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和启动子活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何文喜 牛忠英 +3 位作者 赵守亮 金卫林 高杰 赵书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373-377,共5页
目的 :克隆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 ( 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基因启动子 ,构建含DSPP启动子不同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 ,在小鼠成牙本质细胞系 MDPC-2 3中分析各种载体中 DSPP启动子活性。方法 :细胞基因组提取 ,PCR、瞬时转染和报... 目的 :克隆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 ( 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基因启动子 ,构建含DSPP启动子不同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 ,在小鼠成牙本质细胞系 MDPC-2 3中分析各种载体中 DSPP启动子活性。方法 :细胞基因组提取 ,PCR、瞬时转染和报告基因检测。结果 :从 MDPC-2 3细胞基因组中克隆出长为1 .5 kbp的 DSPP启动子 ,将启动子酶切成不同的片断 ,克隆到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 p GL3 -Enhancer,构建出 4种含 DSPP启动子不同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 ,将这些报告基因载体瞬时转染至 MDPC-2 3细胞 ,载体中的启动子具有不同的活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小鼠 DSPP启动子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 ,为以后研究 DSPP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涎磷蛋白 启动子 基因组 报告基因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黄韧带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哲 许汉鹏 +2 位作者 罗卓荆 张义福 史晓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05-710,共6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理。方法2004年3月-2004年12月对8例行后路减压的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5岁)进行术中取材,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非骨化区域的黄韧带细胞,并...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理。方法2004年3月-2004年12月对8例行后路减压的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5岁)进行术中取材,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非骨化区域的黄韧带细胞,并进行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等方面研究;同时对7例急性外伤性下胸椎压缩骨折行胸椎后路减压术的患者(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8岁)进行术中取材,体外培养青壮年患者的下胸椎黄韧带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体外成功地培养出黄韧带细胞15株,其中骨化患者黄韧带细胞8株(OLF1~OLF8),正常黄韧带细胞7株(NLF1~NLF7),黄韧带细胞可以在体外增殖和传代,通常正常黄韧带生长较慢,而骨化患者的黄韧带细胞则生长较快,并且可形成典型的钙结节样结构;80%以上的细胞呈碱性磷酸酶(ALP)强阳性反应;细胞内的ALP活性及其合成的骨钙素(BGP)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细胞浆有BMP-2与TGF—betal的阳性表达,表明体外培养的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非骨化区域的黄韧带细胞呈现典型的成骨细胞表型特征:而正常黄韧带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表型。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的非骨化区域中存在大量具备典型的成骨细胞表型特征的细胞,可能被骨形成蛋白等骨生长因子所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细胞培养技术
原文传递
烫伤大鼠垂体前叶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大海 陈璧 +1 位作者 王波涛 马丹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 观察烫伤早期大鼠垂体前叶P物质 (SP)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神经的形态分布变化。 方法 采用大鼠 30 %TBSAⅢ度烫伤模型 ,于伤后 1、2、6、10、12、2 4、72h 7个时相点 ,对垂体前叶SP和CGRP两种肽能神经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 观察烫伤早期大鼠垂体前叶P物质 (SP)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神经的形态分布变化。 方法 采用大鼠 30 %TBSAⅢ度烫伤模型 ,于伤后 1、2、6、10、12、2 4、72h 7个时相点 ,对垂体前叶SP和CGRP两种肽能神经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经图像分析测定 ,比较两种神经覆盖面积的变化。 结果 两种肽能神经的形态变化明显 ;伤后 1hSP、CGRP神经数目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 85 .7%和 6 0 .5 % ,神经纤维的膨体、分枝等明显增多 ;2h后减少 ,2 4h后趋于恢复。图像分析显示 :两种肽能神经的覆盖面积呈正相关变化 ,其基本变化趋势为伤后 1h升高 ,随后降低 ,伤后 12h降至最低点 ,然后回升。 结论 烫伤后早期大鼠垂体前叶的SP与CGRP神经形态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垂体前叶 神经网络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原文传递
家兔胸部火器伤后各组织中TNF-α表达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建军 刘维永 +1 位作者 卢春蓉 刘慧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1381-1383,共3页
目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家兔胸部火器伤后各组织中TNF α的表达 ,探讨其伤后表达变化规律 .方法 6 4只家兔随机均分 8组 ,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用 5 .5 6mm小口径步枪距离 6m射击兔右下胸第八肋间锁骨中线外 1cm处造成前后胸贯通伤 ... 目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家兔胸部火器伤后各组织中TNF α的表达 ,探讨其伤后表达变化规律 .方法 6 4只家兔随机均分 8组 ,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用 5 .5 6mm小口径步枪距离 6m射击兔右下胸第八肋间锁骨中线外 1cm处造成前后胸贯通伤 ,经指袢排气及消毒缝闭胸壁伤口等简单救治 ,致伤 7组家兔分为伤后 0 .5 ,1,6 ,2 4和 72h ,7d ,30d取材组 ,每只均取伤肺距伤道 2mm处、1cm处、邻叶中部、与伤道对应的对侧肺处、左室壁、肝、肾、脑、垂体、肾上腺取组织标本 ,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TNF α表达 .结果 伤后0 .5h各组织中TNF α表达即升高 (P <0 .0 1) ,6h已达高峰 ,持续数天 ,7d后降低 ,30d后与伤前无明显差别 .不同时间组同一组织TNF α表达定位基本相同 ,而表达强度有所不同 .结论 家兔胸部火器伤后各组织中TNF α表达明显升高并与损伤时间密切相关 ,同一组织TNF α表达定位基本相同 .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火器伤 肿瘤坏死因子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在釉牙骨质界截面的牙体硬组织厚度测量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平 范晓敏 +2 位作者 王浩军 李德华 曹菲玲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602-603,共2页
目的观察上颌第一、二磨牙在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的截面几个方向的牙体厚度。方法25个离体的上颌第一磨牙,22个上颌第二磨牙。从CEJ横断牙冠,将截面图象输入计算机中,用photoshop6.0软件测量牙面到髓腔的距离,方向... 目的观察上颌第一、二磨牙在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的截面几个方向的牙体厚度。方法25个离体的上颌第一磨牙,22个上颌第二磨牙。从CEJ横断牙冠,将截面图象输入计算机中,用photoshop6.0软件测量牙面到髓腔的距离,方向分别是颊、腭、近中、远中、近中颊、远中颊、近中腭、远中腭。结果在CEJ平面厚度最小处是上颌第二磨牙的近中(平均2.55mm),最厚处是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平均3.34mm),总体看以近中颊、远中颊、进中舌、远中舌部位相对较厚。结论本研究强调了在釉牙骨质界平面测量牙体厚度对于牙体预备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磨牙 釉牙骨质界 硬组织厚度
下载PDF
Smad在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6
作者 何文喜 牛忠英 +3 位作者 赵守亮 金卫林 高杰 李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Smad蛋白在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sialophosphoprotein,DSPP)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细 胞培养,瞬时转染和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抑制DSPP 基因启动子活性。过表达... 目的:研究Smad蛋白在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sialophosphoprotein,DSPP)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细 胞培养,瞬时转染和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抑制DSPP 基因启动子活性。过表达野生型Smad3蛋白显著增强了TGF-β1对DSPP基因表达的转录抑制,而过表达Smad3 突变型蛋白则显著抑制了TGF-β1对DSPP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过表达Smad2野生型或突变型蛋白对TGF -β1抑制DSPP基因启动子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Smad3在介导TGF-b1对DSPP基因的转录调控中发挥重要 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涎磷蛋白 Smad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抗大鼠Nogo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宋朝君 程希平 +5 位作者 刘雪松 朱勇 张萍 许晓光 刘莹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制备抗大鼠Nogo分子单克隆抗体(mAb),为研究Nogo分子的组织分布和功能提供实验手段。方法: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源性抗大鼠Nogo mAb。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Nogo分子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分布进行鉴定。结果:获... 目的:制备抗大鼠Nogo分子单克隆抗体(mAb),为研究Nogo分子的组织分布和功能提供实验手段。方法: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源性抗大鼠Nogo mAb。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Nogo分子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分布进行鉴定。结果:获得3株分泌抗Nogo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测定腹水效价达10-6,两株mAb为IgGl(K)亚类,另一株为IgG2b(K),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应用中获得较满意效果。结论:获得3株能特异性识别天然Nogo分子的mAb,为进一步研究Nogo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GO 单克隆抗体 组织分布
下载PDF
“砍死酶”-3——死与生的转折点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子博 覃君慧 +2 位作者 王亚周 李增山 王瑞安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6,共3页
细胞的凋亡是一个级联酶促反应过程,最终的执行者是胱冬肽酶-3(Caspase 3,本文首译"砍死酶")。过去20多年,人们一般认为肿瘤细胞具有"抗凋亡"的特性。但令人不解的是,砍死酶-3在肿瘤中常呈过表达态。晚近我国的一... 细胞的凋亡是一个级联酶促反应过程,最终的执行者是胱冬肽酶-3(Caspase 3,本文首译"砍死酶")。过去20多年,人们一般认为肿瘤细胞具有"抗凋亡"的特性。但令人不解的是,砍死酶-3在肿瘤中常呈过表达态。晚近我国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砍死酶-3对肿瘤的生长至关重要。在把砍死酶-3的表达敲低以后,刺激肿瘤生长的因素也失去了作用。这组学者把砍死酶-3的这种既促凋亡又促增殖的作用称为砍死酶-3的双重作用。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双重作用普遍存在,如抗凋亡蛋白Bcl-2抑制细胞的增殖;细胞死亡受体CD95刺激肿瘤的增殖;Jnk激酶既诱导凋亡又促进肿瘤的增殖,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偶然的现象之合实际上是生与死之间转换的必然——没有死就不必生,死亡增多必然促进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砍死酶-3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肿瘤 生物相对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