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曾玮 陈平 +4 位作者 杨俊涛 刘宏鸣 谢斌 伍强 王伟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3061-306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6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分析,应用SPSS18.0对患者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6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分析,应用SPSS18.0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概率为23.64%。血管侵犯(OR=11.961,P=0.000)、肿瘤分化程度低(OR=12.148,P=0.000)、肝纤维化分期S4(OR=31.446,P=0.000)、肝炎症分级G4(OR=12.115,P=0.000)和HBV-DNA载量>105 copies/ml(OR=11.122,P=0.000)是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复发率较高,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复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3D、2D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钱晨 杨丰 +4 位作者 徐英杰 何俊 毛奇斌 余居殿 郑植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6期530-53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3D腹腔镜、2D腹腔镜及开腹三种胃癌根治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研究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治疗的450例胃癌病人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126... 目的:对比分析3D腹腔镜、2D腹腔镜及开腹三种胃癌根治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研究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治疗的450例胃癌病人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126例,2D腹腔镜组219例,开腹组105例。对比分析三组病人的手术和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术前和术后3 d血清炎性因子。结果:与开腹组相比,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3D腹腔镜组上述指标小于2D腹腔镜组(P<0.05)。三组淋巴结清扫量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开腹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血清CRP水平高于术前(P<0.05),且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3D腹腔镜组和2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P<0.05),而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可促进胃癌病人术后恢复。其并发症发生率低、炎性反应轻。3D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术后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2D腹腔镜 开腹 临床指标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的治疗难点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1
3
作者 敖建阳 程庆保 +1 位作者 刘辰 姜小清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21-325,共5页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是指肿瘤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生长在肝内二级分支胆管以上部位的胆管恶性肿瘤。在过去的四十年中,胆管癌尤其是iCCA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根据肝内胆管癌的大体形...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是指肿瘤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生长在肝内二级分支胆管以上部位的胆管恶性肿瘤。在过去的四十年中,胆管癌尤其是iCCA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根据肝内胆管癌的大体形态学特征,其经典病理类型有3种,分别为“肿块型”“胆管周围浸润型”“导管内生长型”,而两种常见组织病理学亚型是:①大胆管型:以高大柱状肿瘤细胞为主,以大腺体排列;②小胆管型:具有立方细胞至低柱状细胞组成,胞浆稀少。以胆管内或胆管周围浸润性生长为主要类型的iCCA常为大胆管型,更易发生肝内外及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外科治疗 手术切缘 淋巴清扫 放射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多中心研究
4
作者 贾丽刚 费翔 +16 位作者 经翔 李明星 聂芳 蒋栋 唐少珊 张巍 丁红 宋涛 周琦 张蓓 孙志霞 马晓娟 何年安 李芳 祝英乔 程文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7-1154,共8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0 m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17家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29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与息肉性质的关系,采...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0 m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17家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29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与息肉性质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不同指标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108例,腺瘤102例,息肉型胆囊癌19例。胆固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患者年龄(Z=-4.476,P<0.001)、息肉数量(χ^(2)=15.561,P<0.001)、直径(Z=-8.149,P<0.001)、回声(χ^(2)=9.241,P=0.010)、血流信号(χ^(2)=23.107,P<0.001)、增强强度(χ^(2)=47.610,P<0.001)、增强模式(χ^(2)=6.468,P=0.011)、血管形态(χ^(2)=84.470,P<0.001)、胆囊壁完整性(χ^(2)=7.662,P=0.006)、基底部宽度(Z=-9.8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瘤和息肉型胆囊癌患者年龄、息肉部位、直径、回声、增强模式、血管形态、基底部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33、-3.902、-5.04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增强、分支型血管形态、基底部宽度是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63、5.770、3.075,P均<0.001)。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鉴别胆固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优于单一指标和息肉直径(P均<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有效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性质,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腺瘤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诊断 鉴别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占勤 王灿 +3 位作者 张佳佳 苏倩倩 徐婷 陈熙昀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9期2880-2886,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癌症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 目的 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癌症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癌症疼痛、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程度等。结果 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PFS-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肿瘤患者接受基于人文关怀的心理护理干预,能让其保持良好心态,更好地控制癌症疼痛,进而改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并对维持良好、积极的护患关系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晚期肿瘤 心理护理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癌症疼痛
下载PDF
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新型科研教学实践与思考
6
作者 王毅州 杨平华 +2 位作者 袁声贤 段光锋 隋承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0025-0028,共4页
本文探讨了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可视化新型科研教学实践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肿瘤免疫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对肿瘤学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引入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肿瘤免疫微... 本文探讨了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可视化新型科研教学实践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肿瘤免疫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对肿瘤学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引入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微环境 CD4CD8双阳性T细胞 科研教学 可视化
下载PDF
352例胆道疾病病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系统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斌 王凤伟 +4 位作者 邱智泉 张吉祥 缪应鸟 张清惠 姜小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9-186,192,共9页
目的开展胆道疾病病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系统影像解剖学研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胆道一科收治的352例胆道疾病病人薄层CT扫描图像资料并构建三维数字影像,归类分析腹腔干... 目的开展胆道疾病病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系统影像解剖学研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胆道一科收治的352例胆道疾病病人薄层CT扫描图像资料并构建三维数字影像,归类分析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影像学形态特点。结果影像学形态完全符合经典解剖学著作描述者仅64例(18.1%)。288例(81.8%)存在动脉异位起源(肝动脉25.6%,胰腺动脉支5.7%,右膈动脉6.3%,胃十二指肠动脉0.6%,胆囊动脉0.6%,胃左动脉0.6%,胃右动脉0.3%,胃网膜左动脉0.3%)、副肝动脉(9.7%)、异位走行(肝动脉、异位起源肝动脉及副肝动脉31.0%,异位起源胰腺动脉支5.7%,异位起源胃十二指肠动脉0.6%,异位起源胆囊动脉0.6%)、异常共干(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2.8%;其他动脉共干0.9%)、异常交通支(Bühler弓4.8%)以及动脉缺如(2.6%)等单一或多态并存的非经典解剖学形态。结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系统解剖形态多样。充分了解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系统解剖形态特点,将有助于合理规划胆道疾病外科手术方案、降低术中出血风险以及提高术后出血性并发症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系统 异源动脉 异行动脉 手术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叶志霞 《上海护理》 2022年第10期1-5,共5页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提出和应用对肝脏外科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肝切除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和特点,文章结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具体实践,从术前全面评估、术中精准操作、术后个体化康复等方面,阐述了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管...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提出和应用对肝脏外科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肝切除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和特点,文章结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具体实践,从术前全面评估、术中精准操作、术后个体化康复等方面,阐述了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经验,旨在为优化肝脏外科围手术期ERAS临床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后教科书式结局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明泰 唐庆贺 +5 位作者 马文聪 陈万勇 王敬晗 谢智华 于勇 姜小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7-341,共5页
目的分析胆囊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达成教科书式结局(TO)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预测达成TO的列线图,并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肝胆胰外科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 目的分析胆囊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达成教科书式结局(TO)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预测达成TO的列线图,并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肝胆胰外科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232例患者,其中男性114例,女性118例,年龄(61.0±9.8)岁。根据是否达成TO分为TO组(n=86)和非TO组(n=14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O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一致性曲线图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列线图预测与实际达成TO的一致性。结果TO组胆囊癌患者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为86.0%、62.8%,优于非TO组46.6%、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4,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高(OR=0.16,95%CI:0.03~0.79,P<0.001)和颈管部胆囊癌(OR=0.14,95%CI:0.02~0.94,P=0.004)达成TO概率低,而肿瘤分化程度越高(OR=7.08,95%CI:1.34~37.56,P=0.001)越容易达成TO。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79~0.90),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一致性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χ^(2)=5.77,P=0.673)显示该模型预测TO和实际发生率一致性较好。结论肿瘤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部位是胆囊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达成TO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达成TO的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外科手术 教科书式结局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吸盘式可冲洗VSD在慢性骨髓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伟凡 王谦 +5 位作者 许国星 楼毅 马辉 张寅权 官正茂 康一凡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5期547-548,共2页
目的观察吸盘式可冲洗负压引流护创器(VSD)在慢性骨髓炎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01采用手术治疗的25例慢性骨髓炎,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坏死组织、脓性渗出、死骨、明显色素沉着皮肤及瘢痕、不良炎性肉... 目的观察吸盘式可冲洗负压引流护创器(VSD)在慢性骨髓炎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01采用手术治疗的25例慢性骨髓炎,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坏死组织、脓性渗出、死骨、明显色素沉着皮肤及瘢痕、不良炎性肉芽组织。选用吸盘式可冲洗VSD,将敷料裁剪至合适的形状以确保能够完整填充并覆盖创面,予以33.2~39.8 kPa持续墙式负压引流,引流管可采用吸引及负压双芯套管装置,在保持负压的同时可持续有效抗生素低速灌洗。结果本组感染均得到控制,窦道愈合,创面愈合时间平均3周。术后X线片显示植骨愈合良好,骨性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4.8个月。25例均获得1年随访,随访期间未复发,仅3例存在轻微的疼痛感。结论慢性骨髓炎术中应用吸盘式VSD负压引流能有效控制感染、修复骨和皮肤软组织缺损,安全性好,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吸盘式可冲洗负压引流护创器 植骨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关键技术标准及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斌 姜小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肿瘤根治性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也是肝胆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技术领域。合理有效的术前准备方案以及规范的手术方案,是实现高质量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必要条件。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涉及多个核心环节,包括肿瘤可... 肿瘤根治性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也是肝胆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技术领域。合理有效的术前准备方案以及规范的手术方案,是实现高质量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必要条件。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涉及多个核心环节,包括肿瘤可切除性和肝储备功能评估、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处理等。有效的术前准备包括无创性影像学检查、胆道引流、肝体积测量、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等,目的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改善肝功能、确保大范围肝切除安全性。围肝门解剖、肝切除范围、门静脉切除重建、肝动脉切除重建、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是肿瘤根治性切除关键技术,目的是实现所有切缘阴性,彻底清除肿瘤及其侵袭的组织。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仍存在诸多争议点,如术前胆道引流途径及周期、肝切除范围、肝动脉重建的必要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等,仍有待进行更多临床研究以形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术 关键技术
原文传递
《肿瘤外科学年鉴: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临床诊疗指南》推荐意见
12
作者 郭伟 李鑫 +1 位作者 王明达 杨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2-687,共6页
胆道恶性肿瘤是一类发病率低但侵袭性强的消化道肿瘤,主要包括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常常伴随着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等特征。对于局部可切除的患者而言,手术往往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即便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其术后复发风险... 胆道恶性肿瘤是一类发病率低但侵袭性强的消化道肿瘤,主要包括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常常伴随着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等特征。对于局部可切除的患者而言,手术往往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即便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其术后复发风险依然很高。因此,对于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而言,通常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模式,包括手术切除、全身治疗(如靶向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或局部治疗的综合方案。随着胆道恶性肿瘤领域的逐渐发展,对于外科肿瘤学家而言,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外科诊疗策略以及最佳患者的选择和管理体系至关重要。鉴于治疗的复杂性和诊疗技术不断发展的特点,美国肿瘤外科学权威期刊《肿瘤外科学年鉴》于近期发表了关于肝胆肿瘤的实践诊疗指南,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旨在为肝胆肿瘤患者的临床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更多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限于篇幅和不同侧重点,本文着重介绍该指南中关于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的评估要点和临床治疗的相关建议,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胆囊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准周期激励Duffing系统中奇异非混沌吸引子的判别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波 张颖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奇异非混沌动力学是非线性动力学领域中的新课题。本文以准周期激励Duffing振子为例,对其产生的奇异非混沌吸引子(strange nonchaotic attractors,SNAs)进行分析。通过三维庞加莱截面和定量方法如傅里叶变换、李雅普诺夫指数、李雅普诺... 奇异非混沌动力学是非线性动力学领域中的新课题。本文以准周期激励Duffing振子为例,对其产生的奇异非混沌吸引子(strange nonchaotic attractors,SNAs)进行分析。通过三维庞加莱截面和定量方法如傅里叶变换、李雅普诺夫指数、李雅普诺夫维数、关联维数和盒维数检测SNAs是否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无法判断混沌与奇异非混沌行为。而李雅普诺夫指数、李雅普诺夫维数可以作为检测系统混沌与非混沌指标。关联维数和盒维数显著表明系统奇异与非奇异性,从而阐明适用于准周期驱动Duffing振子中存在SNAs的判别方法,并为其他类似系统检测SNAs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非混沌吸引子 准周期激励 李雅普诺夫指数 关联维数 DUFFING振子
下载PDF
胆道外科术后出血诊治策略
14
作者 尹磊 葛乃建 +9 位作者 高道键 王振猛 杨应成 傅晓辉 俞文隆 刘辉 阎振林 杨业发 胡冰 张永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3-942,共10页
胆道外科术后出血(HBS)是胆道外科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及病人生命及医疗安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组织全院相关科室专家,撰写HBS诊治策略,旨在为HBS的防治提供借鉴。胆道手术术式多样,HBS成因复... 胆道外科术后出血(HBS)是胆道外科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及病人生命及医疗安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组织全院相关科室专家,撰写HBS诊治策略,旨在为HBS的防治提供借鉴。胆道手术术式多样,HBS成因复杂,早期发现至关重要。HBS治疗的临床决策应综合考虑出血时间、出血原因、部位、出血程度、病人一般状况及自身经验等因素,在多学科会诊的机制下,制订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使病人临床获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外科 出血 内镜 胆道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血小板在肝细胞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顾丽慧 王明达 +4 位作者 邢昊 李超 姚岚清 沈锋 杨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6-292,共7页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患者预后极差。近年来,血小板在促进肝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血小板通过肿瘤微环境直接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另一方面,血小...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患者预后极差。近年来,血小板在促进肝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血小板通过肿瘤微环境直接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另一方面,血小板通过协助肿瘤细胞躲避免疫监视等途径促进肝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此外,血小板特异性分泌的生长因子及促血管生成因子也直接或间接参与肝癌细胞增殖、侵袭以及肿瘤周围血管新生。另外,在大多数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的背景下,由于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是否会促进肝癌恶性进展仍无定论。基于血小板在肝癌中的作用,血小板及其相关评分在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详细阐述血小板在肝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血小板作为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工具的最新研究进展,这对优化肝癌治疗方案和探讨新的肝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小板 增殖 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PBL联合易位式教学法对肿瘤科实习生教学成绩的影响
16
作者 尚佩沛 王毅洲 +2 位作者 王文闻 徐鹤鸣 袁振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9期0047-0050,共4页
研究PBL联合易位式交学法对肿瘤科实习生教学成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肿瘤科2022年7月-2023年7月接收的实习生67名,接受PBL教学法的33名实习生纳入常规组,接受PBL联合易位式教学法的34名实习生纳入观察组。评估两组教学效果、... 研究PBL联合易位式交学法对肿瘤科实习生教学成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肿瘤科2022年7月-2023年7月接收的实习生67名,接受PBL教学法的33名实习生纳入常规组,接受PBL联合易位式教学法的34名实习生纳入观察组。评估两组教学效果、临床思维能力、出科成绩(理论及实操成绩)、导向学习能力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学习后两组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均有提升,观察组临床思维能力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出科成绩高于常规组(P<0.05);学习后观察组自我导向能力显著提升且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PBL联合易位式教学法对肿瘤科实习生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还能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导向学习能力,使出科成绩显著上升,该联合教学模式下实习生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升,建议临床教学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易位式教学法 肿瘤科 实习带教 导向学习能力 临床思维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诊疗难点、争议及团队23年实践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斌 姜小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0-307,共8页
目前外科治疗仍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合理、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案涉及肿瘤可切除性评估、肝储备功能评估、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处理等多个核心环节。肝门区域肿瘤的准确归类和鉴别诊断、术前合理的胆道引流方案... 目前外科治疗仍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合理、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案涉及肿瘤可切除性评估、肝储备功能评估、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处理等多个核心环节。肝门区域肿瘤的准确归类和鉴别诊断、术前合理的胆道引流方案、合理的肝切除范围以及肝动脉切除后血管重建等,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结局的重要问题。不同类型肝门区域胆管癌的病理类型、分子特征、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路径等存在诸多差异,有必要对其作出严格区分以制定合理的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BD)更有利于充分引流胆管,但也存在肿瘤细胞播散转移的风险,建议对计划联合实施半肝以上切除者,首选PTBD对拟保留肝叶实施单侧引流,同时重视术前胆汁回输对加速肝功能恢复的作用。联合半肝及以上范围切除能够提高R0切除率和生存率,但也要考虑肿瘤生物学特性和手术创伤的影响,应根据肿瘤分型和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以实现合理控制手术损伤和更大治疗获益的目标。保留或重建残余肝叶动脉血供对防范术后肝衰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术前三维重建对于合理规划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治疗 诊疗路径 肝储备功能 计划性肝切除
原文传递
血清HBV DNA水平及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巧媚 周华邦 +1 位作者 叶斌 胡和平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3-7,1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HBV DNA)水平及术后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701例HBV相关性HCC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术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HBV DNA)水平及术后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701例HBV相关性HCC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64.5个月后,肿瘤复发450例(64.2%),死亡217例(35.3%)。单因素分析发现HBeAg阳性、AST>37U/L、HBV DNA≥2 000U/m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61U/L、碱性磷酸酶(AKP)>129U/L、PT>13s、甲胎蛋白(AFP)>20μg/L、肿瘤个数≥2、肿瘤直径较大、肿瘤切距<1cm、肿瘤无包膜、门静脉癌栓、微血管癌栓、肝硬化、肿瘤pTNM分期越高,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较大。多因素分析发现HBeAg阳性、γ-GT>61U/L、PT>13 s、肿瘤个数≥2、肿瘤直径较大、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切距<1cm均为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HBV DNA≥2 000U/ml的患者,抗病毒组患者复发率低于未抗病毒组患者(P<0.01)。结论 HBV DNA水平较高与H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高风险相关,抗病毒治疗能减少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鼻槁33例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梁祥男 马仲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9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鼻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鼻槁患者6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老中医经验方中药汤剂口服、外用香油滴鼻...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鼻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鼻槁患者6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老中医经验方中药汤剂口服、外用香油滴鼻、生理性海盐水喷鼻,对照组予口服西药、外用香油滴鼻、生理性海盐水喷鼻,治疗3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3%(P<0.05)。结论:采用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鼻槁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围绝经期 绝经后 鼻槁
下载PDF
腹腔镜肝胆外科教学中的3D打印技术分析
20
作者 王毅州 杨诚 +2 位作者 马俊永 张小峰 夏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0013-0016,共4页
研究腹腔镜肝胆外科教学应用3D打印技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1年7月-2023年6月接收的52例肝胆外科实习生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研究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与3D打印技术,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 研究腹腔镜肝胆外科教学应用3D打印技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1年7月-2023年6月接收的52例肝胆外科实习生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研究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与3D打印技术,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考核成绩、教学效果认可率、教学后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教学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腹腔镜肝胆外科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胆外科 临床教学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