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味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200
1
作者 朱金照 冷恩仁 +2 位作者 陈东风 史洪涛 桂先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 探讨 15味中药的促胃肠动力作用 ,以期从中筛选出与西沙必利具有可比性的药物。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170只 ,随机分配到 17组 ,其中中药 15组 ,西沙必利及蒸馏水对照各 1组。通过测定各实验组胃肠内标记物葡聚糖蓝的胃内残... 目的 探讨 15味中药的促胃肠动力作用 ,以期从中筛选出与西沙必利具有可比性的药物。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170只 ,随机分配到 17组 ,其中中药 15组 ,西沙必利及蒸馏水对照各 1组。通过测定各实验组胃肠内标记物葡聚糖蓝的胃内残留及小肠推进情况 ,观察每味中药对在体大鼠胃排空及肠传输的影响。结果 柴胡对胃肠动力无明显促进作用 (P >0 .0 5 ) ,大黄及香附抑制胃排空但促进肠传输 (P <0 .0 5或 <0 .0 1) ;其余中药均对胃排空或肠传输有明显促进作用 ,其中大腹皮、砂仁、白术对胃排空 (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分别为 :37.79± 8.5 9;44.10± 10 .77;41.6 4± 10 .48;蒸馏水对照组为 10 0± 18.84)及肠道传输(小肠推进比分别为 79.41± 4.2 9;76 .2 6± 4.0 3 ;73 .91± 5 .45 ;蒸馏水对照组为 5 8.85± 6 .38)均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P <0 .0 1) ,且与西沙必利差异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大腹皮、砂仁、白术有较好的促胃肠动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排空 肠道传输 胃肠动力 中医药疗法 小鼠
下载PDF
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完成 被引量:171
2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17 位作者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杨晓萍 张伟国 陈现红 陈金华 丁仕义 陈伟 陆明 游箭 许忠信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31-1232,共2页
目的 建立中国的数字化可视人体 (Digitizedvisiblehuman)。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中年男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盐水池中冰冻 1周 ,然后在 -2 5... 目的 建立中国的数字化可视人体 (Digitizedvisiblehuman)。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中年男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盐水池中冰冻 1周 ,然后在 -2 5℃低温实验室中用TK 63 5 0型数控铣床 (铣切精度为 0 .0 0 1mm)从头至足逐层铣切。逐层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摄影 ,完成人体模型数据获取 ,得到人体结构数据集。利用连续断层图像数据 ,在SGI图像工作站上 ,利用本课题组自主开发的三维重建软件包进行人体结构的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 所选用标本为男性 ,3 5岁 ,身高 170 0mm ,体重 65kg ,重庆人 ,非器质性疾病死亡。CT扫描层厚 :头颈部为 1.0mm ,其他部位为 2 .0mm。MRI扫描层厚为 1.5mm。连续横断面层厚 :头部和颈部为 0 .5mm ,其中颅底部为 0 .1mm ,其他部位为 1.0mm ,全身共计 2 5 18个断面。数字化摄影分辨率为 62 914 5 6(3 0 72× 2 0 48)像素 ,每个断面图像文件大小为 3 6MB ,整个数据集数据量为 90 .64 8GB。结论 ①本文报道的研究结果为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 (ChineseVisibleHuman)的正式报道 ,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拥有本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国家。其研究结果同时在国际互联网站发布 ,网站为 :http : www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数字化可视人体 可视化人体 断面解剖 计算机三维重建
下载PDF
木香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56
3
作者 朱金照 冷恩仁 陈东风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2000年第4期236-236,238,共2页
关键词 木香 胃肠运动 大鼠 中药
原文传递
新世纪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趋势 被引量:128
4
作者 王正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5-328,共4页
关键词 死亡率 统计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 发生趋势
原文传递
产后出血及其临床救治 被引量:139
5
作者 李力 易萍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2,共4页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有许多潜在的原因,但最常见的是子宫收缩乏力。所有产科工作人员和参与孕产妇保健的工作人员,必须有一个产后出血的预防和管理的明确计划。应当记住:"一到位...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有许多潜在的原因,但最常见的是子宫收缩乏力。所有产科工作人员和参与孕产妇保健的工作人员,必须有一个产后出血的预防和管理的明确计划。应当记住:"一到位,两个重视,三个正确",提高产后出血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药物治疗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真空封闭引流在创伤修复中应用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23
6
作者 代庆春 张敏 姚元章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真空封闭引流(VSD)是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和(或)创腔的新方法,本文通过介绍真空封闭引流系统的组成及使用方法、作用机制、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等,为创伤创面的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创伤修复 引流术
下载PDF
加强临床教学管理 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被引量:117
7
作者 杜慧敏 于瑞英 罗文川 《护理管理杂志》 2003年第3期42-43,共2页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生将基本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 ,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临床护理教学工作 ,合理组织安排教学计划 ,认真把握临床实践环节 ,及时更新带教手段 ...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生将基本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 ,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临床护理教学工作 ,合理组织安排教学计划 ,认真把握临床实践环节 ,及时更新带教手段 ,全面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 ,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 护理 教学质量 临床护理教学 临床带教
下载PDF
努力提高多发伤救治速度 被引量:88
8
作者 张连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多发伤因存在伤情危重、复杂,需多学科协作急诊处理等,救治中常有延误处理、漏诊、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等情况发生,一直是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重大挑战之一。速度是多发伤救治的灵魂,“黄金时间”的概念要求缩短创伤到确定性手术... 多发伤因存在伤情危重、复杂,需多学科协作急诊处理等,救治中常有延误处理、漏诊、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等情况发生,一直是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重大挑战之一。速度是多发伤救治的灵魂,“黄金时间”的概念要求缩短创伤到确定性手术的时间。笔者就如何提高多发伤救治的速度及有效性简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救治 速度 并发症发生率 外科临床工作 多学科协作 确定性手术 急诊处理
原文传递
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 被引量:86
9
作者 文爱清 张连阳 +12 位作者 蒋东坡 周健 蒋建新 田兆嵩 汪德清 骆群 李碧娟 李志强 郝一文 张茂 白祥军 都定元 陈允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6-710,共5页
创伤在世界范围内仍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出血是创伤致死的首要原因。创伤后早期(24h内)死亡的患者中,30%~40%死于难以控制的出血。外科止血、液体复苏及输血是创伤患者的主要救治措施,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比较系统化的... 创伤在世界范围内仍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出血是创伤致死的首要原因。创伤后早期(24h内)死亡的患者中,30%~40%死于难以控制的出血。外科止血、液体复苏及输血是创伤患者的主要救治措施,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比较系统化的专门针对严重创伤患者的输血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输血指南 专家 创伤患者 世界范围 外科止血 液体复苏 创伤后
原文传递
21世纪的创伤研究 被引量:76
10
作者 王正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共2页
关键词 创伤 预防 急救 21世纪 基础研究
原文传递
创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7
11
作者 王正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9,共3页
关键词 创伤 研究 发生情况 损伤特点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5
12
作者 曹红元 刘雨辉 +11 位作者 李惠允 石倩千 易旭 陈东万 王鑫 胥娟 姚秀卿 严家川 王琳 许志强 周华东 王延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与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0月治疗的3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和43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与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0月治疗的3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和43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在入院时、发病后3 d、7 d、14 d各时点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炎症因子水平发病24 h内升高,并在卒中后14 d内达到最高水平。入院时血清IL-6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无相关性;入院时血清IL-1β、IL-6水平与发病14 d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后血清IL-1β、IL-6、TNF-α和IFN-γ等炎症因子均增高,并与入院时和卒中14 d时的神经功能评分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早期卒中严重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类
下载PDF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 被引量:84
13
作者 周静 李力 郑秀惠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45-1546,1551,共3页
目前,治疗宫颈癌最有效的方法是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但其手术创面大,术区解剖变异大,易发生并发症,其中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3.8%~21%[1],国内为2.6%~44.9%[2],如不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使膀胱自... 目前,治疗宫颈癌最有效的方法是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但其手术创面大,术区解剖变异大,易发生并发症,其中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3.8%~21%[1],国内为2.6%~44.9%[2],如不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使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恢复,将有30%~70%的患者在2周内需要再次留置尿管[3]。研究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尿潴留 护理
下载PDF
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80
14
作者 唐肇普 白人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 探讨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评估CT对这两种类型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阑尾炎,根据手术结果将其分为2组:穿孔性阑尾炎组(21例)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组(11例)。分析阑尾炎的各... 目的 探讨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评估CT对这两种类型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阑尾炎,根据手术结果将其分为2组:穿孔性阑尾炎组(21例)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组(11例)。分析阑尾炎的各种CT征象,并比较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之间的CT表现。 结果 蜂窝组织炎、腹膜腔脓肿、阑尾壁强化伴缺损和阑尾周围积气是阑尾炎的直接 CT征象,对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P<0.05),穿孔性阑尾炎组的阑尾肿大较非穿孔性阑尾炎组更为明显(P<0.05)。间接CT征象中肠壁增厚、腹水、回肠壁强化、阑尾腔内积气以及积气合并阑尾附近大肠炎在穿孔性阑尾炎组中出现的频率也明显高于非穿孔性阑尾炎组(P<0.05)。 结论 直接CT征象可用于判断阑尾炎是否伴有穿孔,间接CT征象对于难以鉴别的病例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穿孔 阑尾炎 CT诊断 鉴别诊断 CT表现 腹膜腔脓肿
下载PDF
338083例颅脑损伤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79
15
作者 张溢华 邱俊 +3 位作者 王昊 徐伦山 周继红 许民辉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338 083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资料特点,对颅脑损伤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从"中华创伤数据库"中提取2001~2007年210家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住院信息,分析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分布、伤情、治... 目的回顾分析338 083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资料特点,对颅脑损伤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从"中华创伤数据库"中提取2001~2007年210家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住院信息,分析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分布、伤情、治疗结果等特点。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主要集中于11~60岁人群,占85.4%;其中31~40岁最多,占24.28%;90岁以上人数最少,占0.10%。7年间颅脑损伤患者人数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37%。从住院月份分析,7~12月是颅脑损伤发生的主要时段;年龄分布与社会群体活跃情况分布一致;致伤原因分析提示颅脑损伤主要为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男女预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1);各年龄段预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1);各年龄段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损伤的发生在年龄、性别、时间、致伤原因、治疗结果等方面存在规律性,应根据规律,在政策制定和救治过程中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我国颅脑损伤救治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流行病学 回顾分析
下载PDF
真空负压封闭技术加外固定器治疗肢体开放性骨折 被引量:76
16
作者 姚元章 李英才 +2 位作者 王韬 黄显凯 麻晓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封闭技术(VS)加外固定器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近4年来收治63例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VS加外固定器治疗,清创后骨折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器固定,创面或创腔内用Vacuseal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6~...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封闭技术(VS)加外固定器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近4年来收治63例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VS加外固定器治疗,清创后骨折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器固定,创面或创腔内用Vacuseal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6~10d后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63例患者创面均愈合,浅表感染3例(4.8%)和针道感染13例19针(7.5%);骨折愈合53例(84.1%),延迟愈合或不愈合10例(15.9%)。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结论VS技术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在迅速有效地稳定骨折的同时,能安全有效地封闭创面,缩短二期创面修复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其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负压封闭技术 外固定器 治疗 肢体开放性骨折
原文传递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51
17
作者 初同伟 王正国 +1 位作者 朱佩芳 刘大维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受体在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类型。 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 35只 ,随机为术后 8、2 4、72h ,1、3、5、8周 7个时相组每组 5只 ,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 ,按分...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受体在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类型。 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 35只 ,随机为术后 8、2 4、72h ,1、3、5、8周 7个时相组每组 5只 ,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 ,按分组于相应时相点取骨折端标本固定 ,脱钙处理后行冰冻切片 ,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VEGF及其受体在骨折端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伤后 8h~ 8周的骨折部位发现 ,不同时间多种组织细胞参与表达VEGFmRNA及VEGF。在伤后 8h~ 8周的骨折端血管内皮细胞内检测到VEGF的flt1受体表达 ,1~ 3周为表达的高峰期 ;骨折后 3d~ 3周检测到flk1受体的强阳性表达。 结论 VEGF及其flt1受体表达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始终 ,flk1受体在伤后一定时间呈强阳性表达。由于VEGF通过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 ,因此可以确定VEGF在骨折后的血管重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地龙醇提物抗炎及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6
18
作者 吕金胜 吴畏 +2 位作者 孟德胜 陈亮 向明凤 《中国药师》 CAS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研究地龙醇提物的抗炎作用。方法 :连续 3d灌胃给药后 ,观察致炎动物肿胀程度和血管通透性的变化 ,以及对醋酸致痛作用的反应性和热板法舔足潜伏期。结果 :地龙醇提物可明显抑制致炎动物局部肿胀程度 ,降低血管通透性 ,作用维持... 目的 :研究地龙醇提物的抗炎作用。方法 :连续 3d灌胃给药后 ,观察致炎动物肿胀程度和血管通透性的变化 ,以及对醋酸致痛作用的反应性和热板法舔足潜伏期。结果 :地龙醇提物可明显抑制致炎动物局部肿胀程度 ,降低血管通透性 ,作用维持时间约 4h ,大剂量显示有明显的镇痛效果。结论 :地龙醇提物具有显著性抗炎和镇痛作用 ,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醇提物 抗炎 镇痛
下载PDF
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负压封闭治疗 被引量:75
19
作者 姚元章 黄显凯 +3 位作者 麻晓林 解光艾 庞典付 黄仁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88-390,共3页
目的 探讨创伤致软组织缺损负压封闭 (VS)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1 998年 8月~ 2 0 0 1年 1 2月 ,对 49例 55个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或 /和感染者 ,创面范围为 1 0 cm× 1 0 cm~ 30 cm× 30 cm;清创后将 Vacuseal材料覆盖在... 目的 探讨创伤致软组织缺损负压封闭 (VS)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1 998年 8月~ 2 0 0 1年 1 2月 ,对 49例 55个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或 /和感染者 ,创面范围为 1 0 cm× 1 0 cm~ 30 cm× 30 cm;清创后将 Vacuseal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上或填入创腔内 ,持续 50~ 60 k Pa负压引流 ,5~ 7天后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移位修复。1 2 6例采用传统换药或引流的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有 4例 (4个创面 )死亡未完成治疗 ,余 45例 51个创面治愈 ,无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在二期缝合时间、换药次数、创面缩小程度及总体治疗费用等方面 ,与对照组比较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创面或创腔直接通过 VS治愈 6个 ,采用游离皮瓣修复 4个 ,局部皮瓣移位修复 8个 ,植皮覆盖 2 7个 ,二期缝合 6个。 结论  VS能充分引流和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 ,缩短治愈时间和消除感染。是治疗创伤后急、慢性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负压封闭技术 软组织缺损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1998年回顾 被引量:67
20
作者 王正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8-312,共5页
目的 对 199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 ,并与 1997年和近几年的有关数据比较 ,探讨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的发展趋势。 方法 以国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历年发布的资料为依据 ,结合其他来源的资料 ,进行整理、分... 目的 对 199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 ,并与 1997年和近几年的有关数据比较 ,探讨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的发展趋势。 方法 以国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历年发布的资料为依据 ,结合其他来源的资料 ,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 结果  (1) 1998年道路交通事故、死和伤分别为 346 12 9起 ,780 6 7和 2 2 2 72 1人 ,较 1997年增加 13.78%、5 .6 9%和17.14% ,是近年来增幅较大的一年。 (2 )事故原因中 ,人的因素占 92 .77% (其中机动车驾驶员占84.2 5 % ) ,机械因素占 4.12 % ,道路因素占 0 .12 %。 (3)行人死、伤分别占 2 6 .10 %和 13.0 8% ,骑自行车人分别占 17.35 %和 13 .2 5 % ,摩托车手分别占 15 .35 %和 19.17% ,这些都属于主要的伤亡人群。 (4 )死亡人员中 ,10岁以下占 6 .0 8% ,6 5岁以上占 7.84% ,这些是应当特别关注的人群。 (5 )混合车道事故数和伤亡人数分别占 5 5 .87%和 6 7.2 3% ,这是今后治理的重点。 结论 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数和伤亡数不断增高 ,主要原因之一是交通管理不善和执法不严。如能加强管理、严格执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伤事故 创伤 流行病学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