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5%高渗氯化钠对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家凯 刘怀琼 +1 位作者 潘贤佖 汪志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2,共4页
选用家兔46只,随机分为四组:(1) 正常容量输注4ml/kgHS组(n=11);(2) 失血性休克输注4ml/kg生理盐水(NS)组(n=2);(3) 休克后输注4ml/kg高渗氯化钠(HS)组(n=18);(4) 休克后输注10ml/kgHS组(n=5)。测定了前三组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红细... 选用家兔46只,随机分为四组:(1) 正常容量输注4ml/kgHS组(n=11);(2) 失血性休克输注4ml/kg生理盐水(NS)组(n=2);(3) 休克后输注4ml/kg高渗氯化钠(HS)组(n=18);(4) 休克后输注10ml/kgHS组(n=5)。测定了前三组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红细胞(RBC)变形指数(DI)、RBCS0%溶血点、膜上Na^+-K^+-ATP酶活力及所有各组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FHB)和RBC平均体积(MCV)。结果显示,血容量正常时HS对血浆FHB无明显影响;给失血性休克动物输注HS后MAP显著提高,MCV显著缩小,同时FHB显著提高,大剂量组FHB提高更明显,提示RBC破坏增加;失血性休克后出现的DI及膜上Na^+-K^+-ATP酶活力下降和50%溶血点显著右移均无显著改善。认为休克后RBC变形性下降、脆性增加、膜内外渗透平衡调节功能下降,在此基础上应用HS,使MCV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是RBC破坏增加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 游离血红蛋白 红细胞脆性
原文传递
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失血性休克红细胞内ATP和2.3-DPG水平变化
2
作者 卢家凯 刘怀琼 +1 位作者 潘贤佖 汪志文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4-6,共3页
本文观察了兔失血性休克及应用小剂量7.5%HS(4ml/kg)复苏时RBC内ATP和2,2.3—DPG水平的变化。20只成年健康家兔被随机分为正常血容量输注HS组、休克输注NS复苏组、休克输注HS复苏组三组。结果显示休克后RBC内ATP和2,3—DPG水平显著下降... 本文观察了兔失血性休克及应用小剂量7.5%HS(4ml/kg)复苏时RBC内ATP和2,2.3—DPG水平的变化。20只成年健康家兔被随机分为正常血容量输注HS组、休克输注NS复苏组、休克输注HS复苏组三组。结果显示休克后RBC内ATP和2,3—DPG水平显著下降,应用小剂量HS复苏后两项指标均有所回升,在输注后120分钟有显著增高。由于RBC内ATP和2,3—DPG水平是反映RBC能量代谢的主要指标,而RBC代谢状态又可通过影响RBC诸多功能影响组织的氧代谢和休克的转归。因此,笔者认为应用小剂量HS复苏失血性休克的同时RBC能量代谢状态也发生明显改善,这可能是促进HS有效复苏休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 失血性休克 红细胞 三磷酸腺苷 2 3—二磷酸甘油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