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型骨质疏松患者转子间骨折微创治疗方法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叶斌 陈友燕 +6 位作者 马辉 孙伟 陆洋阳 谢伟 周扬 张驰 张海林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3期1-2,共2页
目的:探索适合老年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转子间骨折可靠的个体化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4例老年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转子间骨折运用多枚空心钉、PCCP、髓内钉系统和liss系统的治疗资料。结果:(1)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9.1周,其中多... 目的:探索适合老年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转子间骨折可靠的个体化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4例老年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转子间骨折运用多枚空心钉、PCCP、髓内钉系统和liss系统的治疗资料。结果:(1)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9.1周,其中多枚空心钉固定患者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9.6周;除多枚空心钉固定患者有轻度髋内翻外,其他患者均无髋内翻;多枚空心钉固定患者及Singh指数2、3级患者术后8周下地活动良好,其他患者3-4周下地活动。(2)12-24周按黄公怡疗效评定标准:优91.5%、良8.5%、差0.0%。结论:(1)PCCP和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转子间骨折能达到固定可靠、支撑牢固、功能恢复理想的疗效,但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慎用.(2)liss系统具有对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转子区骨量丢失较少、创伤小等优点,但支撑牢固性欠缺所以不宜早期患肢部分负重锻炼。(3)多枚空心钉固定的牢固性和支持性均不是很理想,对不能耐受较大创伤手术患者是解决绝对卧床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较为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转子间骨折 空心钉 PCCP 髓内钉系统 LISS
原文传递
Richard钉与抗旋转螺钉相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疗效分析
2
作者 叶斌 孙宏伟 +5 位作者 陈晓东 许硕贵 马辉 张海林 黄朝辉 张驰 《伤残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探索适合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Richard钉与抗旋转螺钉相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资料。结果:按黄公怡疗效评定标准:优96.7%、良313%、差0.0%。结论:Richard钉与抗旋转螺钉相结合治疗骨质... 目的:探索适合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Richard钉与抗旋转螺钉相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资料。结果:按黄公怡疗效评定标准:优96.7%、良313%、差0.0%。结论:Richard钉与抗旋转螺钉相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能达到固定可靠、支撑牢固且使转子区骨量丢失较少,具有恢复快,功能恢复理想,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髋部骨折 RICHARD钉 抗旋转螺钉
原文传递
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71
3
作者 沈洪兴 张春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5-508,共4页
波及负重关节面和干骺端的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难度非常大.胫骨远端形似碾药杵(pestle),法国放射学家Destot在1911年首先提出了"tibial Pilon"一词;胫骨远端水平关节面形似屋顶(ceiling),1950年,Bonin称之为"tibialPlafon... 波及负重关节面和干骺端的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难度非常大.胫骨远端形似碾药杵(pestle),法国放射学家Destot在1911年首先提出了"tibial Pilon"一词;胫骨远端水平关节面形似屋顶(ceiling),1950年,Bonin称之为"tibialPlafond",因而胫骨Pilon骨折又称为Plafond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机制 手术指征 手术方法 临床分型 胫骨PILON骨折 治疗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93
4
作者 王冠军 张春才 许硕贵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16-218,共3页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点。本文综述了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的进展。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创伤骨科 保守治疗 骨折固定术 肩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5
5
作者 陆晴友 王秋根 +3 位作者 张秋林 唐昊 吴剑宏 王万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48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保守治疗失败的NeerⅡ型骨折8例、NeerⅢ型骨折26例、NeerⅣ型骨折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分别行开放复位、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38例)和肱骨头假体置换术(10例)。术后按...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48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保守治疗失败的NeerⅡ型骨折8例、NeerⅢ型骨折26例、NeerⅣ型骨折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分别行开放复位、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38例)和肱骨头假体置换术(10例)。术后按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学会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9~24个月。患肩无明显疼痛,患肩关节上举、内旋、外旋,完成五项日常生活能力,总体恢复满意。结论对保守治疗失败的NeerⅡ型骨折、NeerⅢ、Ⅳ型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而NeerⅣ型骨折以假体置换术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治疗 开放复位 钢板内固定 假体置换术 临床分型
原文传递
高危、高龄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术护理体会 被引量:84
6
作者 高德华 骆贤萍 +2 位作者 刘琴 康一凡 徐卫东 《实用护理杂志》 2000年第1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人工全髋置换术 护理 老年人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原文传递
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0
7
作者 张春才 许硕贵 +11 位作者 王家林 禹宝庆 侯铁胜 纪方 吴岳嵩 王继芳 梁雨田 李重茂 沈惠良 李斯明 王爱民 胡小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09-713,共5页
目的介绍应用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方法依髋臼的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研制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它由前柱臼A、后柱臼B、弓齿C、转子D四组系列组成。至2001年10月,该系统临床治疗... 目的介绍应用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方法依髋臼的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研制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它由前柱臼A、后柱臼B、弓齿C、转子D四组系列组成。至2001年10月,该系统临床治疗髋臼骨折41例。结果该内固定系统能将复杂粉碎的髋臼骨折稳定地聚合于解剖位,术中操作简便。术后随访6~28个月,其中38例术后1.6个月达骨性愈合,并于术后2.5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术后并发异位骨化、关节失用1例,骨化性肌炎致功能障碍2例,感染但未遗留功能障碍1例。结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为粉碎性髋臼骨折的解剖性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记忆合金 三维内固定系统 设计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73
8
作者 高堂成 张春才 +2 位作者 王秋根 王家林 许硕贵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在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Evans分型,85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性77例,稳定性8例,分别应用不同内固定治疗,其中Gamma钉20例、重建钉25例、动力髋部螺钉(DHS)和动力髁...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在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Evans分型,85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性77例,稳定性8例,分别应用不同内固定治疗,其中Gamma钉20例、重建钉25例、动力髋部螺钉(DHS)和动力髁部螺钉(DCS)40例。结果术后随访79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2个月,其中大于5°髋内翻者有12例。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主观感觉与生活能力恢复等因素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4.8%(67例)。未发生因本手术所致内科合并症加重或患者死亡。结论髋内翻是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主要并发症。Evans分型对选择内固定具有指导意义。结合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情况,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选用适当的内固定器械,可以提高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转子 骨折同定术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防治 被引量:68
9
作者 贺石生 侯铁胜 傅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中较常见并发症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 1995年 1月~2 0 0 0年 5月发生的 2 1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 ,2 1例脑脊液漏患者除 1例...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中较常见并发症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 1995年 1月~2 0 0 0年 5月发生的 2 1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 ,2 1例脑脊液漏患者除 1例保守治疗无效于 2 1d再次开放切口修补硬膜外 ,其余 2 0例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后于 6~ 36d内治愈 ,无 1例发生脑脊髓膜炎 ;有 6例腰椎手术脑脊液漏患者随访术后 3月~ 2年内发现形成脑脊液囊肿。结论 :通过术中对硬脊膜损伤及时修补或堵塞 ,术后采取正规的保守治疗措施 ,绝大多数脑脊液漏均可治愈 ,极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开放切口 ,重新修补硬膜。对晚期形成的交通性或有症状的脑脊液囊肿 ,可采取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漏 脊柱外科 预防措施
下载PDF
PFNA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68
10
作者 张军 曹烈虎 +1 位作者 陈晓 苏佳灿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7期597-601,共5页
目的 :分析比较PFNA与Inter TAN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采用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13例,其中PFNA组64例,男25例,女39例,年龄66~85岁,平均(73.3±... 目的 :分析比较PFNA与Inter TAN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采用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13例,其中PFNA组64例,男25例,女39例,年龄66~85岁,平均(73.3±6.5)岁。Inter TAN组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65~85岁,平均(74.2±5.4)岁;按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PFNA组(A2型48例,A3型16例);Inter TAN组(A2型37例,A3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 d,平均(4.7±1.2)d。比较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股骨外侧壁骨折、骨折愈合时间、股骨干骨折、股骨头螺钉切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58例、InterTAN组4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6.3±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伤口愈合良好;PFN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明显少于Inter TAN组(P<0.05);在股骨干骨折、头钉切出、股骨颈短缩发生率方面,InterTAN较PFNA更有优势(P<0.05)。末次随访PFN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0.7±5.1,Inter TAN组为90.4±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 TAN具有较强的抗旋作用,更适合患者早期负重,降低髋关节内翻、头钉切出及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但对于身体耐受能力差、骨质疏松的患者,PFNA更适宜。由于随访时间不长,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2
11
作者 华莹奇 张治宇 蔡郑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505-1508,共4页
近年来,随着理念的进步及新技术的发展,外科患者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也有大幅度降低。早在70年前,Cuthbertson教授就提出了外科患者创伤应激反应与机体生理功能的关系,后续研究表明,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很... 近年来,随着理念的进步及新技术的发展,外科患者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也有大幅度降低。早在70年前,Cuthbertson教授就提出了外科患者创伤应激反应与机体生理功能的关系,后续研究表明,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很大程度与围手术期应激有关,有效地控制手术相关的应激有助于改善预后。从此,如何减轻手术造成的应激被广泛地纳入各学科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外科 创伤应激反应 骨科 机体生理功能 围手术期 外科患者 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率
原文传递
多发伤的早期处理 被引量:57
12
作者 吴岳嵩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2-63,共2页
多发伤的早期处理吴岳嵩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外力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处以上解剖部位的严重损伤,这些损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属于严重创伤.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对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取得较大进展[1~3],多发伤影像诊断的... 多发伤的早期处理吴岳嵩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外力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处以上解剖部位的严重损伤,这些损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属于严重创伤.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对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取得较大进展[1~3],多发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越来越高,治疗措施越来越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多发伤 输血 输液 抗休克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6
13
作者 竺纬 马辉 +4 位作者 魏强 杨继东 蔡晓冰 赵杰 张春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904-1906,共3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3种不同的方法共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74例77侧,骨折类型按按A0从SIF分型A3...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3种不同的方法共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74例77侧,骨折类型按按A0从SIF分型A3型21侧,B2型19侧,B3型13侧,Cl型11侧,C2型9侧,C3型4侧。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首次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41侧,外固定支架15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1侧,因手法复位后再移位者改用外固定支架治疗2侧,改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侧。[结果]74例患者中有71例74侧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平均21)个月。腕关节功能评价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石膏外固定组的优良率为88.6%,外固定支架治疗组优良率为94.3%,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95.7%。[结论]对于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外固定支架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均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组。由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简单易行,仍可作为相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骨折 石膏固定 外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5
14
作者 崔进 陈晓 苏佳灿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655-2658,共4页
雷公藤甲素是中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雷公藤甲素已被用作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狼疮,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等。雷公藤甲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等,近期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对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 雷公藤甲素是中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雷公藤甲素已被用作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狼疮,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等。雷公藤甲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等,近期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对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均有保护作用。该文以近期雷公藤甲素的研究进展为基础,对雷公藤甲素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药理作用 肿瘤 炎症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锁定加压接骨板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被引量:46
15
作者 陈凯 杨长伟 王秋根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38-139,共2页
锁定加压接骨板技术符合生物学内固定(BO)原则,尤其是对复杂骨折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临床上对正确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的原则及应用螺钉的注意事项,尚未统一。该文就锁定加压接骨板的设计原理、应用适应证及临床应... 锁定加压接骨板技术符合生物学内固定(BO)原则,尤其是对复杂骨折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临床上对正确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的原则及应用螺钉的注意事项,尚未统一。该文就锁定加压接骨板的设计原理、应用适应证及临床应用原则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接骨板 螺钉 应用原则
下载PDF
苦参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6
作者 智信 陈晓 苏佳灿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23-127,共5页
苦参碱(Matrine)是从苦参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已报道苦参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调节等。目前研究表明,苦参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解热、镇痛、抗惊厥、稳定神经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明显的负性频率和正性肌力的作用,... 苦参碱(Matrine)是从苦参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已报道苦参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调节等。目前研究表明,苦参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解热、镇痛、抗惊厥、稳定神经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明显的负性频率和正性肌力的作用,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轻心肌损伤的功能;对消化系统能够起到抗肝损伤、抗纤维化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具有抗肿瘤、抗肝癌的效果。本文就苦参碱近年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抗炎 NF-ΚB LPS
下载PDF
早期坚强固定及功能锻炼在治疗膝关节骨软骨骨折中的前瞻性研究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45
17
作者 禹宝庆 邱广义 +5 位作者 吴岳嵩 侯铁胜 张春才 张少成 王文良 年申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826-827,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折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早期坚强固定,并于术后早期进行关节间歇被动活动和关节间歇主动活动。结果:通过与长期关节制动相比,术后早期活动膝关节的患者,其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前者。...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折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对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早期坚强固定,并于术后早期进行关节间歇被动活动和关节间歇主动活动。结果:通过与长期关节制动相比,术后早期活动膝关节的患者,其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前者。结论: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基础上,关节早期活动可以改善组织修复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 软骨骨折 间歇被动活动 治疗 功能锻炼
下载PDF
髋臼三柱概念与髋臼骨折浮动分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1
18
作者 张春才 苏佳灿 +15 位作者 许硕贵 禹宝庆 王家林 牛云飞 张鹏 王仁 杨郁野 管华鹏 刘欣伟 郑金煜 张殿英 沈惠良 吕德成 王刚 王家让 周东生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7期433-436,共4页
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髋臼骨折是当前骨伤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Judet-Letournel的髋臼二柱概念和骨折分类及手术入路,已成为髋臼骨折治疗的里程碑,但文献资料中众多并发症的报道及治疗方式的争论表明,髋臼的相关概念、骨折分类、诊断及治... 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髋臼骨折是当前骨伤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Judet-Letournel的髋臼二柱概念和骨折分类及手术入路,已成为髋臼骨折治疗的里程碑,但文献资料中众多并发症的报道及治疗方式的争论表明,髋臼的相关概念、骨折分类、诊断及治疗,仍存在值得继续探索的问题。张春才等学者在充分认识髋臼生理发育、生物力学及解剖学的基础上,从人类髋臼进化的解剖学和治疗髋臼骨折的实用角度,并结合大量临床实践提出了髋臼骨折浮动分类法。这一分类法,一则能比较明快地反映出髋臼骨折的严重程度;二则有利于医生决策其整体化、系统化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学术问题,总是在比较、鉴别、发现、探索、求真中,不断得到发展。我们热切欢迎读者来稿参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骨折分类 临床意义 骨折治疗 高能量损伤 手术入路 治疗方式 文献资料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非解剖复位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汤旭日 王秋根 +9 位作者 纪方 张秋林 沈洪兴 汪滋民 唐昊 陆晴友 王万宗 吴剑宏 汪方 杜明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分析随访病例关节移位的类型、部位、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方法对1991年6月~2004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有良好随访的29例未达解剖复位或术后出现... 目的分析随访病例关节移位的类型、部位、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方法对1991年6月~2004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有良好随访的29例未达解剖复位或术后出现复位丢失的病例的X线片进行分析,并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随访6个月~13年,平均3.5年,膝关节功能参照Rasmussen评分法,优11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达82.7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获得良好治疗效果首先要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其次要恢复膝关节良好的力线,再者要在保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下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并要有完善、合理的康复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治疗 非解剖复位 膝关节功能一1…一 r.…一一一' ■.…一’
原文传递
Pilon骨折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41
20
作者 纪方 王秋根 +7 位作者 张秋林 汪滋民 栗景峰 谭瑞星 王万宗 唐昊 汤旭日 李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手术指征及其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26例Pilon骨折患者,平均年龄46.2岁;骨折类型:Rüedi-AllgwerPilon骨折分型Ⅰ型12例、Ⅱ型10例、Ⅲ型4例。3例行空心螺钉固定,14例行MIPPO...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手术指征及其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26例Pilon骨折患者,平均年龄46.2岁;骨折类型:Rüedi-AllgwerPilon骨折分型Ⅰ型12例、Ⅱ型10例、Ⅲ型4例。3例行空心螺钉固定,14例行MIPPO技术钢板固定,9例应用外固定支架,其中4例使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8.2个月。结果采用Mazur方法评估手术疗效,26例患者,优1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2.3%。术后并发症包括创面不愈合1例、复位不良1例、关节退行性变2例。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良好复位,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微创固定方式是治疗Pilon骨折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jl.n骨折 外科手术 骨折固定术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