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氧预处理对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潜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林奇 鲁峰 +3 位作者 王量 黄书鹏 李乐 李世荣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低氧(1%氧浓度)对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及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培养脂肪来源干细胞;低氧预处理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于1%氧浓度下,48h后检测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及MTr法检测处理后各时间点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低氧(1%氧浓度)对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及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培养脂肪来源干细胞;低氧预处理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于1%氧浓度下,48h后检测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及MTr法检测处理后各时间点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三系诱导后检测成脂、成软骨、成骨分化潜能。结果低氧预处理促进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并不改变其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090(99.92%±0.30%)和CDl05(99.91%±0.04%),低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标志CD3I(0.48%±0.32%),低氧预处理能促进成脂、成软骨,但对成骨无影响。结论缺氧预处理能提高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增殖及活性,间充质干细胞特性,为细胞疗法临床运用及组织工程运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预处理 脂肪来源干细胞 分化潜能
原文传递
微创美容缝合术在面部急诊清创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正茂 陈亮 +1 位作者 柴琳琳 李世荣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2638-264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美容缝合术在面部急诊清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操作要点。方法对217例面部挫裂伤的患者采用微创美容缝合术,术中对创面进行彻底有效清创后,采用皮下、真皮及皮肤的分层缝合以恢复创面原本的解剖关系,术后结合瘢痕膏、瘢痕贴... 目的探讨微创美容缝合术在面部急诊清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操作要点。方法对217例面部挫裂伤的患者采用微创美容缝合术,术中对创面进行彻底有效清创后,采用皮下、真皮及皮肤的分层缝合以恢复创面原本的解剖关系,术后结合瘢痕膏、瘢痕贴等抗瘢痕治疗。结果本组217例患者中135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d至6个月。满意121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6例,满意率89.6%(121/135)。有3例患者因局部挫伤较重,术后瘢痕增生明显,给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后瘢痕减退。结论微创美容清创缝合术组织损伤小,术后瘢痕增生少,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美容技术 清创术
下载PDF
包皮系带处理的临床经验总结——附150例报告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钢 洪宝发 +8 位作者 张旭 何学酉 李世荣 罗津 徐福强 董薪 王艳 刘丽 韩冬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或者继发性包皮系带过短或异常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2005年2月~2008年12月间,因先天性或者继发性包系皮带过短或异常来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对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以"横切纵缝"为原... 目的:总结先天性或者继发性包皮系带过短或异常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2005年2月~2008年12月间,因先天性或者继发性包系皮带过短或异常来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对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以"横切纵缝"为原则进行整形修复,从而达到延长包皮系带、使阴茎勃起外形美观的目的,并且患者的性功能问卷调查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包皮系带并不是包皮手术的禁区,对于先天性或继发性包皮系带过短或异常的患者,可以"横切纵缝"的整形原则进行设计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系带 横切 纵缝
下载PDF
低压无针注射减轻瘢痕内药物注射疼痛的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黄书鹏 杨东运 陈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223-2224,共2页
增生性瘢痕为整形外科的常见疾病,影响患者形象,并忍受局部症状之苦。对于瘢痕面积小且无挛缩畸形者,进行糖皮质类固醇药物瘢痕内注射是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1]。普通注射器是常用的药物注射工具,但看似简单的注射治疗在实际... 增生性瘢痕为整形外科的常见疾病,影响患者形象,并忍受局部症状之苦。对于瘢痕面积小且无挛缩畸形者,进行糖皮质类固醇药物瘢痕内注射是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1]。普通注射器是常用的药物注射工具,但看似简单的注射治疗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容易。一方面,瘢痕组织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药物 增生性瘢痕 自身对照 注射疼痛 无针注射 减轻 低压 瘢痕内注射
下载PDF
面部挫裂伤的急诊美容修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量 杨东运 +3 位作者 陶灵 刘剑毅 陈亮 李世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145-2147,共3页
目的:总结面部挫裂伤的急诊整形美容外科修复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2009年至2012年间我科急诊整形美容修复的87例面部挫裂伤患者术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87例患者随访均Ⅰ期愈合,均无明显瘢痕增生,无功能障碍,无需进行Ⅱ期修... 目的:总结面部挫裂伤的急诊整形美容外科修复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2009年至2012年间我科急诊整形美容修复的87例面部挫裂伤患者术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87例患者随访均Ⅰ期愈合,均无明显瘢痕增生,无功能障碍,无需进行Ⅱ期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面部挫裂伤后遵循整形外科基本原则的急诊整形美容精细修复,可达到无需或减少后续治疗,为患者减少痛苦,减轻负担。特别要提出在挫裂伤修复中对组织的保留,可减轻术后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挫裂伤 急诊 美容修复
下载PDF
PTEN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郭亮 毕胜 +4 位作者 王珍祥 陈亮 李喆 黄书鹏 李世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染色体10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编码蛋白对TGF-β1刺激下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重组PTEN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人瘢痕成... 目的观察染色体10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编码蛋白对TGF-β1刺激下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重组PTEN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PTEN转染组及空载体转染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将实验分为对照组、PTEN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TGF-β1刺激组(给予TGF-β1刺激)、PTEN+TGF-β1组(PTEN基因转染后给予TGF-β1刺激)、空载体+TGF-β1组(空载体转染后给予TGF-β1刺激),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对照组、PTEN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中PTEN 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α-SMA、Akt、p-Akt表达水平。结果 PTEN基因转染瘢痕成纤维细胞36h后可见明显绿色荧光蛋白表达,PTEN转染组PTE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及空载体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kt和α-SM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TGF-β1组α-SM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同时伴有p-Akt表达上升,与对照组、PTEN转染组、PTEN+TGF-β1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载体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p-Akt、α-SMA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载体+TGF-β1组与TGF-β1刺激组相比,p-Akt、α-SMA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的Akt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可促进PI3K/Akt通路活化,使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升高,促进其转分化;空载体转染对p-Akt、α-SM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高表达PTEN可使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的表达明显降低,并且可拮抗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成纤维细胞 细胞转分化 PI3K/AKT
下载PDF
两种乳房肥大缩小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正茂 戴霞 +1 位作者 柴琳琳 李世荣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141-214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乳房肥大缩小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要点。方法根据5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术后瘢痕遗留大小,选择性地采取双环法或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结果在57例手术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得以随访者39例。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形态自然挺...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乳房肥大缩小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要点。方法根据5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术后瘢痕遗留大小,选择性地采取双环法或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结果在57例手术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得以随访者39例。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形态自然挺拔,乳头乳晕对称且感觉正常,手术瘢痕隐蔽,无乳头乳晕坏死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乳晕局部缺血,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血供;4例患者术后切口处瘢痕增生明显,其中2例患者经早期醋酸曲安奈德注射后,瘢痕明显减退,另外2例患者术后半年在局麻下行局部瘢痕切除后瘢痕明显变小变浅;其余患者均自觉满意。结论对轻、中度乳房肥大且要求术后瘢痕隐蔽的患者采用双环法乳房缩小术;对重度乳房肥大,并能接受术后乳房皱襞下瘢痕的患者采用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术后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肥大缩小术 临床分型 整形美容
下载PDF
改良式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马昕 王雪丽 +3 位作者 谈希 王文平 陈卓 王珍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方法选取29例改良式自体脂肪隆乳患者、32例传统式自体脂肪隆乳患者进行比较总结,在移植后3、6个月观察脂肪存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并取自体脂肪移植隆乳后、PAAG... 目的探讨改良式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方法选取29例改良式自体脂肪隆乳患者、32例传统式自体脂肪隆乳患者进行比较总结,在移植后3、6个月观察脂肪存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并取自体脂肪移植隆乳后、PAAG注射隆乳后及正常乳腺组织标本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分析自体脂肪隆乳的安全性。结果改良式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3、6个月脂肪存活率均高于传统式自体脂肪隆乳(P<0.05),且患者满意度更高,2种术式并发症均较少(P>0.05),且免疫荧光证实自体脂肪隆乳后组织无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紊乱,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脂肪移植隆乳安全可靠,改良式自体脂肪隆乳能明显提高移植后脂肪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移植术 隆乳 成活率 临床比较 并发症
下载PDF
A型肉毒素在注射隆颏中的应用及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欣 《中国医疗美容》 2014年第4期32-32,139,共2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对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总结对于下颌短、后缩的患者采用透明质酸隆下颌联合A型肉毒素放松颏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7例,均为女性,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对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总结对于下颌短、后缩的患者采用透明质酸隆下颌联合A型肉毒素放松颏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7例,均为女性,年龄19岁~43岁,26例以下颌短求诊,11例以小颌或下颌后缩为由求诊。1.2方法1.2.1在注射前期需要做好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素 隆颏 颏肌
下载PDF
NF-κB信号通路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玉龙 李世荣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34-437,共4页
在皮肤创伤愈合修复异常时,出现以成纤维细胞为主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以I、Ⅲ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ar matrix,ECM)沉积,真皮组织过度增生,便会出现病理性瘢痕或称异常瘢痕,病理性瘢痕又分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在皮肤创伤愈合修复异常时,出现以成纤维细胞为主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以I、Ⅲ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ar matrix,ECM)沉积,真皮组织过度增生,便会出现病理性瘢痕或称异常瘢痕,病理性瘢痕又分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瘢痕疙瘩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皮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信号通路 瘢痕疙瘩 细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医科大学构建并开设美容医学课程的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红丽 李成仁 +6 位作者 刘运来 肖岚 姚忠祥 李泽桂 曹川 吴军 潘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727-1729,共3页
美容医学是医学、美学和美容技艺三者相互结合的新型医学交叉学科,已成为当今热门的专业领域,展现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美容医学是通过医学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医疗美容仪器、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等,并与医疗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直接... 美容医学是医学、美学和美容技艺三者相互结合的新型医学交叉学科,已成为当今热门的专业领域,展现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美容医学是通过医学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医疗美容仪器、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等,并与医疗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直接对人体进行维护、修复和塑造,并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学科。美容医学教育是医学发展的新阶段和必然产物,因此,在医学各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美容医学基础与美容实践技能》课程,并建立专业化的美容培训教育也是新时期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医学教育 医学课程 医科大学 医学交叉学科 生物活性物质 教育体制改革 医疗技术 相互结合
下载PDF
并指整复切口模型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书鹏 陈亮 +1 位作者 李晓格 王珍祥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4314-4315,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思路的培养,单纯利用课本、幻灯等进行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明显落后于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模型将抽象的理论与形象的三维设计构件有机结合,是当前外科手术教学的一个趋势。如何利用简单材... 随着现代医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思路的培养,单纯利用课本、幻灯等进行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明显落后于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模型将抽象的理论与形象的三维设计构件有机结合,是当前外科手术教学的一个趋势。如何利用简单材料并结合专业知识,模拟手术过程,制作一种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手术模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学模式 住院医师 整形外科 三维设计 围产儿 模型设计 专业知识 指蹼 模拟手术 手术模拟
下载PDF
颞肌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量 胡志奇 李世荣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524-3526,共3页
目的探讨颞肌的构筑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8例尸体的颞肌分成前、中、后3份进行大体解剖、肌构筑学测量。结果颞肌前、中、后份的肌湿重分别为(13.17±3.41)、(12.30±3.59)、(9.68±2.50)g;肌长分别为(9... 目的探讨颞肌的构筑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8例尸体的颞肌分成前、中、后3份进行大体解剖、肌构筑学测量。结果颞肌前、中、后份的肌湿重分别为(13.17±3.41)、(12.30±3.59)、(9.68±2.50)g;肌长分别为(91.28±5.93)、(100.15±3.64)、(110.53±6.18)mm;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485.90±124.36)、(396.59±110.05)、(313.31±75.72)mm2。结论颞肌前份倾向于力量型肌,颞肌中后份倾向于速度型肌,颞肌的中后份可参考其生理横切面积,定量转移动态矫正晚期面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肌 肌构筑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乳房内组织瓣治疗注射隆乳术后巨大移动性瘘道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乐 黄书鹏 +3 位作者 陈亮 李晓格 王珍祥 李世荣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9期647-650,共4页
目的探索乳房内组织瓣治疗注射隆乳术后混合物移位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3月78例注射隆乳术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G)混合物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将材料移位至胸腹壁,采取手术... 目的探索乳房内组织瓣治疗注射隆乳术后混合物移位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3月78例注射隆乳术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G)混合物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将材料移位至胸腹壁,采取手术清洗刮去残腔,观察组39例在消除胸腹壁腔隙后,采用乳腺局部组织瓣的新设计治疗乳房内瘘道,封闭胸、腹壁通道。结果 78例患者术中均见PAAG在乳腺组织、腋窝、胸腹壁间隙广泛淤积,形成瘘道连通。观察组采用组织瓣治疗2周时分泌物减少82%,病变腔隙缩小80%,对照组未用组织瓣治疗引流物减少46%、病变面积缩小4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时,对比2组愈合率,观察组组织瓣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乳房内PAAG混合物移位所形成的胸腹壁连通的慢性瘘道是造成胸腹壁内流动性包块与巨大空腔效果的主要原因;组织瓣可明显促进胸腹壁瘘道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隆乳 并发症 瘘道 组织瓣
下载PDF
音乐在激光美容术中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青 柴琳琳 +4 位作者 魏红 黄祥玉 戴秀萍 刘易作 李世荣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4年第6期464-465,共2页
激光美容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美容技术和方法,因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无需住院、创伤轻、出血少、安全性高等,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但由于小面积激光治疗无需麻醉,报道有35%~85%的受术者有疼痛不适感,这种感觉被... 激光美容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美容技术和方法,因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无需住院、创伤轻、出血少、安全性高等,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但由于小面积激光治疗无需麻醉,报道有35%~85%的受术者有疼痛不适感,这种感觉被描述成橡皮筋弹射的感觉,通常持续数小时[1]。大部分受术者会紧张焦虑,儿童受术者会哭闹不止,有些受术者因不适而终止治疗。由此可见,设法使受术者放松紧张心情、减轻痛苦,使之坚持治疗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音乐对疼痛的缓解作用已为大量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所证实。但将音乐作为激光美容的辅助手段还未广泛运用,相关研究报道甚少。我们通过对接受激光美容的受术者进行音乐干预后的情况分析,了解音乐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激光美容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准确的运用到临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美容术 音乐 最佳治疗效果 紧张焦虑 临床实践 受术者 美容技术 传统手术
原文传递
根治隆乳后难愈性瘘道的新方法研究
16
作者 朱晓浩 马昕 +2 位作者 谈希 陈卓 王珍祥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03-1505,共3页
目的探讨根治隆乳后难愈性瘘道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愈合有效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武汉市诠美医学美容门诊收治的注射隆乳术后胸腹壁内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G)混合物移位,造成胸腹壁广泛瘘道的患者17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根治隆乳后难愈性瘘道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愈合有效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武汉市诠美医学美容门诊收治的注射隆乳术后胸腹壁内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G)混合物移位,造成胸腹壁广泛瘘道的患者17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观察组在清除瘘道后,进一步采用肌膜组织瓣的新设计治疗乳房内瘘道;对照组采取单纯清洗刮去残腔。观察术后创伤愈合面积比例及有效性。结果 PAAG在胸腹壁间隙广泛分布,形成乳腺下、腋窝、胸腹壁瘘道连通。2周时,观察组患者胸腹壁病变面积缩小80%,与对照组病变面积缩小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时,观察组胸腹壁病变面积缩小95%,而对照组为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内PAAG混合物移位所形成的胸腹壁连通的慢性瘘道是造成胸腹壁内流动性包块与巨大空腔的主要原因,局部肌膜组织瓣可明显促进胸腹壁瘘道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注射 隆乳 瘘道 组织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