组,形成低分子量的线形或者环状聚二硫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硫化物 二硫复分解 紫外-近紫外光 光降解
原文传递
α-亚甲基-β-丁内酯的区域选择性聚合:合成线形与环状聚酯 被引量:1
4
作者 许越超 周辉 吕小兵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97,I0004,共8页
设计不同的催化体系或引发剂实现了α-亚甲基-β-丁内酯(MβBL)单体的区域选择性聚合,合成不同拓扑结构的聚酯.选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自由基引发剂,选择性聚合MβBL的α位上亚乙烯基双键,形成线形含有四元环内酯单元的聚酯.使用SalenAl... 设计不同的催化体系或引发剂实现了α-亚甲基-β-丁内酯(MβBL)单体的区域选择性聚合,合成不同拓扑结构的聚酯.选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自由基引发剂,选择性聚合MβBL的α位上亚乙烯基双键,形成线形含有四元环内酯单元的聚酯.使用SalenAlCH3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区域选择性在MβBL的酰-氧键断裂,生成双键保留以间同结构为主的结晶性线形聚酯.有机强碱是MβBL的高效开环聚合催化剂,获得以酰-氧键断裂为主的线形聚酯.而使用简单碘化钠催化MβBL开环聚合,形成以烷-氧键断裂为主的结晶性环状聚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亚甲基-β-丁内酯 聚酯 开环聚合 区域选择性 环状聚合物
原文传递
超高分子量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锦宗 曹亚峰 +1 位作者 刘兆丽 马希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92,共4页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引发体系,m(Span20)∶m(OP4)=40∶60为乳化剂,m(淀粉)∶m(单体)=1∶1.5时,接枝率可达148%,特性粘数可达1520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淀粉 接枝共聚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反相乳液聚合 非离子表面活性荆 特性粘数 阴离子化度
下载PDF
高性能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平 于祺 +3 位作者 熊需海 刘东 刘哲 贾彩霞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335,共13页
采用电感耦合射频等离子体(ICP)和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对高性能连续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分别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动态接触角测定仪(DCA)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放电功率、放电气... 采用电感耦合射频等离子体(ICP)和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对高性能连续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分别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动态接触角测定仪(DCA)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放电功率、放电气压等对连续碳纤维、聚苯并二噁唑(PBO)纤维改性处理前后,纤维表面状态、表面组成、表面形貌、浸润性能的变化规律以及经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纤维增强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关系及变化规律、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和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纤维表面接枝上了大量的含羧基、羟基等极性官能团,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自由能增加,纤维浸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导致纤维与双马树脂基体界面层间剪切强度(ILSS)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由未处理的界面脱粘破坏转变为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树脂基体破坏.最后,对纤维表面时效性及其对纤维增强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关系也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 复合材料界面 纤维表面改性 界面结构与性能
原文传递
异核双金属协同催化环氧环己烷与邻苯二甲酸酐无规共聚
7
作者 胥洋洋 乐天俊 +1 位作者 赵金卓 任伟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1008,共8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用于催化环氧环己烷(CHO)和邻苯二甲酸酐(PA)的共聚反应,以制备聚(醚-酯)材料.分别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电喷雾质谱对聚合物及其水解后产物结构进行分析,证明所得共聚物为醚酯单元呈无规分布的聚(醚...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用于催化环氧环己烷(CHO)和邻苯二甲酸酐(PA)的共聚反应,以制备聚(醚-酯)材料.分别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电喷雾质谱对聚合物及其水解后产物结构进行分析,证明所得共聚物为醚酯单元呈无规分布的聚(醚-酯).重点考察了配体结构、金属离子、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最后,对所得聚(醚-酯)无规共聚物热性能进行研究,表明聚醚链段的引入可以调变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丰富了此类聚酯材料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酯)共聚物 异核双金属配合物 开环共聚 无规共聚物
原文传递
一种高稳定性合成直链烷基苯催化剂(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商丽娟 纪敏 +4 位作者 单炜军 邓少亮 贺民 蒋山 蔡天锡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8-460,共3页
以具有中、大双孔结构的γ-Al2O3为载体制备了固载化AlCl3催化剂,并在悬浮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其苯与1-C1=2烷基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转化率、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在1000小时连续反应过程中,烯烃转化率高于94%,单烷基... 以具有中、大双孔结构的γ-Al2O3为载体制备了固载化AlCl3催化剂,并在悬浮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其苯与1-C1=2烷基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转化率、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在1000小时连续反应过程中,烯烃转化率高于94%,单烷基苯选择性达到92%,其中2-苯基异构体选择性为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烷基化反应 线性烷基苯 固载化AlCl3催化剂
原文传递
载体酸处理对(SiO_2)-O-AlCl_2催化剂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少亮 纪敏 +3 位作者 李秀媛 贺民 蒋山 蔡天锡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73-1977,共5页
以盐酸浸泡的方法处理SiO2载体,采用两步气相法制备(SiO2)-O-AlCl2催化剂,考察了其在苯与长链烯烃(C10~C13)烷基化反应中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并同未经酸处理SiO2载体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盐酸处理过的SiO2制备的(... 以盐酸浸泡的方法处理SiO2载体,采用两步气相法制备(SiO2)-O-AlCl2催化剂,考察了其在苯与长链烯烃(C10~C13)烷基化反应中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并同未经酸处理SiO2载体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盐酸处理过的SiO2制备的(SiO2)-O-AlCl2催化剂稳定性提高,在烯烃完全转化的情况下可以循环使用17次,而未经盐酸处理过的SiO2制备的催化剂仅使用11次。IR、TGA及化学分析的结果发现,酸处理后SiO2载体表面的羟基浓度显著提高,并使催化剂上氯化物的固载量从11.18%(质量)提高到15.67%(质量)。但是经酸处理后SiO2产生的表面羟基稳定性较差,较高的催化剂制备温度不利于提高催化剂表面氯化物含量。在200~300℃范围内,200℃制备的催化剂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O-AlCl2 酸处理 烷基化反应 长链混合烯烃
下载PDF
生理盐水中表面钝化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成浩 程斌 陈邦义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4-306,共3页
采用重铬酸钾法和苯并三氮唑法(BTA)对Cu-Zn-Al形状记忆合金进行钝化,采用盐雾试验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表面钝化的Cu-Zn-Al形状记忆合金在生理盐水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生理盐水中重铬酸钾法钝化和苯并三氮唑法钝化Cu-Zn-Al形状记忆... 采用重铬酸钾法和苯并三氮唑法(BTA)对Cu-Zn-Al形状记忆合金进行钝化,采用盐雾试验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表面钝化的Cu-Zn-Al形状记忆合金在生理盐水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生理盐水中重铬酸钾法钝化和苯并三氮唑法钝化Cu-Zn-Al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较高的耐蚀性能和抗失泽性能是由于合金表面形成电化学性能稳定的阻碍膜层及其化学效应所致.重铬酸钾法钝化Cu-Zn-Al形状记忆合金表面膜层主要是(CrCu)2O3.(CuZn)O.xH2O的水合尖晶石氧化物组成.BTA钝化时,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的表面形成了Cu(Ⅰ)-BTA络合物的表面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盐水 Cu—Zn-Al形状记忆合金 重铬酸钾法钝化 苯并三氮唑法钝化 腐蚀
下载PDF
一例水溶液中识别铜离子的染料探针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斌 董惠娟 +2 位作者 杜健军 樊江莉 彭孝军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91-1498,共8页
通过罗丹明B与乙二胺反应生成的中间体合成了一例可以对铜离子进行比色检测的探针R-Cu.R-Cu可以实现对在HEPES(5 mmol/L;pH 7.4)溶液中Cu2+的比色可视化识别,加入Cu2+后,R-Cu的吸收明显增强,呈现出罗丹明B的紫红色.探针对Cu2+具有较高... 通过罗丹明B与乙二胺反应生成的中间体合成了一例可以对铜离子进行比色检测的探针R-Cu.R-Cu可以实现对在HEPES(5 mmol/L;pH 7.4)溶液中Cu2+的比色可视化识别,加入Cu2+后,R-Cu的吸收明显增强,呈现出罗丹明B的紫红色.探针对Cu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对其他常见的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该探针可以在较宽的特别是近中性pH环境下有效检测Cu2+,最低检出限为2.70×10?7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 铜离子 识别 探针 染料
原文传递
氮丙啶衍生物与环状酸酐共聚合成聚酯酰胺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静 乐天俊 任伟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7-722,I0002,共7页
开发高效合成聚酯酰胺的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发展了一种以有机碱为催化剂,以苄醇为引发剂,先通过易合成的氮丙啶衍生物与环状酸酐反应得到N-取代的共聚物,再通过氧化法由K_(2)S_(2)O_(8)/Na_(2)HPO_(4)体系脱去氮原... 开发高效合成聚酯酰胺的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发展了一种以有机碱为催化剂,以苄醇为引发剂,先通过易合成的氮丙啶衍生物与环状酸酐反应得到N-取代的共聚物,再通过氧化法由K_(2)S_(2)O_(8)/Na_(2)HPO_(4)体系脱去氮原子上取代基从而合成聚酯酰胺的新方法.通过该方法合成了9种不同结构的聚酯酰胺,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酰胺 脱苄基化反应 无金属催化 交替共聚
原文传递
以评促建 科学发展——跨入优秀实验室行列的体会 被引量:1
13
《中国基础科学》 2009年第6期49-50,共2页
本文是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9年11月10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实验室工作经验交流报告。
关键词 实验室工作 科学发展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经验交流
原文传递
静电纺制备Fe_(3)O_(4)/PEK-C纳米复合膜及其吸波性能
14
作者 王紫萱 于祺 +3 位作者 陈平 王荣超 聂伟成 刘超凡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3,共8页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新颖、高效且简单的制备连续纳米纤维的方法,纳米复合纤维膜的优异特点赋予了纳米吸波剂新的吸波通道。本文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Fe3O4/PEK-C纳米复合纤维膜,利用SEM和TGA表征纳米复合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用...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新颖、高效且简单的制备连续纳米纤维的方法,纳米复合纤维膜的优异特点赋予了纳米吸波剂新的吸波通道。本文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Fe3O4/PEK-C纳米复合纤维膜,利用SEM和TGA表征纳米复合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样品在8.2~12.4 GHz的电磁参数与吸波性能。结果表明,Fe3O4/PEK-C纳米复合纤维膜呈现出超细纤维彼此交织构成的立体网络结构,其热稳定性、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均随着Fe3O4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介电损耗和磁损耗得到加强。当纳米复合纤维膜的厚度为1.8 mm时,其反射损耗在整个测试波段均处于-5 dB以下,-10 dB以下有效吸收频宽为2 GHz,频率在8.6 GHz处吸收强度达到最大值-15.4 dB。预期可作为隐身复合材料的吸波功能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纤维膜 静电纺丝 Fe_(3)O_(4)/PEK-C 电磁参数 吸波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