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量快速测定法测定标志基因为GFP的重组病毒滴度 被引量:37
1
作者 江千里 王健民 +2 位作者 温丽敏 江汕 周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34-1035,共2页
关键词 基因治疗 逆转录病毒 腺病毒 滴度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3
2
作者 钱火红 徐琴 +3 位作者 邱群 马琳 李红梅 黄素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置换技术 护理技术 适应证 置管配合 护理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Ⅱ/Ⅲ期及补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全睿 赵永强 +33 位作者 储大同 徐兵河 廖美琳 姜丽岩 徐建民 王华英 李进 侯梅 周清华 张力建 张树才 夏忠军 姜文奇 吕跃 翟明 孟凡义 王东星 王健民 陈正堂 关华军 王庆余 陈协群 刘基巍 张阳 宋善俊 刘文励 于世英 徐建明 宋恕平 徐健 李丽庆 张梅 孙红 江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5-653,共9页
目的:汇总Ⅱ/Ⅲ期和补充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个试验共入组受试者276例,其中Ⅱ期试验入... 目的:汇总Ⅱ/Ⅲ期和补充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个试验共入组受试者276例,其中Ⅱ期试验入组63例,Ⅲ期试验入组154例,补充临床试验入组59例;其后剔除5例、脱落41例,共有230例纳入符合方案(pre-protocol,PP)数据集;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患有实体肿瘤。Ⅱ期临床试验和补充临床试验为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Ⅲ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按是否参加随机交叉对照分为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部分和非随机交叉自身对照部分。将接受rh-TPO用药的试验周期定义为用药周期,未用rh-TPO的周期定义为空白对照周期,试验期间的化疗方案和剂量均维持不变。将所有临床试验数据合并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意向性治疗人群(intention-to-treat,ITT)数据集及PP数据集均显示出非常显著的一致性变化(以ITT集数据为例)。与对照周期相比,rh-TPO治疗可显著减轻化疗对PLT损伤的程度[化疗后PLT下降的最低值:(63.02±46.48)×109vs(49.47±31.41)×109个/L,P=0.002],缩短损伤和恢复时间[恢复至75×109个/L以上需要的天数:(11.18±9.71)vs(17.8±10.46)d,P=0.000],大幅提高血小板恢复水平[末次随访时PLT检测值:(211.21±119.20)×109vs(138.13±71.54)×109个/L,P=0.000;化疗后PLT最高值:(262.78±162.60)×109vs(149.36±73.26)×109个/L,P=0.000;末次随访时PLT与基线的差值:(79.64±118.06)×109vs(-8.92±102.50)×109个/L,P=0.000]。rh-TPO还可降低PLT输注患者的比例(12.21%vs 19.85%,P=0.017),减少PLT输注例次(0.22±0.72)vs(0.37±0.90)次,P=0.010)和输注量[(1.66±6.09)vs(2.77±7.08)U,P=0.009];补充试验中,PLT输注患者比例减少更为显著(13.79%vs 33.93%,P=0.0082)。用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变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实体肿瘤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随机对照试验 自身交叉 多中心临床试验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肾与脾关系物质基础的实验观察——肾虚、脾虚形成与转化机理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爱华 李津婴 +2 位作者 张锦方 郑尊 奚建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49,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动物均未出现肾虚或脾虚,贫血对照组大鼠近1/3的动物先后出现脾虚,但无肾虚证形成;而在缺铁组大鼠中,实验17天后即见肾虚证形成,许多大鼠先后出现脾虚,其中近43%的动物由脾虚转化为肾虚或脾肾两虚。缺铁大鼠脾... 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动物均未出现肾虚或脾虚,贫血对照组大鼠近1/3的动物先后出现脾虚,但无肾虚证形成;而在缺铁组大鼠中,实验17天后即见肾虚证形成,许多大鼠先后出现脾虚,其中近43%的动物由脾虚转化为肾虚或脾肾两虚。缺铁大鼠脾虚证与贫血对照组脾虚证的差异在于前者血清铁含量显著低于后者,而肾虚、脾肾两虚大鼠的血清铁更低于脾虚见证者。缺铁诱发肾虚时,红细胞膜蛋白的异常更为明显。结论:铁可能是肾与脾关系至关重要的生化物质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病理生理学 肾虚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出血性膀胱炎的病因与防治 被引量:19
5
作者 郭超 章卫平 +2 位作者 王健民 倪雄 丁晓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49-951,共3页
目的 :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中出血性膀胱炎 (HC)的发病情况 ,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效果。方法 :1996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采用 PBSCT治疗各类血液病 80例 ,其中异基因移植 5 0例 ,自体移植 30例。预处理方案为 CTX 12 0mg/ k... 目的 :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中出血性膀胱炎 (HC)的发病情况 ,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效果。方法 :1996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采用 PBSCT治疗各类血液病 80例 ,其中异基因移植 5 0例 ,自体移植 30例。预处理方案为 CTX 12 0mg/ kg(+VP16 2 0 mg/ kg) +TBI 6 .5~ 8.0 Gy。 HC的预防随机分成 2组 :A组 (38例 )采用常规水化、碱化 ;B组 (4 2例 )在常规水化、碱化基础上加用美司钠 ,用法为 CTX后 0、4、8h各静推 1次 ,每次剂量为每日 CTX总量的 2 0 %。结果 :80例患者中共有 10例出现 HC(12 .5 %) ,均为迟发性 , 度 5例 , 度 4例 , 度 1例。 A组有 8例出现 HC(2 1.1%) ;B组仅有 2例 HC(4 .8%,P<0 .0 5 ) ;异基因移植组有 9/ 5 0出现 HC(18.0 %) ,自体移植组仅有 1/ 30 (3.3%,P<0 .0 5 )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阳性组出现 HC为 7/ 2 0 (35 .0 %) ,而阴性组仅为 2 / 30 (6 .7%,P<0 .0 5 )。 5例病毒感染者中 3例发生 HC。治疗上除充分补液、碱化尿液和加强利尿外 ,加用前列腺素 E1 脂微球制剂 (L ipo PGE1 ) ,有病毒感染者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全部病例经上述处理均获痊愈。结论 :HC的发生除 CTX等药物损害外 ,还与 GVHD及病毒感染有关 ;在常规水化、碱化基础上加用美司钠可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 防治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 出血性膀胱炎 美司钠
下载PDF
血浆叶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与静脉血栓栓塞症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美堂 李强 +1 位作者 韩凤来 姚小鹏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91-59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突变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及MTHFR基因突变对血浆叶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58例既往确诊为VTE(VTE组)的患者及与其性别、年龄... 目的 探讨血浆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突变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关系及MTHFR基因突变对血浆叶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58例既往确诊为VTE(VTE组)的患者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8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行流行病学调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血浆中Hcy、蛋氨酸和半胱氨酸水平,放射免疫法测血浆中叶酸水平,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测MTHFR C677T基因型。结果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均与VTE无关。血浆Hcy和叶酸浓度在2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和叶酸浓度是影响VTE的独立因素(OR=1.5,95%CI为1.216~2.213;OR=0.396,95%CI为0.149-0.709)。MTHFR C667T基因突变在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叶酸浓度与血浆Hcy浓度有明显关联(偏相关系数为-2.061,P<0.05)。MTHFR C667T。基因突变虽然与血浆Hcy浓度无关,但与血浆叶酸浓度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5856,P<0.01)。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叶酸缺乏是VTE独立的危险因素,叶酸缺乏是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之一,MTHFlR C667T基因突变可能是造成叶酸缺乏的遗传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突变 静脉血栓栓塞症
原文传递
经典方法与LaSRT法测定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重组病毒滴度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江千里 王健民 +2 位作者 江汕 温丽敏 周虹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为例,对经典方法与批量快速病毒滴度法(LaSRT)测定病毒滴度进行比较研究。方法(1)经典方法:于6孔培养板分别接种NIH3T3细胞2×105/孔,培养12 h 后分别以0.5 ml、50 μl和5 μl... 目的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为例,对经典方法与批量快速病毒滴度法(LaSRT)测定病毒滴度进行比较研究。方法(1)经典方法:于6孔培养板分别接种NIH3T3细胞2×105/孔,培养12 h 后分别以0.5 ml、50 μl和5 μl带有GFP 标记基因的病毒感染,聚凝胺终浓度为8 μg/ml,48 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eGFP+率。病毒滴度(TU/ml)=(2×105×细胞eGFP+率)/病毒原液体积。(2)LaSRT法:NIH3T3 细胞以5 000/孔接种于96 孔板,12 h后更换成完全培养液90 μl/孔,以8孔为一组,第1 孔中加入病毒液10 μl,此后每孔依次10∶1 倍比稀释,聚凝胺终浓度为8 μg/ml,48 h后以浓度自高到低的方向,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确定计量孔(第n孔),计数孔中的阳性细胞数m。病毒滴度(TU/ml)=m×10n+1。(3)对7批病毒以LaSRT法研究,探讨冻存/复苏过程对重组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经典方法测定的重组病毒滴度为(1.54±0.38)×106 TU/ml,LaSRT法测定的病毒滴度为(1.33±0.57)×106 TU/ml,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LaSRT法可以大批量、快速地测定以GFP为标记基因的重组病毒滴度。单次冻存/复苏后的病毒滴度为冻存前的(18.1±9.9)%(n=7)。结论LaSRT法和经典方法测定以GFP为标记基因的重组病毒滴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方法 LaSRT法 测定 绿色荧光蛋白 病毒滴度测定法 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
下载PDF
肾主耳理论的生化物质基础——缺铁大鼠肾虚证与内耳铁含量及含铁酶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爱华 王正敏 +5 位作者 萧轼之 李兆基 张锦方 李津婴 奚建华 周毅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4-46,共3页
我们以往的临床研究表明,肾虚型感觉神经性聋患者血清铁含量明显低于无肾虚见证者及正常听力健康人,对这些患者以补肾治疗为主,重用含铁量很高的磁石,辅以西药铁剂,可获较好疗效。
关键词 肾主耳理论 肾虚征 内耳 铁酶
下载PDF
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扩增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解琳娜 王健民 +3 位作者 邱慧颖 高磊 周虹 龚胜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42-546,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分离富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取4-5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骨髓细胞,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和单克隆培养法分离、纯化和扩增mMSC;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生长曲线、细胞周期;进行多向分化潜能... 本研究目的是分离富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取4-5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骨髓细胞,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和单克隆培养法分离、纯化和扩增mMSC;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生长曲线、细胞周期;进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传代培养达30代后,进行成瘤性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系在体外可连续传代培养达30代,细胞仍保持多向分化潜能,细胞高表达CD29、CD44、Sca-1、MHC-Ⅰ,中度表达CD13、CD90.2,不表达CD117、CD45、Flk-1、MHC-Ⅱ类抗原。mMSC体外能诱导分化成骨、脂肪、软骨细胞。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和集落培养法富集可获得mMSC,其在体外连续传代30代以上仍能维持生物学特性稳定,具有高度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无成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史剑慧 许小平 +3 位作者 程文英 李林 牛玉宏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 研究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采用P388白血病细胞系和DBA小鼠建立P388/DBA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结果 P388细胞腹腔接种DBA小鼠 ,白血病的发病率为 10 0 % ,无自发缓解。P388白血病模型对环磷酰胺 (Cy)敏感 ... 目的 研究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采用P388白血病细胞系和DBA小鼠建立P388/DBA小鼠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结果 P388细胞腹腔接种DBA小鼠 ,白血病的发病率为 10 0 % ,无自发缓解。P388白血病模型对环磷酰胺 (Cy)敏感 ,有较好的药物剂量 生存时间关系 ,接种细胞数量与Cy剂量间有良好回归关系 ,是研究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理想模型。移植生物试验提示 ,当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数量在 10 1左右时 ,其分布可能局限于肝、脾及股骨骨髓以外的器官和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细胞 微小残留白血病 小鼠
下载PDF
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的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林东昉 吴菊芳 +9 位作者 韩明哲 俞云松 王健民 黄晓军 克晓燕 邹善华 周道斌 沈志祥 孟凡义 张婴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47-354,共8页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患者因化疗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500×106/L,持续至少96h,入选前接受...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患者因化疗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500×106/L,持续至少96h,入选前接受胃肠外广谱抗菌药治疗至少96h,并且在入选前24h内体温>38.0℃者可入选本研究。统计用药人群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及其总有效率。结果共入选131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131例,全分析集(FAS)129例。SS131例中,18例受试者发生24例次临床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1例次实验室严重不良事件(血钾降低),与研究药物肯定有关。SS131例中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者35例,包括5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反应和实验室异常;其中16例发生临床不良反应,多见皮疹、发热、呕吐等;24例发生实验室异常,多见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35/131),其中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16/131),实验室异常发生率为19.1%(25/131)。临床不良反应中91.3%为轻、中度。入选病例中9例(12例次)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占6.9%(9/131)。其中6例(9例次)被评价为与试验药物有关,发生率为4.6%(6/131)。FAS和符合方案数据集(PPS)中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36.4%(47/129)和40.2%(47/117)。结论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持续发热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患者对其耐受性良好,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止治疗者少见。卡泊芬净用于经验性治疗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可获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经验治疗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核因子-κB活化与化疗药物诱导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许小平 史剑慧 +2 位作者 李林 张宗梁 程文英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诱导P388白血病细胞核因子 κB (NF κB)活化与凋亡的关系 ,以及长春新碱 (VCR)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检测细胞NF κB活化水平 ;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和DNA电泳...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诱导P388白血病细胞核因子 κB (NF κB)活化与凋亡的关系 ,以及长春新碱 (VCR)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检测细胞NF κB活化水平 ;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和DNA电泳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化疗药物诱导P388白血病细胞NF κB活化与化疗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有明显关系 ,0 .1μmol LVCR不仅能显著抑制 10 0 μmol L阿糖胞苷 (Ara C)或 10 0 μmol L鬼臼乙叉甙 (Vp 16 )诱导的P388细胞NF κB活化 (抑制率分别为 5 2 %和 6 3% ) ,而且增强它们诱导P388细胞凋亡的作用 (凋亡增加率分别为 89%和 12 3% )。P388细胞在接触化疗药物前 ,NF κB亦有一定程度的活化。结论 化疗药物诱导P388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同时 ,可活化NF κB ;VCR可通过抑制NF κB活化 ,增强化疗药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核因子-ΚB 化疗 细胞凋亡 长春新碱 耐药
原文传递
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生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学军 张明徽 +3 位作者 弭静 曹雪涛 楼国良 吕书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47-252,共6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激发机体抗白血病T细胞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报道DC可以由单核细胞及粒细胞分化生成,本研究应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向DC的分化.从M3型APL患者外周血分离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激发机体抗白血病T细胞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报道DC可以由单核细胞及粒细胞分化生成,本研究应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向DC的分化.从M3型APL患者外周血分离白血病细胞,加入GM-CSF(100ng/ml)或GM-CSF(100ng/ml)+rhIL-4(500U/ml)体外培养14天,并于培养结束前3天加人TN-α(100ng/ml).结果表明,GM-CSF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并从幼稚状态逐渐分化成熟,表达高水平的CD45分子,其中部分为CD14^+的单核细胞,部分为CDla^+的DC(M3DC);培养后期加入TNF-α,可以促进DC生成,约占35%;以GM-CSF+IL-4培养也诱导了幼稚细胞的成熟,2周后DC约占10%,但较少单核细胞生成,培养至3周时DC约占60%;而在培养后第11天加入TNF-α则可以加速DC生成,3天后生成的白血病型DC达90%.电镜观察到M3DC具有与单核细胞来源的DC相似的超微结构,但具有的突出特征是部分细胞存在少量胞浆颗粒;M3DC高表达HLA-DR、B7-2、CD40、CD54分子,体外可以强烈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此类由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的DC可被用于体内外诱导生成肿瘤特异性CTL,在APL的免疫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诱导分化 急性 粒细胞性 生物疗法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侯军 章卫平 +5 位作者 邱慧颖 郑晓丽 王利平 倪雄 宋献民 王健民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7月~2008年4月,行APBSCT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共17例,包括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0例,鼻型NK/T淋巴瘤4例,外周细胞T淋巴瘤2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按...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7月~2008年4月,行APBSCT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共17例,包括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0例,鼻型NK/T淋巴瘤4例,外周细胞T淋巴瘤2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按照AnnArbor标准和IPI分期评分。8例患者的采集物采用CD34+细胞纯化。所有患者均采用CTX+VP-16+TBI预处理方案。结果:(1)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为移植后(12.18±2.63)天,血小板恢复至20×109/L为移植后(14.50±4.02)天。(2)中位随访7个月(1~94个月),2年预期的无疾病生存率为62.89%,总生存率为71.87%。(3)随访2年以上未复发的6例患者,均无病存活,中位随访54个月(24~94个月)。(4)死亡均发生在移植后半年内,移植前未缓解的2例患者移植后均死亡,移植前处于复发状态的患者移植后3个月时再次出现复发,带病生存。(5)至随访截止时间,获完全缓解患者行或未行CD34+细胞分选移植的疗效无明显差别。结论:APBSCT对移植前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较好,造血重建顺利,且安全性好,但复发和原发难治的患者疗效相对差,应考虑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T细胞淋巴瘤 疗效
下载PDF
真菌血流感染5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许晓倩 陈莉 +5 位作者 吕书晴 沈茜 许育 杨建民 邱慧颖 王健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分析真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真菌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3—2008年医院诊断的真菌血流感染5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白念珠菌是真菌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占42.1%;真菌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广谱抗生素应用、中心... 目的分析真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真菌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3—2008年医院诊断的真菌血流感染5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白念珠菌是真菌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占42.1%;真菌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广谱抗生素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恶性肿瘤和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治疗有效率为50.0%,7例患者在未治疗前病情恶化死亡,总病死率为56.1%。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提示使用过卡泊芬净与两性霉素B治疗明显利于患者生存,而高APACHE评分、未行抗真菌治疗及行全胃肠外营养患者病死率较高。结论广谱抗菌药使用、中心静脉插管与真菌血流感染相关性可能更强;对氟康唑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早更换为两性霉素B或棘白菌素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流感染 氟康唑 卡泊芬净 两性霉素B 经验性治疗
下载PDF
阿糖胞苷诱导NF-κB活化与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小平 史剑慧 +2 位作者 张宗梁 张劲松 程文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6-108,111,共4页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 (DXM)和长春新碱 (VCR)对阿糖胞苷 (Ara C)诱导HL60 n白血病细胞凋亡与核因子 κB(NF 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和DNA电泳技术检测HL60 n细胞凋亡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 (DXM)和长春新碱 (VCR)对阿糖胞苷 (Ara C)诱导HL60 n白血病细胞凋亡与核因子 κB(NF 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和DNA电泳技术检测HL60 n细胞凋亡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检测HL60 n细胞NF κB活化水平。结果 :Ara C同时具有诱导HL60 n细胞凋亡和NF κB活化的作用 ;DXM 1 μmol/L和VCR 0 .1 μmol/L能显著增强Ara C诱导的HL60 n细胞凋亡和抑制Ara C诱导的HL60 n细胞的NF κB活化 ,细胞凋亡增强率分别为 39.1 %和 59.2 % (均P <0 .0 5) ,NF κB活化抑制率分别为 31 .0 %和 47.0 % (均P <0 .0 5)。结论 :Ara C诱导HL60 n细胞凋亡的同时激活NF κB ;DXM和VCR可通过抑制NF κB活化 ,增强其诱导HL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糖胞苷 诱导 NF-ΚB 活化 白血病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核因子-κB活化抑制增强高三尖杉酯碱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被引量:11
17
作者 史剑慧 许小平 +3 位作者 张宗梁 张劲松 葛均波 程文英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2-295,共4页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 (DXM)和长春新碱 (VCR)对高三尖杉酯碱 (HH)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与核因子 κB (NF 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DNA电泳方法观察HH诱导K5 6 2 n细胞凋亡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 (DXM)和长春新碱 (VCR)对高三尖杉酯碱 (HH)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与核因子 κB (NF 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DNA电泳方法观察HH诱导K5 6 2 n细胞凋亡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观察HH诱导K5 6 2 n细胞NF κB活化。结果 用 (0 5、5、5 0 ) μmol/L的HH均能诱导K5 6 2 n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30 0 0± 3 34,4 7 13± 3 18,6 8 6 3± 8 14 ) % ,与对照组相比 ,有良好的浓度依赖关系 (P <0 0 5 ) ;DXM 1μmol/L和VCR 0 1μmol/L本身无诱导K5 6 2 n细胞凋亡的作用 ,但均能增强HH 0 5μmol/L诱导的K5 6 2 n细胞凋亡 ,凋亡增加率分别为 85 8%和 114 6 % (P值均 <0 0 5 )。K5 6 2 n细胞未经药物诱导NF κB也有轻度活化 ;HH 0 5 μmol/L可明显诱导K5 6 2 n细胞NF κB活化 ,DXM 1μmol/L和VCR 0 1μmol/L能显著抑制HH 0 5 μmol/L诱导的NF κB活化 ,抑制率分别为 32 0 %和39 4 % (P值均 <0 0 5 )。结论 HH诱导K5 6 2 n细胞凋亡的同时激活NF κB ;DXM和VCR可通过抑制NF κB活化 ,增强其诱导K5 6 2 n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三尖杉酯碱 诱导 白血病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吗啡皮下注射治疗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疼痛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恒美 鲁桂华 +1 位作者 房树恒 许丽丽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吗啡皮下注射在晚期肝癌介入术后疼痛护理应用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疼痛治疗护理的临床资料,对89例芬太尼联合吗啡治疗组和77例吗啡治疗组在疼痛评分、缓解率两方面数据进行比较...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吗啡皮下注射在晚期肝癌介入术后疼痛护理应用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疼痛治疗护理的临床资料,对89例芬太尼联合吗啡治疗组和77例吗啡治疗组在疼痛评分、缓解率两方面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各组治疗中的副反应。结果与吗啡治疗组比较,芬太尼联合组疼痛评分,在12h(1.97±0.56 vs 3.23±1.49,P<0.05)以及24h(1.63±0.44 vs 4.19±1.68,P<0.01)均有显著降低。与吗啡治疗组比较,芬太尼联合组介入治疗后疼痛总缓解率,在介入后12h(92.1%vs 76.6%,P<0.05)以及24h(97.8%vs70.1%,P<0.05)均有显著缓解。结论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联合使用吗啡皮下注射+芬太尼透皮贴剂外贴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介入术后72h内的疼痛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治疗 芬太尼透皮贴剂 回顾性分析 疼痛缓解
下载PDF
细胞黏附分子与胃癌发生及转移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斌 居小萍 +2 位作者 胡先贵 周颖奇 夏放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在胃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cDNA基因芯片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5例胃癌标本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的表达。结果NCAM、ICAM及VCAM基因在2...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在胃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cDNA基因芯片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5例胃癌标本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的表达。结果NCAM、ICAM及VCAM基因在25例胃癌患者中表达显著增高(Cy5/Cy3>2.0),胃癌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RT-PCR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相同。结论基因芯片能够为胃癌的相关基因分析提供特异和可靠的数据,胃癌的发生和转移可能与胃组织中NCAM、ICAM、VCAM基因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 胃肿瘤 基因芯片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监测环孢素A血浓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钱雅静 章卫平 +4 位作者 王健民 童书鹏 江千里 倪雄 丁晓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37-1038,共2页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外周血 环孢素A 血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