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童卫东 叶景旺 杨镇洲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5-408,共4页
尽管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局部晚期(耶期和T4期)以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新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结果,但从外科处理的角度,仍然有诸多争议存在。包括对局部晚... 尽管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局部晚期(耶期和T4期)以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新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结果,但从外科处理的角度,仍然有诸多争议存在。包括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多脏器切除的扩大根治指征、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和肺转移的最优化处理策略等。‰切除是转移病灶的首选处理策略,但仅适用于部分患者。利用化疗联合靶向药物的转化治疗策略将部分不可切除的转移肿瘤转化为可切除,也为进一步的外科治疗创造了机会。本文从局部晚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肝和肺转移的外科治疗为切入点,简要阐述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晚期 肝转移 肺转移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咖啡酸苯乙酯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渝军 刘宝华 向德兵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对培养的大肠癌SW4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CAPE处理培养的大肠癌SW480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 目的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对培养的大肠癌SW4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CAPE处理培养的大肠癌SW480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结果CAPE对SW480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2.5、5.0、10mg/L的CAPE对SW480处理24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凋亡率上升,呈剂量依赖性。TUNEL染色也发现CAPE作用后凋亡细胞数量增加。结论CAPE对大肠癌SW480细胞株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G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咖啡酸苯乙酯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羟异黄酮对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人杰 廖卫公 +2 位作者 杨镇洲 戴纪纲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98-1200,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 id,ATRA)联合三羟异黄酮(Gen iste in)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剂量ATRA、Gen iste in及两者联合处理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观察A549细胞生长情况并运用MTT法检...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 id,ATRA)联合三羟异黄酮(Gen iste in)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剂量ATRA、Gen iste in及两者联合处理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观察A549细胞生长情况并运用MTT法检测其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及凋亡率检测。结果A549肺癌细胞经ATRA、Gen iste in及两者联合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更多的细胞被阻滞于G2/M期,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其中以两者联合用药最为显著。结论ATRA联合Gen iste in能协同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恶性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A GENISTEIN 肺癌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咖啡酸苯乙酯对大肠癌SW480细胞生长和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渝军 刘宝华 向德兵 《消化外科》 CSCD 2004年第5期338-342,共5页
目的 探讨咖啡酸苯乙酯 (CAPE)对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SW 4 80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CAPE处理体外培养的大肠癌SW 4 80细胞后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CAPE处理SW 4 80细胞后... 目的 探讨咖啡酸苯乙酯 (CAPE)对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SW 4 80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CAPE处理体外培养的大肠癌SW 4 80细胞后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CAPE处理SW 4 80细胞后 ,SW 4 8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 ,抑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表明CAPE作用 2 4h后 ,细胞G0 /G1期比例上升 ,S期比例下降。同时发现CAPE作用后 ,细胞出现胞浆混浊 ,胞体缩小、变圆、皱缩 ,核固缩粹裂等凋亡形态学特征。结论 CAPE对大肠癌SW 4 80细胞株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G1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苯乙酯 大肠癌 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骨肉瘤中ephrinB2/EphB4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5
作者 王东 仲召阳 +3 位作者 李增鹏 肖华亮 何怡 王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2037-2041,共5页
目的 探讨ephrinB2及其受体EphB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役组化S P法检测 80例骨肉瘤组织中EphB4、ephrinB2等蛋白表达 ,并根据CD3 4和FⅧ RAg染色结果记数微血管密度。结果 EphB4及e... 目的 探讨ephrinB2及其受体EphB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役组化S P法检测 80例骨肉瘤组织中EphB4、ephrinB2等蛋白表达 ,并根据CD3 4和FⅧ RAg染色结果记数微血管密度。结果 EphB4及ephrinB2的蛋白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质 ,呈异质性分布 ;两种蛋白在Ⅲ级骨肉瘤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Ⅰ、Ⅱ级 (P <0 .0 1)。EphB4和ephrinB2强表达组中的MVD均显著高于相应的EphB4、ephrinB2弱表达组 (P <0 .0 1)。结论 EphB4 ephrinB2在骨肉瘤发生、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并与肿瘤血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EPHRIN B2 EPH B4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食管主动脉瘘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邓益 程念 +2 位作者 曾莉 黄朝琼 王曾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4357-4359,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食管主动脉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胸外科治疗的18例食管癌术后食管主动脉瘘患者为观察组,并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1∶3配比,选择同一时期具备近似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的54例食管...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食管主动脉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胸外科治疗的18例食管癌术后食管主动脉瘘患者为观察组,并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1∶3配比,选择同一时期具备近似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的5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以观察组发病前具有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作为配比变量。对手术操作时间,术前肥胖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前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手术吻合方式,术后有无肺部并发症,术后有无心律失常,术前有无高血压,术前有无糖尿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等非配比变量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筛出5个可疑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肥胖、术前低密度脂蛋白、术后肺部并发症、手术吻合方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肥胖(OR=8.63,95%CI=1.35~17.60,P=0.021)、术前低密度脂蛋白低水平(OR=0.81,95%CI=0.23~0.98,P=0.001)、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OR=0.32,95%CI=0.14~0.59,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其余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肥胖、术前低密度脂蛋白低水平、淋巴结清扫数目可能是食管癌术后发生食管主动脉瘘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主动脉瘘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论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误区与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雪琴 许明芳 王东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3年第5期459-462,共4页
自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错误的培养方式,把专业学位研究生当做科学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或把专业学位研究生当做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在此,以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提出相应建议:在... 自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错误的培养方式,把专业学位研究生当做科学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或把专业学位研究生当做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在此,以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提出相应建议:在加强临床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循证医学思维培养,强化其临床试验技能和统计学知识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法
原文传递
外周血PMN激活吞噬化学发光与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变化
8
作者 曹锐 马文书 李天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0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化学发光 (Polymorphonuclear Chemilluminescence ,PMN CL)及细胞因子活性改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关系。方法 采用液体闪烁技术 (LSC)体外激活PMN生成、释放过氧化阴离子 ,诱导吞噬作用产生化学发光 ... 目的 探讨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化学发光 (Polymorphonuclear Chemilluminescence ,PMN CL)及细胞因子活性改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关系。方法 采用液体闪烁技术 (LSC)体外激活PMN生成、释放过氧化阴离子 ,诱导吞噬作用产生化学发光 ,并应用ELISA及RIA检测相关指标IL 2、sIL 2R、IL 8、TNF、SOD ,并以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结果 体内激活明显 ,基础CL升高 (P <0 .0 5 ) ,最大峰值低下 ,峰时延迟 (P <0 .0 1)。相关指标IL 9、sIL 2R、TNF、SOD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IL 2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PMN化学发光变化 ,客观反应了细胞免疫功能水平 ,以及超氧离子的生成、释放与损伤状态。对深入研究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多形核白细胞 化学发光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激活HER2-ERK1/2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3
9
作者 阮姝琴 代晓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受体在低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乳腺癌MCF-7细胞中激活HER2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17-β-雌二醇(E2)、三苯氧胺(TAM)的活性代谢产物(4-OHT)或GPR30激动剂(G-1)作...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受体在低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乳腺癌MCF-7细胞中激活HER2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17-β-雌二醇(E2)、三苯氧胺(TAM)的活性代谢产物(4-OHT)或GPR30激动剂(G-1)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后HER2和下游信号分子ERK1/2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在MCF-7细胞被不同的抑制剂GPR30拮抗剂(G-15)、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825)、Src家族激酶抑制剂(PP2)或MMP抑制剂(GM6001)预处理2h后,再次检测HER2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变化。最后用Transwell方法检测G-1引起的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MCF-7细胞在用E2、4-OHT和G-1处理后,HER2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增加,该变化在用G-15、AG1478、AG825、PP2或GM6001预处理后受到抑制。而G-1引起的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增强也能被G-15、AG1478、AG825、PP2或GM6001抑制。结论GPR30通过激活HER2-ERK1/2信号转导途径可促进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G蛋白耦联受体3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细胞运动 侵袭
下载PDF
自由基在实验性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孙贵银 刘为纹 +3 位作者 周志强 房殿春 门荣甫 罗元辉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自由基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70只),给予100mg/L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水溶液自由饮用30wk,对照组(30只)饮用自来水.选5个时相点,... 目的探讨自由基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70只),给予100mg/L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水溶液自由饮用30wk,对照组(30只)饮用自来水.选5个时相点,动态观察MNNG诱发实验性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过程中大鼠体内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实验组,MDA平均含量在52wk非常显著地大于0wk(P<001),并显著地大于16wk以前(P<005).胃癌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胃癌癌前病变组织(P<005).癌组织LPO的含量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实验组,总SOD和CuZnSOD活性在52wk明显低于16wk之前(分别为P<005和P<001).癌组织CuZnSOD含量非常显著地小于正常胃粘膜(P<001),亦明显低于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P<005).在30wk和52wkGSHPX活性显著低于16wk以前.结论自由基在实验性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代谢 癌前状态 自由基 大鼠 WISTAR
原文传递
CYFRA21-1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永红 郑成位 张培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 :研究CYFRA2 1 1作为血清肿瘤标记物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结束时采集 46例初治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样本共 92份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CYFRA2 1 1含量。临床随访 6~ 2 ... 目的 :研究CYFRA2 1 1作为血清肿瘤标记物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结束时采集 46例初治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样本共 92份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CYFRA2 1 1含量。临床随访 6~ 2 4月。结果 :46例初治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YFRA2 1 1总阳性率 5 8 70 %,鳞癌 71 43 %、腺癌 3 8 89%。放疗结束时血清CYFRA2 1 1含量较放疗前显著下降 (Wilcoxon检验 ,P <0 0 0 0 1)。存活分析表明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YFRA2 1 1初始水平与预后无相关性 (Mantel′slog rank检验 ,P >0 0 5 ) ;放疗结束时血清CYFRA2 1 1正常组 (≤ 3 3ng/ml) 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YFRA2 1 1升高组 ( >3 3ng/ml) (P <0 0 5 ) ;放疗结束时血清CYFRA2 1 1含量较放疗前下降≥ 5 0 %的病人 ,其 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放疗结束时血清CYFRA2 1 1含量较放疗前下降 <5 0 %的病人(P <0 0 1)。结论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结束时的血清CYFRA2 1 1水平是一个有意义的阴性预后指标 ,尤其是放疗后血清CYFRA2 1 1含量下降程度的大小对临床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CYFRA21-1 放射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