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眼动仪对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手术疗效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红 余涛 +3 位作者 姚军平 台正 王敏 阴正勤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9-444,共6页
目的 评估数字化眼动仪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CIN)手术疗效判定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对16例CIN患者进行数字化眼动仪检测的前瞻性研究,记录患者数字化眼动仪检测的相对静止区以及手术前后各偏转角度注视下的眼球震颤的... 目的 评估数字化眼动仪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CIN)手术疗效判定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对16例CIN患者进行数字化眼动仪检测的前瞻性研究,记录患者数字化眼动仪检测的相对静止区以及手术前后各偏转角度注视下的眼球震颤的频率、振幅、震强,用相关分析判断数字化眼动仪检测与临床观察之间相对静止区的一致性,配对样本t检验判断个体手术前后水平方向水平、垂直眼球震强的改善情况,并对左右侧25°内的间隔5°的各注视点手术前后相应位点的震强进行比较,记录各注视点改善的位点数.结果 数字化眼动仪检测判定和临床观察之间的相对静止区一致性高(r=0.952,P<0.01);16例CIN患者中有9例手术前后水平震强改善(t=2.335~6.609,P<0.05),5例患者手术前后垂直震强改善(t=2.176~5.471,P<0.05);手术前后水平方向67.63%(117/173)的注视点水平震强得到改善,69.94%(121/173)的注视点的垂直震强得到改善.结论 自行研制的数字化眼动仪能有效进行CIN患者手术前后眼球震颤的检测和定量评估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 先天性 眼外科手术 眼球运动检测 诊断设备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酪氨酸磷酸酶蛋白受体σ在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再激活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慧 徐海伟 +2 位作者 余涛 刘瑶 阴正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4,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是促进视皮层可塑性终止的关键因子,而最新发现酪氨酸磷酸酶蛋白受体盯(PTPa)是CSPGs发挥抑制性作用的受体,但PTPσ及其下游分子是否参与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再激活尚不明确。目的观察... 背景研究表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是促进视皮层可塑性终止的关键因子,而最新发现酪氨酸磷酸酶蛋白受体盯(PTPa)是CSPGs发挥抑制性作用的受体,但PTPσ及其下游分子是否参与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再激活尚不明确。目的观察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再激活后PTPσ、神经元周围网络(PNNs)及其下游分子N—cadherin和B—catenin的表达变化。方法选择健康SPF级LongEvans大鼠54只,按出生后周龄分为出生后1、3、5、7、9周组,各组分别有6、6、6、24、12只大鼠,其中出生后7周组12只大鼠双眼上下睑缝合14d建立视皮层可塑性再激活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视皮层中PTPσ、PNNs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PCR)法分别观察PTPσ、N—cadherin和B—cateninmRNA随大鼠发育以及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再激活后的表达变化。结果出生后9周组大鼠视皮层PTPcr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出生后7周组和同龄双眼形觉剥夺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65、3.526,P〈0.01)。大鼠视皮层中PTPσ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及轴突,出生后9周组大鼠视皮层Ⅱ-Ⅲ层、Ⅳ层及V~Ⅵ层PTPσ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出生后7周组大鼠(t=24.593、23.444、13.556,P〈0.01)及双眼形觉剥夺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111、43.000、16.556,P〈0.01)。出生后9周组大鼠视皮层Ⅳ层、V~Ⅵ层PNNs阳性细胞密度值较出生后7周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6,P〈0.01;t=1.370,P〈0.05),而Ⅱ~Ⅲ层PNNs阳性细胞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9,P〉0.05)。双眼形觉剥夺组大鼠视皮层Ⅱ-Ⅲ层、Ⅳ层PNNs阳性细胞密度较出生后9周组大鼠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6、4.185,P〈0.01),但V~Ⅵ层的PNNs阳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酪氨酸磷酸酶蛋白受体σ 可塑性 双眼形觉剥夺
下载PDF
正常大鼠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的频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加满 陈莹迪 +2 位作者 李世迎 阴正勤 翁传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9-921,共3页
背景暗适应视网膜电图(ERG)的振荡电位(OPs)在多种视网膜疾病的视功能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波形的确切起源尚未完全明确。OPs波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进一步研究OPs的发生和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正常大鼠... 背景暗适应视网膜电图(ERG)的振荡电位(OPs)在多种视网膜疾病的视功能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波形的确切起源尚未完全明确。OPs波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进一步研究OPs的发生和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正常大鼠的暗适应ERGOPs与刺激光强度和动物年龄的关系。方法选择出生后21、25、32、35、37、46、60及90d的RCS—rdy^+-P^+大鼠各3只,采用RETI—scan记录系统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OPs波记录,记录电极为环形角膜电极,参考电极为不锈钢针状电极,刺激强度分别为-20、-10、-5、0、5dB,通过Matlab提取OPs成分,分析其频谱特性。结果上述各种刺激强度下不同年龄组大鼠OPs的最大能量振幅值对应的频率值(即主频)范围为80~120Hz。随着刺激光强度的增加,开始出现高频(200—250Hz)成分,对应的振幅值随着刺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低频成分,即主频随着刺激光强度的增加其对应振幅值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刺激光强度达到0dB时,低频成分出现双峰现象。25日龄大鼠OPs主频振幅最小,60日龄大鼠OPs主频振幅最大;25日龄大鼠OPs主频的带宽最窄,60日龄大鼠OPs主频的带宽最宽。结论大鼠ERG的OPs频域特性分析说明,刺激光强度对大鼠OPs振幅产生正向的影响,而大鼠的年龄主要影响OPs的主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电生理 振荡电位 频谱 刺激光强度 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