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烧伤创面修复的进展 被引量:45
1
作者 陈璧 贾赤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10,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烧伤 创面修复 植皮技术 皮肤保存 切痂
原文传递
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璧 贾赤宇 +2 位作者 苏映军 徐明达 朱雄翔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总结30例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从治愈与死亡病例中回顾与总结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如:诊断明确即行气管切开、吸氧治疗,气道冲洗清除气道分泌物;皮质激素短期用于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痉挛时,鼓励病人咳嗽... 目的总结30例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从治愈与死亡病例中回顾与总结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如:诊断明确即行气管切开、吸氧治疗,气道冲洗清除气道分泌物;皮质激素短期用于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痉挛时,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结果本组30例中治愈14例,治愈率为46.6%,死亡16例.病死率为53.3%。结论抓早、抓好各项治疗措施,重视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此类病人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损伤 气管支气管冲洗 吸痰 治疗
原文传递
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促进深二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毅 陈璧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 :了解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深二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理学的技术和方法 ,分别从大体、组织与细胞水平对比观察摘除 (B组 )与不摘除 (A组 )颌下腺小鼠深二度烫伤创面的愈合过程。结果 :A组创面愈合率高于B组 ,... 目的 :了解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深二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理学的技术和方法 ,分别从大体、组织与细胞水平对比观察摘除 (B组 )与不摘除 (A组 )颌下腺小鼠深二度烫伤创面的愈合过程。结果 :A组创面愈合率高于B组 ,其创面愈合时间较B组提前 1~ 3d ;创周表皮细胞增殖也较B组活跃 ,创面成纤维细胞较B组呈现出更旺盛的合成与分泌胶原纤维的功能。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创面愈合 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 小鼠
下载PDF
P物质上调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TGF-β_1的mRNA表达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大海 陈璧 +3 位作者 朱雄翔 陶克 汤朝武 王剑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肽P物质 (SubstanceP ,SP)与瘢痕形成间的调控关系。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 ,分别加入SP及其受体特异性拮抗剂L 70 3,6 0 6乙酸盐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增殖量 ;采用细胞爬片法培养细胞 ,加入SP对细胞作用... 目的 探讨神经肽P物质 (SubstanceP ,SP)与瘢痕形成间的调控关系。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 ,分别加入SP及其受体特异性拮抗剂L 70 3,6 0 6乙酸盐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增殖量 ;采用细胞爬片法培养细胞 ,加入SP对细胞作用后 ,应用TGF β1 mRNA特异性探针行细胞原位杂交 ,计算细胞的TGF β1 mRNA阳性表达率 ,并经图像分析测定阳性细胞TGF β1 mRNA的表达强度 ,分析SP与真皮成纤维细胞TGF β1 mRNA表达间的关系。结果 SP可促进体外培养的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其作用与SP浓度呈现依赖关系 ,当浓度达到 2 5ng ml时 ,刺激细胞生长的速率达最大值 ,可使细胞较对照组提前 4d融合 ;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受 2 5ng ml的SP刺激后TGF β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 ,4 8h后即可见细胞表达TGF β1 mRNA的阳性率及强度均显著增加 ;SP对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上述效应 ,均可被其受体拮抗剂L 70 3,6 0 6乙酸盐所抑制。结论SP可促进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 ,同时上调细胞的TGF β1 mRNA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真皮成纤维细胞 TGF-Β1 MRAN 瘢痕增生
原文传递
TGF β_1对瘢痕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贾赤宇 陈璧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2-73,共2页
创伤愈合的临床史已很久远,这个历史也可认为是外科的历史。缝合创部的设想从公元前4000年时就产生了,有关创部治疗的记录可追溯至公元前1700年。创伤治疗的临床演变是以频繁的战争为契机,并随时代而发生变迁。传统的创伤愈合基本概念... 创伤愈合的临床史已很久远,这个历史也可认为是外科的历史。缝合创部的设想从公元前4000年时就产生了,有关创部治疗的记录可追溯至公元前1700年。创伤治疗的临床演变是以频繁的战争为契机,并随时代而发生变迁。传统的创伤愈合基本概念大约是16世纪中叶以后初步确立的,即尽可能地缩小组织损伤,同时带来良好的组织修复。可是,在烧伤等开放性创伤时,在创部发生增生性瘢痕,进而引起瘢痕挛缩;溃疡、褥疮、糖尿病或感染等原因造成的创面愈合障碍,也常是现在临床上的难题。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合并症及障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则是当今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瘢痕形成 细胞增殖 基质形成
原文传递
瘢痕增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永林 陈璧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瘢痕形成是创面愈合的必然结果,但创面过度修复而产生的增生性瘢痕,常常破坏人体表面的完整性或伴有各种程度的功能障碍。长期以来,对瘢痕组织发生的机理、预防和治疗等的研究,一直是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过去,由于对瘢痕增生的生物学... 瘢痕形成是创面愈合的必然结果,但创面过度修复而产生的增生性瘢痕,常常破坏人体表面的完整性或伴有各种程度的功能障碍。长期以来,对瘢痕组织发生的机理、预防和治疗等的研究,一直是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过去,由于对瘢痕增生的生物学基础尚缺乏清楚的认识,临床防治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增生 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外基质 生物学治疗
原文传递
小鼠不同深度蒸气烫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毅 陈璧 贾赤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94-96,共3页
我们采用自行设计改装的简易高压蒸汽烫伤装置建立的小鼠背部浅Ⅱ度、深Ⅱ度及Ⅲ度烫伤模型,经组织学检查及追踪观察创面愈合时间与创面愈合后被毛生长情况,显示结果稳定,重复性好.介绍如下:
关键词 烫伤 蒸汽烫伤 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军涛 陈璧 汤朝武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 探讨来自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对三种组织均采用组织块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分别利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3H-胸腺嘧啶掺入及 3H-脯氨酸掺入等方法观察细... 目的 探讨来自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对三种组织均采用组织块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分别利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3H-胸腺嘧啶掺入及 3H-脯氨酸掺入等方法观察细胞的增殖 ,DNA合成代谢及胶原合成等情况 ,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DNA合成代谢及胶原合成量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 ,后两者之间有一定区别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其生物学行为亦有所区别 ,因此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应有一定的针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瘢痕疙瘩组织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姜笃银 徐明达 +1 位作者 陈璧 胡大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470-471,共2页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血管生成因子 受体
下载PDF
三苯氧胺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DNA及胶原合成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大海 汤朝武 +2 位作者 陈璧 Margaret A.Hughes George W.Cherry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2期1527-1529,共3页
目的 观察三苯氧胺对人正常皮肤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 DNA及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探讨临床应用三苯氧胺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 .方法 体外分离及培养正常皮肤及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内的成纤维细胞 ;采用 3H- ... 目的 观察三苯氧胺对人正常皮肤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 DNA及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探讨临床应用三苯氧胺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 .方法 体外分离及培养正常皮肤及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内的成纤维细胞 ;采用 3H- Td R掺入和脯氨酸比色法 ,比较两种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三苯氧胺作用后 DNA及胶原合成的变化 .结果 三苯氧胺可抑制正常皮肤及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 DNA及胶原合成 ,但对两种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显示明显的差异 .相同浓度的三苯氧胺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幅度显著大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三苯氧胺使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 5 0 % DNA合成速率受抑制的浓度分别为 (19.2± 0 .7) μmol· L- 1 和 (8.3±0 .3) μmol·L- 1 (P<0 .0 1) ;使 5 0 %胶原合成受抑制的浓度分别是 (2 5 .3± 0 .2 )μm ol· L- 1 和 (8.5± 0 .3)μmol· L- 1 (P<0 .0 1) .结论 三苯氧胺能有效地抑制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胶原合成 ;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比较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对三苯氧胺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氧胺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DNA 胶原
下载PDF
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在烧伤创面中厚供皮区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亚玲 金岩 +4 位作者 胡大海 徐明达 董茂龙 张勇杰 肖厚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观察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ActivSkin)在中厚供皮区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例患者,年龄17~43岁。其中5例1%~6%总体表面积烧伤,深度~度;4例烧伤后瘢痕。每例患者2个部位创面,均使用自体中厚皮片修复。切取皮片后供区遗留创面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ActivSkin)在中厚供皮区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例患者,年龄17~43岁。其中5例1%~6%总体表面积烧伤,深度~度;4例烧伤后瘢痕。每例患者2个部位创面,均使用自体中厚皮片修复。切取皮片后供区遗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行自体对照观察。试验组创面采用ActivSkin修复,对照组创面采用凡士林油纱覆盖。术后观察创面疼痛、愈合时间及治愈率;术后7~30d每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1、3、6个月定期随访。结果试验组创面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愈合时间为9.67±2.92d,比对照组16.56±2.96d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均为100%。术后随访试验组创面供皮区愈合后未见水疱、残余创面发生,瘢痕形成减轻;对照组创面4例于术后3个月内有水泡形成,残余创面发生。结论ActivSkin可减轻中厚供皮区创面疼痛,加速愈合,并能预防供皮区愈合后水疱、残余创面发生,降低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皮肤 烧伤 供皮区 应用
下载PDF
复合皮真皮-表皮连接区结构再生与功能重建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笃银 陈璧 +2 位作者 胡大海 汤朝武 史颖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 :为了解复合皮 (CS)真皮 表皮连接 (DEJ)区结构再生及其对CS功能重建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经胰蛋白酶处理的异体乳猪真皮与自体表皮重组CS ,并以自体表皮为对照 (C组 ) ,对移植术后 2~ 12 4周的活检标本作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 目的 :为了解复合皮 (CS)真皮 表皮连接 (DEJ)区结构再生及其对CS功能重建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经胰蛋白酶处理的异体乳猪真皮与自体表皮重组CS ,并以自体表皮为对照 (C组 ) ,对移植术后 2~ 12 4周的活检标本作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①CS组表皮和真皮生长快、成熟早 ,乳头层组织疏松有序 ,毛细血管增生迅速 ,2 0~ 2 4周时 ,乳头和皮钉及以致密板为中心的半桥粒、锚丝、锚纤维等DEJ区结构形成 ,以靠近毛细血管部位的上述结构再生迅速而密集 ;②C组早期水泡发生率高 (P <0 0 5 ) ,DEJ区缺乏锚丝和锚纤维 ;至 48周时上述结构稀疏而不典型。结论 :CS有较好的外观、抗挛缩和耐磨功能与DEJ区结构再生密切相关 ,异体乳猪真皮具有引导血管再生和正常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皮 真皮-表皮连接 皮肤移植 功能重建
下载PDF
水胶体敷料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庆君 胡大海 董茂龙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 评价水胶体敷料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烧伤面积(totalbodyburnarea,TBSA) <10%的Ⅱ度烧伤患者 30例,选择深度、面积相近的两处创面自身对照,实验组用水胶体敷料,对照组用凡士林油纱治疗,分别观察两组在创... 目的: 评价水胶体敷料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烧伤面积(totalbodyburnarea,TBSA) <10%的Ⅱ度烧伤患者 30例,选择深度、面积相近的两处创面自身对照,实验组用水胶体敷料,对照组用凡士林油纱治疗,分别观察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医师工作量、治疗费用、患者疼痛反应方面的差别.结果: 两组间在 4项观察指标上均有显著差别,实验组水胶体敷料比对照组凡士林油纱创面愈合时间平均快 4d;医师工作量明显减少;医疗费用下降;患者较舒适.结论: 水胶体敷料优于传统敷料,是目前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的理想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敷料 水胶体 Ⅱ度烧伤 创面 愈合
下载PDF
完善扩张器操作常规防治手术并发症 被引量:7
14
作者 姜笃银 徐明达 陈璧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8年第2期64-66,共3页
为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器Ⅰ期埋入手术的成功率。从术前局部皮肤准备,术中扩张器放置至术后局部固定、注水等操作,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扩张器手术常规。27人次头、面、颈、胸和四肢等部位89只扩张器手术,除2只发生... 为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器Ⅰ期埋入手术的成功率。从术前局部皮肤准备,术中扩张器放置至术后局部固定、注水等操作,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扩张器手术常规。27人次头、面、颈、胸和四肢等部位89只扩张器手术,除2只发生扩张器外露和1只感染致手术失败外,余均获成功,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积极术前准备,规范手术操作,可防止甚至能杜绝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切口缝合,推荐采用减张分层缝合法,必要时通过切口中央留皮桥的方法来防止切口裂开和扩张器外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软组织扩张器 手术 并发症 防治
下载PDF
瘢痕增生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笃银 陈壁 +2 位作者 胡大海 贾赤宇 徐明达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557-562,共6页
增生性瘢痕(HS)和瘢痕疙瘩(K)临床表现明显不同,为探讨瘢痕增生的机理,对17例K、55例HS及55例正常皮肤(NS)标本采用actin、bFGF及其受体flg抗体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合组织学淋巴细胞、皮肤附件变化情况的动态观察。结果:K... 增生性瘢痕(HS)和瘢痕疙瘩(K)临床表现明显不同,为探讨瘢痕增生的机理,对17例K、55例HS及55例正常皮肤(NS)标本采用actin、bFGF及其受体flg抗体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合组织学淋巴细胞、皮肤附件变化情况的动态观察。结果:K和HS早期均有许多炎性细胞浸润在残留的皮肤附件和闭塞的毛细血管周围,随着瘢痕增生,皮肤附件、淋巴细胞和毛细血管逐渐减少,但在K组滞留的时间和数量远较HS组多。bFGF和flg在三组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和附件上皮细胞均有表达,强度依次为:K>HS>NS(P<0.01),而K组flg表达明显强于bFGF。结论:组织中残留的皮肤附件、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增生的毛细血管三者互为消长,由此,促进了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K对flg敏感性增加,可能是其侵袭性生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BFGF
下载PDF
纳米烧(烫)伤敷料对海水浸泡兔软组织伤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璧 丁国斌 +1 位作者 唐建兵 董茂龙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 研究纳米烧 (烫 )伤敷料对海水浸泡兔软组织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两次实验进行。实验一 :10只家兔致背部切口伤 6 0个切口 ,海水浸泡 3h后 ,分 3组治疗 :(1)纳米敷料组 ;(2 ) 1%磺胺嘧啶银 (1% Ag SD)组 ;(3)凡士林纱布组。治... 目的 研究纳米烧 (烫 )伤敷料对海水浸泡兔软组织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两次实验进行。实验一 :10只家兔致背部切口伤 6 0个切口 ,海水浸泡 3h后 ,分 3组治疗 :(1)纳米敷料组 ;(2 ) 1%磺胺嘧啶银 (1% Ag SD)组 ;(3)凡士林纱布组。治疗前及每次换药各组均随机选取 2个切口取活检及细菌培养 ,比较海水浸泡后不同处理组的病理变化、伤口感染情况及愈合速度。实验二 :15只家兔致背部切口伤 90个切口 ,分为 3组 ,伤口分别海水浸泡 6 h,自来水浸泡 6 h,空气中暴露 6 h。海水浸泡伤口用纳米敷料治疗 ;自来水浸泡伤口用 1% Ag SD治疗作为药物对照 ;空气暴露伤口用凡士林纱布治疗为空白对照。将损伤重的伤口采用纳米敷料治疗 ,以观察其疗效。结果 海水浸泡 3或 6 h后伤口裂开 1~ 1.5cm,肌肉肿胀 ,渗出较其它两组明显。各组病理检查均有炎细胞浸润 ,组织间隙水肿 ,肌纤维变性 ,以海水浸泡组最明显 ;伤口细菌培养海水浸泡组的细菌阳性率最高 ,细菌种类最多 ,但经用纳米烧 (烫 )伤敷料治疗后 ,细菌逐渐减少 ,伤口感染发生少且轻。两次实验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 :纳米敷料组为 6 .4 d和15 .3d;1% Ag SD组为 8.6 d和 16 .6 d;凡士林纱布组为 11.2 d和 16 .4 d。结论 纳米烧伤敷料能控制或减少感染 ,加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纳米烧(烫)伤敷料 伤口愈合 感染 烧伤
原文传递
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剑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质量管理 满意度 护理
下载PDF
组织修复的再生生物学与工程学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大海 陈璧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0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组织工程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一个极为令人关注的发展领域 ,目前进展迅速。因为它与再生生物学理论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故一些学者将二者归结为一个新的领域“再生生物学与工程学”。本文试就近几年其涉及组织修复的有关进展作了简... 组织工程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一个极为令人关注的发展领域 ,目前进展迅速。因为它与再生生物学理论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故一些学者将二者归结为一个新的领域“再生生物学与工程学”。本文试就近几年其涉及组织修复的有关进展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修复 再生生物学 组织工程学
下载PDF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猪和人皮肤通用抗原标志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笃银 付小兵 +1 位作者 周兵 张迎春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3年第3期11-14,17,共5页
目的 探讨猪与人皮肤组织蛋白抗原性的差异。方法 人和小猪全厚正常皮肤作冰冻切片 ,用抗人皮肤组织相关抗原 (HLA ABC ,HLA DR ,Vimentin ,Desmin ,Actin ,FⅧRA ,Cytokeratin)、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和胞外基质 (Hyalu ronicacid ,Fibro... 目的 探讨猪与人皮肤组织蛋白抗原性的差异。方法 人和小猪全厚正常皮肤作冰冻切片 ,用抗人皮肤组织相关抗原 (HLA ABC ,HLA DR ,Vimentin ,Desmin ,Actin ,FⅧRA ,Cytokeratin)、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和胞外基质 (Hyalu ronicacid ,Fibronectin ,Laminin ,TypeⅣcollagen ,Estradiol 17β和Testosterone)及Ⅰ Ⅲ Ⅶ型胶原等抗原成分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比较猪与人皮肤组织抗原性异同。结果 在猪皮肤组织可检测到I Ⅲ Ⅳ Ⅶ型胶原和Hyaluronicacid、Fibronectin、Laminin、FⅧRA、Cytokeratin、IL 6、IL 8、Estradiol 17β、Testosterone及ICAM 1;多克隆抗体阳检率明显高于单克隆抗体 ;其中细胞外基质成分和分子量较小的细胞因子 ,以及结构或功能原始的蛋白分子在猪与人皮肤有较好的同源性 ,而某些蛋白分子 (如细胞因子或激素的受体和淋巴细胞CD分子等 )则多为阴性 ,显示抗体 抗原结合反应的特异性及其种族差异。结论 猪与人皮肤组织抗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猪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人ICAM 1,提示二者粘附分子可能存在物种间的交叉 ,可能与异种皮肤移植难以存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皮肤 抗原标志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深Ⅱ度烧伤早期及愈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16基因表达的甲基化调控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庆君 陈璧 +3 位作者 胡大海 徐明达 董茂龙 王树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了解深Ⅱ度烧伤愈合早期及愈合后不同时 期增生性瘢痕基因组中抑癌基因p16甲基化程度.方法:深Ⅱ 度烧伤临床标本取材在烧伤后17,30,44d及愈后4,8,18,32 mo增生性瘢痕组织,每组5例,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PCR,MS... 目的:了解深Ⅱ度烧伤愈合早期及愈合后不同时 期增生性瘢痕基因组中抑癌基因p16甲基化程度.方法:深Ⅱ 度烧伤临床标本取材在烧伤后17,30,44d及愈后4,8,18,32 mo增生性瘢痕组织,每组5例,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PCR,MSPCR)动态观察基因组中p16基 因甲基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p16基因甲基化水平 在深Ⅱ度烧伤愈合前17,30d组织中显著增高;在愈后4mo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在8mo 以后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逐渐增高,瘢痕增生时间越长,甲基 化程度越高.结论:p16基因在烧伤愈合早期高甲基化可能与 促进愈合有关,在4mo增生瘢痕中低甲基化可能对快速的瘢 痕增生有抑制作用,8mo以后逐渐增高的甲基化水平可能是 瘢痕继续增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肥大性 基因 p16 DNA甲基化 聚合酶联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