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钟永林 张世彬 +3 位作者 邵卫国 林江凯 冯华 吴国材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789-1790,共2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患者术中采用SEP及MEP进行动态监测。结果与术前预警电位比较,患者术中SEP及MEP波幅多有降低(P<0.05),仅有6例SEP潜...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患者术中采用SEP及MEP进行动态监测。结果与术前预警电位比较,患者术中SEP及MEP波幅多有降低(P<0.05),仅有6例SEP潜伏期延长,其余均没有明显改变;术毕SEP及MEP波幅均有所升高,而潜伏期无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结论脊髓髓内病变术中行SEP及MEP监测能有效降低神经功能机械性损伤,提高病变的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监测 手术中
下载PDF
垂体瘤伴钙化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文传志 赖召攀 高伯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538-1538,1544,共2页
关键词 垂体瘤 钙化
下载PDF
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发作的Sturge-Weber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邵卫国 吴南 +2 位作者 兰川 吴国材 冯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40-1141,共2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9岁,因反复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8年余入院.患者6个月时突发四肢抽搐,持续10 min左右缓解,在1岁时再次出现类似发作,此后每隔5~6 d发作1次,3岁时头颅CT提示右枕叶大片钙化灶,在当地医院行伽玛...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9岁,因反复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8年余入院.患者6个月时突发四肢抽搐,持续10 min左右缓解,在1岁时再次出现类似发作,此后每隔5~6 d发作1次,3岁时头颅CT提示右枕叶大片钙化灶,在当地医院行伽玛刀照射,并口服丙戊酸钠治疗后,发作间隔时间稍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RGE-WEBER综合征 癫痫发作 手术治疗 顽固性 反复发作性 伽玛刀照射 临床资料 四肢抽搐
下载PDF
颅内转移瘤195例临床报告
4
作者 李梅 李飞 冯华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9年第1期62-65,共4页
背景与目的:颅内转移瘤在临床治疗上依然存在很多难点,患者预后差。本文总结分析颅内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肿瘤来源、治疗方式及其疗效等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7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的颅内转移瘤患者共195例,分别在患... 背景与目的:颅内转移瘤在临床治疗上依然存在很多难点,患者预后差。本文总结分析颅内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肿瘤来源、治疗方式及其疗效等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7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的颅内转移瘤患者共195例,分别在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原发肿瘤情况、治疗方式、病理诊断及患者生存期等方面予以归纳总结。结果:脑转移瘤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多为中年发病,大部分为肺癌脑转移,MRI扫描+Gd-DPTA增强可明显增加脑转移瘤的诊断率。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全脑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可明显的改善症状,对于单发或者较少多发转移灶的患者可延长其生存期;但对于转移灶较多或粟粒型转移的患者还没有能够明显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方法。结论:脑转移瘤在治疗上应主要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 转移瘤 手术 放疗
下载PDF
VEEG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致痫灶定位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明荣 李梅 +4 位作者 吴南 李飞 陈蕾 冯华 吴国材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单光子发射计算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在术前进行致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175例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全部行VEEG检查,59例行VEEG+蝶骨电极记录,46例行PET致痫灶定位,61例...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单光子发射计算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在术前进行致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175例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全部行VEEG检查,59例行VEEG+蝶骨电极记录,46例行PET致痫灶定位,61例行SPECT定位。并与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VEEG定位、VEEG+蝶骨电极记录、PET检查及SPECT检查与术中ECoG致痫灶定位符合率分别为67.42%、74.57%、54.84%和52.45%。结论 VEEG在致痫灶定位中有重要的价值;对于颞叶内侧深部癫痫而言,术前以VEEG+蝶骨电极记录定位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脑电图 致痫灶 定位
下载PDF
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赖召攀 李梅 +5 位作者 李飞 兰川 朱刚 林江凯 高伯元 冯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总结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最佳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病理特点等。结果 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7例行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5例行肿瘤次全切(SimpsonⅡ级),5年... 目的总结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最佳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病理特点等。结果 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7例行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5例行肿瘤次全切(SimpsonⅡ级),5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57.14%和80%;术后1年,2年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7%,83.3%及58.3%;术后病理报告WHOⅡ级有7例,WHOⅢ级有5例;神经导航下手术8例,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结论手术切除+术后放疗是治疗的首选方式,手术全切能够降低肿瘤的复发率,神经导航的应用能够有效保护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膜瘤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宫国旗 孟辉 +1 位作者 夏永智 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69-97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高效、死亡率低的成年大鼠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动物模型。方法SD雌性大鼠11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侧脑室注血组各50只,正常对照组10只。采用侧脑室注血法于侧脑室注入自体不抗凝血130μl制...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高效、死亡率低的成年大鼠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动物模型。方法SD雌性大鼠11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侧脑室注血组各50只,正常对照组10只。采用侧脑室注血法于侧脑室注入自体不抗凝血130μl制备大鼠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动物模型,以术后28d时大鼠前囟后0.4mm冠状面的侧脑室宽度评价脑积水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24h、72h、7d、14d及28d处死大鼠,测量上述平面侧脑室指数(侧室面积/脑片面积×100),并观察脑室出血后脑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无脑积水,生理盐水对照组在各时相点未出现脑积水,侧脑室注血组28d时10只大鼠中7只发生脑积水。28d时侧室指数分别为正常对照组(0.79±0.49)、生理盐水对照组(1.05±0.41)、侧脑室注血组大鼠(4.51±1.94);侧脑室注血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侧脑室注血组大鼠24、72h脑室周围白质水肿,脑组织细胞增生,胼胝体出现扭曲和肿胀;7d时侧脑室积血已经消散,出现含铁血黄素侧脑室壁沉积;28d时室管膜细胞有纤毛和微绒毛的缺失。生理盐水对照组无以上变化。结论采用侧脑室注血法可以制备大鼠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动物模型 脑积水
下载PDF
fMRI功能导航下切除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南 谢兵 +5 位作者 张久权 兰川 杜寒剑 吴国材 王健 冯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导航在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大脑皮层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患者,通过组块设计的汉语朗读任务,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导航在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大脑皮层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患者,通过组块设计的汉语朗读任务,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获得运动性语言区激活,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i maging,DTI)获得白质纤维束走行,将结构影像、fMRI功能影像与DTI的各项异性系数(FA)图像同时传入导航系统,术中定位fMRI确定的语言区,在唤醒状态利用皮层电刺激技术进行语言区验证,避开运动性语言区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本组患者29例术前语言功能正常,14例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障碍。38例获得了有效的fM-RI语言区激活,进行了36例核心激活脑区与皮层电刺激比较:25例为重叠关系,11例为邻近关系。手术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14例,大部份切除12例。术后语言功能8例较术前好转,31例无变化,4例出现短暂性运动性失语。结论汉语朗读任务所获得的fMRI运动性语言区激活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准确性;fMRI导航手术可以提高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切除程度,减少术后运动性失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性语言区 神经导航
下载PDF
高原颅脑创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海涛 林江凯 《创伤外科杂志》 2011年第6期557-560,共4页
我国高原地区环境气候特殊,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疾病。近年来,随着交通及经济的发展,前往高原地区旅游和开发的人逐渐增多,高原颅脑创伤也逐渐成为严重威胁高原地区人群生命健康的急性病之一。而关于高原颅脑创伤的研究目前还不多见,本文... 我国高原地区环境气候特殊,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疾病。近年来,随着交通及经济的发展,前往高原地区旅游和开发的人逐渐增多,高原颅脑创伤也逐渐成为严重威胁高原地区人群生命健康的急性病之一。而关于高原颅脑创伤的研究目前还不多见,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供医学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模型 流行病学 物理监测 高原
下载PDF
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语言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俊伟 吴南 +3 位作者 兰川 杜寒剑 吴国材 冯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唤醒状态下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语言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语言区附近病变的患者,在唤醒状态下利用皮层电刺激技术,通过执行三类语言任务:数数字、图片命名与语言理解来进行语言区定位,避开语言区在显微镜下切除... 目的探讨唤醒状态下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语言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语言区附近病变的患者,在唤醒状态下利用皮层电刺激技术,通过执行三类语言任务:数数字、图片命名与语言理解来进行语言区定位,避开语言区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本组患者51例术前语言功能正常,28例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障碍。75例患者完成了语言区定位。病变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26例,大部切除23例。术后语言功能19例较前好转,53例无变化,4例出现短暂性运动性失语,3例出现短暂性感觉性失语,均于2周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唤醒状态下多种语言任务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皮层电刺激语言区定位的准确性,减少术后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语言区与切除皮层之间的相对安全距离是1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电刺激 语言区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蜕皮甾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春霞 陈康宁 +2 位作者 冯华 鲁开智 李露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1-584,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cdysterone(EDS)on the level of VEGF protein in the brain,angiogenesis and neurologic func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Methods Rat with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ere es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cdysterone(EDS)on the level of VEGF protein in the brain,angiogenesis and neurologic func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Methods Rat with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ere established by occluding their middle cerebral artery.The established rats(n=36)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EDS treatment group and ischemia group.EDS(20 mg·kg-1·d-1 for 7 d)was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into the rats of EDS treatment group 2 h after operation,and the animal of ischemia group received 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the same solvent as in EDS group.Another 6 rats served as normal control.Rats were sacrificed in 7,14 and 21 d after operation,and the VEGF protein level and microvessel density(MVD)was detect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and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with image system.Effect of EDS on neurologic recovery following brain ischemia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neurologic severity scores(NSS).Results VEGF expression was not seen in normal control,and was higher in ischemia group than in the EDS treatment group at day 7 and 14,bu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nly observed at day 7(P<0.01).VEGF expression was disappeared at day 21 in ischemia group.EDS treat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VD than in the ischemia group at all time points.NSS results indicate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led significant neurologic impairment and subsequently certain degrees of autogenous recovery were observed.Recovery of these indice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EDS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ischemia group at day 7(P<0.05)and 14(P<0.01).Conclusion EDS can definitely induce VEGF expression and angiogenesis in areas around ischemic brain regions in rats with focal cerebral ischemia,and promote neurologic recovery following the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局灶性脑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脑室出血后LN及LNR-1在脑内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辉 张礼均 +2 位作者 王俊伟 邓聪颖 冯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室出血后层粘蛋白(LN)及其受体LNR-1在大鼠脑内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出血后慢性脑积水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实验组,将枸橼酸化的0.1 ml自体静脉血注入实验组大鼠侧脑室内建立出... 目的观察大鼠脑室出血后层粘蛋白(LN)及其受体LNR-1在大鼠脑内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出血后慢性脑积水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实验组,将枸橼酸化的0.1 ml自体静脉血注入实验组大鼠侧脑室内建立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模型(假手术组注入0.1 ml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出血后不同时间LN及LNR-1在脑内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30 d出现脑积水为80%(4/5)、其余组别未出现慢性脑积水;实验组出血后LN在纵裂池、软脑膜、蛛网膜、硬膜、脑内毛细血管壁、蛛网膜下腔血管壁的表达在3 d时增加,7 d表达继续增加,14 d表达最强,较对照组、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30 d仍强烈表达;实验组出血后LNR-1在脉络丛的立方上皮细胞胞浆及顶质膜、室管膜细胞、软脑膜细胞、蛛网膜细胞、硬膜、纵裂池、胶质细胞的表达增加。LNR-1在蛛网膜下腔的表达变化与LN基本一致。结论大鼠脑室出血后LN及LNR-1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蛛网膜纤维化的过程,从而在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后脑积水 蛛网膜纤维化 层粘蛋白 层粘蛋白受体-1
下载PDF
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文鑫 邵卫国 +4 位作者 李卫娜 张弦 胡莉 冯华 吴国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435,共2页
癫痫是阵发性脑电活动异常,其基础是神经元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和受体功能异常及神经异常微神经环路的形成导致异常超同步化放电,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将患者发作全过程与患者脑电信号同步记录并存储,可同... 癫痫是阵发性脑电活动异常,其基础是神经元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和受体功能异常及神经异常微神经环路的形成导致异常超同步化放电,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将患者发作全过程与患者脑电信号同步记录并存储,可同步观察患者发作症状和脑电图,棘波检出率高,既可长时间同步记录脑电与录像,又可识别伪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视频脑电图 致痫灶定位
下载PDF
脾脏切除对实验性脑损伤大鼠生存率及血液、脑组织中IL-1β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梅 吴国材 +8 位作者 李飞 张礼均 陈志 张项 单佑安 林江凯 朱刚 尹志勇 冯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观察脾脏切除对实验性脑损伤大鼠死亡率、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以及致伤区脑组织IL-1βmRNA含量的影响,为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水平探讨新思路。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颅脑创伤假手术+脾切除假手术组(A... 目的观察脾脏切除对实验性脑损伤大鼠死亡率、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以及致伤区脑组织IL-1βmRNA含量的影响,为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水平探讨新思路。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颅脑创伤假手术+脾切除假手术组(A组),颅脑创伤+脾切除假手术组(B组)和颅脑创伤+脾切除组(C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对大鼠右顶叶致伤,观察各组大鼠致伤后7天内死亡率(nA=23,nB=65,nC=65);ELISA法测定致伤后6、12、24小时、2天及3天时大鼠血液中IL-1β的浓度(各时相点nA=nB=nC=6);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致伤后6、12、24小时、2天及3天时致伤区域脑组织IL-1βmRNA的含量(各时相点nA=nB=nC=3)。结果致伤后7天内大鼠A、B、C组死亡率分别为0%,38.46%及16.92%,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ELISA检测发现致伤后2天及3天时B组IL-1β显著增高,A、B及C组分别为:184.3±31.6、355.3±58.1(P<0.01)及140.4±29.5,109.4±16.7、1205.6±128.8(P<0.01)及165.0±20.1;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B、C两组致伤侧脑组织IL-1βmRNA含量均出现先显著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C组较B组下降明显。结论颅脑创伤大鼠于伤后行脾脏切除能够显著降低大鼠死亡率,对血液及创伤区域脑组织中IL-1β的产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脾脏切除 死亡率 白细胞介素-1Β 大鼠
下载PDF
哑铃型舌下神经鞘瘤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志 冯华 朱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715-1715,1723,共2页
关键词 舌下神经 神经鞘瘤 远外侧入路
下载PDF
高压氧及低压缺氧预适应对家兔实验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梗塞灶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聪颖 张礼均 +8 位作者 刘智 李飞 陈志 吴南 孟辉 朱刚 林江凯 王宪荣 冯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预适应(HBOP)及低压缺氧预适应(HHP)对实验性家兔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梗塞灶体积的影响,探讨HBOP及HHP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家兔72只随机分为单纯MCAO组、HBOP+MCAO组,HHP+MCAO组,采用改良Bederson法建立家兔MCA... 目的:观察高压氧预适应(HBOP)及低压缺氧预适应(HHP)对实验性家兔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梗塞灶体积的影响,探讨HBOP及HHP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家兔72只随机分为单纯MCAO组、HBOP+MCAO组,HHP+MCAO组,采用改良Bederson法建立家兔MCAO模型,分别于MCAO后1d、3d、10d及20d观察家兔行为学、病理学及脑梗塞灶体积。结果:行为学评分,单纯MCAO组第1天为3.91±0.14,第3d为3.42±0.47,第10d为2.03±0.56,第20d为1.97±0.35;HBOP+MCAO组和HHP+MCAO组的行为学评分则明显改善(P<0.05),HBOP+MCAO组分别为3.58±0.27(1d)、2.85±0.69(3d)、1.63±0.81(10d)和1.55±1.12(20d),HHP+MCAO组分别为3.47±0.46(1d)、2.78±0.7(3d)、1.5±1.02(10d)和1.41±0.82(20d)。HBOP+MCAO组和HHP+MCAO组的脑梗塞灶体积分别于MCAO后3d、10d和20d也小于单纯MCAO组(P<0.05),单纯MCAO组则为(375.6±15.6)mm3(3d)、(257.5±9.1)mm3(10d)和(231.5±13.9)mm3(20d),而HBOP+MCAO组分别为(332.0±17.6)mm3(3d)、(202.2±12.2)mm3(10d)和(195.3±14.3)mm3(20d),HHP+MCAO组分别为(324.2±15.4)mm3(3d)、(208.1±12.1)mm3(10d)和(201.9±9.9)mm3(20d),但HBOP+MCAO组和HHP+MCAO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HBOP和HHP能明显改善实验性MCAO家兔行为学,缩小梗塞灶体积,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低压缺氧 预适应 脑梗塞灶体积
下载PDF
家犬额叶出血模型的建立及颅内压监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礼均 邓聪颖 +3 位作者 孟辉 朱刚 林江凯 冯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9-99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存活时间长且简单易行的额叶脑出血(ICH)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研究ICH后ICP变化特点。方法选择雄性成年家犬12只,随机分为ICH组和生理盐水注入对照组,每组6只。运用Medtronic神经导航系统校正额叶注血部位及角度建立家犬... 目的建立一种存活时间长且简单易行的额叶脑出血(ICH)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研究ICH后ICP变化特点。方法选择雄性成年家犬12只,随机分为ICH组和生理盐水注入对照组,每组6只。运用Medtronic神经导航系统校正额叶注血部位及角度建立家犬额叶ICH动物模型,监测血糖、血气分析、脑温,并观察模型制备前1h和模型制备后2、6、24h3、7、14d动物行为学及ICP,以及实验结束时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两组所监测血糖、血气分析和脑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CH组动物行为学改变表现更重;ICH模型制备后2h,两组均出现ICP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对照组3d即恢复正常,而ICH组至14d ICP仍明显高于基线数值(P〈0.05)和对照组(P〈0.01);ICH组血肿周围脑水肿和神经元损伤较对照组严重。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家犬额叶ICH模型可以较好反映ICH后ICP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脑出血 模型 动物 颅内压
原文传递
腺苷A_3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
18
作者 罗春霞 冯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关键词 腺苷 腺苷A3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12例恶性脑膜瘤的护理
19
作者 谢丽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期265-266,共2页
恶性脑膜瘤是指具有良性脑膜瘤的一般表现,又具有高侵润性、生长快、易复发和转移及预后差的特点,其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和50%左右。由于恶性脑膜瘤的数量十分少见,并且一般病程发展迅速,治疗困难,目前在很多诊疗方面还缺乏统一... 恶性脑膜瘤是指具有良性脑膜瘤的一般表现,又具有高侵润性、生长快、易复发和转移及预后差的特点,其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和50%左右。由于恶性脑膜瘤的数量十分少见,并且一般病程发展迅速,治疗困难,目前在很多诊疗方面还缺乏统一标准。现将我科室自2002年至2008年共收治12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膜瘤 放疗 护理
下载PDF
大鼠脑室出血后脑铁代谢与脑积水发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轶恺 陈志 +6 位作者 朱海涛 邹明明 林江凯 朱刚 钱忠明 冯华 孟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脑室出血后铁离子和铁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去铁敏治疗前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方法 SD雄性大鼠17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性脑室出血组、脑室出血组、侧脑室注铁离子组及脑室出血加去铁敏组。以前囟后0.4 mm冠状面的侧脑... 目的观察脑室出血后铁离子和铁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去铁敏治疗前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方法 SD雄性大鼠17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性脑室出血组、脑室出血组、侧脑室注铁离子组及脑室出血加去铁敏组。以前囟后0.4 mm冠状面的侧脑室宽度评价脑积水的发生率,以亚铁嗪法测量大鼠脑脊液铁离子含量,以ELISA试剂盒测量脑组织铁蛋白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性脑室出血组无脑积水发生,脑室出血组、侧脑室注铁离子组、脑室出血加去铁敏组28 d时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80%、73%、20%,脑室出血加去铁敏组脑积水发生率显著低于脑室出血组和侧脑室注铁离子组(P<0.01)。脑脊液中铁离子含量和脑组织中铁蛋白在脑室出血组和侧脑室注铁离子组中各个时相点均显著高于假性脑室出血组(P<0.01);脑室出血加去铁敏组铁离子含量在各个时相点,及铁蛋白在7、28 d时均显著低于脑室出血组(P<0.01)。结论大鼠脑室出血后脑脊液和脑组织铁含量明显升高,去铁敏可降低脑脊液中铁离子和脑组织中铁蛋白含量,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颅内出血 铁代谢障碍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