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剥脱性点阵激光与1550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1
作者 程小皙 刘士强 +2 位作者 周毕峰 吴焱秋 马显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虽不危及生命,但最常累及颜面部,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压力,影响身心健康。近年来,点阵激光技术的出现为激光治疗技术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已成为治疗痤疮瘢痕的新方法。笔者对剥脱性点阵激光与非剥脱性点阵激光...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虽不危及生命,但最常累及颜面部,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压力,影响身心健康。近年来,点阵激光技术的出现为激光治疗技术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已成为治疗痤疮瘢痕的新方法。笔者对剥脱性点阵激光与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在治疗痤疮瘢痕上的疗效差异进行总结,为临床上痤疮瘢痕的激光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瘢痕 非剥脱点阵激光 CO2点阵激光
原文传递
心理护理干预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马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118-119,共2页
目的了解整形手术患者心理特点,并且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2年整形美容手术患者580例,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且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 目的了解整形手术患者心理特点,并且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2年整形美容手术患者580例,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且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改善良好,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均较实施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情绪变化较大,护理人员应该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整形美容 心理状态
下载PDF
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大面积头面部瘢痕 被引量:17
3
作者 马显杰 郑岩 +5 位作者 夏文森 鲁开化 郭树忠 韩岩 彭湃 宋保强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头面部瘢痕的治疗方法。方法头部采用1—3个扩张器行头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面部瘢痕均采用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结果2003年至2007年,于临床应用12例,头胸部皮肤扩张充分。其中胸三角皮瓣预扩张的2例患者... 目的探讨大面积头面部瘢痕的治疗方法。方法头部采用1—3个扩张器行头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面部瘢痕均采用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结果2003年至2007年,于临床应用12例,头胸部皮肤扩张充分。其中胸三角皮瓣预扩张的2例患者,扩张器自切口处外露,但未影响手术效果;3例因扩张过程中,注水过多,致妊娠纹形成。皮瓣转移后均无血运障碍成活良好,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效果满意。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治疗大面积头面部瘢痕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头面部 瘢痕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应用改良垂直褥式埋没缝合技术闭合张力性伤口二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刁建升 张曦 +5 位作者 郭树忠 舒茂国 夏文森 韩岩 艾玉峰 曾贤惠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69,共2页
2002年,我们在Zitelli等垂直褥式埋没缝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垂直切口改为梯形切口,并结合改良的垂直褥式埋没缝合技术闭合张力性伤口2例,获得良好的愈合效果。
关键词 缝合技术 垂直褥式 张力性 伤口 改良 垂直切口
原文传递
转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缺血皮瓣 被引量:13
5
作者 郑岩 易成刚 +3 位作者 郭树忠 王文勇 胡学昱 刘丹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同种异体移植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从而提高皮瓣存活率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MSCs,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MSCs,免疫...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同种异体移植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从而提高皮瓣存活率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MSCs,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MSCs,免疫荧光方法检测MSCs体外表达VEGF的情况,CM-DiI标记MSCs。SD大鼠随机分3组:A组[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的MSCs移植]、B组(单纯MSCs移植)、C组(DMEM-F12培养基)。每只大鼠背侧皮下按组分别注射细胞悬液和培养基,注射后ELISA法连续检测大鼠血浆VEGF浓度,注射后第4天掀起1个蒂在尾侧的9cm×2cm的随意皮瓣。在术后第14天分别观察皮瓣的存活率、激光多普勒血液监测仪监测血流灌注、CD3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瓣毛细血管密度、荧光显微镜检测MSCs在皮瓣内的分布和存活状况。结果转染VEGF165基因的MSCs体外和体内检测均高表达VEGF165蛋白。A、B、C三组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83.1±2.6)%、(66.4±6.1)%、(51.5±7.5)%(P〈0.05);A、B、C三组的毛细血管密度(条/mm^2)分别为:89.2±6.1、57.1±4.7、28.7±2.8(P〈0.05);血流灌注比值A组高于B、C两组,B组高于C组(P〈0.05);转染VEGF165基因的MSCs移植SD大鼠皮瓣后,MSCs存活并参与血管新生。结论转染VEGF基因的大鼠MSCs体外培养后异体移植可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蠊缨滴虫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麦贵 杨铮 +4 位作者 杨阳 岳波 郑善銮 颜楠 郝晓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11-313,共3页
蠊缨滴虫是一种罕见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首先被陈树鑫等于1993年在人体呼吸道发现,国外至今尚未见该类病例的报道。该滴虫主要感染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以及艾滋病患者、老年人等免疫功能低下者。20世纪90年代前由于检查手段落后检出... 蠊缨滴虫是一种罕见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首先被陈树鑫等于1993年在人体呼吸道发现,国外至今尚未见该类病例的报道。该滴虫主要感染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以及艾滋病患者、老年人等免疫功能低下者。20世纪90年代前由于检查手段落后检出率极低;90年代后期,随着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这一新型检测手段的应用,使肺部蠊缨滴虫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蠊缨滴虫 病原体 机会致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建辉 易成刚 郭树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512-515,共4页
2001年,ZuK等[1]研究发现并证实,抽脂术获得的脂肪组织中存在一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被称为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Stem Cells,ASCs)。从此以后,ASCs开始逐渐被人们认识。ASCs取材容易、来源丰富,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多向分化潜能 ASCs CELLS 脂肪组织 抽脂术
下载PDF
扩张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显杰 董立维 +2 位作者 李杨 王璐 李威扬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讨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应用解剖,设计上界不超过锁骨的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预扩张区域,将扩张器置入深筋膜下层进行预扩张.预扩张完成后,将颈部瘢痕全部或部分切除、松解挛缩,在扩张后皮... 目的 探讨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应用解剖,设计上界不超过锁骨的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预扩张区域,将扩张器置入深筋膜下层进行预扩张.预扩张完成后,将颈部瘢痕全部或部分切除、松解挛缩,在扩张后皮瓣上,根据创面大小结合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的应用解剖设计皮瓣.皮瓣剥离、旋转后无张力覆盖创面.供区拉拢缝合.结果 本组17例,均为扩张后岛状皮瓣转移,扩张后皮瓣与颈部周围组织色泽、质地匹配良好,术后随访6 ~12个月,颈部瘢痕挛缩纠正彻底,效果满意.结论 扩张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血供恒定,解剖容易,是修复严重的颈部瘢痕挛缩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瘢痕 颈部
原文传递
小切口联合埋线重睑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显杰 李杨 +2 位作者 李威扬 王璐 董立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389-390,共2页
目的:探讨埋线重睑术的手术方法。方法: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设计重睑宽度,一般6~8mm,设计内、中、外三点。外侧点位于外眦内侧约5mm,以外侧点为中心设计长约5mm,位于重睑线上的切口线。切开皮肤,去除眼轮匝肌,打开眶隔,去除眶隔脂肪,彻... 目的:探讨埋线重睑术的手术方法。方法: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设计重睑宽度,一般6~8mm,设计内、中、外三点。外侧点位于外眦内侧约5mm,以外侧点为中心设计长约5mm,位于重睑线上的切口线。切开皮肤,去除眼轮匝肌,打开眶隔,去除眶隔脂肪,彻底止血后,按切开重睑的方法,用6-0美容线带提上睑肌腱膜将伤口缝合,内中二点行埋线重睑。结果:本组56例,术中取出适量眶隔脂肪,组织量类似切开重睑。上睑臃肿明显减轻,外侧小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上睑不松弛,但臃肿者,小切口埋线重睑是一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术 埋线 治疗
下载PDF
扩张后皮瓣在面部美容整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显杰 郑岩 +4 位作者 夏炜 夏文森 郭树忠 韩岩 鲁开化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8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色素痣、血管瘤、瘢痕等病损切除后创面的美容效果。方法总结67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根据面部病损的面积,选择适当容量的扩张器。切口一般选择在病损区,剥离平面位于SMAS筋膜浅层,剥离腔隙大于扩张囊边...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色素痣、血管瘤、瘢痕等病损切除后创面的美容效果。方法总结67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根据面部病损的面积,选择适当容量的扩张器。切口一般选择在病损区,剥离平面位于SMAS筋膜浅层,剥离腔隙大于扩张囊边缘1.0~1.5cm,止血完善后,置入扩张器,放置负压引流管。皮肤扩张充分后,扩张皮瓣的设计有推进皮瓣、旋转皮瓣、易位皮瓣等。推进转移利用扩张后的皮瓣面积充分,不需考虑供区缺损。易位皮瓣能最大限度利用扩张后皮瓣,并能克服旋转和推进皮瓣所带来的器官移位、变形等。同时,在面部设计皮瓣时应尽量减少切口,如切口不可避免时,使切口顺沿皮纹。结果67例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病损切除后创面,皮瓣成活良好。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面部有可供扩张的皮肤时,合理设计扩张后皮瓣修复病损切除后创面,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扩张术 面部 修复
原文传递
VEGF明胶缓释微球对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璐 郭树忠 +3 位作者 马显杰 宋保强 伍尚敏 易成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复合明胶微球对SD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V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其注射于大鼠背部随意皮瓣,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复合VEGF微球组(A组)、VEGF治疗组(B...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复合明胶微球对SD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V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其注射于大鼠背部随意皮瓣,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复合VEGF微球组(A组)、VEGF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术后7天分别进行皮瓣存活率、新生血管计数的检测。结果:术后7天皮瓣的存活率分别为(68.54±2.79),%(58.65±3.26)%,(45.43±2.71),%治疗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活质量A组最好;皮瓣内新生血管计数分别为(31.16±4.38),(25.41±4.06),(18.68±5.44)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VEGF缓释微球可以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升皮瓣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球 明胶 缓释 随意皮瓣 存活
下载PDF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晓敏 刘云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683-1684,共2页
先天性小耳畸形,也称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是由于耳廓先天发育不良所造成的一种小耳畸形,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家族发病率很低(2.5%)。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病率据有关资料统计为1/6000~1/9000,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6000。男女... 先天性小耳畸形,也称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是由于耳廓先天发育不良所造成的一种小耳畸形,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家族发病率很低(2.5%)。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病率据有关资料统计为1/6000~1/9000,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6000。男女发生比例为2:1,发生在右侧、左侧和双侧的比例为5:3:1。耳廓畸形不仅在形态和功能两方面造成缺陷,而且对人的心理发育造成极大影响,需行全耳再造手术治疗,达到功能和形态接近正常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耳畸形 心理分析 小耳畸形综合征 护理 先天发育不良 耳廓畸形 发病率 资料统计
下载PDF
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的手术设计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亚强 刁建升 +1 位作者 马显杰 郭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头部扩张器修复瘢痕性秃发手术设计的重要性。方法:采用AutoCAD软件测量秃发面积,用一个或多个扩张器进行头皮扩张,利用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结果:修复瘢痕性秃发18例,扩张皮瓣全部成活,头皮瓣毛发分布均匀,随访半年~1年... 目的:探讨头部扩张器修复瘢痕性秃发手术设计的重要性。方法:采用AutoCAD软件测量秃发面积,用一个或多个扩张器进行头皮扩张,利用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结果:修复瘢痕性秃发18例,扩张皮瓣全部成活,头皮瓣毛发分布均匀,随访半年~1年,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的手术设计,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扩张术修复瘢痕性秃发并发症发生率低,毛发分布均匀,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 扩张器 瘢痕性秃发 手术设计 AutoCAD 组织扩张术
下载PDF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刁建升 马显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瘢痕疙瘩是皮肤创伤后引发的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皮肤纤维化疾病,有的学者也将其视为一种皮肤良性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呈“蟹足样”浸润性生长,超过原伤口界限,并出现各种瘙痒或疼痛等症状... 瘢痕疙瘩是皮肤创伤后引发的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皮肤纤维化疾病,有的学者也将其视为一种皮肤良性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呈“蟹足样”浸润性生长,超过原伤口界限,并出现各种瘙痒或疼痛等症状,甚至造成外观与功能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增殖 细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刁建升 张曦 郭树忠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0-53,共4页
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piderm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E-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中的成员,已经证实E-FABP不仅在皮肤组织中的角质形成细胞有表达,还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有表达。最近研究表明,E-FABP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 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piderm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E-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中的成员,已经证实E-FABP不仅在皮肤组织中的角质形成细胞有表达,还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有表达。最近研究表明,E-FABP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酸 脂肪酸代谢 肿瘤
下载PDF
皮肤扩张器注液期间常见问题的处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云景 陈晓敏 +1 位作者 戚锐 刘自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193-1194,共2页
关键词 皮肤扩张器 注液 皮肤扩张术 皮瓣转移术 扩张器置入 整形外科 局部症状 治疗
下载PDF
如何做好整形美容受术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苏翠红 何林 刘云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644-1645,共2页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美的心理日益增强。爱美是人的天性,心灵与美貌和谐的美,是每个人都追求和向往的。整形美容手术是帮助人们满足爱美希望的有效途径,通过手术可帮助人们实现其正常、圆满的生活。因此,对于接...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美的心理日益增强。爱美是人的天性,心灵与美貌和谐的美,是每个人都追求和向往的。整形美容手术是帮助人们满足爱美希望的有效途径,通过手术可帮助人们实现其正常、圆满的生活。因此,对于接受整形美容者而言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它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美容受术者 心理护理 术前后 整形美容手术 社会进步 手术过程 生活水 爱美
下载PDF
全面部骨折44例临床经验回顾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淑妍 舒茂国 +3 位作者 刁建升 师俊莉 薛萍 杨青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总结应用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全面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应用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的44例全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口内咬殆关系良好、面部对称,治疗效果满意.未出现... 目的 总结应用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全面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应用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的44例全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口内咬殆关系良好、面部对称,治疗效果满意.未出现出血、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全面部骨折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一般应遵循从下到上、从外到内的骨折复位固定顺序.同时应选择合适的切口来达到最佳的美容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部骨折 颌面骨折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运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娟 宋保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8期3589-3592,共4页
游离皮瓣移植已经成为修复重建外科常用的修复手段之一,其成功率已经超过95%,但微循环障碍的风险仍然存在,临床上皮瓣救助率与缺血时间呈负相关,因此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血运监测至关重要。作者以"皮瓣"和"监测"为... 游离皮瓣移植已经成为修复重建外科常用的修复手段之一,其成功率已经超过95%,但微循环障碍的风险仍然存在,临床上皮瓣救助率与缺血时间呈负相关,因此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血运监测至关重要。作者以"皮瓣"和"监测"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出2000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关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监测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为至少5篇以上的相关报道,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概述当前主要的监测方法,从临床实用性、可靠性等方面分析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移植 血管危象 监测
原文传递
VEGF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琳西 张旭东 +3 位作者 郑岩 杨莉 郭树忠 杨继庆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以及与其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恶性黑色素瘤和40例色素痣中VEGF的表达。结果:在68例黑色素瘤中有42例VEGF表达阳性(61.8%),而在40例色素痣中仅有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以及与其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恶性黑色素瘤和40例色素痣中VEGF的表达。结果:在68例黑色素瘤中有42例VEGF表达阳性(61.8%),而在40例色素痣中仅有5例表达为阳性(12.5%),恶性黑色素瘤VEGF阳性率高于色素痣(P<0.01);转移性黑色素瘤VEGF阳性率(32/4571.1%)高于原发性黑色素瘤(10/2343.5%)(P<0.05)。结论: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