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回顾
1
作者 沈丽萍 张建华 +1 位作者 孙洁 徐伟珏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S1期21-22,共2页
目的 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84年 8月~ 2 0 0 1年 8月在本院治疗的小儿急性肠套叠 2 3 45例总结回顾。结果 空气灌肠整复 2 2 2 8例 ,灌肠失败手术复位 117例 ,其中术中证实为特发性肠套叠者 79例 ,器质... 目的 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84年 8月~ 2 0 0 1年 8月在本院治疗的小儿急性肠套叠 2 3 45例总结回顾。结果 空气灌肠整复 2 2 2 8例 ,灌肠失败手术复位 117例 ,其中术中证实为特发性肠套叠者 79例 ,器质性病变伴肠套叠 3 8例。结论 空气灌肠是目前小儿急性肠套叠整复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特发性 治疗 小儿
下载PDF
Metaizeau法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39
2
作者 谢丰 俞辉国 +2 位作者 童学波 沈丽萍 徐伟珏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69-371,共3页
目的应用并总结Metaizeau法治疗明显移位的小儿桡骨颈骨折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初步的临床研究。方法2003年5月到2004年8月共收治O’brien分型为Ⅱ、Ⅲ型的儿童桡骨颈骨折患儿7例,男5例,女2例;其中Ⅱ型4例、Ⅲ型3例,平均年龄12岁;平均... 目的应用并总结Metaizeau法治疗明显移位的小儿桡骨颈骨折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初步的临床研究。方法2003年5月到2004年8月共收治O’brien分型为Ⅱ、Ⅲ型的儿童桡骨颈骨折患儿7例,男5例,女2例;其中Ⅱ型4例、Ⅲ型3例,平均年龄12岁;平均随访9个月。采用Metaizeau法治疗O’brienⅡ、Ⅲ型骨折。桡骨远端干骺端打入预弯过的克氏针直至桡骨头,将桡骨头复位并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周,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无桡骨头过度生长,无桡骨头骨骺早闭及骨桥形成,无关节周围异位钙化灶,功能活动良好。并发症为局部钢针刺激皮肤引起疼痛,以及暂时性的桡背侧皮肤麻木。另外有2例因骨折III型移位(移位在80°左右),手术中另一枚克氏针先将桡骨头部分复位后再用Metaizeau法进行复位获得成功。结论Metaizeau法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是一种微创,疗效良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颈骨折 儿童 治疗 初步 2003年5月 2004年 桡骨头 临床研究 平均年龄 Ⅲ型骨折 桡骨远端 石膏固定 功能锻炼 过度生长 骨桥形成 骨骺早闭 关节周围 功能活动 皮肤麻木 手术方法 克氏针 移位 12岁 干骺端 钙化灶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儿童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建雯 周曙光 +1 位作者 徐伟珏 龚代贤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分析尿道下裂术后发生狭窄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37例发生术后尿道狭窄的患儿,根据狭窄的部位和不同的原因分别采取尿道扩张和手术治疗。结果37例尿道狭窄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其中5例还需尿道扩张,余均获满意效果。结论尿道狭窄... 目的分析尿道下裂术后发生狭窄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37例发生术后尿道狭窄的患儿,根据狭窄的部位和不同的原因分别采取尿道扩张和手术治疗。结果37例尿道狭窄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其中5例还需尿道扩张,余均获满意效果。结论尿道狭窄是尿道下裂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关键在于预防,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尿道狭窄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沈丽萍 吴哲明 +1 位作者 夏毓华 龚代贤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年第6期256-257,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 2例儿童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并对其发病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2例肾上腺皮质癌中 ,1例为柯兴综合征表现 ,1例为无功能性、小腿软组织肿块表现。结... 目的 :探讨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 2例儿童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并对其发病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2例肾上腺皮质癌中 ,1例为柯兴综合征表现 ,1例为无功能性、小腿软组织肿块表现。结论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生长迅速 ,可直接播散。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症状隐蔽 ,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诊断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内窥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儿童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伟珏 严肃 +3 位作者 许春娣 张颐 夏毓华 龚代贤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儿童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1996~1999 年5 例11 次的硬化剂注射。其中4 男1 女,平均年龄6.2 岁。4 例在外院行脾切除,2例脾切除后复发出血。1 例行分流术,...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儿童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1996~1999 年5 例11 次的硬化剂注射。其中4 男1 女,平均年龄6.2 岁。4 例在外院行脾切除,2例脾切除后复发出血。1 例行分流术,1 例行食管下端曲张静脉断流术。5 例均因出血经药物治疗控制后行内窥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结果 4 例注射2 次,1 例注射3 次,出血控制,近期(治疗结束后1 个月内)总止血率为100% 。结论 硬化剂注射治疗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儿童应为可行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血压 硬化疗法 内窥镜 食管静脉曲张
原文传递
血清苗勒抑制物浓度测定在隐睾症和两性畸形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许恩 徐伟珏 +1 位作者 龚代贤 严肃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4期298-300,共3页
关键词 血清苗勒抑制物 浓度测定 隐睾症 两性畸形 小儿 睾酮
下载PDF
皮下泵脉冲式释放LHRH治疗小儿隐睾症 被引量:2
7
作者 严肃 徐伟珏 +3 位作者 张骏 夏毓华 谢丰 张志方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小儿隐睾的新方法———采用皮下泵模拟人体下丘脑脉冲式释放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 (LHRH)的疗法。方法 选自本院 1995年至 1999年所收治的隐睾症病人 19例 (2 8只病睾 ) ,采用经皮下泵释放LHRH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小儿隐睾的新方法———采用皮下泵模拟人体下丘脑脉冲式释放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 (LHRH)的疗法。方法 选自本院 1995年至 1999年所收治的隐睾症病人 19例 (2 8只病睾 ) ,采用经皮下泵释放LHRH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完全下降占 5 7.1% ,部分下降占 35 .17% ,其中 3例手术治疗。结论用皮下泵模拟人体下丘脑脉冲式释放LHRH的方法治疗小儿隐睾症是有效的 ,无性早熟等副作用。采用LHRH疗法宜尽早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 皮下泵 脉冲式释放 LHRH 儿童
下载PDF
小儿总肝管狭窄的外科治疗──Champeau手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夏毓华 阎祖强 +3 位作者 严肃 陈建雯 龚代贤 张圣道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343-344,共2页
采用法国Champeau肝脏切开,肝内深部胆管-肠道吻合术治疗3例总肝管狭窄伴阻塞性黄疸患儿。随访时间最长为8年,效果满意。手术关键:肝脏切开,选用正中裂径路,即从胆囊床底走向下腔静脉左缘,由前向后自上而下将肝脏象一... 采用法国Champeau肝脏切开,肝内深部胆管-肠道吻合术治疗3例总肝管狭窄伴阻塞性黄疸患儿。随访时间最长为8年,效果满意。手术关键:肝脏切开,选用正中裂径路,即从胆囊床底走向下腔静脉左缘,由前向后自上而下将肝脏象一本书似的切开;最后,在肝内足够的范围内完成肝管-肠道吻合。该术方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肝管 狭窄 黄疸 阻塞性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儿童腹腔的非何杰金淋巴瘤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伟珏 夏毓华 +1 位作者 谢丰 龚代贤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41-142,共2页
为了解儿童原发于腹腔的非何杰金淋巴瘤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分析5例不同阶段的儿童原发于腹腔的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为急腹症,早期行剖腹探查并作肿块完全切除,加化疗,预后较好。2例因淋巴结活检确诊,未作手术,直接化疗,预后... 为了解儿童原发于腹腔的非何杰金淋巴瘤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分析5例不同阶段的儿童原发于腹腔的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为急腹症,早期行剖腹探查并作肿块完全切除,加化疗,预后较好。2例因淋巴结活检确诊,未作手术,直接化疗,预后次之。另2例因诊断不明,延误手术,术中作肿块部分切除,且放弃化疗,预后最差。儿童原发于腹腔的非何杰金淋巴瘤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取得病理诊断。治疗原则以肿块完全切除+化疗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肿瘤 淋巴瘤 非何杰金氏 儿童
原文传递
MRI技术对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诊断和治疗的指导和评判
10
作者 沈丽萍 谢丰 俞辉国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9年第4期41-42,共2页
DDH是小儿骨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近年来虽有很大的进展,但仍有很多的不足,尤其是对早期(新生儿期)判断病变程度,针对病理变化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及估计其预后至关重要。笔者在依据国外文献所报道的... DDH是小儿骨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近年来虽有很大的进展,但仍有很多的不足,尤其是对早期(新生儿期)判断病变程度,针对病理变化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及估计其预后至关重要。笔者在依据国外文献所报道的对8~20个月婴幼儿DDH运用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发育性 髋关节脱位 NMR 成像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小儿骨囊肿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肃 徐伟珏 +2 位作者 陈建雯 夏毓华 吕丽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45-346,共2页
报道采用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骨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本组共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8.5岁,平均随访6个月。每隔1个月注射1次,一般疗程为2~4次。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简便易行等优点。
关键词 骨囊肿 得宝松 局部注射 药物疗法 骨肿瘤 儿童
下载PDF
小儿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障碍的原因及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丽萍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z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儿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障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1985年 1月~1998年 12月共治疗肛门直肠畸形 12 0例 ,对 10 6例进行随访 ,其中男性 78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4~ 14岁 ,平均年龄 10岁 ,随访率为 80 %。结果  38例高位... 目的 探讨小儿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障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1985年 1月~1998年 12月共治疗肛门直肠畸形 12 0例 ,对 10 6例进行随访 ,其中男性 78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4~ 14岁 ,平均年龄 10岁 ,随访率为 80 %。结果  38例高位肛门直肠畸形 (36 % ) ,术后均有排便障碍 (10 0 % ) ;32例中间位肛门直肠畸形 (30 % ) ,术后 15例有排便障碍 (14% ) ;36例低位肛门直肠畸形 (34 % ) ,术后有 6例排便障碍 (6 % )。结论 在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病人中 ,术后均无正常排便 ,这可能与同时伴有脊髓神经及脊柱畸形有关。中间位及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有排便障碍与外科手术技术有关。腹腔镜手术技术应用于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 ,使术后排便障碍大大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排便障碍 病因及治疗
下载PDF
小儿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分析
13
作者 项超美 孙琳 龚代贤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32-233,共2页
目的 为提高小儿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率 ,以获得早期治疗。方法 对 2 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误诊原因、治疗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小肠原发性肿瘤良性 15例 ,恶性 13例 ,恶性肿瘤以淋巴肉瘤为主 ( 92 .3 ... 目的 为提高小儿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率 ,以获得早期治疗。方法 对 2 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误诊原因、治疗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小肠原发性肿瘤良性 15例 ,恶性 13例 ,恶性肿瘤以淋巴肉瘤为主 ( 92 .3 % )。术前仅 4例确诊 ( 10 .7% ) ,2 4例术中及术后获得诊断。其中继发性肠套叠而急诊手术 16例 ( 64 .9% )。良性肿瘤除 1例十二指肠血管瘤大出血放弃治疗外 ,14例全部治愈。恶性肿瘤 13例术后虽化疗放疗等治疗 ,经随访目前仅3例存活 1~ 8年。余分别在 2个月至 2年内死亡。结论 小儿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 ,术前诊断困难 ,误诊率高 ,常以肠套叠为首发疾病 ,确诊常在术中及术后获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胸腹裂孔疝及膈肌缺如的治疗
14
作者 项超美 朱成楚 龚代贤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3-414,共2页
目的 介绍肋骨瓣加涤纶布在膈肌缺如患儿膈肌重建术中的体会 ,探讨儿童胸腹裂孔疝的诊治方法。方法 通过对胸腹裂孔疝 10例患儿的诊断、误诊原因、膈肌缺损的修补方法及膈肌缺如 2例膈肌重建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首诊均误... 目的 介绍肋骨瓣加涤纶布在膈肌缺如患儿膈肌重建术中的体会 ,探讨儿童胸腹裂孔疝的诊治方法。方法 通过对胸腹裂孔疝 10例患儿的诊断、误诊原因、膈肌缺损的修补方法及膈肌缺如 2例膈肌重建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首诊均误诊。 10例经腹手术及 2例膈肌重建后均治愈。结论 儿童胸腹裂孔疝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误诊 ,诊断一经确定 ,应尽早手术。膈肌缺如应重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裂孔疝 膈肌缺如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肠运动的肌电表现和肽物质控制
15
作者 宋连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54-156,共3页
晚近肠运动生理及病理表现已逐步深入到研究其肌电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变化,但在小儿领域中开展的尚不多,现就这二方面的进展情况作一简略介绍。
关键词 肠运动 肠电 肽物质 控制
下载PDF
儿童臀肌挛缩症所致骨盆倾斜
16
作者 谢丰 童学波 俞辉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1-13,1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症所致骨盆倾斜的病理解剖基础、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对1990~2003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41例儿童臀肌挛缩症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研究,并对手术效果进行随访评估。结果骨盆倾斜37例,占6.8%,主要原因是臀中、小肌严重...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症所致骨盆倾斜的病理解剖基础、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对1990~2003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41例儿童臀肌挛缩症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研究,并对手术效果进行随访评估。结果骨盆倾斜37例,占6.8%,主要原因是臀中、小肌严重挛缩,某些病例两侧都存在倾斜因素。适合本病的骨盆倾斜角测量方法,可帮助识别是否存在骨盆倾斜,根椐臀中、小肌的病理解剖特点和不同病情酌情选择手术方法。随访29例,随访时间2~12年,结果良好。结论臀中、小肌的严重挛缩是儿童臀肌挛缩症所致骨盆倾斜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其疗效的因素,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是彻底松解、保存或重建其外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并发症 挛缩 骨盆/畸形
下载PDF
儿童膝关节镜临床应用
17
作者 孙洁 何国础 龚代贤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对儿童膝关节疾病关节镜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对55人57侧膝关节的病人,年龄5至12岁(平均9.3岁),5个月至6年(平均时间3.3年)的随访,应用美国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系统,对患儿手术前、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儿手术后症... 目的对儿童膝关节疾病关节镜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对55人57侧膝关节的病人,年龄5至12岁(平均9.3岁),5个月至6年(平均时间3.3年)的随访,应用美国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系统,对患儿手术前、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儿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前平均得分为16.7分,术后平均得分为43.7分。结论儿童关节镜手术术后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诊断准确、手术后康复快等优点,适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但儿童膝关节镜临床应用又有其特点,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
下载PDF
颈正中部肿块的诊治
18
作者 沈丽萍 陈建雯 谢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41-241,共1页
关键词 颈部肿块 诊断 治疗 儿童 头颈部肿瘤
下载PDF
齿状骨一例
19
作者 俞辉国 宋连城 +1 位作者 周白云 过帮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87年第5期封4-封4,共1页
患儿:男,11岁.入院前40余天不慎从高处跌下,当即昏迷,送至医院诊断为'颅底骨折'.经治疗后,发现颈部活动受限制,并诉颈痛、头痛.来我院检查发现颈歪斜,活动受限,呈强直状.无神经系统症状.X钱正位片提示在正常齿突顶部见一个有光... 患儿:男,11岁.入院前40余天不慎从高处跌下,当即昏迷,送至医院诊断为'颅底骨折'.经治疗后,发现颈部活动受限制,并诉颈痛、头痛.来我院检查发现颈歪斜,活动受限,呈强直状.无神经系统症状.X钱正位片提示在正常齿突顶部见一个有光滑均匀的皮质缘的卵圆形小骨.小骨和枢椎体间有较宽透亮间隙分隔,该间隙位于枢椎上关节面水平以上,边缘整齐,无骨质增生;侧位片示寰椎连同小骨前移,枢椎体后缘到寰椎后弓前缘间距离大于齿突基底宽度.诊断为齿状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受限 枢椎 神经系统症状 诊断 颅底骨折 间隙位 寰椎 骨质增生 齿突 椎体间 椎体后 入院前 关节面 侧位片 治疗 医院 限制 歪斜 头痛 强直
原文传递
儿童胃肠道巨大毛发结石一例报告
20
作者 宋连城 夏毓华 李冲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87年第2期102-102,共1页
患儿女,12岁.因呕吐伴上腹肿块收入我院.该患儿半年来频繁呕吐,每次发作于晚餐后1~2小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多,无胆汁.发作时伴轻度上腹饱胀感,无疼痛.呕吐后即感舒适.经胃镜及钡餐检查,提示胃内巨大异物.
关键词 儿童 胃肠道 毛发 呕吐物 胃内容物 巨大异物 患儿 钡餐检查 胃镜及 晚餐后 肿块 疼痛 舒适 收入 胆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